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工学课程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应用型的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性、实践性较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是提高电工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科学的教学方法,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学的兴趣。
1 精心设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恰当的质疑,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学习内容中去,这对于提高电工学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时,笔者先在黑板上画出4根平行线来代表三相四线制的4根输电线,并配有导语:三相四线制输送了几种电压?各种电压的关系是什么?待学生回答正确后,再启发性地追问:生活中照明电路使用的是哪种电压?照明电路中的三相负载又是如何连接的呢?最后指出这是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步步深入过渡的导语,不仅使学生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而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也使学生体会到电工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意识,把思维引入本节内容当中。
2 实验演示,活跃学生思维
实验,就是为了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从事的某种活动。学生通过细心、耐心地观察和具体操作后,当出现某种结论或现象时,一定会兴奋不已,从而提高对物理的兴趣,增加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楞次定律的讲解,做实验之前,应首先指出双向检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及放入线圈当中的介质(铜棒、铁棒、铝棒、空气)的磁导率的大小等情况,再强调磁通变化的几种可能(磁场变化、线圈面积变化或磁场与线圈面积同时变化);然后让学生具体操作,同时认真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以及此时穿过线圈的磁通方向及其变化趋势等。实验完成后,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验的结果,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在学生兴奋地讨论、思考之余,再由教师通过具体的演示,来讲解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的方向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这种由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他们一定记忆深刻,运用自如。
3 实例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中职教育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课本上学习大量的理论,记住大量的公式、定律,却不会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的教育是不成功的。笔者在多年教学中收集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教学案例,常常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去分析,鼓励他们大胆寻求答案,启发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不对称三相负载的低压供电系统中线的作用)的理解,笔者把从报纸看到的一则新闻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某住宅楼近100户居民,某晚7时左右突然断电,20多户居民的家电被烧坏(如居民发现正在看的电视、正常使用的冰箱冒烟等)。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这则新闻案例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有的说是线路短路造成的;有的说是电流过大造成的;有的说是电压过高造成的……讨论气氛特别热烈。等学生先讨论几分钟并得出是电压升高造成的结论后,笔者进一步提示:“是什么原因造成电压突然升高呢?请联系本节所学的内容分析寻找答案。”有的学生分析出的结论和笔者一致,即中线由于事故突然断开,造成阻抗大的那一相电压升高,而使这相正在用电的用户的家电被烧。
对于这件事,报纸始终没说出这次事故的原因,但笔者在课前已请教电业部门的有关专家,对这次事故进行认真分析。而在这节课最后,笔者只是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没有对这一案例事故的原因下最终的定论,意在让学生在以后的实践中去探求答案,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探求空间。这样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电工学的积极性。
4 巧设事故,激起学生的悬念
很多职业学校学生认为,自己将来的出路就是干活,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只要实习时认真干、仔细些就行了,理论课没有多大用,随便听一听就完事了。因而对理论课兴趣不大,而影响知识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由其认识根源入手,使他们自己改变错误认识,主动对理论课产生兴趣。
例如漏电保护器的讲解,因为很多学生在自己家中或一些工地见过漏电保护器,他们认为接线非常简单,没有什么可听的。这时,笔者利用学生的心态,非常简单地讲一下理论,再拿出各种型号的漏电保护器与教材对照一下,由学生的表情可知,问题完全解决。然后让他们进入实际操作训练,进行漏电保护器的实际接线训练,此时可以要求用三极三相的漏电保护器取单相电能、漏电保护器的后面要求重复接地、选择隔离开关与漏电保护器的安装位置等实际训练。结果可想而知,很多学生的线路不能正常工作,他们一定感到非常奇怪、困惑。笔者这时就势讲解漏电保护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等必要的理论知识(零序电流互感器、放大装置、脱扣机构等),然后让他们结合理论找出自己的错误之处并改正过来,再加以验证。通过这样的“事故”能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而理论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操作能力提高,两者形成互动的良好关系。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采用的一些常用方法。总之,在电工学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方案,及时改变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善于学习吸收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工业学校)
1 精心设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恰当的质疑,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学习内容中去,这对于提高电工学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时,笔者先在黑板上画出4根平行线来代表三相四线制的4根输电线,并配有导语:三相四线制输送了几种电压?各种电压的关系是什么?待学生回答正确后,再启发性地追问:生活中照明电路使用的是哪种电压?照明电路中的三相负载又是如何连接的呢?最后指出这是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步步深入过渡的导语,不仅使学生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而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也使学生体会到电工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意识,把思维引入本节内容当中。
2 实验演示,活跃学生思维
实验,就是为了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从事的某种活动。学生通过细心、耐心地观察和具体操作后,当出现某种结论或现象时,一定会兴奋不已,从而提高对物理的兴趣,增加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楞次定律的讲解,做实验之前,应首先指出双向检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及放入线圈当中的介质(铜棒、铁棒、铝棒、空气)的磁导率的大小等情况,再强调磁通变化的几种可能(磁场变化、线圈面积变化或磁场与线圈面积同时变化);然后让学生具体操作,同时认真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以及此时穿过线圈的磁通方向及其变化趋势等。实验完成后,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验的结果,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在学生兴奋地讨论、思考之余,再由教师通过具体的演示,来讲解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的方向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这种由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他们一定记忆深刻,运用自如。
3 实例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中职教育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课本上学习大量的理论,记住大量的公式、定律,却不会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的教育是不成功的。笔者在多年教学中收集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教学案例,常常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去分析,鼓励他们大胆寻求答案,启发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不对称三相负载的低压供电系统中线的作用)的理解,笔者把从报纸看到的一则新闻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某住宅楼近100户居民,某晚7时左右突然断电,20多户居民的家电被烧坏(如居民发现正在看的电视、正常使用的冰箱冒烟等)。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这则新闻案例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有的说是线路短路造成的;有的说是电流过大造成的;有的说是电压过高造成的……讨论气氛特别热烈。等学生先讨论几分钟并得出是电压升高造成的结论后,笔者进一步提示:“是什么原因造成电压突然升高呢?请联系本节所学的内容分析寻找答案。”有的学生分析出的结论和笔者一致,即中线由于事故突然断开,造成阻抗大的那一相电压升高,而使这相正在用电的用户的家电被烧。
对于这件事,报纸始终没说出这次事故的原因,但笔者在课前已请教电业部门的有关专家,对这次事故进行认真分析。而在这节课最后,笔者只是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没有对这一案例事故的原因下最终的定论,意在让学生在以后的实践中去探求答案,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探求空间。这样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电工学的积极性。
4 巧设事故,激起学生的悬念
很多职业学校学生认为,自己将来的出路就是干活,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只要实习时认真干、仔细些就行了,理论课没有多大用,随便听一听就完事了。因而对理论课兴趣不大,而影响知识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由其认识根源入手,使他们自己改变错误认识,主动对理论课产生兴趣。
例如漏电保护器的讲解,因为很多学生在自己家中或一些工地见过漏电保护器,他们认为接线非常简单,没有什么可听的。这时,笔者利用学生的心态,非常简单地讲一下理论,再拿出各种型号的漏电保护器与教材对照一下,由学生的表情可知,问题完全解决。然后让他们进入实际操作训练,进行漏电保护器的实际接线训练,此时可以要求用三极三相的漏电保护器取单相电能、漏电保护器的后面要求重复接地、选择隔离开关与漏电保护器的安装位置等实际训练。结果可想而知,很多学生的线路不能正常工作,他们一定感到非常奇怪、困惑。笔者这时就势讲解漏电保护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等必要的理论知识(零序电流互感器、放大装置、脱扣机构等),然后让他们结合理论找出自己的错误之处并改正过来,再加以验证。通过这样的“事故”能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而理论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操作能力提高,两者形成互动的良好关系。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采用的一些常用方法。总之,在电工学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方案,及时改变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善于学习吸收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