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想象力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vv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文结合的图画,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述图画所表示的内容,促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地谈感受,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
  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文中有这样一幅插图:一艘大轮船被海浪淹没,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做,一句话也没说,犹如钢铁铸成的雕像纹丝不动。教师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一不小心掉进水里或在游泳时被水淹没时,会有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然后指导他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教师问:“你能通过图中的哈尔威船长的目光、表情和动作,想象出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吗?”学生纷纷举起手来,有的说:“他想,我身为船长如果只想自己脱身,船上定会乱成一团,后果将不堪设想。”有的说:“他想,我是一船之长,哪怕牺牲自己,也要拯救船上的旅客。”还有的说:“他当时的思想斗争一定很激烈,自己要活,可以先上救生艇,但是我是船长,应该与船共存亡……”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一致认为,船长想到的是拯救大家,唯独没有考虑自己。
  二、丰富说话内容,培养学生想象力
  说话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社会更需要敢说、会说、能说的交际人才,这也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训练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力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说话情境。如在教学完《丑石》后,教师出示:“如果这块丑石还没有被天文学家发现,它现在到底会变成什么样的?作者还会认为丑石是以丑为美吗?”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展开辩论,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一活动不仅巩固了学习效果,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想象力
  教师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挑战,从而激起学生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进而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这样一段:“我”跟伯父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我”读书不细,领会不清,甚至乱说一气时,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如果对于这段内容教师在教学时一带而过,学生不但理解肤浅,甚至还会造成错觉,对此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进行提问和引导,如:仅仅是鲁迅的记性好吗?鲁迅是在夸奖自己吗?除了有批评的意思,还有什么意思?鲁迅仅仅是关心和爱护作者吗?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和教师的指导后明白了:不只是记忆好,还暗示鲁迅读书认真,鲁迅不会自夸,这是委婉地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这样拓展延伸,对学生提升想象力就会有所助益。
  四、走进生活课堂,丰富学生想象力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把这句诗的意思引申到语文课堂教学上来,可以理解为: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限于课堂、课本,那就太狭窄了,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感受,做到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方可收到预期效果。
  如教学《桥》一文后,笔者带领学生参观了本地的渝洲大桥,并指导他们精心欣赏渝洲大桥。通过实际观察,引导学生联想我国的建筑的恢弘和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有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渝洲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看到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桥不由得想到了建桥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给袁河两岸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站在桥上,看着两头来往的车辆、人群不断穿梭,一派蒸蒸日上的繁忙景象。我不由得感叹道,这不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吗?他们可真伟大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根据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小学)
  责任编辑:刘 林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最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在上每堂作文课中,尽管教师绞尽脑汁地备课、滔滔不绝地讲述,学生在写作时仍然还是两手托腮,紧锁眉头,苦苦思索,无从下手。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的教师也很头疼,经常在一起碰头,或个别交谈或共同商讨,总想把这只“拦路虎”赶一赶,结果呢?还是一个“难”字。上好作文课难,教学生写好作文更是件难事。而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之
一、阅读古诗,体验韵律美  古诗不同于其他体裁的作品,它们语言精练、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很适合学生诵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反复吟诵,不仅能让学生深入古诗,感受古诗表达的意境所在,同时也能培养起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全诗表现的是诗人听到叛乱被平反,急于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诗歌的前半段我们能感受
We present an ultrasoni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hickness of a composite consisting of a soft thin film attached to a hard plate substrate, by resonance spe
期刊
一、“下潜”——为思辨引入源头活水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挑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中生成思辨的源头活水。  首先要从关键词入手,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能理解体会关键词的妙处。其中,最有效果的无非是换词比较了。给学生一把梯子摘果实,要让他们伸一下手,立一下脚就能够到。如王安石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中的
口语交际训练是思维、交际、肢体语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对话”和“独自”两种语言方式。在语言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关键是要创设情境,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
一、要巧妙设计讨论的问题  教师可针对课文内容,把文中难于理解、思维空间大、包含矛盾因素的问题提取出来,让学生讨论。一是讨论内容要聚焦能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是能提供一定的分歧点,引起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三是除了讲究科学性、启发性之外,还应该注意有适当的坡度。问题的设计,要注意顾及并能启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讨论的过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过程。这样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大量运用于教学之中,给各科教学带来了现代化的新气象。近年来,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让小学语文“色香味”俱全  (一)在“色”字上做文章,营造教学氛围  像《桂林山水》这类主要以描写景物为主的课文,如果单靠教师讲解的话,对于缺乏抽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讲,恐
A new one-dimensional phenomenological model based on the dynamic strain aging mechanism is developed. In order to account for the elastic shrinkage induced by
期刊
We present a new filter scheme for magnetocardiogram (MCG) signal processing based on the quasi-period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signals. The key points of this s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