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一直以来,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都是以同一年龄、同一班级的形式来开展的。活动中容易形成伙伴单一、活动器械单调、组织形式不灵活、活动范围狭小的情况,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互动不够,难度低,对幼儿没有挑战性;或者玩现成的大型户外设备和户外运动器械,游戏内容上显得单薄以至于幼儿对体育游戏产生兴趣持续不久的现象,从而影响到锻炼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再者,我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孩子们缺少异龄交往的机会,特别是最近二孩政策放开以后,很多家庭生了二娃,许多孩子不知如何与弟弟妹妹相处,合作交往的社会性品质亟待提高。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那么,如何来设计体育游戏,创设丰富的场景,让体育游戏涵盖的元素更多,难度更大,更有有层次性和挑战性,使孩子在一种多元整合的环境中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呢?
二、创设情境式户外混龄区域性体育游戏的理论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的,要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一)生活——自然性
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我们的生活内容、生活场景紧密相关,是一种在自然情景状态下的运动,来源于生活,并能够促进他更好的运用到生活中。
(二)整合——情境性
游戏的目标不仅仅只是单一的动作发展,某个基本动作的机械练习,而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创设一个多维立体的情境,整合多领域的目标,在运动的同时,幼儿的多元智能同时得到发展。
(三)差异——自主性
游戏与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每个孩子在自身基础上的学习和发展,因此,不设定统一的目标和行动,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安排和把握游戏的时间,玩自己想玩的,玩自己感兴趣的。
(四)游戏——趣味性
孩子的基本活动是游戏,他们是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的,游戏的设计一定要有趣味性,只有具备趣味性,孩子们才会乐意玩,百玩不厌。
三、情境式户外混龄区域性体育游戏环境的实践探索
我园一楼是一片不规整的场地,由草地、塑胶场地、地面砖等多样化的材料组成,也没有一大块平整空旷的场地,上面都摆着一些大型玩具、器械等等,似乎都是不利于开展体育游戏的因素。如何把这些不利的因素变为挑战的因素呢?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和年龄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往高低不平的地方去走,人行道边,花坛的边,地上的小坑小洼,成人越是感到危险的地方,他们越是喜欢去尝试。如果转变观念,将不利因素看成孩子锻炼挑战的因素,幼儿园其实就是一个大的运动场地,我们可以将整个固有的自然环境利用起来,挖掘自然环境中可锻炼的因素,如楼梯、过道、草地、走廊等等,从最东面到最西面,包括二楼的一部分,构成一个立体的相对来说非常大的运动空间。
(一)场地的设置及命名
我们研究了每一块场地的特点,将之划分为五大区域,创设了幼儿比较熟悉的,跟生活经验相关的,善于用身体运动来表达表现的情境,能激发起幼儿参与兴趣与欲望的运动项目。(见表一)
(二)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定于每双周二的上午10点和下午3点为两场游戏时间。每一场两个大班和两个中班一起进行。开始前,班级老师帶领孩子们进行热身活动。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孩子们背着自己的水壶来到一楼,自行结对,和对应班级的小朋友结成同伴,自主选择,自主安排45分的游戏时间。而老师们则相应站到自己负责的一块游戏区域,进行区域中孩子活动的管理。
没有老师的管理,怎样去保障孩子的安全呢?我们的办法是运用手环来控制场地上的游戏人数:孩子到达一个运动区域以后,首先要带上手环。如果手环已经带完,说明该场地上的人数已经满了,需要他暂时等待一下,或者先去玩别的区域,有了手环才能进入场地运动。手环的另一作用是让孩子明确自己的任务意识,区别于其他区域,让孩子进入角色,进行本区域的活动。
(三)实施的策略及特点
1.自然性:利用幼儿园周围现有自然环境中可锻炼的因素,挑战自我、回归自然。让孩子们在这自然的环境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玩耍,既强健身体又陶冶情操。如“翻山越岭”,我们利用的是一楼旋转楼梯和二楼攀岩墙、二楼走廊、东边楼梯、一楼过道围绕而成的运动场地;车来车往利用的是一楼操场、走廊、草地小径围合而成的运动场地。这既不需要增加过多的投入来开展活动,又符合孩子们在自然中运动的理念,一举两得。
2.情境性:通过有目的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来完成任务,激发幼儿活动的内驱力,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不断维持活动的兴趣。幼儿带着任务去进行身体活动,与同伴协作,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比如在车来车往游戏区域,创设隧道和利用自然的一些环境,如上坡下坡、弯道直道、木板路、塑胶路、砖块路等,构成了一个社会生活的情境 ,让孩子在运动的同时感知到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场地所带来的骑行体验也是不同的,需要运用不同的力气。
3.自主性: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体育活动中的身体素质要求和运动能力等来设置多个运动区域,具有丰富性、层次性、和挑战性,强调运动氛围的自主宽松,活动中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体育活动区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以及玩伴,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尝试用适宜的方法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从而来适应变化的环境。如在车来车往区域中,面对下坡路,能力强的孩子能够一溜烟冲下坡,能力弱的孩子可以用脚点地,慢慢下坡。当孩子感到累了、渴了、热了,他可以自主到加油站去休息、喝水、脱衣服等等。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一直以来,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都是以同一年龄、同一班级的形式来开展的。活动中容易形成伙伴单一、活动器械单调、组织形式不灵活、活动范围狭小的情况,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互动不够,难度低,对幼儿没有挑战性;或者玩现成的大型户外设备和户外运动器械,游戏内容上显得单薄以至于幼儿对体育游戏产生兴趣持续不久的现象,从而影响到锻炼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再者,我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孩子们缺少异龄交往的机会,特别是最近二孩政策放开以后,很多家庭生了二娃,许多孩子不知如何与弟弟妹妹相处,合作交往的社会性品质亟待提高。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那么,如何来设计体育游戏,创设丰富的场景,让体育游戏涵盖的元素更多,难度更大,更有有层次性和挑战性,使孩子在一种多元整合的环境中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呢?
二、创设情境式户外混龄区域性体育游戏的理论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的,要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一)生活——自然性
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我们的生活内容、生活场景紧密相关,是一种在自然情景状态下的运动,来源于生活,并能够促进他更好的运用到生活中。
(二)整合——情境性
游戏的目标不仅仅只是单一的动作发展,某个基本动作的机械练习,而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创设一个多维立体的情境,整合多领域的目标,在运动的同时,幼儿的多元智能同时得到发展。
(三)差异——自主性
游戏与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每个孩子在自身基础上的学习和发展,因此,不设定统一的目标和行动,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安排和把握游戏的时间,玩自己想玩的,玩自己感兴趣的。
(四)游戏——趣味性
孩子的基本活动是游戏,他们是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的,游戏的设计一定要有趣味性,只有具备趣味性,孩子们才会乐意玩,百玩不厌。
三、情境式户外混龄区域性体育游戏环境的实践探索
我园一楼是一片不规整的场地,由草地、塑胶场地、地面砖等多样化的材料组成,也没有一大块平整空旷的场地,上面都摆着一些大型玩具、器械等等,似乎都是不利于开展体育游戏的因素。如何把这些不利的因素变为挑战的因素呢?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和年龄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往高低不平的地方去走,人行道边,花坛的边,地上的小坑小洼,成人越是感到危险的地方,他们越是喜欢去尝试。如果转变观念,将不利因素看成孩子锻炼挑战的因素,幼儿园其实就是一个大的运动场地,我们可以将整个固有的自然环境利用起来,挖掘自然环境中可锻炼的因素,如楼梯、过道、草地、走廊等等,从最东面到最西面,包括二楼的一部分,构成一个立体的相对来说非常大的运动空间。
(一)场地的设置及命名
我们研究了每一块场地的特点,将之划分为五大区域,创设了幼儿比较熟悉的,跟生活经验相关的,善于用身体运动来表达表现的情境,能激发起幼儿参与兴趣与欲望的运动项目。(见表一)
(二)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定于每双周二的上午10点和下午3点为两场游戏时间。每一场两个大班和两个中班一起进行。开始前,班级老师帶领孩子们进行热身活动。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孩子们背着自己的水壶来到一楼,自行结对,和对应班级的小朋友结成同伴,自主选择,自主安排45分的游戏时间。而老师们则相应站到自己负责的一块游戏区域,进行区域中孩子活动的管理。
没有老师的管理,怎样去保障孩子的安全呢?我们的办法是运用手环来控制场地上的游戏人数:孩子到达一个运动区域以后,首先要带上手环。如果手环已经带完,说明该场地上的人数已经满了,需要他暂时等待一下,或者先去玩别的区域,有了手环才能进入场地运动。手环的另一作用是让孩子明确自己的任务意识,区别于其他区域,让孩子进入角色,进行本区域的活动。
(三)实施的策略及特点
1.自然性:利用幼儿园周围现有自然环境中可锻炼的因素,挑战自我、回归自然。让孩子们在这自然的环境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玩耍,既强健身体又陶冶情操。如“翻山越岭”,我们利用的是一楼旋转楼梯和二楼攀岩墙、二楼走廊、东边楼梯、一楼过道围绕而成的运动场地;车来车往利用的是一楼操场、走廊、草地小径围合而成的运动场地。这既不需要增加过多的投入来开展活动,又符合孩子们在自然中运动的理念,一举两得。
2.情境性:通过有目的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来完成任务,激发幼儿活动的内驱力,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不断维持活动的兴趣。幼儿带着任务去进行身体活动,与同伴协作,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比如在车来车往游戏区域,创设隧道和利用自然的一些环境,如上坡下坡、弯道直道、木板路、塑胶路、砖块路等,构成了一个社会生活的情境 ,让孩子在运动的同时感知到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场地所带来的骑行体验也是不同的,需要运用不同的力气。
3.自主性: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体育活动中的身体素质要求和运动能力等来设置多个运动区域,具有丰富性、层次性、和挑战性,强调运动氛围的自主宽松,活动中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体育活动区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以及玩伴,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尝试用适宜的方法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从而来适应变化的环境。如在车来车往区域中,面对下坡路,能力强的孩子能够一溜烟冲下坡,能力弱的孩子可以用脚点地,慢慢下坡。当孩子感到累了、渴了、热了,他可以自主到加油站去休息、喝水、脱衣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