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6月2日至4日,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出版社承办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材教学研讨会”在广州大学举行。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安国教授,以及来自全国七十余所学校的近百名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王安国指出,本次研讨会是建立在基础教育改革新阶段的基础上并结合高师在音乐教育学科上取得的一定的经验成果上举行的,具有新的研讨内涵,有利于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将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中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观及高师乐理与
视唱练耳课程观的论证探讨
王安国教授的学术研讨报告,围绕着“一个观点”、“一套教材”、“一个薄弱环节”展开。
“一个观点”——如何看待全国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功能、定位和学科发展趋向问题。他认为就全国或者世界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包括艺术科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人类渐近、积累、发展和综合的结果,而不是新对旧的否定或此对彼的否定。人们对一个研究对象的认识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维度、立场做出互有差异的结论,但是这些方面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只有综合、辩证、相互参照、互补的态度,才有可能对研究的对象做出接近真实的、科学的认识。提出,提高音乐教育的总体质量,这是今后音乐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王安国解读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普通学校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动向:即对音乐本体的回归以及对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强调。
“一套教材”——如何运用好《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材。首先,王安国指出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这个学科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并肯定了由陈雅先编著的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材《乐理与视唱练耳》①所设定的课程目标是准确的。体现在:
1.学科体系构建科学、编写态度严谨。
2.知识点与内容的阐述准确,体现了中西古今兼容并包的特点。
3.谱例的选择立足于中国民间音乐,而非欧洲体系的翻版。
4.呈现方式与基础教育音乐课程完全接轨,例如:对五声音调中三音组的强调,对唱名字母标记法do、re、mi、fa、sol、la、xi的规范等,特别指出唱名字母标记法中用“xi”的科学性。
5.立足于音响感受,弹、唱、听、读、写全方位展开学习,使得感性在先,作为理性思维的先导。
6.练习形式多样,切合师范生的接受水平。
王安国还对教材教法提出建议:
1.关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相关的训练分量要加多。如:从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选择视唱材料和音乐主题跟唱材料,加大视唱的容量。
2.多声部节奏练习应贯穿到较深的技能内容中,突出多声部的视唱训练,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和声思维与听辨能力。
3.自然音体系的听辨认知量要再加强。如:从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选取听记材料。
4.建立感性结合理性的旋律听记策略。
5.解决首调听觉与固定音高音位干扰的问题。
“一个薄弱环节”——我国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存在“不到位、不作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学中偏重乐理的学习,视唱练耳技能方面的强化训练不够,使该学科在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中处于薄弱的边缘地位。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设计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起点低的学生也能够有所收获,通过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打好音乐能力和素养的基础,推动基础音乐教育的新发展。
陈雅先教授《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材教法研究——实质与路向》的主题发言,将关于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材教法研究与讨论的实质,从理论上概括为是教育理念在基本乐科课程价值观上的体现、是音乐能力观和素质观的体现、是二元对立定势思维的结果、是应试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现实反映四个方面。阐述了强调节奏、音高元素的提炼,注重元素间的关联渗透和整体横向与纵向的螺旋式扩展等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了“板块性知识内容与整体认知内容并举的教学设计”、“音乐技能速成与音乐理论与技能的平衡发展的协调”等教学设计思路。展示了立足于节奏、和声、旋律、听觉分析的综合教学实践的课堂教学视频。提出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材教法研究应与学校普通音乐教育紧密接轨,既要在方法论指导下研究音乐能力的培养方法,又要体现人文素质与音乐学科素养的整合,同时还要建立起多维立体的测验与评价系统。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乐理与视唱练耳
教学课例展示
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既要理论引领,又要有效教学。
广州大学陈雅先展示了音乐能力测量及评价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旨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现代教学模式,达到补充第一课堂、完善第二课堂学习条件的目的,介绍了她的新著《音乐能力测量——乐理与视唱练耳试卷集》。作者将乐理的理论测试渗透于节奏、和声、旋律、视唱等常规视唱练耳试题中,设计和创编了体现综合的音乐能力测量方案及测试题型,促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理论结合技能的综合渗透。
安庆师范学院彭传山展示了“节奏律动教学”的课堂案例及视唱练耳音乐会。总结了运用“心手配合,四肢交替”的立体节奏训练方法,如:通过创编节奏和律动等互动的练习环节,锻炼学生对音值均分的能力、对节奏型的派生能力,为听记节奏做好准备。
南京晓庄学院黄琼瑶的课例围绕三个方面:一是认真研读教材。指出应该有效地把握课程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音高与节奏。二是拓展教材。为了全面开发音乐教学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教材拓展方面的探索。三是建议。阐述了包括融视唱练耳与教学法于一体,以乐理教学为主线,以视唱练耳教学为主要内容;精心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意义,做到有的放矢等教学思想。
江苏盐城师范学院赵艳玲的课例呈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视频中呈现了包括单声部与多声部相结合、视与唱相结合、听与唱相结合、弹与唱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等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法。
绍兴文理学院黄鹰构建了第二课堂的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并就乐理与视唱练耳这门学科谈了四点认识:1.立足于学生基本能力和就业要求;2.教育要面向基础教育;3.重视因材施教,加强课外学时的利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4.了解中小学课堂,进行地方高校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视唱练耳带动乐理学习、以课外艺术实践为平台,将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转化为学生的艺术能力,最终使第二课堂的学习常规化、课程化的教学思想。黄老师展示的视唱练耳音乐会历经半年的准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其中有学生们自己创编的体态律动节目,与小提琴、打击乐等乐器结合的多声部视唱节目等,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了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学科意义和音乐教育的价值。
湛江师范学院蔡觉民展示了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课件,从宏观上解析他的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观,强调放松的状态是学音乐的前提。他展示的教学课件,有文字有图像有音响有动画,把学科知识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放松作为学习音乐的前提为切入点,采用听名曲主题唱旋律的导入方式,从中提炼出旋律的节奏型及旋律片段,使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与实际音乐作品结合。
三、兼容并包的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针对“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教法的前沿、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华中师范大学张业茂提出自己对这门学科理论构建的思考:1.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要明确我们的研究对象、学术定位以及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与音乐学院音乐人才培养对象、培养规格的区别;2.理清我们的学术范畴、边界与核心;3.将乐理与视唱练耳学科打造成音乐教育体系的一个品牌。湖南师范大学熊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设计的乐理与视唱练耳测试卷。常熟理工学院张柏铭针对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课程提出了对学科性质及命名等问题的认识;长江师范学院肖罡分享了他制作的教学课件。此外,代表们还在拍子的读法、首调与固定调唱名法的教学及应用等相关问题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
结语
本次学术研讨会是一次促进乐理与视唱练耳学科发展的学术交流盛会,其学术成果体现在: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学科的人才队伍聚集起来了,教学成果呈现出来了;全国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材教研活动的平台已经搭建,学科的发展已形成了良好走势;乐理与视唱练耳学科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地补齐跟进,并且向着基础音乐教育靠拢。研讨会既有理论高度的思想构建,又有实际操作的感受与分享,还有交流讨论的学科思辨。通过这次研讨会使教师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在教学中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高度结合的重要性,认识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的高度结合的意义。提高对观察问题的敏锐性,提升关注焦点、热点,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学科研究上不断寻找新的学术突破口,让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为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做出独特贡献。
尽管该学科的教学科研队伍已经组织起来,并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学科研究水平依旧需要提高,师资队伍能力仍然要继续努力提升。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学科必须朝着学科的纵深方向发展才有生命力。只有贴近基础音乐教育的前沿与热点,将先进的理念、有效的教学方式真正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在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中呈现更多的音乐教育成果。
①陈雅先《乐理与视唱练耳》(一)(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马达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张宁)
一、中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观及高师乐理与
视唱练耳课程观的论证探讨
王安国教授的学术研讨报告,围绕着“一个观点”、“一套教材”、“一个薄弱环节”展开。
“一个观点”——如何看待全国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功能、定位和学科发展趋向问题。他认为就全国或者世界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包括艺术科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人类渐近、积累、发展和综合的结果,而不是新对旧的否定或此对彼的否定。人们对一个研究对象的认识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维度、立场做出互有差异的结论,但是这些方面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只有综合、辩证、相互参照、互补的态度,才有可能对研究的对象做出接近真实的、科学的认识。提出,提高音乐教育的总体质量,这是今后音乐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王安国解读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普通学校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动向:即对音乐本体的回归以及对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强调。
“一套教材”——如何运用好《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材。首先,王安国指出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这个学科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并肯定了由陈雅先编著的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材《乐理与视唱练耳》①所设定的课程目标是准确的。体现在:
1.学科体系构建科学、编写态度严谨。
2.知识点与内容的阐述准确,体现了中西古今兼容并包的特点。
3.谱例的选择立足于中国民间音乐,而非欧洲体系的翻版。
4.呈现方式与基础教育音乐课程完全接轨,例如:对五声音调中三音组的强调,对唱名字母标记法do、re、mi、fa、sol、la、xi的规范等,特别指出唱名字母标记法中用“xi”的科学性。
5.立足于音响感受,弹、唱、听、读、写全方位展开学习,使得感性在先,作为理性思维的先导。
6.练习形式多样,切合师范生的接受水平。
王安国还对教材教法提出建议:
1.关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相关的训练分量要加多。如:从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选择视唱材料和音乐主题跟唱材料,加大视唱的容量。
2.多声部节奏练习应贯穿到较深的技能内容中,突出多声部的视唱训练,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和声思维与听辨能力。
3.自然音体系的听辨认知量要再加强。如:从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选取听记材料。
4.建立感性结合理性的旋律听记策略。
5.解决首调听觉与固定音高音位干扰的问题。
“一个薄弱环节”——我国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存在“不到位、不作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学中偏重乐理的学习,视唱练耳技能方面的强化训练不够,使该学科在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中处于薄弱的边缘地位。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设计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起点低的学生也能够有所收获,通过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打好音乐能力和素养的基础,推动基础音乐教育的新发展。
陈雅先教授《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材教法研究——实质与路向》的主题发言,将关于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材教法研究与讨论的实质,从理论上概括为是教育理念在基本乐科课程价值观上的体现、是音乐能力观和素质观的体现、是二元对立定势思维的结果、是应试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现实反映四个方面。阐述了强调节奏、音高元素的提炼,注重元素间的关联渗透和整体横向与纵向的螺旋式扩展等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了“板块性知识内容与整体认知内容并举的教学设计”、“音乐技能速成与音乐理论与技能的平衡发展的协调”等教学设计思路。展示了立足于节奏、和声、旋律、听觉分析的综合教学实践的课堂教学视频。提出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材教法研究应与学校普通音乐教育紧密接轨,既要在方法论指导下研究音乐能力的培养方法,又要体现人文素质与音乐学科素养的整合,同时还要建立起多维立体的测验与评价系统。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乐理与视唱练耳
教学课例展示
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既要理论引领,又要有效教学。
广州大学陈雅先展示了音乐能力测量及评价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旨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现代教学模式,达到补充第一课堂、完善第二课堂学习条件的目的,介绍了她的新著《音乐能力测量——乐理与视唱练耳试卷集》。作者将乐理的理论测试渗透于节奏、和声、旋律、视唱等常规视唱练耳试题中,设计和创编了体现综合的音乐能力测量方案及测试题型,促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理论结合技能的综合渗透。
安庆师范学院彭传山展示了“节奏律动教学”的课堂案例及视唱练耳音乐会。总结了运用“心手配合,四肢交替”的立体节奏训练方法,如:通过创编节奏和律动等互动的练习环节,锻炼学生对音值均分的能力、对节奏型的派生能力,为听记节奏做好准备。
南京晓庄学院黄琼瑶的课例围绕三个方面:一是认真研读教材。指出应该有效地把握课程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音高与节奏。二是拓展教材。为了全面开发音乐教学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教材拓展方面的探索。三是建议。阐述了包括融视唱练耳与教学法于一体,以乐理教学为主线,以视唱练耳教学为主要内容;精心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意义,做到有的放矢等教学思想。
江苏盐城师范学院赵艳玲的课例呈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视频中呈现了包括单声部与多声部相结合、视与唱相结合、听与唱相结合、弹与唱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等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法。
绍兴文理学院黄鹰构建了第二课堂的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并就乐理与视唱练耳这门学科谈了四点认识:1.立足于学生基本能力和就业要求;2.教育要面向基础教育;3.重视因材施教,加强课外学时的利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4.了解中小学课堂,进行地方高校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视唱练耳带动乐理学习、以课外艺术实践为平台,将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转化为学生的艺术能力,最终使第二课堂的学习常规化、课程化的教学思想。黄老师展示的视唱练耳音乐会历经半年的准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其中有学生们自己创编的体态律动节目,与小提琴、打击乐等乐器结合的多声部视唱节目等,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了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学科意义和音乐教育的价值。
湛江师范学院蔡觉民展示了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课件,从宏观上解析他的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观,强调放松的状态是学音乐的前提。他展示的教学课件,有文字有图像有音响有动画,把学科知识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放松作为学习音乐的前提为切入点,采用听名曲主题唱旋律的导入方式,从中提炼出旋律的节奏型及旋律片段,使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与实际音乐作品结合。
三、兼容并包的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针对“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教法的前沿、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华中师范大学张业茂提出自己对这门学科理论构建的思考:1.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要明确我们的研究对象、学术定位以及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与音乐学院音乐人才培养对象、培养规格的区别;2.理清我们的学术范畴、边界与核心;3.将乐理与视唱练耳学科打造成音乐教育体系的一个品牌。湖南师范大学熊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设计的乐理与视唱练耳测试卷。常熟理工学院张柏铭针对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课程提出了对学科性质及命名等问题的认识;长江师范学院肖罡分享了他制作的教学课件。此外,代表们还在拍子的读法、首调与固定调唱名法的教学及应用等相关问题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
结语
本次学术研讨会是一次促进乐理与视唱练耳学科发展的学术交流盛会,其学术成果体现在: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学科的人才队伍聚集起来了,教学成果呈现出来了;全国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材教研活动的平台已经搭建,学科的发展已形成了良好走势;乐理与视唱练耳学科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地补齐跟进,并且向着基础音乐教育靠拢。研讨会既有理论高度的思想构建,又有实际操作的感受与分享,还有交流讨论的学科思辨。通过这次研讨会使教师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在教学中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高度结合的重要性,认识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的高度结合的意义。提高对观察问题的敏锐性,提升关注焦点、热点,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学科研究上不断寻找新的学术突破口,让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为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做出独特贡献。
尽管该学科的教学科研队伍已经组织起来,并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学科研究水平依旧需要提高,师资队伍能力仍然要继续努力提升。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学科必须朝着学科的纵深方向发展才有生命力。只有贴近基础音乐教育的前沿与热点,将先进的理念、有效的教学方式真正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在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中呈现更多的音乐教育成果。
①陈雅先《乐理与视唱练耳》(一)(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马达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