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今世界应对危机、提振经济的战略选择,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规划引导是重头戏,徐州市按照“科学选择、优化布局、积极引导”的要求,积极走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之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之路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之路,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多类型多途径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使之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掌握核心技术,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一是突破重点技术。徐州市立足优势资源和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大研发力度,积极攻克难关,努力在关键技术、高端共性技术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有力催生和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物联网是徐州着力打造的新兴产业之一,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和江苏省唯一的矿产基地,市里将物联网发展的突破口定位在“矿山安全物联网”。经过一年多的公关,中国矿大物联网研究中心已经在无线通讯组网、本安型片上无线传感等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井下作业人员精确定位、井下安全环境实时预报和井下设备远程监控“三大感知”。目前徐州矿山物联网已经启动示范工程,明年2月份示范工程第一期将全面完成。二是加快技术创新。主要是强化产学研用结合,加快推动一批先进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新兴产业创新技术达250多项,年底可新增产值259亿元。技术创新为我市新兴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江苏中能集团实施冷氢化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技术创新改造,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彻底解决了多晶硅生产尾气污染环境问题,多晶硅生产工艺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全市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方面涌现出一批饮誉中外的中能硅业、艾德太阳能、江苏协鑫等国内同行业的龙头企业,涌现出国内最大的糖尿病药物研发生产基地万邦药业、国内一流中枢神经药物研发生产基地恩华药业等。三是重大专项带动。重点在六大新兴产业领域,瞄准产业发展的高端水平,大力推进百亿产业提升工程。据统计,今年1~9月,我市竣工投产1000万元以上高新技术项目181个,项目总投资328.8亿元,预计年新增产值481.6亿元,新增利税62.8亿元。协鑫光伏2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于今年3月底竣工实现并网发电,成为目前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总投资4500万美元的500MW多晶硅铸锭切片项目于6月初全面达产;万邦医药公司重组人胰岛素产业化技改项目配套检测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能硅业9000吨电子多晶硅、总投资42亿美元的力晶半导体暨晶旺光电晶片、总投资2亿美元的光电触摸屏及装饰保护镜片、高创风电公司风电设备等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总投资1亿美元的LED芯片、总投资3.06亿元的华盈光电LED等一批项目,已开工建设。仅今年上半年,新兴产业的利税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8.6%和123.2%,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44.7和41.1个百分点,有效地带动了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一是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意见,制定了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综合性扶持政策,将资金安排与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制造业技术创新挂钩,多节能、多减排、多奖励,实施间接补贴,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市场,推广节能产品,促进各种要素资源向新兴产业集中和倾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优先办理新兴产业项目的核准、备案、土地、环保等相关手续;支持符合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等,有力地助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二是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重大产业人才引进、品牌名牌创建、重大兼并重组以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扶持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物联网、软件及服务外包和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的发展。三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发挥政府对社会投资的“引爆”作用,制定和完善包括财税、采购、投资、信贷、科技创新、资源环境、重大项目建设、空间布局、人才引进、基础设施配套、中介机构、国际合作等政策支撑体系,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使以“政府投入为主”向以“社会投资为主”转变,逐步形成市场化盈利模式。目前,我市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已形成一定规模,恩华药业首市募集资金1.7亿元,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加快基地建设,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的大平台。一是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引导、支持新兴产业集聚集约发展,重点建设好新兴产业领域的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按照有主导产品、有发展空间、能辐射带动的要求,在徐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新能源、新材料、矿山物联网、新医药、软件、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等一批重点特色产业集聚区。集聚区面积达152平方公里,形成两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已入驻规模较大企业300家,其中外企70多家。另外,各县区(市)省级开发区也相应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园区和不低于3000平方米的高新技术孵化中心,主要打造硅基太阳能电池原料制备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和电子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基地等。二是强化创新载体。以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产学研用联手运作体系,建立健全责任明确的组织推进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以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文化创意大学科技园等高新技术孵化基地联手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开发群体,依托市场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技术服务的支撑与撮合,众多创业者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吸纳院校科技活动的扩散效应,吸引院校培养、流出的人才,并发挥科技园区技术创新的集聚效应,为大型企业的技术集成提供充足的技术供给;大型企业则可以利用其组织平台和资金实力,将大量、分散的科技成果经集成、整合和再创新,开发出有品牌支撑的市场主流产品,推进新兴产业不断升级。依托各类开发区,重点推进孵化器、中试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一批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园的建立,有效聚集创新要素资源,提供良好的孵化和创业环境,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目前,我市大学科技园已入驻研发机构8家,服务机构21家,在孵企业310家,从业人员21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教授50多人,硕士生比例达21%。搞好外引内联,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有关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加大定向招商力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及配套产业项目,促进世界知名大企业集团的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进驻,促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群形成,促进了我市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三是培育优强企业。实现双轮驱动协同发展,一方面着力培育“大而强”的新兴产业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导向作用,带动配套企业发展。主动对接央企、大企、民企和国外大公司,围绕现有重点企业、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鼓励和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重合,力求引进一个项目延伸一个链条,推动一个产业发展,把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目前,我市重点培育3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和50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自主品牌,形成了六大新兴产业体系,带动配套企业1000多家。另一方面促进“小而精”新兴产业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优、特”方向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的分工协作体系,提高产业关联度,加快从“徐州配套”向“徐州制造”转变,从“徐州制造”向“徐州创造”、“徐州服务”转变,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工业企业结构“小、同、散”的局面,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目前,全市“小而精”新兴产业企业发展方兴未艾,今年仅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安置就业15万多人,为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市经济腾飞打造了广阔的平台。
掌握核心技术,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一是突破重点技术。徐州市立足优势资源和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大研发力度,积极攻克难关,努力在关键技术、高端共性技术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有力催生和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物联网是徐州着力打造的新兴产业之一,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和江苏省唯一的矿产基地,市里将物联网发展的突破口定位在“矿山安全物联网”。经过一年多的公关,中国矿大物联网研究中心已经在无线通讯组网、本安型片上无线传感等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井下作业人员精确定位、井下安全环境实时预报和井下设备远程监控“三大感知”。目前徐州矿山物联网已经启动示范工程,明年2月份示范工程第一期将全面完成。二是加快技术创新。主要是强化产学研用结合,加快推动一批先进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新兴产业创新技术达250多项,年底可新增产值259亿元。技术创新为我市新兴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江苏中能集团实施冷氢化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技术创新改造,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彻底解决了多晶硅生产尾气污染环境问题,多晶硅生产工艺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全市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方面涌现出一批饮誉中外的中能硅业、艾德太阳能、江苏协鑫等国内同行业的龙头企业,涌现出国内最大的糖尿病药物研发生产基地万邦药业、国内一流中枢神经药物研发生产基地恩华药业等。三是重大专项带动。重点在六大新兴产业领域,瞄准产业发展的高端水平,大力推进百亿产业提升工程。据统计,今年1~9月,我市竣工投产1000万元以上高新技术项目181个,项目总投资328.8亿元,预计年新增产值481.6亿元,新增利税62.8亿元。协鑫光伏2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于今年3月底竣工实现并网发电,成为目前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总投资4500万美元的500MW多晶硅铸锭切片项目于6月初全面达产;万邦医药公司重组人胰岛素产业化技改项目配套检测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能硅业9000吨电子多晶硅、总投资42亿美元的力晶半导体暨晶旺光电晶片、总投资2亿美元的光电触摸屏及装饰保护镜片、高创风电公司风电设备等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总投资1亿美元的LED芯片、总投资3.06亿元的华盈光电LED等一批项目,已开工建设。仅今年上半年,新兴产业的利税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8.6%和123.2%,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44.7和41.1个百分点,有效地带动了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一是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意见,制定了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综合性扶持政策,将资金安排与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制造业技术创新挂钩,多节能、多减排、多奖励,实施间接补贴,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市场,推广节能产品,促进各种要素资源向新兴产业集中和倾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优先办理新兴产业项目的核准、备案、土地、环保等相关手续;支持符合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等,有力地助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二是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重大产业人才引进、品牌名牌创建、重大兼并重组以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扶持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物联网、软件及服务外包和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的发展。三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发挥政府对社会投资的“引爆”作用,制定和完善包括财税、采购、投资、信贷、科技创新、资源环境、重大项目建设、空间布局、人才引进、基础设施配套、中介机构、国际合作等政策支撑体系,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使以“政府投入为主”向以“社会投资为主”转变,逐步形成市场化盈利模式。目前,我市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已形成一定规模,恩华药业首市募集资金1.7亿元,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加快基地建设,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的大平台。一是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引导、支持新兴产业集聚集约发展,重点建设好新兴产业领域的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按照有主导产品、有发展空间、能辐射带动的要求,在徐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新能源、新材料、矿山物联网、新医药、软件、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等一批重点特色产业集聚区。集聚区面积达152平方公里,形成两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已入驻规模较大企业300家,其中外企70多家。另外,各县区(市)省级开发区也相应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园区和不低于3000平方米的高新技术孵化中心,主要打造硅基太阳能电池原料制备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和电子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基地等。二是强化创新载体。以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产学研用联手运作体系,建立健全责任明确的组织推进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以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文化创意大学科技园等高新技术孵化基地联手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开发群体,依托市场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技术服务的支撑与撮合,众多创业者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吸纳院校科技活动的扩散效应,吸引院校培养、流出的人才,并发挥科技园区技术创新的集聚效应,为大型企业的技术集成提供充足的技术供给;大型企业则可以利用其组织平台和资金实力,将大量、分散的科技成果经集成、整合和再创新,开发出有品牌支撑的市场主流产品,推进新兴产业不断升级。依托各类开发区,重点推进孵化器、中试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一批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园的建立,有效聚集创新要素资源,提供良好的孵化和创业环境,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目前,我市大学科技园已入驻研发机构8家,服务机构21家,在孵企业310家,从业人员21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教授50多人,硕士生比例达21%。搞好外引内联,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有关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加大定向招商力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及配套产业项目,促进世界知名大企业集团的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进驻,促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群形成,促进了我市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三是培育优强企业。实现双轮驱动协同发展,一方面着力培育“大而强”的新兴产业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导向作用,带动配套企业发展。主动对接央企、大企、民企和国外大公司,围绕现有重点企业、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鼓励和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重合,力求引进一个项目延伸一个链条,推动一个产业发展,把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目前,我市重点培育3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和50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自主品牌,形成了六大新兴产业体系,带动配套企业1000多家。另一方面促进“小而精”新兴产业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优、特”方向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的分工协作体系,提高产业关联度,加快从“徐州配套”向“徐州制造”转变,从“徐州制造”向“徐州创造”、“徐州服务”转变,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工业企业结构“小、同、散”的局面,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目前,全市“小而精”新兴产业企业发展方兴未艾,今年仅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安置就业15万多人,为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市经济腾飞打造了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