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变形后在解题中应用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题目中的条件是含(或可以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往往不是去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而是把方程适当变形后进行整体代换,从而使问题易于获得解决,它的优点是:省时、省事、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请看如下几例:
  1 把方程ax2+bx+c=0(a≠0)的整体作为零值进行代换
  1.1 求式变形后,直接代换
   例1 已知方程x2-x-5=0,不解方程,求:x3-2x2-4x+5的值.
   分析 把求式中每三项进行分组,指数由高到低,系数之比为:1∶(-1)∶(-5),然后整体代换.
   解 因为x2-x-5=0,所以原式=x3-x2-5x-x2+x+5=x(x2-x-5)-(x2-x-5)=0.
  1.2 把条件化归为一元二次方程后整体代换求式
   例2 已知:x=3-2,求x3+6x2+9x+3的值.
   分析 若将已知条件直接代入求式,显然计算过程太繁,我们又试着把已知条件化归为一元二次方程形式,然后整体代入.
   解 因为x=3-2,所以x+2=3两边平方整理,得:x2+4x+1=0. 所以原式=x3+4x2+x+2x2+8x+2+1=x(x2+4x+1)+2(x2+4x+1)+1=1.
  2 把方程ax2+bx+c=0(a≠0)变形为:ax2=-bx-c,整体代换后使x升幂或降幂
  2.1 整体代换后逐步提高求式中较低项指数
   例3 已知方程:x2-x-5=0,不解方程,求x3-2x2-4x+5的值.
   分析 由:x2-x-5=0移项得:x2=x+5,这样将x2代换x+5,使求式中较低项指数逐步提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解 因为x2-x-5=0,所以x2=x+5,所以原式=x3-2x2-5x+(x+5)=x3-2x2-5x+x2=x3-x2-5x=x3-x(x+5)=x3-x•x2=0.
  2.2 整体代换后降低求式指数
   例4 已知方程:x2+x-1=0,不解方程,求x3+2x2+3的值.
   分析 由x2+x-1=0移项,得x2=1-x,这样将1-x代换x2,使求式指数逐步降低,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解 因为x2+x-1=0,所以x2=1-x.所以,原式=x•x2+2x2+3=x(1-x)+2(1-x)+3=-x2-x+5=-(1-x)-x+5=4.
  3 把方程ax2+bx+c=0(a≠0)变形为:ax2+bx=-c整体代换,解题
  3.1 以数代换含字母整式后逐步化简
   例5 已知方程x2+x-5=0,不解方程,求x3-6x+4的值.
   分析 由x2+x-5=0移项,得x2+x=5,可用5来代换(x2+x),逐步化简,使问题得到解决.
   解 因为x2+x-5=0,所以x2+x=5,所以原式=x3+x2-x2-x-5x+4=x(x2+x)-(x2+x)-5x+4=x•5-5-5x+4=-1.
  3.2 用含字母整式代换数逐步化简
   例6 已知方程2x2-3x-9=0,不解方程,求2x-9x的值.
   分析 由2x2-3x-9=0移项,得2x2-3x=9,可用2x2-3x代换9.
   解 原式=2x-2x2-3xx=2x-2x+3=3.
  4 把方程ax2+bx+c=0(a≠0)变形为:ax+cx=-b,整体代换解题.
   例7 已知方程x2-3x+1=0,不解方程,求x2+x+1x的值.
   分析 因为x2+x+1x=x+1+1x,所以将已知式x2-3x+1=0变形为x+1x=3,使问题得解.
   解 因为x2-3x+1=0,因为x≠0,两边同除以x,得x-3+1x=0,即x+1x=3,所以原式=x+1+1x=3+1=4.
  5 把方程ax2+bx+c=0(a≠0)变形为如下几种情况:ax2=-bx-c;ax2+c=-bx;ax+cx=-b,进行综合解题
   例8 已知方程x2+3x+1=0,不解方程,求x3+3x2+3x2+1的值.
   解析 由x2+3x+1=0变形,得如下几种情况:x2+3x=-1,x2+1=-3x,x+1x=-3,所以原式=x(x2+3x)+3x2+1=x•(-1)+3-3x=-x-1x=-(x+1x)=-(-3)=3.
其他文献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中学数学60多年来,变来变去,几乎无时不在“改革”之中.尤其以  几何内容的处理,莫衷一是.在为学生“减负”的借口下,几何成了主要靶子,每次都是精简的对象,把几何内容几乎减得“体无完肤”,一部平面几何,简直是面目全非.现在我国最新的“课改”的初中数学课本,已无几何知识体系之可言.所谓“几何”者,无非是看看图形,折叠纸张,计算线段长短、面积大小而已.至于说“学几何培养学生逻辑思
期刊
函数概念是初中数学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难学的一节课,可以说是初中数学的“疑难杂症”.为此,本区教研室专门针对此疑难问题组织了《72认识函数》一课的教学研讨活动,笔者有幸接到执教任务,课前和教研同行对本课作了充分的研究和思考,课后受到与会教师的广泛好评.现将本课的教学研究、教学过程整理如下,和各位同行交流.  1 教前研究  拿到课题以后,笔者和教研同行们从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三个维度着重
期刊
我们知道在圆中,弦与弦所对弧组成的图形叫弓形,类似于此,在抛物线中把直线被抛物线截得的线段叫抛物线的弦,抛物线的弦与所对的封闭抛物线组成的图形叫抛物线的弓形,抛物线的弦的两个端点与弓形上任一点组成的三角形叫抛物线的弓形三角形.大凡是抛物线的综合题,绝大多数都会出现这样的图形.对这个图形的考查,是初中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更重要的它又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历年的中考题中都有类似的中考压
期刊
以“新定义”为背景设置的试题是中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迁移和创新能力的基本题型之一,已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焦点.此类试题立足基础,不受常规题型的束缚,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是书本知识的拓宽和延伸,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中考命题思想.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中,越来越多的“新定义”试题出现在压轴题中,现选取2013年部分此类压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问题的解决,正因为如此,问题训练成了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就造成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大量重复的训练,让学生落人题海,苦苦挣扎,难堪重负,数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加重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作为“思维体操”的数学,“沦落”至此,实在令我们这些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汗颜,如何解决问题解决教学的效率问题是我们面对的老话题,笔者认为,问题解决不但是对知识与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围绕“高效课堂”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备受关注,连云港市也一直在推行“六模块”(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模式.前不久,有幸参加“‘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展示活动,执教苏科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113《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感触颇深.   “以学定教”是以学生“全体的”和“全面的”发展为核心,关注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释放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家叶澜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可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对“生成”还普遍存在着误区:一种是“去生成化”,一味以设计为导向,追求环节完整,顺畅规范的过程,不太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缺少生生、师生、生本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学生真正探究的权利被侵蚀、剥夺;另一种则表现为“生成过度化”,为生成而生成,教师被学生牵
期刊
随着全国各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修订,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成为更加重要的关注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突出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命题原则将继续保持,以数学问题为载体考查考生基本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方针不会改变,2011年中考之际,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侧重或关注。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标还要求通过对数学的探索过程,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尺规作图是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动手操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现列举2011年部分中考试题予以说明.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与运用  例1 (珠海市)如图1,在Rt△ABC中,∠C=90°,  (1)求作:△ABC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为《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践行这一理念的最好抓手莫过于数学实验.[1]  数学实验是从生命个体的“数学现实”出发,借助好玩的纸张、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