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存在精神的目标构建为宗旨,对所构建目标的内涵与手段进行了探索与分析,提出了“智识结构”这样一个目标构建的内涵方法论,并运用该方法论对“存在精神的目标构建”做出了具体的阐释和解答。
关键词:智识结构、形式因、慈善因、智慧因
二、存在精神的目标构建
存在精神的目标是指以依据语境特质为起点、以实现自我圆满的成果——智识结构为目的,最终到达存在精神的发展终点。存在精神目标的构建有三个层级,首先是存在精神构建的价值目标层级,是指以实现存在存有自我圆满为目的成果的目标;其次存在精神构建的自觉目标层级,是指以存在存有各个系统之间达成和谐为目的成果的目标;再次是存在精神构建的使命目标层级,是指以完成存在存有之使命责任为目的成果的目标。
(一)、存在精神价值目标的构建与智识结构
存在精神的价值目标构建是智识结构的初级状态,主要是以存在存有寻求自我圆满为目标而形成的价值构建。所谓自我圆满是慈善因意义的体现,即一切存在存有皆可依照其自由意志达成其自由目的。所谓的价值目标是指一切存在存有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对语境所产生的意义,这种意义通过存在精神的延伸与复合语境的构成而产生存在价值,进而循环不断地重塑存在存有的价值意义。存在存有的价值目标由于其存在方式的多样化而呈现出无限趋势,不但价值目标的种类繁多,其层级亦多到不可胜数,所以,这里只以人类为例,来探究价值目标的构建与智识结构的必然联系,以及作为方法论的智识结构是如何构建人类价值目标体系的。
人性的自我圆满是指主体符号的个性构建达到内在与外在的和谐。(“主体符号”参见本人论文《存在精神的延伸》发表于《写作》2017、10)。第一,自我圆满是主体符号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的结构和谐;主体符号的自然本性是指其与生俱来的、经由大自然长期进化的、受其基因构成影响的生物生理本能及需求。主体符号的社会本性是指被复合语境所塑造的、受复合语境的逻辑本质所制约的、并由此获得主体符号功能不断延伸的特质与需求。主体符号的自然本性受慈善因的驱使会经常形成与其社会本性的冲突,而主体符号的社会本性则受智慧因的支配,被语境(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所塑造,所以拥有战胜其自然本性的能量与愿望,追求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的结构和谐。所谓人性的结构和谐是指主体符号的自然本性与其社会本性的内涵目标同复合语境发展的内涵目标相一致,形成同质结构。例如,唐代文人以诗取胜,宋代文人以词取胜,明清之际文人以戏曲小说取胜,这都是文人创作与文化语境的同构现象。第二,自我圆满是主体符号的自由本性与自觉本性的结构和谐;主体符号的自由本性概括地说,是指主体符号具有掌控自我存在方式的能力及其权利;主体符号的自觉本性是指:主体符号具有将满足语境目标的要求、遵循符号延伸的规则、追求存在精神的目标视为己任的特质。自由的本性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生存的掌控,自觉的本性则是提升智识结构层级的能动力,而智识结构的层级决定着主体符号自由本性的强度,因此要通过加强自觉本性的意识来促使自由本性在目标的引导下激发出其积极意义,当自我智识结构的层级同語境智识结构的层级构成平行关系时,便实现了自由本性与自觉本性的结构和谐。第三,自我圆满是主体符号的物本性与神本性的结构和谐;主体符号的物本性是指因主体符号的存在不能脱离对物质的依赖,其生存方式也必然受到物质的制约,而由此在心理上产生的对物质的特殊偏好。主体符号的神本性是指由主体符号的精神结构中生发出的信守真理的意志、普度众生的慈悲、审美创造的愿望这些超越现实的境界。主体符号的物本性产生于人类自有历史以来与元语境的交流之中,并随着交流的扩大与深入逐渐地被强化。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土地等资源环境,因此对物质的依赖久而久之就构成了其本能的需求。主体符号的物本性是具有双重意义,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对物质文明的构建与推动,劳动工具的使用、实用产品的丰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等,都是人类的物本性在符号创造上所发挥出的最大能量。它的消极意义在于物本性在物质需求上的无度扩张,对于人类在精神高度追求上的压制和瓦解。马克思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人本质的异化”,即是指人被物质所奴役,在精神上和生存方式上成为物质的奴隶。神本性是人类只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特征,具有摆脱物质束缚、引领人类精神实现自身使命目标的作用,这是因为它的内涵所容纳的是超越人性高度的宇宙智慧,即对智识结构的内涵真理智慧、慈善生命、美和形式的追求。当人类的追求目标上升到智识结构最高层级,也就是人类的物本性与神本性的结构与宇宙智慧同构,人类不但能借此除掉人性的弊端,还能目标成果转化成为物化的社会形式,为自身的存在开创一个美好的家园。
(二)、存在精神自觉目标的构建与智识结构
自觉目标是智识结构层级的终极状态,首先是始于慈善因万物共存的理念,其次是始于形式因万物持有多样化形式个性的理念,再次是始于智慧因万物构成系统平衡格局的理念,因此,存在精神构建的自觉目标层级,是指以存在存有各个系统之间达成以和谐为目的成果的目标。宇宙意志在语境中有其自在自为的目标追求,作为被语境塑造的人类社会而言,我们的自觉目标就是追求全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在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全面的和谐形态的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就是以主体符号的共性构建为核心的特有形态,也是该符号体系的本质构建,主体符号系统的本质是以集群效应为形式的、以元素构建为内涵的(国家、民族、文化、制度)、以自主发展为运作程序的特殊系统。所谓主体符号的共性构建是指人类置身于语境平台之中的生存方式,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的目标建设。
第一,关于平等对话(国家之间、文化之间、民族之间、制度之间)平台建设的目标自觉,这个对话平台的目标建设分为以下四个层次:①建立社会存在系统国家要素的目标自觉,国家是人类生存方式的结构形式之一,是人类集群社会的管理方式,也是制度模式的体现者和运作者。国家形成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既是历史进步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存在智慧的提升。国家作为对话平台的主体要素是构成和谐目标的首要自觉者,对话平台的意义是基于人类对美好生存条件的共同期盼,对话的内涵是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和谐目的,和谐是平衡的基础,是保持国家个性形式和自由发展的前提,因此,国家在社会存在系统中应起到促进平衡的作用,以平衡为目的调整理政国策,追求自我圆满。②建立社会存在系统民族要素的目标自觉,民族要素的构建是社会存在系统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的起源是始于多个地区,并且在其民族体系构成的历史中,因受不同地理区域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不同文明文化特质的族群——民族,例如古代的五大文明发祥地就有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古希伯来文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恒河流域)、古中国文明(黄河流域)、以及后起之秀古希腊文明(爱琴海的克里特岛),还有美洲和欧洲各地的早期土著居民等等,都是人类历史构成民族化的一个标志。因此民族化的体系构建就必然要承担对各种民族要素进行强化、保护和传承的使命。民族化是人类文明多样化的一个基本保证,是丰富文明发展源流的必要措施。③建立社会存在系统文化要素的目标自觉,文化要素是用以支撑民族化内涵特质和存在意义的,人类及其生存方式的历史构成了的文化系统要素,成为衡量人类社会存在意义的价值尺度。文化是囊括了人类所有的生存方式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标志着人类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成果;同时,文化又是一个鲜活的概念,它是人类千姿百态生活过程的呈像。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延伸了人类的知性智慧;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类的存在方式进行着有效的改善,又对人本性的误差有着巨大的矫正作用,是推进整个社会存在系统纳入良性循环的重要元素。因此,文化要素的目标自觉就是要强化文化要素对社会存在发展的导向作用,深化复合语境的正能量,从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两个方面增加合力,提升其内涵的创世能量。④建立社会存在系统制度要素的目标自觉,制度建设的目标自觉体现着人类历史发展的需求与方向,是社会存在实现自我圆满的前提,作为对社会存在历史本质的定位元素,什么样的制度模式决定着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层级,所以,制度的意义远比它的模式本身更为重要。所以制度的目标设计中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满足历史的进步需求,其次是满足主体符号的存在需求,再次是满足社会存在的管理需求,最后是满足智识结构的理念需求。只有建设优秀的社会制度才能具有优秀的国家形式。 对话平台既追求保留每个国家的个性,又追求合乎历史潮流的共性;既追求保持民族化的价值意义,又追求人类共有的普世价值;既追求文化形态的独特魅力,又追求文化发展的共有趋势;既追求保有社会制度与各国历史发展的适应性,又追求其能够超越历史的局限引领正确方向。总之,对话平台的构建目的是为了将世界各国纳入一个和谐共进的格局。
第二,关于均衡发展(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明发展)格局建设的目标自觉;均衡发展是指社会存在系统的四大板块的和谐结构都是处于相应的平行层级上,没有形成复合语境递进结构的极差;也就是政治板块、经济板块、社会板块、文明板块都建立在平行层级之内,没有僭越,这就是社会存在均衡发展格局的目标自觉。①社会存在政治发展格局的自觉定位,社会存在系统里国家形式与制度模式构成其格局中的政治板块,由于它决定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方位与方向,因此对国家形式与制度模式的自觉定位就极其重要。政治发展的自觉定位是以格局平衡为宗旨,既要发挥首脑作用,又要起到促进其他板块同步发展的作用,所以“唯政治论”或者“政治无用论”都是偏离了社会存在的本质属性。因此在政治发展目标的定位中,要深入研究国家形式与制度模式的引领作用和功能状态,以及不同的国家形式与制度模式之间的本质区别,主动抉择推动历史迈向正确道路的政治格局。②社会存在经济发展格局的自觉定位,社会存在系统中经济格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一方面它承接着政治格局的意义,另一方面它开启着社会格局的意义;它既是政治发展的成果也是社会发展的成果,所以经济格局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依附于政治目的和社会发展的目的而存在,这样才能彰显出它的价值意义。因此,经济是服务于政治和社会的手段,它不能超越政治目的去发展自我,也不能无视社会的需求去发展自我,它的发展始终要同政治发展、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实现整个社会存在系统格局的平衡。③社会存在社会发展格局的自觉定位,社会发展是以人类的需求变化作为衡量尺度的,人类一直是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而产生对精神文明需求的不断提升,进而形成对整个生存方式的自觉追求。这些追求包含着对社会存在本质、社会存在系统、社会存在发展趋势等多方面的探索与努力,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不懈斗争,为自己选择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使人类的生存获得更多的意义。因此,政治格局引领着需求的变化,经济格局满足着需求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不能离开政治和经济的扶持,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局面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局面。④社会存在文明发展格局的自觉定位,文明发展是社会存在发展的目的,它是独立于政治、经济、社会存在而不断走向智识结构递进层级的存在,文明的发展从最初的对其使用价值的追求到逐渐进入对其审美价值的需求,再到对其智识结构的需求,在不断摆脱政治、经济、社会存在的束缚中走向自在自为的圆满。文明的发展改变了过去的一切,它也将不断地改变未来的一切。它之所以能够决胜一切,是因为它通向宇宙智慧之路,不斷地将人类社会存在推向一个又一个复合语境递进结构的阶梯。
社会存在的均衡发展是遵循着各要素自觉依照平行层级的逻辑运行,以保障社会存在四大板块功能的价值意义,保有四大板块发展的稳定性,保证社会存在系统有机的结构能量,保持社会存在发展守恒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因此,政治首脑要充分发挥其自觉控制格局的作用,加强国家形式与制度模式的管控力度;经济环节要充分发挥自觉协调格局关系的作用,在助推政治发展的同时满足社会利益的需求格局;社会需求要充分发挥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存在意义作更深入的自觉实践,激发政治格局的更新变革,推动经济环节的改造力量,使各板块之间的关系整合到达最佳状态;文明目的要充分发挥对社会存在格局的设计作用,引导社会存在在每一个平行层级上都获得充分发展,推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在适时的阶段实现复合语境递进结构的新格局。
第三,关于导向调控(语境目标、现实目标、系统目标、发展目标)意义建设的目标自觉;导向调控是指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要以“智识结构”的内涵高度为导向,即贯彻以慈善因、形式因、智慧因为目标设置的核心,实现现实目标、系统目标、语境目标、发展目标这四大目标的自觉意义。
①社会存在对当前现实的目标调控,当前现实目标是指依据社会存在体现出的需求趋势所制定的目标要求,也就是对政治首脑、经济环节、社会需求、文明目的平衡格局的有效控制与调整。现实目标的调控意义在于使得社会存在的发展始终保持在既定的方向上,否则就会出现偏离。所以当前现实目标的制定首先是必须与社会存在发展的总目标相一致;其次是必须将社会存在发展的总目标分出阶段层次,按部就班地推进;再次是必须完成当前现实目标进行细节化、具体化的设置;最后对当前现实目标作出实践的规定性。这就是对当前的制度走向、经济的走向、文明的走向与相对应的社会需求作出双向调控,一方面要使之与社会存在发展的总目标相适应,另一方面要使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②社会存在对系统构成的目标调控,系统构成目标是指政治要素系统、经济要素系统、文明要素系统、需求要素系统的创建与目标调控。政治要素系统的构成与创建是指由国家形式与制度模式的组织结构形成的服务管理系统,它是以自上而下的层级形式与万宗归一的治理逻辑交织而来的网状形态系统,是社会存在系统网络的枢纽。经济要素系统的构成与创建是指由生产要素、商贸要素、金融要素组织结构形成的经济服务系统,经济系统一方面要支撑制度模式的管理,另一方面要服务于社会民众需求,所以它是受到两面制约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说政治的意志是通过经济服务模式体现到社会需求之中的,切不可盲目追求自我发展及其发展速度。文明要素系统的构成与创建是指由物质文化要素、精神文化要素、智识结构要素三者交织的组织结构所形成的人类文明系统,它引领着整个社会存在发展的方向,同时担负着修正人性不断向慈善、美和、智慧的目标发展。社会需求要素系统的构成与创建是指由人类生存基础、生存方式、目标追求交织而成的组织结构形成社会的需求系统,人类的生存基础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与经济能力、衣食住行与社会供给等,这些必然会同生存方式及其需求目标不断地构成一个又一个社会需求系统的层面,成为社会变革的动因。所以有效设计安排社会需求系统的形态,是有益于推动生存方式的变革的。③社会存在对复合语境的目标调控,复合语境是指第二自然,也就是由元语境和人类创造结合起来的重构组织系统形态,所以称之为元语境,复合语境对元语境有覆盖作用。社会存在是复合语境的一部分,但由于它是复合语境的创造者,因此它可以实施对复合语境的目标调控,其主要调控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调整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关系,人类与自然界本是具有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天然关系,且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自然界为服务人类创造文明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在人类社会实践不断走向自觉目标的追求中,人类需要更加自觉地处理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调控梳理自然资源能量、提升资源利用的质量,另一方面要调控梳理自然环境的能量、提升环境应用的质量,以保证资源不枯竭、环境不衰竭。其次是加强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模仿,自然界是宇宙智慧的产物,因此自然界中既有万千形态与万千变化,又有慈善因、形式因、智慧因,充满着永恒的动态美与存在意义。人类的自然本性与其社会存在都应该向自然界学习,同宇宙智慧一起日趋走向完善。再次是加强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改造自然界是人类追求自由本质的一个部分,是人类依据智识结构对自然界功能的重新规划,人类居住功能、环境再造功能、资源再造功能、自然发展功能,这是一个由下至上的四个层级。人类居住功能最低级、规模最小,资源再造功能层级较高,规模也要大些;环境再造功能层级更高,规模更大,自然发展功能层级最高,规模也最大。依照层级与规模对自然界进行规划改造,这就是复合语境目标的自觉。 ④社会存在对发展目的的目标调控,发展目的目标是社会存在对宇宙存在目的的探索与追寻,是需要将人类社会的存在目的同宇宙存在的目的协调起来,由此形成的对社会存在自身发展目标的调控。首先是普世价值观与形态的构建,人类社会的形式本质是追求集群效应的最大化,所以它维持系统平衡的基本原则就是普世价值观的构建。人类社会形式的集群效应是逐步形成的,由宗族发展到部落时其文化及价值观就要被部落的共有价值观所同化;由部落发展到民族时其文化价值观就要被民族的共有价值观所同化,由民族发展到国家时其文化价值观就要被国家共有价值观所同化……以此类推,人类若求得共同的发展目标,势必要构建普世的价值观。所谓共同的发展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合理使用、物资及商品市场的合理规划、各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与对话、保护地球环境的共有责任、推进人类历史及文明的共同进步等等,杜绝资源浪费、环境毁灭、战争灾难、文明倒退等等不良现象,营造“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的美好理念。其次是宇宙和谐观与形态的构建,地球是宇宙其他星球的友邻,人类自然也是其他星球生命形态的朋友,虽然人类现在尚没有找到自己的朋友们,但是在未来还是有可能形成宇宙星球互联的格局。人类一方面要完善自我,追求社会存在的圆满境界,另一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宇宙互联时代的到来。所以,我们自己要做到足够的好,才有资格去拜访友邻;人类社会与人本性现在都有很多弊端,我们不改正自己就可能永远推不开通向宇宙星球互联的那扇门,找到那条捷径。因此,人类要以一个美好的姿态等待或寻求外星的朋友们,创建一个更大的家园。再次是智识结构层级观与形态的构建,智识结构的层级观是用以指导人类对社会存在的发展阶段的尺度与标准状态的,建立明确无误地智识结构观,就可以在自觉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去犯错误,既不会冒进,也不会停滞倒退,而是有章有节、有步骤地建立步步为营的发展格局,最终完成人类的在世使命。
(三)、存在精神使命目标的构建与智识结构
第一,社会是存在存有(人类)诸多层次目标的布局——智识结构
①人类社会是有无限多样的形式:主体符号系统建立的自然过程就是由单一向多维分化并建立了多样化的分级系统。例如人类历史进程分化为进化历史、民族历史、文化历史、社会历史、国家历史这几个维度。从进化历史的角度考察,人类是以多源种族的自我发展为路径;从民族历史的角度考察,人类是以多元民族的自我发展为路径;从文化历史的角度考察,人类是以多样化形式的自我发展为路径;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考察,人类是以多层次的自我发展为路径;从国家历史的角度考察,人类是以多区域地理资源为自我发展的路径;因此人类社会系统的发展形式是有无限多样化可能及构造层次的。这样的布局体现出智识结构平衡观的意义。②人类社会是有组织系统的结构:主体符号系统建立的目标结果就是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组织系统结构,以上五种人类社会的元素既有各自的组织系统,又有整合起来的组织系统;它既是一个平行多项交叉的组织系统,又是一个纵向发展的多项交叉系统;它既是一个物质层面交叉的组织系统,又是一个精神层面交叉的组织系统;它既是一个技术层面的组织系统,它也是一个逻辑层面的组织系统;最后它是这一切交织整合的统一组织体系。这样的布局体现出智识结构系统观的意义。③人类社会是有丰富层次的格局:主体符号系统发展的过程的每个阶段就是组织系统的层次格局。上述五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中,由于各自历史发展的过程长短不一样,所以其构成的层次格局的丰富程度亦不一样。从进化历史来看种族格局是漫长且多级的,第一层级从无性单细胞到有性双细胞繁殖,第二层级从卵生到胎生繁殖,第三层级从海洋动物到两栖动物,第四层级从爬行动物到直立行走,第五层级从猿人到智人,第六层级从智人到新人,第七层级从新人到现代人,第八层级从现代人到种族差异;大略分八个层级,若是细分层级会更多。这些层级的发展趋势是从智识结构的初级形态逐步走向其高级形态的。
第二,历史是存在存有(万物)诸多层次目标的布局——智识结构
①历史是万物由简入繁的形态布局:人類所认知的历史是宇宙格局的设置的一个极小的部分,地球的年龄大约是在45.5亿年,宇宙中人类目前所能探测到的古老星体的年龄大约是127亿年,人类目前所能测量到的距离最远的星体大约是137亿光年,所以,人类所谓的历史只是目前已知的历史,并不是存在存有全部的真正历史。真正的历史是存在存有的全部格局,也就是整个宇宙的所有层次。它是宇宙意志的物化阶段和物化表现,宇宙中不会只有一个地球有智慧人类居住,还会有其他星球和其他智慧生命形式存在,只有把这些星球和这些智慧生命的存在与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才是完整历史的意义。②历史是万物由低到高的内涵布局:宇宙意志的物化过程是存在存有所有形态的产生过程,这些物化形态在不同的条件下会生成不同的形式,有些形式会演变出生命物质,有些生命物质会进化出智慧,这些智慧生命会领悟到宇宙意志的存在及意义,这就是存在存有由低级到高级的内涵布局。这也就是历史的内涵所在。因此,历史的内涵是指宇宙意志的物化进程的自觉演化,从独体意志通过智慧生命的觉悟演化成群体意志,将宇宙意识在宇宙中广为传播,实现宇宙存在的圆满。所以,历史的推进就是将人类所认知到的宇宙意志自觉地融入到社会存在的构建中去,完成人类的存在目的与存在意义。③历史是万物循环演进的发展布局:循环演进既是宇宙运动的本质,循环演进也是发展的本质,存在存有的发展需要动力与过程,循环演进就成为其发展的动力与过程模型。以地球为例,地球的自转循环与地球的公转循环造成了季节的变换、昼夜、温差,这是地球生命物质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也就是生命物质存在与发展的源动力;地球的循环公转成为人类社会的纪年,构成生命物质发展的历史过程。因此,宇宙是以循环运动的方式来推进宇宙意志的实施,这种运动既是能量也是过程,可使各种物质形态因此而诞生并得以发展。
第三,宇宙是存在存有(星体)诸多层次目标的布局——智识结构
①宇宙是星体三因合一的创生格局:宇宙的创生是以其核心原生性的爆炸为起点的,而宇宙核心的爆炸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以间歇性的状态持续了一段过程,而每一次的间歇停顿就构成了宇宙的一个层级。核心的每一次爆炸又使得外围的每个层级向外扩张规模,而核心周围新的层级在形成。这些层级从外到内直至核心层层包裹,构成宇宙的初生格局。②宇宙是星体三因合一的存在格局:宇宙是以其核心为轴心进行自转的巨大球形星体系统,它的内部分为诸多个层级,每个层级亦围绕着核心自转。由于层级区别了其结构的规模,最外层级结构规模最大,核心层级结构规模最小,因此每个层级自转的周期亦不相同,这样就形成了宇宙系统中的源发能量,即星系彼此之间的引力。又因为各个层级之间自转的过程不能同步,所以就形成了层级内部与层及外部之间的星系矛盾,造成宇宙内部的多种运动方式以及星体之间的碰撞及吞灭。由此,宇宙有了自我创生的能量,且形成了一定的运动规律,每个层级在运动中的自我扩张,最终导致整个宇宙的自我膨胀。③宇宙是星体三因合一的意义格局:宇宙是宇宙意志自在自为发展的物化过程,是宇宙智识结构中的慈善因、智慧因、形式因的具体实施。宇宙意志拥有一切、创造一切,并赋予所有存在以自由和权利,这既是它的选择也是它的目的。人类社会存在就是对宇宙智慧的模仿,人类拥有社会存在,且创造着社会存在的一切,这既是我们的选择、也是我们的目的,但是同宇宙智识结构的慈善因、智慧因、形式因相比,我们还不能给予地球所有的存在以自由的权利,这就是人类需要从人本性走向神本性根本原因。
关键词:智识结构、形式因、慈善因、智慧因
二、存在精神的目标构建
存在精神的目标是指以依据语境特质为起点、以实现自我圆满的成果——智识结构为目的,最终到达存在精神的发展终点。存在精神目标的构建有三个层级,首先是存在精神构建的价值目标层级,是指以实现存在存有自我圆满为目的成果的目标;其次存在精神构建的自觉目标层级,是指以存在存有各个系统之间达成和谐为目的成果的目标;再次是存在精神构建的使命目标层级,是指以完成存在存有之使命责任为目的成果的目标。
(一)、存在精神价值目标的构建与智识结构
存在精神的价值目标构建是智识结构的初级状态,主要是以存在存有寻求自我圆满为目标而形成的价值构建。所谓自我圆满是慈善因意义的体现,即一切存在存有皆可依照其自由意志达成其自由目的。所谓的价值目标是指一切存在存有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对语境所产生的意义,这种意义通过存在精神的延伸与复合语境的构成而产生存在价值,进而循环不断地重塑存在存有的价值意义。存在存有的价值目标由于其存在方式的多样化而呈现出无限趋势,不但价值目标的种类繁多,其层级亦多到不可胜数,所以,这里只以人类为例,来探究价值目标的构建与智识结构的必然联系,以及作为方法论的智识结构是如何构建人类价值目标体系的。
人性的自我圆满是指主体符号的个性构建达到内在与外在的和谐。(“主体符号”参见本人论文《存在精神的延伸》发表于《写作》2017、10)。第一,自我圆满是主体符号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的结构和谐;主体符号的自然本性是指其与生俱来的、经由大自然长期进化的、受其基因构成影响的生物生理本能及需求。主体符号的社会本性是指被复合语境所塑造的、受复合语境的逻辑本质所制约的、并由此获得主体符号功能不断延伸的特质与需求。主体符号的自然本性受慈善因的驱使会经常形成与其社会本性的冲突,而主体符号的社会本性则受智慧因的支配,被语境(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所塑造,所以拥有战胜其自然本性的能量与愿望,追求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的结构和谐。所谓人性的结构和谐是指主体符号的自然本性与其社会本性的内涵目标同复合语境发展的内涵目标相一致,形成同质结构。例如,唐代文人以诗取胜,宋代文人以词取胜,明清之际文人以戏曲小说取胜,这都是文人创作与文化语境的同构现象。第二,自我圆满是主体符号的自由本性与自觉本性的结构和谐;主体符号的自由本性概括地说,是指主体符号具有掌控自我存在方式的能力及其权利;主体符号的自觉本性是指:主体符号具有将满足语境目标的要求、遵循符号延伸的规则、追求存在精神的目标视为己任的特质。自由的本性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生存的掌控,自觉的本性则是提升智识结构层级的能动力,而智识结构的层级决定着主体符号自由本性的强度,因此要通过加强自觉本性的意识来促使自由本性在目标的引导下激发出其积极意义,当自我智识结构的层级同語境智识结构的层级构成平行关系时,便实现了自由本性与自觉本性的结构和谐。第三,自我圆满是主体符号的物本性与神本性的结构和谐;主体符号的物本性是指因主体符号的存在不能脱离对物质的依赖,其生存方式也必然受到物质的制约,而由此在心理上产生的对物质的特殊偏好。主体符号的神本性是指由主体符号的精神结构中生发出的信守真理的意志、普度众生的慈悲、审美创造的愿望这些超越现实的境界。主体符号的物本性产生于人类自有历史以来与元语境的交流之中,并随着交流的扩大与深入逐渐地被强化。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土地等资源环境,因此对物质的依赖久而久之就构成了其本能的需求。主体符号的物本性是具有双重意义,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对物质文明的构建与推动,劳动工具的使用、实用产品的丰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等,都是人类的物本性在符号创造上所发挥出的最大能量。它的消极意义在于物本性在物质需求上的无度扩张,对于人类在精神高度追求上的压制和瓦解。马克思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人本质的异化”,即是指人被物质所奴役,在精神上和生存方式上成为物质的奴隶。神本性是人类只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特征,具有摆脱物质束缚、引领人类精神实现自身使命目标的作用,这是因为它的内涵所容纳的是超越人性高度的宇宙智慧,即对智识结构的内涵真理智慧、慈善生命、美和形式的追求。当人类的追求目标上升到智识结构最高层级,也就是人类的物本性与神本性的结构与宇宙智慧同构,人类不但能借此除掉人性的弊端,还能目标成果转化成为物化的社会形式,为自身的存在开创一个美好的家园。
(二)、存在精神自觉目标的构建与智识结构
自觉目标是智识结构层级的终极状态,首先是始于慈善因万物共存的理念,其次是始于形式因万物持有多样化形式个性的理念,再次是始于智慧因万物构成系统平衡格局的理念,因此,存在精神构建的自觉目标层级,是指以存在存有各个系统之间达成以和谐为目的成果的目标。宇宙意志在语境中有其自在自为的目标追求,作为被语境塑造的人类社会而言,我们的自觉目标就是追求全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在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全面的和谐形态的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就是以主体符号的共性构建为核心的特有形态,也是该符号体系的本质构建,主体符号系统的本质是以集群效应为形式的、以元素构建为内涵的(国家、民族、文化、制度)、以自主发展为运作程序的特殊系统。所谓主体符号的共性构建是指人类置身于语境平台之中的生存方式,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的目标建设。
第一,关于平等对话(国家之间、文化之间、民族之间、制度之间)平台建设的目标自觉,这个对话平台的目标建设分为以下四个层次:①建立社会存在系统国家要素的目标自觉,国家是人类生存方式的结构形式之一,是人类集群社会的管理方式,也是制度模式的体现者和运作者。国家形成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既是历史进步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存在智慧的提升。国家作为对话平台的主体要素是构成和谐目标的首要自觉者,对话平台的意义是基于人类对美好生存条件的共同期盼,对话的内涵是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和谐目的,和谐是平衡的基础,是保持国家个性形式和自由发展的前提,因此,国家在社会存在系统中应起到促进平衡的作用,以平衡为目的调整理政国策,追求自我圆满。②建立社会存在系统民族要素的目标自觉,民族要素的构建是社会存在系统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的起源是始于多个地区,并且在其民族体系构成的历史中,因受不同地理区域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不同文明文化特质的族群——民族,例如古代的五大文明发祥地就有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古希伯来文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恒河流域)、古中国文明(黄河流域)、以及后起之秀古希腊文明(爱琴海的克里特岛),还有美洲和欧洲各地的早期土著居民等等,都是人类历史构成民族化的一个标志。因此民族化的体系构建就必然要承担对各种民族要素进行强化、保护和传承的使命。民族化是人类文明多样化的一个基本保证,是丰富文明发展源流的必要措施。③建立社会存在系统文化要素的目标自觉,文化要素是用以支撑民族化内涵特质和存在意义的,人类及其生存方式的历史构成了的文化系统要素,成为衡量人类社会存在意义的价值尺度。文化是囊括了人类所有的生存方式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标志着人类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成果;同时,文化又是一个鲜活的概念,它是人类千姿百态生活过程的呈像。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延伸了人类的知性智慧;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类的存在方式进行着有效的改善,又对人本性的误差有着巨大的矫正作用,是推进整个社会存在系统纳入良性循环的重要元素。因此,文化要素的目标自觉就是要强化文化要素对社会存在发展的导向作用,深化复合语境的正能量,从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两个方面增加合力,提升其内涵的创世能量。④建立社会存在系统制度要素的目标自觉,制度建设的目标自觉体现着人类历史发展的需求与方向,是社会存在实现自我圆满的前提,作为对社会存在历史本质的定位元素,什么样的制度模式决定着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层级,所以,制度的意义远比它的模式本身更为重要。所以制度的目标设计中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满足历史的进步需求,其次是满足主体符号的存在需求,再次是满足社会存在的管理需求,最后是满足智识结构的理念需求。只有建设优秀的社会制度才能具有优秀的国家形式。 对话平台既追求保留每个国家的个性,又追求合乎历史潮流的共性;既追求保持民族化的价值意义,又追求人类共有的普世价值;既追求文化形态的独特魅力,又追求文化发展的共有趋势;既追求保有社会制度与各国历史发展的适应性,又追求其能够超越历史的局限引领正确方向。总之,对话平台的构建目的是为了将世界各国纳入一个和谐共进的格局。
第二,关于均衡发展(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明发展)格局建设的目标自觉;均衡发展是指社会存在系统的四大板块的和谐结构都是处于相应的平行层级上,没有形成复合语境递进结构的极差;也就是政治板块、经济板块、社会板块、文明板块都建立在平行层级之内,没有僭越,这就是社会存在均衡发展格局的目标自觉。①社会存在政治发展格局的自觉定位,社会存在系统里国家形式与制度模式构成其格局中的政治板块,由于它决定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方位与方向,因此对国家形式与制度模式的自觉定位就极其重要。政治发展的自觉定位是以格局平衡为宗旨,既要发挥首脑作用,又要起到促进其他板块同步发展的作用,所以“唯政治论”或者“政治无用论”都是偏离了社会存在的本质属性。因此在政治发展目标的定位中,要深入研究国家形式与制度模式的引领作用和功能状态,以及不同的国家形式与制度模式之间的本质区别,主动抉择推动历史迈向正确道路的政治格局。②社会存在经济发展格局的自觉定位,社会存在系统中经济格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一方面它承接着政治格局的意义,另一方面它开启着社会格局的意义;它既是政治发展的成果也是社会发展的成果,所以经济格局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依附于政治目的和社会发展的目的而存在,这样才能彰显出它的价值意义。因此,经济是服务于政治和社会的手段,它不能超越政治目的去发展自我,也不能无视社会的需求去发展自我,它的发展始终要同政治发展、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实现整个社会存在系统格局的平衡。③社会存在社会发展格局的自觉定位,社会发展是以人类的需求变化作为衡量尺度的,人类一直是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而产生对精神文明需求的不断提升,进而形成对整个生存方式的自觉追求。这些追求包含着对社会存在本质、社会存在系统、社会存在发展趋势等多方面的探索与努力,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不懈斗争,为自己选择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使人类的生存获得更多的意义。因此,政治格局引领着需求的变化,经济格局满足着需求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不能离开政治和经济的扶持,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局面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局面。④社会存在文明发展格局的自觉定位,文明发展是社会存在发展的目的,它是独立于政治、经济、社会存在而不断走向智识结构递进层级的存在,文明的发展从最初的对其使用价值的追求到逐渐进入对其审美价值的需求,再到对其智识结构的需求,在不断摆脱政治、经济、社会存在的束缚中走向自在自为的圆满。文明的发展改变了过去的一切,它也将不断地改变未来的一切。它之所以能够决胜一切,是因为它通向宇宙智慧之路,不斷地将人类社会存在推向一个又一个复合语境递进结构的阶梯。
社会存在的均衡发展是遵循着各要素自觉依照平行层级的逻辑运行,以保障社会存在四大板块功能的价值意义,保有四大板块发展的稳定性,保证社会存在系统有机的结构能量,保持社会存在发展守恒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因此,政治首脑要充分发挥其自觉控制格局的作用,加强国家形式与制度模式的管控力度;经济环节要充分发挥自觉协调格局关系的作用,在助推政治发展的同时满足社会利益的需求格局;社会需求要充分发挥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存在意义作更深入的自觉实践,激发政治格局的更新变革,推动经济环节的改造力量,使各板块之间的关系整合到达最佳状态;文明目的要充分发挥对社会存在格局的设计作用,引导社会存在在每一个平行层级上都获得充分发展,推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在适时的阶段实现复合语境递进结构的新格局。
第三,关于导向调控(语境目标、现实目标、系统目标、发展目标)意义建设的目标自觉;导向调控是指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要以“智识结构”的内涵高度为导向,即贯彻以慈善因、形式因、智慧因为目标设置的核心,实现现实目标、系统目标、语境目标、发展目标这四大目标的自觉意义。
①社会存在对当前现实的目标调控,当前现实目标是指依据社会存在体现出的需求趋势所制定的目标要求,也就是对政治首脑、经济环节、社会需求、文明目的平衡格局的有效控制与调整。现实目标的调控意义在于使得社会存在的发展始终保持在既定的方向上,否则就会出现偏离。所以当前现实目标的制定首先是必须与社会存在发展的总目标相一致;其次是必须将社会存在发展的总目标分出阶段层次,按部就班地推进;再次是必须完成当前现实目标进行细节化、具体化的设置;最后对当前现实目标作出实践的规定性。这就是对当前的制度走向、经济的走向、文明的走向与相对应的社会需求作出双向调控,一方面要使之与社会存在发展的总目标相适应,另一方面要使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②社会存在对系统构成的目标调控,系统构成目标是指政治要素系统、经济要素系统、文明要素系统、需求要素系统的创建与目标调控。政治要素系统的构成与创建是指由国家形式与制度模式的组织结构形成的服务管理系统,它是以自上而下的层级形式与万宗归一的治理逻辑交织而来的网状形态系统,是社会存在系统网络的枢纽。经济要素系统的构成与创建是指由生产要素、商贸要素、金融要素组织结构形成的经济服务系统,经济系统一方面要支撑制度模式的管理,另一方面要服务于社会民众需求,所以它是受到两面制约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说政治的意志是通过经济服务模式体现到社会需求之中的,切不可盲目追求自我发展及其发展速度。文明要素系统的构成与创建是指由物质文化要素、精神文化要素、智识结构要素三者交织的组织结构所形成的人类文明系统,它引领着整个社会存在发展的方向,同时担负着修正人性不断向慈善、美和、智慧的目标发展。社会需求要素系统的构成与创建是指由人类生存基础、生存方式、目标追求交织而成的组织结构形成社会的需求系统,人类的生存基础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与经济能力、衣食住行与社会供给等,这些必然会同生存方式及其需求目标不断地构成一个又一个社会需求系统的层面,成为社会变革的动因。所以有效设计安排社会需求系统的形态,是有益于推动生存方式的变革的。③社会存在对复合语境的目标调控,复合语境是指第二自然,也就是由元语境和人类创造结合起来的重构组织系统形态,所以称之为元语境,复合语境对元语境有覆盖作用。社会存在是复合语境的一部分,但由于它是复合语境的创造者,因此它可以实施对复合语境的目标调控,其主要调控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调整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关系,人类与自然界本是具有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天然关系,且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自然界为服务人类创造文明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在人类社会实践不断走向自觉目标的追求中,人类需要更加自觉地处理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调控梳理自然资源能量、提升资源利用的质量,另一方面要调控梳理自然环境的能量、提升环境应用的质量,以保证资源不枯竭、环境不衰竭。其次是加强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模仿,自然界是宇宙智慧的产物,因此自然界中既有万千形态与万千变化,又有慈善因、形式因、智慧因,充满着永恒的动态美与存在意义。人类的自然本性与其社会存在都应该向自然界学习,同宇宙智慧一起日趋走向完善。再次是加强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改造自然界是人类追求自由本质的一个部分,是人类依据智识结构对自然界功能的重新规划,人类居住功能、环境再造功能、资源再造功能、自然发展功能,这是一个由下至上的四个层级。人类居住功能最低级、规模最小,资源再造功能层级较高,规模也要大些;环境再造功能层级更高,规模更大,自然发展功能层级最高,规模也最大。依照层级与规模对自然界进行规划改造,这就是复合语境目标的自觉。 ④社会存在对发展目的的目标调控,发展目的目标是社会存在对宇宙存在目的的探索与追寻,是需要将人类社会的存在目的同宇宙存在的目的协调起来,由此形成的对社会存在自身发展目标的调控。首先是普世价值观与形态的构建,人类社会的形式本质是追求集群效应的最大化,所以它维持系统平衡的基本原则就是普世价值观的构建。人类社会形式的集群效应是逐步形成的,由宗族发展到部落时其文化及价值观就要被部落的共有价值观所同化;由部落发展到民族时其文化价值观就要被民族的共有价值观所同化,由民族发展到国家时其文化价值观就要被国家共有价值观所同化……以此类推,人类若求得共同的发展目标,势必要构建普世的价值观。所谓共同的发展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合理使用、物资及商品市场的合理规划、各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与对话、保护地球环境的共有责任、推进人类历史及文明的共同进步等等,杜绝资源浪费、环境毁灭、战争灾难、文明倒退等等不良现象,营造“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的美好理念。其次是宇宙和谐观与形态的构建,地球是宇宙其他星球的友邻,人类自然也是其他星球生命形态的朋友,虽然人类现在尚没有找到自己的朋友们,但是在未来还是有可能形成宇宙星球互联的格局。人类一方面要完善自我,追求社会存在的圆满境界,另一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宇宙互联时代的到来。所以,我们自己要做到足够的好,才有资格去拜访友邻;人类社会与人本性现在都有很多弊端,我们不改正自己就可能永远推不开通向宇宙星球互联的那扇门,找到那条捷径。因此,人类要以一个美好的姿态等待或寻求外星的朋友们,创建一个更大的家园。再次是智识结构层级观与形态的构建,智识结构的层级观是用以指导人类对社会存在的发展阶段的尺度与标准状态的,建立明确无误地智识结构观,就可以在自觉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去犯错误,既不会冒进,也不会停滞倒退,而是有章有节、有步骤地建立步步为营的发展格局,最终完成人类的在世使命。
(三)、存在精神使命目标的构建与智识结构
第一,社会是存在存有(人类)诸多层次目标的布局——智识结构
①人类社会是有无限多样的形式:主体符号系统建立的自然过程就是由单一向多维分化并建立了多样化的分级系统。例如人类历史进程分化为进化历史、民族历史、文化历史、社会历史、国家历史这几个维度。从进化历史的角度考察,人类是以多源种族的自我发展为路径;从民族历史的角度考察,人类是以多元民族的自我发展为路径;从文化历史的角度考察,人类是以多样化形式的自我发展为路径;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考察,人类是以多层次的自我发展为路径;从国家历史的角度考察,人类是以多区域地理资源为自我发展的路径;因此人类社会系统的发展形式是有无限多样化可能及构造层次的。这样的布局体现出智识结构平衡观的意义。②人类社会是有组织系统的结构:主体符号系统建立的目标结果就是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组织系统结构,以上五种人类社会的元素既有各自的组织系统,又有整合起来的组织系统;它既是一个平行多项交叉的组织系统,又是一个纵向发展的多项交叉系统;它既是一个物质层面交叉的组织系统,又是一个精神层面交叉的组织系统;它既是一个技术层面的组织系统,它也是一个逻辑层面的组织系统;最后它是这一切交织整合的统一组织体系。这样的布局体现出智识结构系统观的意义。③人类社会是有丰富层次的格局:主体符号系统发展的过程的每个阶段就是组织系统的层次格局。上述五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中,由于各自历史发展的过程长短不一样,所以其构成的层次格局的丰富程度亦不一样。从进化历史来看种族格局是漫长且多级的,第一层级从无性单细胞到有性双细胞繁殖,第二层级从卵生到胎生繁殖,第三层级从海洋动物到两栖动物,第四层级从爬行动物到直立行走,第五层级从猿人到智人,第六层级从智人到新人,第七层级从新人到现代人,第八层级从现代人到种族差异;大略分八个层级,若是细分层级会更多。这些层级的发展趋势是从智识结构的初级形态逐步走向其高级形态的。
第二,历史是存在存有(万物)诸多层次目标的布局——智识结构
①历史是万物由简入繁的形态布局:人類所认知的历史是宇宙格局的设置的一个极小的部分,地球的年龄大约是在45.5亿年,宇宙中人类目前所能探测到的古老星体的年龄大约是127亿年,人类目前所能测量到的距离最远的星体大约是137亿光年,所以,人类所谓的历史只是目前已知的历史,并不是存在存有全部的真正历史。真正的历史是存在存有的全部格局,也就是整个宇宙的所有层次。它是宇宙意志的物化阶段和物化表现,宇宙中不会只有一个地球有智慧人类居住,还会有其他星球和其他智慧生命形式存在,只有把这些星球和这些智慧生命的存在与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才是完整历史的意义。②历史是万物由低到高的内涵布局:宇宙意志的物化过程是存在存有所有形态的产生过程,这些物化形态在不同的条件下会生成不同的形式,有些形式会演变出生命物质,有些生命物质会进化出智慧,这些智慧生命会领悟到宇宙意志的存在及意义,这就是存在存有由低级到高级的内涵布局。这也就是历史的内涵所在。因此,历史的内涵是指宇宙意志的物化进程的自觉演化,从独体意志通过智慧生命的觉悟演化成群体意志,将宇宙意识在宇宙中广为传播,实现宇宙存在的圆满。所以,历史的推进就是将人类所认知到的宇宙意志自觉地融入到社会存在的构建中去,完成人类的存在目的与存在意义。③历史是万物循环演进的发展布局:循环演进既是宇宙运动的本质,循环演进也是发展的本质,存在存有的发展需要动力与过程,循环演进就成为其发展的动力与过程模型。以地球为例,地球的自转循环与地球的公转循环造成了季节的变换、昼夜、温差,这是地球生命物质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也就是生命物质存在与发展的源动力;地球的循环公转成为人类社会的纪年,构成生命物质发展的历史过程。因此,宇宙是以循环运动的方式来推进宇宙意志的实施,这种运动既是能量也是过程,可使各种物质形态因此而诞生并得以发展。
第三,宇宙是存在存有(星体)诸多层次目标的布局——智识结构
①宇宙是星体三因合一的创生格局:宇宙的创生是以其核心原生性的爆炸为起点的,而宇宙核心的爆炸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以间歇性的状态持续了一段过程,而每一次的间歇停顿就构成了宇宙的一个层级。核心的每一次爆炸又使得外围的每个层级向外扩张规模,而核心周围新的层级在形成。这些层级从外到内直至核心层层包裹,构成宇宙的初生格局。②宇宙是星体三因合一的存在格局:宇宙是以其核心为轴心进行自转的巨大球形星体系统,它的内部分为诸多个层级,每个层级亦围绕着核心自转。由于层级区别了其结构的规模,最外层级结构规模最大,核心层级结构规模最小,因此每个层级自转的周期亦不相同,这样就形成了宇宙系统中的源发能量,即星系彼此之间的引力。又因为各个层级之间自转的过程不能同步,所以就形成了层级内部与层及外部之间的星系矛盾,造成宇宙内部的多种运动方式以及星体之间的碰撞及吞灭。由此,宇宙有了自我创生的能量,且形成了一定的运动规律,每个层级在运动中的自我扩张,最终导致整个宇宙的自我膨胀。③宇宙是星体三因合一的意义格局:宇宙是宇宙意志自在自为发展的物化过程,是宇宙智识结构中的慈善因、智慧因、形式因的具体实施。宇宙意志拥有一切、创造一切,并赋予所有存在以自由和权利,这既是它的选择也是它的目的。人类社会存在就是对宇宙智慧的模仿,人类拥有社会存在,且创造着社会存在的一切,这既是我们的选择、也是我们的目的,但是同宇宙智识结构的慈善因、智慧因、形式因相比,我们还不能给予地球所有的存在以自由的权利,这就是人类需要从人本性走向神本性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