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针对性,要展现小学数学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出发,论述在课堂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字: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培养策略
随着教学不断的探究和改革,小学数学教材较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教材内容衔接更紧密,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健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2)教材内容突破以往枯燥的知识,有了更强的创新性,与生活结合较为密切,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对生活和数学都有更好地理解。教师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教学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重视数形结合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数形结合教学,不断优化小学生的思维深度,加深其对各类知识点之间联系的了解,让学生将不同类别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中,计算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①长+宽+长+宽;②长×2+宽×2;③(长+宽)×2。虽然这三种计算方式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但是它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方法。第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线性的思维方式,将长方形每条边的边长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求和;第二种方式是一种归纳总结的思维方式,将相同类型的物体合并,将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求和后进行计算;第三种思维方式则是典型的数形结合思维,先求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再求其二倍,将边长和长方形的特性相结合,是培养小学生在了解长方形性质的基础上结合数字运算的一种思维深化,可以将学生原本的抽象化思维进行具象化的体现,不断探索相关知识点的核心本质。在分析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深化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强调思维模式的转变,让学生在理解不同计算方式的过程中发掘每种计算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并将这种优点灵活地运用在适当的解题需求上。
二、重视情境构建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需要教师重视情境化教学,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小学生进行各类知识点学习和数学类型题解答的过程中,情境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难点。而要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将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和数学思维相结合,就需要为学生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单纯的公式定理和自身的亲身体验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有目的地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各类几何形体的过程中,我可以组织学生做几何形体的搭建游戏,让学生使用教学道具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不同的几何体进行趣味图案的组合。这种教学方式类似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游戏———七巧板,让学生利用规则的几何形体,结合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对不同形状和图案的可能性进行探索。有些学生会利用现有几何体拼搭成建筑物、汽车、飞机、动物等,在了解了几何体边长、周长、形状、位置等特性的基础上,能够创造出无数种可能性。而有些学生由于缺少对实际生活的观察,缺少对各类事物的感受,则很难将几个形体和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物进行有机关联,这就说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有所欠缺。为此,在创建相应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到共性,和已经学过数学知识相关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并将各类知识点进行灵活多变的应用。
三、重视实际应用
例如,鸡兔同笼问题就是最为典型的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数学计算的题型之一,通过不同条件的构建让学生去了解鸡和兔子之间存在的生物差异性,将鸡和兔子的脚的数量作为一种隐性的已知条件,就是拓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优化实际生活问题解决应用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另外,教师也可以在各类应用题解答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将数学思维和实际生活进行紧密关联。
四、重視因材施教
小学生数学方面的能力发展通常极不平衡,一方面,他们年龄较小,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在理解能力、注意力、精力方面都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年龄影响较大。基于此,教师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因材施教,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将学生按照数学基础、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等分层,然后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例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内容时,可以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对于基础水平不是很高、学习能力不是太强的学生,只需能够按照数据统计表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分析即可。在此过程中重点发展学生的统计思维,对于中等学生则需要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数据分析,并进行一定的数据预测,重点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预测后能提出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侧重发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可以大大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效率。
五、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能力是推动学生个人素质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学会“辞旧迎新”,在旧的教学制度中寻找可用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达俊.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 成功(教育), 2013(01).
关键字: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培养策略
随着教学不断的探究和改革,小学数学教材较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教材内容衔接更紧密,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健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2)教材内容突破以往枯燥的知识,有了更强的创新性,与生活结合较为密切,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对生活和数学都有更好地理解。教师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教学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重视数形结合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数形结合教学,不断优化小学生的思维深度,加深其对各类知识点之间联系的了解,让学生将不同类别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中,计算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①长+宽+长+宽;②长×2+宽×2;③(长+宽)×2。虽然这三种计算方式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但是它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方法。第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线性的思维方式,将长方形每条边的边长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求和;第二种方式是一种归纳总结的思维方式,将相同类型的物体合并,将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求和后进行计算;第三种思维方式则是典型的数形结合思维,先求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再求其二倍,将边长和长方形的特性相结合,是培养小学生在了解长方形性质的基础上结合数字运算的一种思维深化,可以将学生原本的抽象化思维进行具象化的体现,不断探索相关知识点的核心本质。在分析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深化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强调思维模式的转变,让学生在理解不同计算方式的过程中发掘每种计算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并将这种优点灵活地运用在适当的解题需求上。
二、重视情境构建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需要教师重视情境化教学,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小学生进行各类知识点学习和数学类型题解答的过程中,情境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难点。而要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将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和数学思维相结合,就需要为学生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单纯的公式定理和自身的亲身体验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有目的地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各类几何形体的过程中,我可以组织学生做几何形体的搭建游戏,让学生使用教学道具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不同的几何体进行趣味图案的组合。这种教学方式类似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游戏———七巧板,让学生利用规则的几何形体,结合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对不同形状和图案的可能性进行探索。有些学生会利用现有几何体拼搭成建筑物、汽车、飞机、动物等,在了解了几何体边长、周长、形状、位置等特性的基础上,能够创造出无数种可能性。而有些学生由于缺少对实际生活的观察,缺少对各类事物的感受,则很难将几个形体和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物进行有机关联,这就说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有所欠缺。为此,在创建相应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到共性,和已经学过数学知识相关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并将各类知识点进行灵活多变的应用。
三、重视实际应用
例如,鸡兔同笼问题就是最为典型的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数学计算的题型之一,通过不同条件的构建让学生去了解鸡和兔子之间存在的生物差异性,将鸡和兔子的脚的数量作为一种隐性的已知条件,就是拓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优化实际生活问题解决应用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另外,教师也可以在各类应用题解答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将数学思维和实际生活进行紧密关联。
四、重視因材施教
小学生数学方面的能力发展通常极不平衡,一方面,他们年龄较小,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在理解能力、注意力、精力方面都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年龄影响较大。基于此,教师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因材施教,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将学生按照数学基础、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等分层,然后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例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内容时,可以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对于基础水平不是很高、学习能力不是太强的学生,只需能够按照数据统计表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分析即可。在此过程中重点发展学生的统计思维,对于中等学生则需要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数据分析,并进行一定的数据预测,重点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预测后能提出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侧重发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可以大大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效率。
五、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能力是推动学生个人素质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学会“辞旧迎新”,在旧的教学制度中寻找可用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达俊.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 成功(教育),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