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enzs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种种教学弊端。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改变观念,合理选择教法,通过创设与运用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情境 语言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愉快、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创设一种生动、有趣、多样的表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上、下两册)为例,探讨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各种途径与方法。
   第一、巧设问题,创设悬念情境。
   新课标的精髓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所以上课的时候最忌讳的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无事可做,无须动脑筋,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这样,学生学习的潜力受抑制,自然不可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因此,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面对悬念,心存疑问学习,才能引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
   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深入去理解作品的生活哲理,可以设置由易到难的问题情境:"我"在爬悬崖中碰到什么困难?父亲为什么不抱"我"下来?最终"我"是如何解决这个困难?生活中你遇到过诸如此类的困难吗?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前面三个问题学生可以参照课文回答,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第四个问题就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平时如何处理困难,从而得出"分解困难"的方法,再回过头去品味课题"走一步。
   第二、借助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多媒体的最大好处是使情境直观再现,它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去感知,去体验。能增加思维的快速运转,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记忆力。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情绪容易波动,容易被外界事物感染。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
   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土地的誓言》、《安塞腰鼓》等课文,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全是陌生的;而《春》《黄河颂》等课文,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来说,是难于感受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因此,课堂上可以用音乐、影片、图片等媒体去调动学生的情去感受,这样可以获得良好课堂效应。
   第三、挖掘文本,创设情感情境
   应该说,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每一篇课文都是饱含着作者的心血,都浸着作者深沉的感情。因此,挖掘这些课文的旨意,根据课文情意创设一个洋溢着"情"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度,更可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从七年级所选的课文来看,如《紫藤萝瀑布》、《散步》、《斑羚飞渡》、《最后一课》等此类薀含情意的课文占颇大比例。
   莫怀戚的《散步》就是这样的作品,作者用平淡的语言记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平常事,但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浓浓的亲情。教师此时应利用这种情感因素,挖掘课文中那温馨的亲情,再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细细体会,教者再以自己强烈的感情激起学生的共鸣,用美的语言打开学生的心扉,把薀含其中的深情传给学生,以情激情,从而创设情感情境。学生感情被激活了,积极性自然高涨,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第四、内外联系,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情,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带来的情,把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情感融合起来,这也是情境创设比较巧妙的一种方法。有些时候,如果单对课文词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怀有一种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跳出课堂,走进生活的情境,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生活中出现的课文现象。从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体味课内,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如《羚羊木雕》《背影》《散步》等课文,教师就可以把课文中的情和现实生活中的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换位思考,多替他人着想,多联系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然后再从生活回到课文,学生自然能感受课文的立意取向,学以致用,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吟诵诗词,创设氛围情景
   教师的诵读,对于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范读时,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感情充沛,语调抑扬顿挫,并且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感情变化。教师要善于据文定、因文传,创设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有的文章越烈,有的深婉、绵延,教师就要领会作者的感情为教学创设特定氛围。而中国传统的诗词曲,非常讲究意境,而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境。运用与课文相关的古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一种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
   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这一课,优美的文章需要学生的感情去体验,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四季的诗句。上课时我请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在老师的提示下,优美的景致仿佛一幅幅的图画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通过诗句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们进入了天堂般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理解课文。
   第六、描述场景,创设优美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用精确、凝练且富有感情的语言描述情境,容易激起学生感情的涟漪,容易形成审美表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将学生带入教师所创设的氛围情境之中。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境的创设与运用,远不止以上几种方法,例如角色扮演、图画再现、实物演示、叙说故事等等都不错。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引领他们全心地投入到教学境中去体验、去领悟、去把握。
   当然,创设与运用各种课堂情境教学还必须从实际出发,因课而异,因教师、学生而异,因教学条件而异,不可强求一律。同时,在运用情境教学时,还必须合理吸收其它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练习法等,才能使情境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惠琴.把脉当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J].吉林教育,2010,(02) .
其他文献
【摘要】 1. 导入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兴趣。2. 课堂严肃活泼,学生快乐学习。3. 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氛围。4. 教学联系实际,拓展学生思维。5. 切实联系时政,增强直观效果。   【关键词】 寓教于乐 导入 快乐学习 主体 实际 思维 时政 直观      众所周知,传统思想品德课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弊端,就是对学生整齐划一,对知识设置铁板一块,教学模式呆板生硬,课堂死气沉沉,强调死记硬背,这种
目的:观察鲜鱼腥草挥发油对致敏哮喘豚鼠抗原攻击后对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5(IL-5)、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白细胞
【摘要】 本文结合高中政治探究活动课的教学现状,指出现实实施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成因。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探究活动课 问题反思      自从政治探究活动课开设后,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由于存在时间紧、任务重、备课浅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政治探究活动课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准备阶段:备课"浅"、手段"旧"  
【摘要】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养成教育就是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 培养 道德品质 思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明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
目的观察痰瘀清方对高脂诱发的大鼠血脂中TC、TG、LDL-C、HDL-C的水平变化及对t-PA、PAI-1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探讨痰瘀清方的化痰活瘀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及改善纤溶
巫家民,中国出生,美国长大。28岁之前,他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把妹。他是不折不扣的“约会”高手,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比如,他不建议你初次约会就带女生去吃饭、逛街或者看电影,在他看来,这些对于增进双方的了解没有任何作用。  在成为一名约会达人之前,巫家民曾与同学在纽约合办了一家信用卡数据处理公司,两年之后把公司以24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富国银行。他是小股东,拿到20多万美元。时年25岁,他拿着这
一 为人之师,父母心——宽容中有分寸   有一类学困生,他们的行为有偏差,学习上有困难,也许直接的原因不是智力上的差别,而是和家庭有关,这当中包括留守孩子、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和隔代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也在某种意义上对孩子后天行为的养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问题家庭的孩子,他们是不幸的,多多少少存在学习的厌倦、说教的厌倦。作为这样的孩子的班主任,不妨尝试一下预支"父母心"。   德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