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经济是保证我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得以长期、有效、平稳的发展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融低碳理念入第一产业,大力发展低碳农业
长期以来,甘肃省的农业发展一直属于“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因而导致农业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严重。因此,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大力促进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农业的发展,基本形成生产集约化、产出高效化、装备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现代型农业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推动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式农业发展之路。
1.降低现代农业对化肥、农药等高碳生产资料的依赖性
推荐绿色生态农业,减少有机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用有机肥料、生物制药替代,也可以发展更高效的低碳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固有的农业模式,启用生态农业模式。即指: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
2.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有研究提出:低能耗型的资源利用方式有多种,可以对木材废弃物加工再利用。如薪材加工、秸秆、稻壳等;对动物粪便和生活污水处理再利用。
开发生物质成型燃料,产生的燃气和电来替代其它能源;利用沼气工程将农业废弃物和家禽粪,加工处理,产生沼气代替煤炭等能源;通过技术革新,种植能源作物,从中提取燃料油,加工生产生物柴油等液体燃料。由于生物质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石油、矿物能源少,比核能安全,比风能、地热能使用广泛,因而生物质能是理想的替代能源,被称为“第四大”能源。
二、推进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工业产业结构升级
一方面,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低,降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产业的能源消耗量是遏制能源消耗快速增长最快、最直接的途径。另一方面,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是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重要行业,对于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等长期建设目标都至关重要。因此相关的产业调整政策不是简单地降低第二产业结构比例的问题,而是要在保证经济建设对工业生产巨大需求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工业结构的内部调整,侧重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1.大力推进传统工业体系的低碳化转型,发展低耗能产业
我国学者谢来辉指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核心在于“碳锁定”的解除。因此,甘肃省在对传统工业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时,可以利用现有的低碳技术解除其技术锁定,从而促使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高碳工业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低碳工业转变。吸引大批符合低碳标准的新型产业和企业来甘,利用独特的优势资源完成低碳化在第二产业的调整。
甘肃的很多地方都有药材产出。例如定西市陇西县的首阳,是全国闻名的药都,有着及其丰富的药材资源,如:当归、党参、红(黄)芪、大黄、甘草等,依托中药材资源,可以培育新型的低能耗产业,打造一流的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生物医药产业。减少废物排放,建立低耗能产业链。
2.加快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调整,开发新能源
降低对传统资源的消耗,由于甘肃省现有的工业产业中绝大部分是高碳、高排放的资源型行业,且对甘肃省未来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低碳能源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较低,甚至为0。新能源产业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工业产业碳排放量,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转变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所以在相应的改革中,各支柱企业首先应考虑如何更好的利用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这些可再生,无污染的优质资源,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量和能源的消耗。甘肃特有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在全国的占比率都是名列前茅,对于这类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更好地完成第二产业的低碳化。
三、大力发展低碳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甘肃省来说,要使经济赶上沿海发达省市的发展规模,实现经济迅速增长,必然离不开第三产业的腾飞式发展。而在全球气候暖化的今天,与高碳排放的工业相比,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值的第三产业不能不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1.倾力打造低碳旅游业
旅游业素有“无烟工业”之称,具有资源消耗少、带动能力强、就业机会多、辐射范围广、综合效益好的优点。因此正逐步成长为地方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甘肃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敦煌莫高窟,闻名遐迩。基于这个丰富的资源,大力转型,完善旅游产业链,降低成本,打造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具有甘肃特点的旅游业。
2.积极发展低碳文化产业
甘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人文始祖伏羲、女娲、黄帝,相传诞生于甘肃。早在先秦时期,甘肃就已经有了文化的传承。李氏文化更是天下人了解甘肃的最好的门径。随着旅游的发展,海内外游客传播扩散的甘肃特色道教、佛教,黄教文化,将会更好的为第三产业低碳化发展添砖加瓦。
3.優先发展低碳物流业
作为自古以来的“北方锁钥”、“九边重镇”,甘肃凭借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联系着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到了现代。甘肃接壤新疆,青海,内蒙,陕西等省份,是西北五省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中转站。研制并推广新型清洁交通运输工具,支持生产、销售小排量汽车,推动运输装备的大型化、专业化转变。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鼓励并支持传统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的升级改造,培育壮大一批新型的现代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艳.碳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9).
[2]张丽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J].开放导报,2010,(02).
[3]朱启荣.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2排放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01).
[4]许广月,宋德勇.我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研究,2010,(5).
一、融低碳理念入第一产业,大力发展低碳农业
长期以来,甘肃省的农业发展一直属于“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因而导致农业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严重。因此,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大力促进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农业的发展,基本形成生产集约化、产出高效化、装备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现代型农业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推动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式农业发展之路。
1.降低现代农业对化肥、农药等高碳生产资料的依赖性
推荐绿色生态农业,减少有机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用有机肥料、生物制药替代,也可以发展更高效的低碳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固有的农业模式,启用生态农业模式。即指: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
2.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有研究提出:低能耗型的资源利用方式有多种,可以对木材废弃物加工再利用。如薪材加工、秸秆、稻壳等;对动物粪便和生活污水处理再利用。
开发生物质成型燃料,产生的燃气和电来替代其它能源;利用沼气工程将农业废弃物和家禽粪,加工处理,产生沼气代替煤炭等能源;通过技术革新,种植能源作物,从中提取燃料油,加工生产生物柴油等液体燃料。由于生物质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石油、矿物能源少,比核能安全,比风能、地热能使用广泛,因而生物质能是理想的替代能源,被称为“第四大”能源。
二、推进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工业产业结构升级
一方面,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低,降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产业的能源消耗量是遏制能源消耗快速增长最快、最直接的途径。另一方面,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是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重要行业,对于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等长期建设目标都至关重要。因此相关的产业调整政策不是简单地降低第二产业结构比例的问题,而是要在保证经济建设对工业生产巨大需求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工业结构的内部调整,侧重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1.大力推进传统工业体系的低碳化转型,发展低耗能产业
我国学者谢来辉指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核心在于“碳锁定”的解除。因此,甘肃省在对传统工业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时,可以利用现有的低碳技术解除其技术锁定,从而促使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高碳工业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低碳工业转变。吸引大批符合低碳标准的新型产业和企业来甘,利用独特的优势资源完成低碳化在第二产业的调整。
甘肃的很多地方都有药材产出。例如定西市陇西县的首阳,是全国闻名的药都,有着及其丰富的药材资源,如:当归、党参、红(黄)芪、大黄、甘草等,依托中药材资源,可以培育新型的低能耗产业,打造一流的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生物医药产业。减少废物排放,建立低耗能产业链。
2.加快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调整,开发新能源
降低对传统资源的消耗,由于甘肃省现有的工业产业中绝大部分是高碳、高排放的资源型行业,且对甘肃省未来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低碳能源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较低,甚至为0。新能源产业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工业产业碳排放量,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转变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所以在相应的改革中,各支柱企业首先应考虑如何更好的利用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这些可再生,无污染的优质资源,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量和能源的消耗。甘肃特有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在全国的占比率都是名列前茅,对于这类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更好地完成第二产业的低碳化。
三、大力发展低碳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甘肃省来说,要使经济赶上沿海发达省市的发展规模,实现经济迅速增长,必然离不开第三产业的腾飞式发展。而在全球气候暖化的今天,与高碳排放的工业相比,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值的第三产业不能不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1.倾力打造低碳旅游业
旅游业素有“无烟工业”之称,具有资源消耗少、带动能力强、就业机会多、辐射范围广、综合效益好的优点。因此正逐步成长为地方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甘肃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敦煌莫高窟,闻名遐迩。基于这个丰富的资源,大力转型,完善旅游产业链,降低成本,打造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具有甘肃特点的旅游业。
2.积极发展低碳文化产业
甘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人文始祖伏羲、女娲、黄帝,相传诞生于甘肃。早在先秦时期,甘肃就已经有了文化的传承。李氏文化更是天下人了解甘肃的最好的门径。随着旅游的发展,海内外游客传播扩散的甘肃特色道教、佛教,黄教文化,将会更好的为第三产业低碳化发展添砖加瓦。
3.優先发展低碳物流业
作为自古以来的“北方锁钥”、“九边重镇”,甘肃凭借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联系着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到了现代。甘肃接壤新疆,青海,内蒙,陕西等省份,是西北五省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中转站。研制并推广新型清洁交通运输工具,支持生产、销售小排量汽车,推动运输装备的大型化、专业化转变。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鼓励并支持传统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的升级改造,培育壮大一批新型的现代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艳.碳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9).
[2]张丽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J].开放导报,2010,(02).
[3]朱启荣.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2排放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01).
[4]许广月,宋德勇.我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