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不仅能够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还能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使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更快地发现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高校应结合网络的优势,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保驾护航。本文首先就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简单描述了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绪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社会生活和工业化生产带来了较大的机遇和挑战,而作为新兴事物首要接受者的大学生,他们的成长和心理健康也遇到了较大的冲突。对于这种不可抵挡的潮流趋势,只有采取认真的态度对待,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作用,努力发挥互联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对在网络背景下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增添色彩。
一、网络背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有效地拓宽了教育途径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课堂教育是主要的教育模式,学生和老师统一汇集到专门的教室,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听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则是在固定的时空里,通过开展课堂教育、心理讲座等方式进行,这种教育模式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较大,受教育面比较狭窄。而网络的普及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时空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拓展了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范围,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老师可以远距离的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同时可以随时接受学生的在线咨询。另外,网络的应用不要求学生必须面对面的进行咨询,这对于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的同学来说是新的机遇。
(二)网络整合了教育资源,极大地满足了信息需求
互联网技术很大的优势在于信息整合,而且信息共享率较高,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学生获取资源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书籍和听课,所受的约束较大,而通过利用互联网,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资源。互联网技术对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库,丰富了心理教育内容。另外,互联网可以将枯燥的文字与视频、图片等结合起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生动。
(三)网络传递了心理动向,进一步增强了预警功能
由于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人们对心理健康存在很大的偏见,很多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也不敢向老师咨询并寻求帮助,从而使老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一旦发现问题,事态就已经比较严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互联网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对抗问题的勇气,同时能够为他们提供虚拟化的沟通环境,让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身的想法,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消极结果的出现。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全面利用互联网提供的资源,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网络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探析
(一)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加强新旧教育模式的结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最主要的就是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促进其全面的发展。大学时期是人生关键的阶段,在这期间,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趋于成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这一时期的学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要求教育者应能把握教育的根本,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虽然互联网有着较多的优势,但是由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时间较长,基础比较扎实,所以在短时间内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不能彻底将其取代,所以目前应将两者相结合,逐步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到新型教育模式的转变,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整体规划,实施系统化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与其它的教育类型相同,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内容也较多,需要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构建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全方位的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首先,在网络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制定专门的心理健康网站,在网站栏目及内容的设计上应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其次,将心理咨询由面对面的交流转向网上咨询,网站可以聘请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专门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由于网络具有虚拟化的特点,更容易让咨询者敞开心扉,从而更加准确的对问题进行定位;最后,高校应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教育开展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自身素质,由于在传统的观念里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各高校的心理健康老师数量和素质都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在网络背景下,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充分发挥校内的心理人力资源,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首先,高校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师的招聘力度,提高对他们的工作要求,建立绩效考察制度,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应将校内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定期邀请知名的心理咨询师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知识保障。
三、结论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业的开展,同时还会对他们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所以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加大网络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使用,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金芳.网络环境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2(3):104-105.
[2]孔晓东,吴学思.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44-45.
[3]朱琳.浅析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55-56.
作者简介:
张秋(1983.10—),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硕士研究生,讲师,大连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绪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社会生活和工业化生产带来了较大的机遇和挑战,而作为新兴事物首要接受者的大学生,他们的成长和心理健康也遇到了较大的冲突。对于这种不可抵挡的潮流趋势,只有采取认真的态度对待,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作用,努力发挥互联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对在网络背景下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增添色彩。
一、网络背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有效地拓宽了教育途径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课堂教育是主要的教育模式,学生和老师统一汇集到专门的教室,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听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则是在固定的时空里,通过开展课堂教育、心理讲座等方式进行,这种教育模式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较大,受教育面比较狭窄。而网络的普及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时空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拓展了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范围,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老师可以远距离的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同时可以随时接受学生的在线咨询。另外,网络的应用不要求学生必须面对面的进行咨询,这对于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的同学来说是新的机遇。
(二)网络整合了教育资源,极大地满足了信息需求
互联网技术很大的优势在于信息整合,而且信息共享率较高,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学生获取资源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书籍和听课,所受的约束较大,而通过利用互联网,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资源。互联网技术对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库,丰富了心理教育内容。另外,互联网可以将枯燥的文字与视频、图片等结合起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生动。
(三)网络传递了心理动向,进一步增强了预警功能
由于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人们对心理健康存在很大的偏见,很多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也不敢向老师咨询并寻求帮助,从而使老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一旦发现问题,事态就已经比较严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互联网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对抗问题的勇气,同时能够为他们提供虚拟化的沟通环境,让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身的想法,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消极结果的出现。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全面利用互联网提供的资源,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网络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探析
(一)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加强新旧教育模式的结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最主要的就是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促进其全面的发展。大学时期是人生关键的阶段,在这期间,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趋于成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这一时期的学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要求教育者应能把握教育的根本,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虽然互联网有着较多的优势,但是由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时间较长,基础比较扎实,所以在短时间内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不能彻底将其取代,所以目前应将两者相结合,逐步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到新型教育模式的转变,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整体规划,实施系统化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与其它的教育类型相同,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内容也较多,需要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构建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全方位的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首先,在网络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制定专门的心理健康网站,在网站栏目及内容的设计上应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其次,将心理咨询由面对面的交流转向网上咨询,网站可以聘请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专门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由于网络具有虚拟化的特点,更容易让咨询者敞开心扉,从而更加准确的对问题进行定位;最后,高校应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教育开展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自身素质,由于在传统的观念里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各高校的心理健康老师数量和素质都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在网络背景下,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充分发挥校内的心理人力资源,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首先,高校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师的招聘力度,提高对他们的工作要求,建立绩效考察制度,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应将校内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定期邀请知名的心理咨询师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知识保障。
三、结论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业的开展,同时还会对他们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所以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加大网络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使用,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金芳.网络环境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2(3):104-105.
[2]孔晓东,吴学思.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44-45.
[3]朱琳.浅析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55-56.
作者简介:
张秋(1983.10—),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硕士研究生,讲师,大连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