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错别字 分类 原因 预防 纠正
在小学阶段,老师是十分重视识字教学的,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汉字,是写字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总是花相当的时间,一字一字的认真教。学生为识字也花了不少工夫:反反复复地认、抄、默,从课上到课下。结果呢?却不能令人满意,学了生字,听写时写不对的情况时有发生;学过的常用字运用情况更让人担心,要么多笔少画,要么写成别字。可以说,学生写错别字成了语文老师最为头疼的事之一。防止和减少错别字是写字教学的重要工作。教师在纠正学生时不能只在错别字上面画一个符号了事,应该及时对学生的错别字进行必要的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一、错别字的分类及其特点
学生最常见出现的错字与别字可分为以下几类:
1、错字四类:(1)增添个别笔画,如:“纸”字多写一点,把“暖”字多写一横;(2)丢失个别笔画,如:把“低”少写一点,把“真”字少写一横;(3)改变字的部件,如:把“湖”字的右边写成了反文旁,把“脚”字右边写成了双耳旁;(4)该变字的组组织结构:如“知”字左边写成“口”,右边写成“矢”。
2、别字四类:(1)音同而形义不同的别字,如:把“童话”写成“童画”;“认识”写成“认实”;(2)音形相近而字义不同的别字:把“树枝”写成“树支”;“苹果”写成“平果”;(3)形近而字义不同的别字:如:把“眼睛”写成“眼晴”;“喝水”写成“渴水”;(4)字序排列颠倒的别字:如:把“秘密”写成“密秘”;“声音”写成“音声”。
二、错别字的原因
1、从汉字的特点来看。汉字笔画的多少,结构的繁简对学生是否能正确地书写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凡结构简单的、笔画少的字,学生书写就比较正确;相对来说,结构复杂的、笔画多的字,则就容易出现错字。由于汉字字数超过汉语音节数很多倍,同一音节里绝大多数有几十个到几十个同音字,又有一些意义相近的同音字,因此学生使用汉字时,容易犯同音代替的毛病,而出现别字。
2、从儿童方面来看。知觉水平,小学儿童虽然思维能动不断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知觉的精确性仍然不够,知觉的分化水平低;有意注意,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要让小学生将注意力长时间的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中,小学生的难以忍受的。他更倾向于事先设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无意注意。在这样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了。我们大多数人将它归结为是自己的粗心大意,一不小心就写了错别字;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3、从教学方面来看。许多教师对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基本特点缺乏了解和认识,教学时缺少有效的方法。有的老师把生字往黑板上一写,算是示范,然后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把一个字重复书写好多遍。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有的老师连板书示范都省去了,把生字的学习当成晚上回家的家庭作业,孩子们纷纷买来教辅资料,照着书写生字、组词,一点脑子都不动。这样做,当然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重视指导,把容易写错的字加以强调,那么,学生感知清晰,就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
三、预防和纠正错别字
教师在纠正错别字时,着眼应放在预防上,防重于纠,用这种思想很适用于指导我们语文教师来解决学生的错别字的问题。
1、应注意字的音、形、义相互结合。从汉字的特点看,汉字是由音、形、義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统一体。也就是说学生每学一个字都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运用到听说读写中去。比如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就有同音字混淆的字“在”和“再”;“以”和“已”;形近字混淆的字“今”和“令”,“鸟”和“乌”;字义混淆的字“应该”和“因该”;“非常”和“飞长”;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混淆的字放在一起,让他们进行辨析。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遇到字形不会写或字义不明确的字,就要做到勤查、勤问、勤比较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克服写错别字的毛病。
2、换偏旁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像“住”和“往”;“娃”和“洼”;“刚”和“钢”等这样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在教学时,换偏旁是最有效的方法。不仅能记住生字,而且还能更好的学习生字。通过换偏旁学生能加深对生字的印象,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能找出每个字形之间的异同,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
3、猜字谜等激趣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错别字时,可采取激趣法的形式教学,使学生愉快、轻松的记住了平时爱写错的字。如:团——四方屋内一木头;牵——一间大屋藏一牛;踮——一脚踩在店门口;琴——二王今天来弹琴;等等。
4、拆字的方法。在教学中,将学生容易写错的字,进行拆分,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学生记字的能力。如:碧——王、白、石;想——木、目、心;意——立、日、心;等等。
5、对比醒目的方法。教师在范写生字时,将容易错的部位用彩色粉笔标出。如:把“已经”的“已”用彩色的粉笔标出竖弯钩,或者和形近字“己”作比较,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这样学生就会引起注意,不会再写错。
6、经常巩固。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
7、大量阅读课外书并抄写好的词语。学生要运用的词语,一部分是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积累起来的。
8、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学生写错别字,有时他们认为写对了,不认为写错别字,有时是没有把握。
在小学阶段,老师是十分重视识字教学的,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汉字,是写字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总是花相当的时间,一字一字的认真教。学生为识字也花了不少工夫:反反复复地认、抄、默,从课上到课下。结果呢?却不能令人满意,学了生字,听写时写不对的情况时有发生;学过的常用字运用情况更让人担心,要么多笔少画,要么写成别字。可以说,学生写错别字成了语文老师最为头疼的事之一。防止和减少错别字是写字教学的重要工作。教师在纠正学生时不能只在错别字上面画一个符号了事,应该及时对学生的错别字进行必要的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一、错别字的分类及其特点
学生最常见出现的错字与别字可分为以下几类:
1、错字四类:(1)增添个别笔画,如:“纸”字多写一点,把“暖”字多写一横;(2)丢失个别笔画,如:把“低”少写一点,把“真”字少写一横;(3)改变字的部件,如:把“湖”字的右边写成了反文旁,把“脚”字右边写成了双耳旁;(4)该变字的组组织结构:如“知”字左边写成“口”,右边写成“矢”。
2、别字四类:(1)音同而形义不同的别字,如:把“童话”写成“童画”;“认识”写成“认实”;(2)音形相近而字义不同的别字:把“树枝”写成“树支”;“苹果”写成“平果”;(3)形近而字义不同的别字:如:把“眼睛”写成“眼晴”;“喝水”写成“渴水”;(4)字序排列颠倒的别字:如:把“秘密”写成“密秘”;“声音”写成“音声”。
二、错别字的原因
1、从汉字的特点来看。汉字笔画的多少,结构的繁简对学生是否能正确地书写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凡结构简单的、笔画少的字,学生书写就比较正确;相对来说,结构复杂的、笔画多的字,则就容易出现错字。由于汉字字数超过汉语音节数很多倍,同一音节里绝大多数有几十个到几十个同音字,又有一些意义相近的同音字,因此学生使用汉字时,容易犯同音代替的毛病,而出现别字。
2、从儿童方面来看。知觉水平,小学儿童虽然思维能动不断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知觉的精确性仍然不够,知觉的分化水平低;有意注意,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要让小学生将注意力长时间的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中,小学生的难以忍受的。他更倾向于事先设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无意注意。在这样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了。我们大多数人将它归结为是自己的粗心大意,一不小心就写了错别字;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3、从教学方面来看。许多教师对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基本特点缺乏了解和认识,教学时缺少有效的方法。有的老师把生字往黑板上一写,算是示范,然后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把一个字重复书写好多遍。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有的老师连板书示范都省去了,把生字的学习当成晚上回家的家庭作业,孩子们纷纷买来教辅资料,照着书写生字、组词,一点脑子都不动。这样做,当然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重视指导,把容易写错的字加以强调,那么,学生感知清晰,就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
三、预防和纠正错别字
教师在纠正错别字时,着眼应放在预防上,防重于纠,用这种思想很适用于指导我们语文教师来解决学生的错别字的问题。
1、应注意字的音、形、义相互结合。从汉字的特点看,汉字是由音、形、義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统一体。也就是说学生每学一个字都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运用到听说读写中去。比如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就有同音字混淆的字“在”和“再”;“以”和“已”;形近字混淆的字“今”和“令”,“鸟”和“乌”;字义混淆的字“应该”和“因该”;“非常”和“飞长”;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混淆的字放在一起,让他们进行辨析。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遇到字形不会写或字义不明确的字,就要做到勤查、勤问、勤比较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克服写错别字的毛病。
2、换偏旁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像“住”和“往”;“娃”和“洼”;“刚”和“钢”等这样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在教学时,换偏旁是最有效的方法。不仅能记住生字,而且还能更好的学习生字。通过换偏旁学生能加深对生字的印象,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能找出每个字形之间的异同,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
3、猜字谜等激趣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错别字时,可采取激趣法的形式教学,使学生愉快、轻松的记住了平时爱写错的字。如:团——四方屋内一木头;牵——一间大屋藏一牛;踮——一脚踩在店门口;琴——二王今天来弹琴;等等。
4、拆字的方法。在教学中,将学生容易写错的字,进行拆分,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学生记字的能力。如:碧——王、白、石;想——木、目、心;意——立、日、心;等等。
5、对比醒目的方法。教师在范写生字时,将容易错的部位用彩色粉笔标出。如:把“已经”的“已”用彩色的粉笔标出竖弯钩,或者和形近字“己”作比较,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这样学生就会引起注意,不会再写错。
6、经常巩固。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
7、大量阅读课外书并抄写好的词语。学生要运用的词语,一部分是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积累起来的。
8、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学生写错别字,有时他们认为写对了,不认为写错别字,有时是没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