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的世界处处都是美,需要我们去发现,体会。但由于数学学科自身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离不开定义、定理、公式、数字等一些相对比较枯燥繁杂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数学运算,冗长的公式推导,繁琐的定理证明。日积月累,已使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数学课心存余悸,甚至厌恶了数学课。如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从内心情感上接受数学课,进而喜欢数学发现数学的美,这是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努力在做,也是最值得去做的事。
一、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享受数学之美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集中精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孜孜不倦,乐而忘返的境地。他们体验着攻克难题的喜悦,发现真理的惊讶,获得知识的满足,在学习数学知识、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美
如果只是让数学的美隐含在美丽的情境中,隐含在数学内在的知识结构中,学生很难获得美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增设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感受到对数学美的认识和感受,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
教如何计算圆的周长时出示这样的一幅图:要求学生比较大圆的周长和两个小圆周长的和,刚刚呈现图时,学生们有的认为大圆的周长长一些,有的认为两个小圆周长的和应该长一些,也有学生认为大圆的周长应该和两个小圆的周长和一样长。在争论过后,一些学生很快想到了可以举例验证自己的猜测,于是有人举例小圆①的直径是1厘米,小圆②的直径是2厘米,两个小圆的周长和是1π+2π=3π厘米,大圆的直径是兩个小圆直径的和,所以是3π厘米,原来大圆的周长和两个小圆周长的和是相等的。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一些学生通过举例得到启示,发现无论这个大圆中有多少个小圆,只要它们的直径和等于大圆的直径,大圆的周长跟所有小圆的周长和是相等的。如此缜密的举例和推理无疑是数学课堂上的“美餐”。
三、数学的内在统一美
数学有很多分支,很多方向,很多内容,但这些内容不是互不相干的堆积起来的,而是互相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好比一个人是由很多器官组成的,有头有身体有手有脚,但如果将头、身体、手、脚砍下来,人就死了,失去了灵魂,这些器官也就是一堆肉和骨头而不是人体的一部分了。数学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是数学的灵魂之所在,是数学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固然需要分别学习各部分知识,但是如果将它们割裂成互不联系的众多的“知识点”去分别死记硬背,而且以“知识点”越多越光荣,那不但大大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丢掉了数学的灵魂,学到的根本不是真正的数学。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数学的统一美。而且,通过这种联系和统一,使得整个数学内容显得线条清晰,结构简洁,体现了一种简洁的美,让学生有可能体会到华罗庚所提倡的学习数学由厚而薄的绝妙境界。
四、引领学生数学思考,享受数学的美
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静静等一等,给学生练习思考的机会
经常看到教学中一个问题出来,一两秒钟老师就开始喊学生回答,课堂里热热闹闹。可细细想想,有的问题有价值吗?每个学生都思考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考。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索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课堂交流和讨论才能深入,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吨的认识》一课的练习中有几个推理性很强的问题,如:一个小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10个这样的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有多重?问了之后让学生静静地思考,说清自己思考的过程,再提第二个问题:40个小学生呢?同样要留有自己思考时间。
2、你说的很棒,练习时激励学生思考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想,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世界的心理触角,促使思考向深层次推进。只有不断地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敢于向传统的方法和权威挑战,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并坚持欣赏每一个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提出问题。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发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时时给学生创设探索求知的新境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拓宽其思路,促进学生的各种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数学家克莱因说,数学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她似音乐能抚慰情怀,似绘画能赏心悦目,似诗歌能动人心弦……数学中蕴含着无穷的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使学生不仅有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而且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灵,享受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成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人。
一、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享受数学之美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集中精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孜孜不倦,乐而忘返的境地。他们体验着攻克难题的喜悦,发现真理的惊讶,获得知识的满足,在学习数学知识、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美
如果只是让数学的美隐含在美丽的情境中,隐含在数学内在的知识结构中,学生很难获得美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增设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感受到对数学美的认识和感受,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
教如何计算圆的周长时出示这样的一幅图:要求学生比较大圆的周长和两个小圆周长的和,刚刚呈现图时,学生们有的认为大圆的周长长一些,有的认为两个小圆周长的和应该长一些,也有学生认为大圆的周长应该和两个小圆的周长和一样长。在争论过后,一些学生很快想到了可以举例验证自己的猜测,于是有人举例小圆①的直径是1厘米,小圆②的直径是2厘米,两个小圆的周长和是1π+2π=3π厘米,大圆的直径是兩个小圆直径的和,所以是3π厘米,原来大圆的周长和两个小圆周长的和是相等的。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一些学生通过举例得到启示,发现无论这个大圆中有多少个小圆,只要它们的直径和等于大圆的直径,大圆的周长跟所有小圆的周长和是相等的。如此缜密的举例和推理无疑是数学课堂上的“美餐”。
三、数学的内在统一美
数学有很多分支,很多方向,很多内容,但这些内容不是互不相干的堆积起来的,而是互相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好比一个人是由很多器官组成的,有头有身体有手有脚,但如果将头、身体、手、脚砍下来,人就死了,失去了灵魂,这些器官也就是一堆肉和骨头而不是人体的一部分了。数学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是数学的灵魂之所在,是数学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固然需要分别学习各部分知识,但是如果将它们割裂成互不联系的众多的“知识点”去分别死记硬背,而且以“知识点”越多越光荣,那不但大大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丢掉了数学的灵魂,学到的根本不是真正的数学。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数学的统一美。而且,通过这种联系和统一,使得整个数学内容显得线条清晰,结构简洁,体现了一种简洁的美,让学生有可能体会到华罗庚所提倡的学习数学由厚而薄的绝妙境界。
四、引领学生数学思考,享受数学的美
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静静等一等,给学生练习思考的机会
经常看到教学中一个问题出来,一两秒钟老师就开始喊学生回答,课堂里热热闹闹。可细细想想,有的问题有价值吗?每个学生都思考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考。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索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课堂交流和讨论才能深入,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吨的认识》一课的练习中有几个推理性很强的问题,如:一个小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10个这样的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有多重?问了之后让学生静静地思考,说清自己思考的过程,再提第二个问题:40个小学生呢?同样要留有自己思考时间。
2、你说的很棒,练习时激励学生思考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想,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世界的心理触角,促使思考向深层次推进。只有不断地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敢于向传统的方法和权威挑战,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并坚持欣赏每一个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提出问题。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发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时时给学生创设探索求知的新境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拓宽其思路,促进学生的各种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数学家克莱因说,数学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她似音乐能抚慰情怀,似绘画能赏心悦目,似诗歌能动人心弦……数学中蕴含着无穷的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使学生不仅有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而且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灵,享受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成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