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独立自主地学习。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不少,在这里我们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来讨论的。
【关键词】培养;高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学校环境下实施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目前,我国高中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学习方式核心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要提倡素质教育就必须倡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呢?
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也是发挥个人潜力的“催化剂”。一个学生只有喜欢数学,才有可能主动学数学,才谈得上自学能力的培养。再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不仅应在教学活动中明确这一点,还要还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权利。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有教师总是一开始就对学生强调:学习是自己的事,并指导和要求学生把学习当自己的事来做。也注意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应该怎样思考、讨论和发言,并在教学过程中设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探究,这样逐步去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这时非常好的。因为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还必须以内在的学习动机为前提,也就是说学生要想学。毕竟学习是艰苦的事情,不可能每节课都那么有趣,学生必须有内在的动力和坚强的毅力,才能够持之以恒地学。高中数学新课程设计中也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实习作业、研究性学习等内容,普遍具有实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高一数学学习完函数内容后,安排了实习作业“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实验;在学习完数列内容后,安排了研究性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等等;教材中还增添了以数学史实的为主要内容的阅读材料,引入数学史实于课堂教学,利用它设置情景,组织探究性教学,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悟,培养学生数学家那样学会思考、质疑、创造,最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均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只要学生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渐渐地就学会了独立的思考,也就慢慢形成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
2 培养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
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学生要会学。学生受心理和知识基础的限制,缺乏必要的学习方法,不能做到完全自主。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提供必要的支持。有教师在教完一部分内容后,就及时组织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参与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小结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重点,扫除难点。例如复习数列,借助函数、图像,将函数的七大性系统的分析一边,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网络,明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几次训练,学生渐渐养成了归纳所学教材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大部分学生就能根据教材的章节小结,自己归纳复习了。对于系统整理知识,既要弄清知识的结构,又要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例如,复习四边形时,有教师按图形的识别、画法、性质、计算,指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口头分析其联系。这样,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不仅提高了概括能力,也较深刻、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理清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一个知识的网络。为学生所学知识的正迁移创造积极条件的同时,又能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自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优良的数学品质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主要是通过平日的经常性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当堂思考、独立解答教材中的练习部分,其次是习题部分,最后是复习题,让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个别较难的则留到课外,让学生有机会探索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只是适当点拨。为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我还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除了“一题多解”等常用手段,我还根据实际,让学生解决一些需要“跳一跳”的实际问题。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也就是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创造、去感悟,从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这种“创造、体验和感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毕竟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够完善,对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时,设计如下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有n台功率不同的抽水机给一蓄水池注水。已知第一台单独注需2小时可注满,第二台单独注需4小时,……第n台单独注需2n小时,你能否安排一种注水方案,在1小时内将水池注满水,并解释理由?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探求思路和尝试,就可避免 看似容易做时难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付 强)
[2]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周震)
【关键词】培养;高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学校环境下实施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目前,我国高中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学习方式核心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要提倡素质教育就必须倡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呢?
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也是发挥个人潜力的“催化剂”。一个学生只有喜欢数学,才有可能主动学数学,才谈得上自学能力的培养。再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不仅应在教学活动中明确这一点,还要还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权利。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有教师总是一开始就对学生强调:学习是自己的事,并指导和要求学生把学习当自己的事来做。也注意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应该怎样思考、讨论和发言,并在教学过程中设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探究,这样逐步去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这时非常好的。因为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还必须以内在的学习动机为前提,也就是说学生要想学。毕竟学习是艰苦的事情,不可能每节课都那么有趣,学生必须有内在的动力和坚强的毅力,才能够持之以恒地学。高中数学新课程设计中也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实习作业、研究性学习等内容,普遍具有实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高一数学学习完函数内容后,安排了实习作业“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实验;在学习完数列内容后,安排了研究性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等等;教材中还增添了以数学史实的为主要内容的阅读材料,引入数学史实于课堂教学,利用它设置情景,组织探究性教学,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悟,培养学生数学家那样学会思考、质疑、创造,最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均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只要学生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渐渐地就学会了独立的思考,也就慢慢形成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
2 培养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
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学生要会学。学生受心理和知识基础的限制,缺乏必要的学习方法,不能做到完全自主。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提供必要的支持。有教师在教完一部分内容后,就及时组织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参与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小结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重点,扫除难点。例如复习数列,借助函数、图像,将函数的七大性系统的分析一边,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网络,明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几次训练,学生渐渐养成了归纳所学教材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大部分学生就能根据教材的章节小结,自己归纳复习了。对于系统整理知识,既要弄清知识的结构,又要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例如,复习四边形时,有教师按图形的识别、画法、性质、计算,指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口头分析其联系。这样,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不仅提高了概括能力,也较深刻、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理清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一个知识的网络。为学生所学知识的正迁移创造积极条件的同时,又能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自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优良的数学品质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主要是通过平日的经常性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当堂思考、独立解答教材中的练习部分,其次是习题部分,最后是复习题,让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个别较难的则留到课外,让学生有机会探索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只是适当点拨。为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我还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除了“一题多解”等常用手段,我还根据实际,让学生解决一些需要“跳一跳”的实际问题。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也就是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创造、去感悟,从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这种“创造、体验和感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毕竟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够完善,对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时,设计如下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有n台功率不同的抽水机给一蓄水池注水。已知第一台单独注需2小时可注满,第二台单独注需4小时,……第n台单独注需2n小时,你能否安排一种注水方案,在1小时内将水池注满水,并解释理由?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探求思路和尝试,就可避免 看似容易做时难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付 强)
[2]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