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通过结合社会现象和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进行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并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和单纯的歌颂高风亮节。政治课应当是真实、新奇、有趣地指导学生自发地去探索、发现问题,孕育探求动机,使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对社会现象和热点话题产生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那么如何真实、新奇、有趣地指导学生自发地去探索、发现问题。从而在对社会现象和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进行道德评价和价值判断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呢?这对思想品德课堂老师的有效设问(合理有效的设计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书中的理论观点,结合生活中有时效性的社会现象设计有效性的问题。有效性提问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概括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情竟分析式提问
初中学生,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较之形象思維方式获取知识,仍倾向接受后者。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描绘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书上理论观点的理解。比如,在《我与集体共发展》教学中,如何理解“集体无论大小团结就有力量”这则原理,可以设计问题:“请学生思考,在充满危机和杀戮的非洲大草原上,也许你看到羚羊在奔跑,你会想到是猎豹来了;如果看到猎豹在奔跑,你会想到是非洲狮来了,那么如果你看到非洲狮在奔跑,你能想到是什么来了吗?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很多同学十分积极,会回答老虎、猎人、装甲车……然而正确答案是小小的非洲白蚁。接着追问,为什么单拿出来每一只白蚁它们都弱不禁风,成千上万只白蚁聚集在一起就能形成比非洲狮还强大的力量呢?这时候学生们就会自己去总结思考,为什么集体无论大小团结就有力量。这节课的难点同时也迎刃而解了。这种与情景画面相联系的提问方,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紧扣教学内容。使学更容易从生活中的现象理解书中原理,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时事启发式提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这样才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应把握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引入最佳状态。抓住与书中理论相印证实的时事热点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如在学习“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这一内容时,教者首先口述自2008年以来,粮食安全的警钟再次敲响。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内,国际小麦的出口价格增长了130%,大米价格增长了98%,燕麦价格上扬38%。“全球米贵”让粮食安全成为与次贷危机并列的世界热点话题。然后向学生提问:第一,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地大物博,是否面临粮食危机?第二,我国近年来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第三,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自给率?第四,面对世界粮食恐慌问题,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大胆构想。应用时事启发式提问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层次,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的问题才会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启发引导效果。
三、诱思式提问
诱思性提问要提高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如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提问,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人们不是常说,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有价值得多,那么我们为什么只说不做呢?为什么要拉着学生走而不让学生学着走呢?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呢?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的最好体现,“以人为本”说直白一点就是“以学生为本”。况且,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自己解答,具有较高的主动性,是主动者;七年级新教材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
四、留惑式提问
创新思维的形成往往从怀疑开始,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提问能力的培养,可见这对于培养人的提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不论是在课堂教学以及课本阅读,还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看到一些想象,产生一些疑问一些困惑,都要及时地向同学老师提出,以便交流沟通。因为困惑的产生,常常是一瞬间,留住困惑,就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要留住困惑,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更要善于用自己的话,把困惑记下来说出来,还要动手去做这样才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日积月累,就会慢慢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提问解惑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乐章。
一、情竟分析式提问
初中学生,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较之形象思維方式获取知识,仍倾向接受后者。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描绘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书上理论观点的理解。比如,在《我与集体共发展》教学中,如何理解“集体无论大小团结就有力量”这则原理,可以设计问题:“请学生思考,在充满危机和杀戮的非洲大草原上,也许你看到羚羊在奔跑,你会想到是猎豹来了;如果看到猎豹在奔跑,你会想到是非洲狮来了,那么如果你看到非洲狮在奔跑,你能想到是什么来了吗?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很多同学十分积极,会回答老虎、猎人、装甲车……然而正确答案是小小的非洲白蚁。接着追问,为什么单拿出来每一只白蚁它们都弱不禁风,成千上万只白蚁聚集在一起就能形成比非洲狮还强大的力量呢?这时候学生们就会自己去总结思考,为什么集体无论大小团结就有力量。这节课的难点同时也迎刃而解了。这种与情景画面相联系的提问方,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紧扣教学内容。使学更容易从生活中的现象理解书中原理,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时事启发式提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这样才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应把握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引入最佳状态。抓住与书中理论相印证实的时事热点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如在学习“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这一内容时,教者首先口述自2008年以来,粮食安全的警钟再次敲响。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内,国际小麦的出口价格增长了130%,大米价格增长了98%,燕麦价格上扬38%。“全球米贵”让粮食安全成为与次贷危机并列的世界热点话题。然后向学生提问:第一,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地大物博,是否面临粮食危机?第二,我国近年来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第三,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自给率?第四,面对世界粮食恐慌问题,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大胆构想。应用时事启发式提问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层次,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的问题才会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启发引导效果。
三、诱思式提问
诱思性提问要提高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如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提问,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人们不是常说,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有价值得多,那么我们为什么只说不做呢?为什么要拉着学生走而不让学生学着走呢?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呢?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的最好体现,“以人为本”说直白一点就是“以学生为本”。况且,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自己解答,具有较高的主动性,是主动者;七年级新教材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
四、留惑式提问
创新思维的形成往往从怀疑开始,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提问能力的培养,可见这对于培养人的提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不论是在课堂教学以及课本阅读,还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看到一些想象,产生一些疑问一些困惑,都要及时地向同学老师提出,以便交流沟通。因为困惑的产生,常常是一瞬间,留住困惑,就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要留住困惑,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更要善于用自己的话,把困惑记下来说出来,还要动手去做这样才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日积月累,就会慢慢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提问解惑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