高中历史课程形成性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hos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学重视预设,认为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传统教学由于它过于重视教学的预设目标的达成,在封闭的课堂环境下,学生被教师的预设和教材的权威所束缚,使课堂变得机械和程式化,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更使得原本应该互动的教学过程成了单向灌输的过程,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新的课程教学观提倡形成性教学,形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看来,教学目标不是事先预设的,而是在教学活动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在形成性教学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概而言之,生成性教学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弹性预设,通过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合作探究动态建构课堂的教学形态,它是一种遵循规则但在适当的时候又敢于放弃规则的教学。生成性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甚于教学结果。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预设性教学成为批判的靶子。生成性教学成为效法的样板。预设教学的弊端,预设性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过分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强调理性执行预设目标,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忽视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忽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学科教学过程变成线性的教学流程,扼杀师生的创造性。而当前生成性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的实践误区,过于忽视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过程呈现出虚假繁荣。为了避免传统预设性教学的种种弊端,和形成形成性教学的新误区,教师要认识到高中历史生成性教学是对历史课堂预设的有力补充和合理超越。我们提倡生成性教学并不是要批判预设性教学,并不是要将二者对立起来,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既要重视预设,更要重视生成,一堂课不可能完全是预设,也不可能完全靠生成,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做到精心预设,促成生成。
  历史是以人类社会的活动作为它的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不是简单地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和积累,它的本质是让人们学会思考。历史教育的功能之一,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生成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民主意识,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
  1.形成性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关注学生原有的经验水平。要求教师教学前要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水平,教师课前要对学生原有的经验、认识水平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对在教学中可能生成的问题有所估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领学生认识的进一步提升,及时生成的新经验和认识。
  1.2 重视师生对话。动态生成的动力是课堂教学的内因,教师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原有思维水平之间的矛盾,形成课堂发展的动力。新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交往,课堂中的交往集中表现为对话,教学中要注重师生对话,生生互动。
  1.3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在形成性教师教学中意外事件看作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可能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但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智慧,善于及时捕捉偶发的教育契机,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积极的回应,能根据教学当时的具体情况,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巧妙的作出相应的变动。并及时调整对自己的教学思路,但教学思路的调整不能游离于教学主题之外,不做无谓的生成。
  2.形成性教学的教学实践
  2.1 弹性预设,奠定形成的基础。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对预设的超越和发展,课前的弹性预性仅仅是一种预设的目标,课堂教学经常会出现预设意外,一旦出现意外教师要沉着冷静,围绕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随机应变,顺应学情,深化生成的效果。具体教学中,教师事先要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弹性预设,并对所要达成的目标设计出可能出现的不同的分析讨论结果,多角度考虑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给生成留足空间。只有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架,用生成性的教学思维统领课堂教学,根据每个教学主题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多一些生成性教学设计、多一些生成性教学策略,才可能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可余。
  2.2 营造形成的氛围。
  历史的过去性会使学生产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历史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语言描绘、史料解读、声像渲染、角色模拟、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等多样化的情境,创设能为历史课堂教学主题服务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3 合作探究,搭建生成的路径。
  历史是可以有多种解释的,合作交流能集思广益,是历史生成教学的重要路径之一。互动生成是生成性教学的显著特征,互动生成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间的交流。在很多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一般按照“教师启动——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分享——总结提升”四个环节展开,通过互动合作学生在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过程中,相互启发并达成思想上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和引领,对于学生在交流中存在的价值观偏差要及时进行矫正,以提升生成的水准和效果。
  2.4 延伸拓展,深化生成的效果。
  高中历史生成性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空间的广阔性,而一节课所能容纳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生成性教学不应该被封闭在一节课的范围内,教师要给学生的学习足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课内延伸拓展,拓展的内容可以是历史学科知识内部的整合与融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等。延伸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借助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新的思考,进一步体验感悟实现情感价值观的提高。
  下面我们以人教版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探讨生产性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教师要善于营造气氛,课前要精心准备抗战相关图片、资料、视频音像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如歌曲《九一八》、电影《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事先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侵华日军的罪行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和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两个问题上。在形成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预设,推测学生探讨时的种种答案,避免强加结论,或者游离于主题之外,胡乱生成。教师围绕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如,让学生结合史学争鸣,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是什么?传统的教学是引导学生得出最终结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上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而进行形成性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预设学生在讨论过程可能会涉及“谁打败了日本?”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国内外史学界尚未形成定论,如果出现这个问题,教师可依此设计问题:谁打败了日本?是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的结果还是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攻和原子弹的投放,或是苏联的对日宣战,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阐明理由。然后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形成以下共识: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②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③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当然,教师要充分备课,从多方面预设,课后进行拓展延伸。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生活的深刻变化,推进了各个领域的创新,也使教育的面貌日新月异,促进了各科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美术教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是广大美术教师要潜心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美术教学,信息技术,优势,运用,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个体。由此可见审美情趣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中学美术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情趣
期刊
【摘要】化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要准确、全面、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必须解决好几个关键性的课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新课程,改革,问题,解决方法    落实化学新课标的要求,加大化学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是素质教育对我们化学教师的紧迫要求。自己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并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认为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1.要着力解决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  素质教育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面对新的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有改革意识的数学教师认真体会新课程标准体系中所包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接受各种教师培训,但更重要的是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主动学习,教学行为    1.应注重智力的发展转向关注学生的能力的发
期刊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就物理课堂教学艺术谈一些浅见。  1.激发求知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
期刊
【摘要】算法有三种基本的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在这三种结构中,又当属循环结构最为繁琐,并且循环结构本身也包含了顺序结构、条件结构。本文就通过对循环结构的几个常见题型的深入剖析,来破解循环结构。  【关键词】算法,程序框图,程序,循环结构,嵌套    算法初步是课改后的新加内容。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学习算法的一些基本知识,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进而
期刊
【摘要】建构理论认为,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的接收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现实客体的变革者,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信息进行重新建构而达成,学生的学习是“同化——顺应”的认知过程和“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认知过程。构建理论对改进生物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生物教学
期刊
活动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主旨是通过实践,使教学的核心概念内化到学生的心灵和行为中,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宋景堂研究员认为思想品德活动课是一种“在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和情感体验,突出学生的问题意识,主体意识,以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因此它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思想品德活动课通过模拟实践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是通过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采用有趣、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感染孩子,激发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孩子们在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寓教于学的音乐情境中,动起来,唱起来,玩起来,体验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情感。  【关键词】小班幼儿,歌唱教学,快乐    四至五岁的儿童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对优美的旋律、美妙的节奏有与生俱来的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必须把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在首位,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优化数学教学的根本,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素质培养,途径,方法    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表达方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其逻辑性、运算性、完美性影响着人类的进步。数学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逐步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