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情感教育出发,对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教学本身来渗透情感教育,并达到对宏观教育环境的优化以及对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促进,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的立足点由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成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实现课程目标方面,也首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目标融为一体,可见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及其本身的重要意义。
一、深入挖掘教材情感因素
教材作为教学开展的依据,以及传递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自身与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除了基本的认知信息传递,还有情感信息的交流。而教师能否有意识地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热情和任职前能的激发。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来看,其中蕴含了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背后有亟待挖掘的丰富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在心理学中可以分为显性、隐性和不含三种,那么从教材本身特征出发,显性情感因素指的就是其中的文字材料、漫画和图片等能够直接反映出思想感情的内容。隐性情感因素则是一些非文字图片的客观事实,虽然不具有明显的情感因素,但却同样能够使人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而不含情感因素的内容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引发学生情感的点。所以,无论对于何种教材内容,教师都需要结合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对教材中的情感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以此明确情感教育的渗透方式和目标。例如,在“关心国家发展”一课中,教师在导入阶段可以让学生观看近十年来我国的研究发展和科技进步成果,从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到航空母舰的下水等,由此引发疑问:“我国的科技之所以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而且发展如此迅速主要依靠的是什么?”由此引出人才的概念,从人才到教育,再到综合国力的提升,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真正意义。
二、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一)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特征,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感到一丝乏味和枯燥。如果再加上教师的不适当处理,很有可能会使课程失去其应有的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充分利用实际生活当中的典型素材来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当事人”的过程中,将其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进行融合。例如,在“法律在我们身边”中,讲解有关违法犯罪的类型,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来进行导入。比如捡到别人丢的东西后据为己有;与他人聚众斗殴;威胁他人获得利益等。由此引向校园之中的欺凌事件,使学生在反思自己的同时,也能够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以此来约束自己,形成一个良好的品行。
(二)活動化
活动化的教学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加强其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加速知识的内化,也使得情感得到升华。例如,在“合理利用网络”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次小型的辩论赛,由正反两方来对网络的利弊进行阐述,并根据各自所表达的充分观点来展示自己。学生在紧张激烈的辩论过程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其他学生也都能够参与其中,或是补充,或是谈谈自己对网络的感悟。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并结合自己对于网络的认识来写一写自己所期望的未来网络发展。
三、利用现代化手段,拓宽情感教育渠道
新课程强调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那么当前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告诉发展,也使其成为了教育教学领域必不可少的教辅工具和资源。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多样化,同样也能够拓宽情感教育的渗透渠道。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将枯燥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以达到以情育情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亲情之爱”中,教师可以通过《相亲相爱一家人》等类似歌曲进行导入,来使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情感境界得以升华,沉醉到与家人在一起时的温暖之中,从而学会去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善待他们,达到深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再如,在“发现自己”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富有力量、洋溢青春自信的歌曲来涤荡学生的纯洁心灵,从而使其意识到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着静待激发的潜能,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找到打开潜能之门的钥匙,从而闪耀出只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的直观性和便捷性,不仅能够营造出相应的浓厚教学氛围,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解,帮助情感教育更加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更好地促使其形成外在的良好行为习惯,做一个有价值、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综上所述,青少年的情感健康发展离不开专门的教育,作为传递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的课程,教师应将情感教育这一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它既可以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方式分析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62.
[2]倪文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83.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的立足点由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成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实现课程目标方面,也首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目标融为一体,可见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及其本身的重要意义。
一、深入挖掘教材情感因素
教材作为教学开展的依据,以及传递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自身与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除了基本的认知信息传递,还有情感信息的交流。而教师能否有意识地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热情和任职前能的激发。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来看,其中蕴含了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背后有亟待挖掘的丰富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在心理学中可以分为显性、隐性和不含三种,那么从教材本身特征出发,显性情感因素指的就是其中的文字材料、漫画和图片等能够直接反映出思想感情的内容。隐性情感因素则是一些非文字图片的客观事实,虽然不具有明显的情感因素,但却同样能够使人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而不含情感因素的内容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引发学生情感的点。所以,无论对于何种教材内容,教师都需要结合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对教材中的情感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以此明确情感教育的渗透方式和目标。例如,在“关心国家发展”一课中,教师在导入阶段可以让学生观看近十年来我国的研究发展和科技进步成果,从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到航空母舰的下水等,由此引发疑问:“我国的科技之所以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而且发展如此迅速主要依靠的是什么?”由此引出人才的概念,从人才到教育,再到综合国力的提升,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真正意义。
二、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一)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特征,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感到一丝乏味和枯燥。如果再加上教师的不适当处理,很有可能会使课程失去其应有的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充分利用实际生活当中的典型素材来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当事人”的过程中,将其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进行融合。例如,在“法律在我们身边”中,讲解有关违法犯罪的类型,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来进行导入。比如捡到别人丢的东西后据为己有;与他人聚众斗殴;威胁他人获得利益等。由此引向校园之中的欺凌事件,使学生在反思自己的同时,也能够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以此来约束自己,形成一个良好的品行。
(二)活動化
活动化的教学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加强其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加速知识的内化,也使得情感得到升华。例如,在“合理利用网络”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次小型的辩论赛,由正反两方来对网络的利弊进行阐述,并根据各自所表达的充分观点来展示自己。学生在紧张激烈的辩论过程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其他学生也都能够参与其中,或是补充,或是谈谈自己对网络的感悟。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并结合自己对于网络的认识来写一写自己所期望的未来网络发展。
三、利用现代化手段,拓宽情感教育渠道
新课程强调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那么当前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告诉发展,也使其成为了教育教学领域必不可少的教辅工具和资源。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多样化,同样也能够拓宽情感教育的渗透渠道。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将枯燥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以达到以情育情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亲情之爱”中,教师可以通过《相亲相爱一家人》等类似歌曲进行导入,来使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情感境界得以升华,沉醉到与家人在一起时的温暖之中,从而学会去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善待他们,达到深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再如,在“发现自己”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富有力量、洋溢青春自信的歌曲来涤荡学生的纯洁心灵,从而使其意识到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着静待激发的潜能,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找到打开潜能之门的钥匙,从而闪耀出只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的直观性和便捷性,不仅能够营造出相应的浓厚教学氛围,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解,帮助情感教育更加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更好地促使其形成外在的良好行为习惯,做一个有价值、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综上所述,青少年的情感健康发展离不开专门的教育,作为传递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的课程,教师应将情感教育这一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它既可以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方式分析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62.
[2]倪文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