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动态 生成式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 中学物理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他们常常创生出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面对这些生成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学的契机?在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让科学探究在动态生成中充满活力?
“动态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动态生成”就是指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心灵对接、意见交换、思维碰撞、合作探讨,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方式而呈现出不同的生成价值。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叶澜教授将其比喻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然而,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仍然以机械的静态的预设式教学为主,使得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走向程序化和模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探讨基于动态生成式教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使其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提高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水平。以下是本人在实施“动态生成式”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动态生成的障碍
营造好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的动态中敢于自由地“生成”——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展开争论、进行评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下两点:
(1)宽容学生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要以真诚为本,遇事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不能以一言以蔽之。以下的情形我们常在课堂上能看到: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时地观察着教师的神色,只要发现教师的神色稍有偏差,学生马上话锋逆转,结果所表达的不是自己想说的,而是老师想要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敢想,不敢做,更不能说真话,失去了自我,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生成了。
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具有生成性,我们的教师就应宽容地对待我们的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以一个评判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而以一个良友、一个学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间,特别是当学生说错时也应鼓励说:“没关系,能动脑筋,敢于发表意见就是好的。”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了,就会营造出宽松民主的氛围。于是在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才能真正体现课堂的生成性。
(2)欣赏学生
在生成性的课堂上,教师要学会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要戴上“放大镜”,即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放大,将学生潜在的优点充分发掘,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实成长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于是我们的课堂就成为民主宽松、灵气四溢的生成性现场。
二、善于捕捉,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同样也要求有教学方案设计,但这种教学方案的设计要求教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目标的设定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的分析和可能的期望发展分析的基础上,目标要有弹性区间。这样的弹性方案虽引入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但可能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摩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
(1)捕捉教育契机,促使探讨资源在动态中生成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学生与周围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还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能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就会发现生活就是一部活教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以下是我自己上的一节课《温度计》。我在课的开始通过冰灾那年自己拍的一张冰挂的照片从视觉上把他们引导到“物态变化”的直观感受中去,让他们初步了解冰挂的形成过程,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知道四季的变换与温度有关并将学生带入到温度计的认识当中。同学们都积极地思考并踊跃地体验这样的活动,参与到活动中的同学对液体的热胀冷缩感觉很奇妙,对接下来的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切的期待。
后来我又通过“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摄氏温度的规定”,“几种常用的温度计”,“温度计的使用”等一系列的活动将学生的学习激情不断地激发出来。特别是一个同学在模拟医生使用体温计时那种惟妙惟肖的模样使课堂气氛在小小的活动中一次比一次更加活跃,在同学们的热烈探讨中达到高潮。
教学中,我从学生自身的认知出发,使枯燥的物理问题变为生动的生活画面,让他们悟出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感到快乐。这样的课堂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内容的亲切感,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内驱力,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思维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后来的探究活动之中,探究资源也就这样在动态中生成了。
(2)捕捉教学中的意外资源,激发科学课堂生命活力
在实施教学目标的教学中教师遇到特殊情况,以特殊情况为契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不是机械完成预定教学目标,而是教师把课时目标作些微调,使教学目标在动态中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使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让学习主体创新素养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如叶澜教授所言: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例如在上《动能与势能》一课时,为了说明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我带领同学们来到学校操场的沙池亲身体会重力势能与什么有关。我还努力创造条件,通过让学生向地面砸铅球和垒球,练习撑杆跳高等体育活动进一步感知势能的影响因素;通过让学生练习三级跳远和射标枪来感知动能与速度有关,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上了物理课,也给学生营造了锻炼身体的环境,让学生经过实际操作后获得自主发现,体验亲身探究的学习快乐。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他们常常创生出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面对这些生成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学的契机?在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让科学探究在动态生成中充满活力?
“动态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动态生成”就是指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心灵对接、意见交换、思维碰撞、合作探讨,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方式而呈现出不同的生成价值。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叶澜教授将其比喻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然而,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仍然以机械的静态的预设式教学为主,使得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走向程序化和模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探讨基于动态生成式教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使其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提高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水平。以下是本人在实施“动态生成式”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动态生成的障碍
营造好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的动态中敢于自由地“生成”——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展开争论、进行评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下两点:
(1)宽容学生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要以真诚为本,遇事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不能以一言以蔽之。以下的情形我们常在课堂上能看到: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时地观察着教师的神色,只要发现教师的神色稍有偏差,学生马上话锋逆转,结果所表达的不是自己想说的,而是老师想要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敢想,不敢做,更不能说真话,失去了自我,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生成了。
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具有生成性,我们的教师就应宽容地对待我们的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以一个评判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而以一个良友、一个学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间,特别是当学生说错时也应鼓励说:“没关系,能动脑筋,敢于发表意见就是好的。”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了,就会营造出宽松民主的氛围。于是在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才能真正体现课堂的生成性。
(2)欣赏学生
在生成性的课堂上,教师要学会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要戴上“放大镜”,即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放大,将学生潜在的优点充分发掘,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实成长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于是我们的课堂就成为民主宽松、灵气四溢的生成性现场。
二、善于捕捉,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同样也要求有教学方案设计,但这种教学方案的设计要求教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目标的设定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的分析和可能的期望发展分析的基础上,目标要有弹性区间。这样的弹性方案虽引入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但可能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摩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
(1)捕捉教育契机,促使探讨资源在动态中生成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学生与周围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还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能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就会发现生活就是一部活教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以下是我自己上的一节课《温度计》。我在课的开始通过冰灾那年自己拍的一张冰挂的照片从视觉上把他们引导到“物态变化”的直观感受中去,让他们初步了解冰挂的形成过程,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知道四季的变换与温度有关并将学生带入到温度计的认识当中。同学们都积极地思考并踊跃地体验这样的活动,参与到活动中的同学对液体的热胀冷缩感觉很奇妙,对接下来的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切的期待。
后来我又通过“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摄氏温度的规定”,“几种常用的温度计”,“温度计的使用”等一系列的活动将学生的学习激情不断地激发出来。特别是一个同学在模拟医生使用体温计时那种惟妙惟肖的模样使课堂气氛在小小的活动中一次比一次更加活跃,在同学们的热烈探讨中达到高潮。
教学中,我从学生自身的认知出发,使枯燥的物理问题变为生动的生活画面,让他们悟出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感到快乐。这样的课堂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内容的亲切感,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内驱力,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思维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后来的探究活动之中,探究资源也就这样在动态中生成了。
(2)捕捉教学中的意外资源,激发科学课堂生命活力
在实施教学目标的教学中教师遇到特殊情况,以特殊情况为契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不是机械完成预定教学目标,而是教师把课时目标作些微调,使教学目标在动态中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使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让学习主体创新素养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如叶澜教授所言: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例如在上《动能与势能》一课时,为了说明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我带领同学们来到学校操场的沙池亲身体会重力势能与什么有关。我还努力创造条件,通过让学生向地面砸铅球和垒球,练习撑杆跳高等体育活动进一步感知势能的影响因素;通过让学生练习三级跳远和射标枪来感知动能与速度有关,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上了物理课,也给学生营造了锻炼身体的环境,让学生经过实际操作后获得自主发现,体验亲身探究的学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