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申继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分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副主编。长期以来,申教授关注、研究、引领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2007年8月24日,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申继亮教授。
  
  记者:申教授您好!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蓬勃开展了二十多年,现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问题是困扰这一工作开展的瓶颈。您作为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和北师大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是我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因此,想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申继亮: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讨论的不是开不开展的问题,而是如何推进的问题。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是这一工作在推进前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
  对此,我有几点想法:首先,我坚持反对医学化。不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治疗模式,它应当是教育模式。理由很简单,第一,从职能来讲,学校的职责和功能定位是教育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办医院,它需要履行教育的职责。第二,从人群来讲,学生中的绝大部分是正常的,需要治疗的只是极少数。第三,从师资队伍来讲,如果走治疗模式,那么对从业者的资历要求会非常高,而我们目前的师资队伍状况离胜任这个工作还有相当的距离。
  其次,反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我们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但不能说因为它重要我们就像英语、计算机那样开一门课,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讲座,可以有专题,但它不等同于课程化。课程化是指按照一门学科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不符合现实的。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在任何一个科目的教学环节中,不单纯只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因此,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限定在一门课中。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绝对不是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它不像其他科目,比如数学,学生数学学不好,数学教师应该反思。但如果学生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我们就去找心理教师,这是不合情理的。那么谁来为此负责?我认为心理健康教师的职责有三个:首先是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规划和实施;其次是负责面向全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再次就是负责接待一些来访的学生和想咨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主力军不是心理教师,而是各科任教师。每一个教师都需要在他们的学科教学中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问题。
  第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问题。过去的做法往往是学校设心理咨询室,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接待有问题的来访学生。似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就只是这样的一些工作。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我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问题。现在心理健康教材漫天飞,它们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有一些共同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把心理学概念、知识科普化,以讲心理学知识为主;之二是内容涉及诸如变态心理学等非常专业的心理学领域。这样的教材内容定位值得重新考虑。现在心理学领域比较提倡的是积极心理学,这个思想很值得我们借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应当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比如积极人格,坚强、勇敢、诚信、友善等。因此,我认为,现在的心理健康教材在内容编写时应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关注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
  第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问题。我听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就像讲数理化一样,深入浅出地讲解,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概念,掌握知识。其实,记住了心理学知识并不表示心理问题就不发生了。我们提倡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活动式、体验式的形式,尤其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不能仅靠讲解式,而一定要在活动中让学生去体验。比如自信,关于自信的专著有很多,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去通读它,关键是我们要有自信的体验。一个学生如果总在学校经历挫败,那么让他(她)在活动中体验到自信绝对比让他(她)记住自信的概念有效得多。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应当是在特定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积极的心理品质,只要他(她)能体验到,那么一定会有效果的。
  
  记者:在弄清楚定位问题后,要进一步在学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面临途径问题,即通过什么方法来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申继亮:首先,如何在教师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课题引领是一个好的切入点。教师们通过做一些小的课题,从中去体验、去感受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开展的一些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也挺好,但是要大规模地、系统地对每个科任教师进行心理培训还是有困难的。其一,教师们的教学任务和学科培训已经很重了,没有时间来接受规范的心理培训;其二,现在的培训者队伍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国内提供这种培训的机构和人员是有限的。因此,我主张引导教师做一些课题,一方面可引领教师接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其次,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学科渗透是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每个科任教师在他(她)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自信很重要,而自信心不是仅靠心理教师一个人搞活动培养出来的,它是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从教师的评价和反馈中得来的。因此,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科渗透来实现,需要每个教师在一般教学活动中给予关注。这样,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如何在学校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认为改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制度和管理方法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途径。现在的一些学校一般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考得好就行,但考得好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一定就高。看看大学那些出了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我们培养的人才不是全面发展的,甚至不是健康的。因此,就算一个学生取得了好的成绩,但不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我们认为这个教师的教学仍然是有缺陷的。现在学校的教学评价里面还没有心理品质的内容,因此,要引领学生和教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改革学校的管理、评价体系。
  
  记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工作在实践中还面临诸多条件问题,您认为当前哪些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推进的条件亟待解决?
  申继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对学校是一个新鲜事物。那么如何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我认为有这样一些基本条件需要引起重视。
  第一,针对科任教师的心理培训要加强,并把它纳入到教师培训的体系里面去。每一个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责。有研究表明,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更善于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心理学规律。近年来,国外已越来越重视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我国这样的培训也有,但其效果难以让人满意。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师资培训要有新的规划、新的要求,目标就是强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第二,学校领导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被学生和教师重视;只有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有起色。因此,领导观念的改变是保障这项工作进一步推进的重要环节。
  第三,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一些活动需要时间的保证。课改后,留给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是不多的。我们认为可以在学校现有的各项活动中去开源节流,去挖掘可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比如班、团、队活动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需要明确。在我们的课题中,有一项关于评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的研究,其中就提到了经费问题。我认为,经费是评价一个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建议学校每年把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占学校开支的百分之几明确下来。这个问题的落实,也反映了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记者:您在前面多次提到了积极心理品质,请您对此再深入介绍一下。
  申继亮: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最早在西方(主要是美国)兴起的一场重要的心理学运动。其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塞里格曼。积极心理学提倡个体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它改变了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比如在心理治疗方面,以往针对抑郁的治疗是关注抑郁的产生原因,力图减少抑郁,这是给对象做减法。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如何给对象增加快乐,增加幸福的体验。它的逻辑是只要一个人的积极情绪和体验增加了,那么他的消极情绪和体验自然就减少了。这是给对象做加法,这与过去的思路是有区别的。除此之外,积极心理学还包含了对人本性的重新认识,它认为人本性中有许多积极的因素,可以把它们挖掘出来。这与传统的精神分析认为人潜在都是有问题的观点是不一样的。积极心理学还分好几个层面,从个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到积极的人际关系,到积极的社会环境,这与我们现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自我是有联系的。现在国内这方面的介绍性文章和著作也越来越多,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记者:申教授,您之前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这实际上是要求每个教师都具备心理学知识作为学科教学的补充知识。这事实上也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之一。现在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也撰写了相当多的文章来讨论这个问题。那么您认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能力,除了前面提到的参加培训、参与课题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
  申继亮:当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方面强调教师个体的自主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强调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我认为教师的反思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反思是指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之中或者过程之后,对其计划或行为重新进行评估的过程。一个反思型教师会经常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行为和成果进行质疑,并就教学对学生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进行思考。众多研究表明,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并促使他们认清自己的行为和观念的核心。只有经过反思,教育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鉴于反思对教师发展的重要功能,应该说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强化教师持续进行反思的意识则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前提,帮助教师掌握反思技能应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们是一个新的挑战,这就更需要教师们经常进行反思。
  目前,国外主要采用这样几种方法对教师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教育者可以借鉴一下。第一,对话法。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相互对话,提出课堂上所发生的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最后形成的解决方法为所有参与者共享。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第二,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和提问,培养教师的反思技能,同时改变教师的态度和行为。第三,经验记录法。包括写日记、感受等,记录下教师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第四,文件夹法。以专题的形式,在每个专题之下教师通过回忆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对之进行反思,从而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
  有了反思方法不等于行动的落实。针对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环节,我建议教师们可以依据以下三个阶段来开展反思活动。首先是课前反思,指向未来教学,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未来教学的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包括讲授内容的难度、呈现材料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等。其次是课中反思,指向当前教学,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包括内容呈现顺序、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状况、课堂管理、师生互动、自己的言语姿势,等等。最后是课后反思,指向过去教学,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成败进行分析等。这一模式的运用将有助于教师形成对教学活动的系统反思,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
  
  记者:申教授,您在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第三点时谈到建议改革学校的管理、评价体制,那么您能否就此谈谈您的相关课题研究?
  申继亮:现在我们正在做的一个课题与此相关,题目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的心理学研究”,这是2007年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该课题在理论上提出了新型的“T型”教师评价模式,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锥体”评价内容体系,在实践上将开发出系列评价工具,解决教师评价的可操作性问题。我们真诚欢迎各大中小学参与教师评价改革,以评价为基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记者:谢谢您接受本刊的专访。
  编辑/陈 虹 于 洪 李益倩
其他文献
[编者按]作为全国率先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省份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迄今已经历了20余年。在省教育厅一贯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通过专兼职心理辅导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浙江省已经确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运行机制,培养起了一支素质良好的骨干队伍,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可以说走到了全国前列。本刊记者在浙江省调研期间了解到,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科研人员谈到心理健康教育,无
[关键词]爱心;关爱;成熟;健康    小超,男,1995年8月17日出生,家住我县王桥村。该生家庭特殊,刚出生八个月,父母就离异,他被判给了父亲。父亲长年在广东打工,他跟随年过七旬的爷爷生活。家中地少,爷爷年事已高,收入甚微,父亲也极少寄钱回家,生活极为艰难。 我刚接班时,就发现小超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才八十七分。我更注意到他性格怪异、与众不同。有时我刚批评他一两句,他就把头扭向一边,甚至
编者按:有人说:“生命不在于多长,而在于每天活出自己的精彩。”也有人说:“我们控制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宽度。”在评选“TOP TEN”教师时,我们发现了一位老师,她以浓厚的兴趣学习心理学知识,成为中国首批心理咨询师;她以坚强的意志,激励学校近30名教师组成心理工作志愿者队伍;她以执著的热情,创造一所乡村高中心理工作的奇迹。而谁又能想到,她在做这许多事情的同时在同病魔斗争。她,就是内蒙古呼
内蒙古通辽市为发挥肉牛产业优势,把肉牛作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来抓,通辽市委、市政府2013年下发《通辽市2013年肉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通辽市1万户基础母牛繁育重点工程实施意见》,市县两级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工程推进组,细化分解落实工程任务指标。通过财政、贷款以及整合项目等为工程提供资金支持。2013年全市新建棚舍83.6万平方米,累计达到1618.8万平方米,平均每头牛棚舍占有面
〔关键词〕绘画治疗技术;青少年心理辅导;案例研究  一、绘画治疗内涵简析  绘画治疗是以来访者的绘画作品为媒介,帮助来访者分析、处理心理问题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形式。它兴起于欧美,现在逐渐发展成一门交叉性的应用学科。绘画治疗以心理学、艺术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强调以视觉符号和意象等人类最自然的表达与交流形式,帮助人们在专业化的时空条件下自由、自然地表情达意,释放被压抑的负性心理能量,同
提 要:12世纪中期的拉丁西方积极寻求古希腊哲学和神学,并将之融汇于自身的神学思想建构之中。作为12世纪为数不多的亲自出使君士坦丁堡的拉丁教会神学家,哈维堡的安瑟姆的作品《对话录》中包含有大量希腊哲学与神学元素。这一方面来自于拉丁文献中既有的希腊智慧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源于当时最新的翻译成果。本文试图对安瑟姆作品中希腊元素的来源进行探讨,尤其侧重于分析纳西昂的格里高利对其思想的影响以及安瑟姆匿名征引
2007年3月24日~26日举行的“2007心理健康教育论坛——台湾心理辅导技巧展示与工作坊”落下了帷幕。这次我赴京参会,感想多多,追记数语,写成随笔,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向教育部领导代表面陈三点意见    3月24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刚一结束,出席会议的教育部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海东先生就立即和各省、地市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进行座谈,我也应邀出席。在周红五老师第一个发言之后,我向陈主任面陈了三
编者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7月上半月刊(总第132期)发布了2000年9月-2009年7月全国各地在本刊刊登文章统计。截至今年年底,本刊将陆续刊登全国部分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在本刊发表文章的各地市或各区县统计。为了方便读者查阅,现将刊登期次列表如下(表一)。表二和表三分别为福建省和山东省各区县在本刊刊登文章统计。    表一:全国部分省、自治区各地市或直辖市各区县  在本刊刊登文章统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心理健康    记不清在哪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过一篇题为《“人本”教育要从“心”开始》的文章,看后仔细想想,学校管理与教育学生一样,也是每天与人打交道,如果“懂得它的心”,你就掌握了成功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作为以城里学校的副校长身份到一所薄弱学校主持工作仅四个月的我来讲,更是深知教师乃教育之本,“兴教之道在于师”,只有使教师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身立教,
关键词:错位;家长;辅导    一    化学女教师程栖神秘兮兮地打电话给我:“你有空吗?我有事咨询。”  “有空,请过来吧。”我也急着想知道究竟是什么事。  不一会儿,程老师来到心理咨询室。  “我们班那个小魏,你知道的吧,近来我发现他的一个奇怪的行为。”程老师说着停了下来。  “什么奇怪的行为?”我急切地问。  “他喜欢来找我问化学问题,但每次问问题的时候,总喜欢与我凑得很近。有时他的脸几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