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使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方式的实施更具人性化,呈现出信息化教学特有的魅力。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相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的运用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增强作文学习的效果,一方面,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学习资源为依托,创设情景,通过声音、文字、图象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使写作练习由“苦差事”变成一种享受;另一方面,又通过教学整合实现了拓展学科知识,提高技能和信息素养的目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协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情景交融,激发写作欲望
有许多学生在谈及写作文的难处时,都认为最大困难是“没有什么东西好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现实生活观察不够,不能细致地观察,分不清主次,往往忽略了各种事物有意义的特征,导致生活积累贫乏。
信息技术可使作文教学环境更加形象、生动、逼真,做到情景交融。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的重点处还能将有关的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推进、放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
如在指导学生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时,我先让学生看画面:伴随着春天的音乐,冰雪刚刚融化,大地铺上了翠绿的地毯,山河穿上了碧绿的衣衫,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图像展示情境,音乐渲染意境,朗诵描述场景,学生很快沉浸在对春天的向往中,兴致盎然地谈论起春天。
如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或植物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先对动物的头、脸、身子、脚等部位,植物的叶、枝、干、根等部位分别放大显示,学生在进行细致观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懂得观察要按一定顺序。接着还可以分别展示动物在吃食、玩耍、睡觉等不同时候的动作及生活习性,植物一年四季不同的变化等的动画或声像资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全面了解它们。这样一来,学生写起来既生动形象,有条有理,又得心应手。
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能随时随地地再现多各种画面,直观、新颖、感染力强、它克服了小学生观察的局限性,挖掘出他们平时视而不见的生活内容,加以有序化后再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感情信息,它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收集写作素材,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拓展资源,引导自主写作
丰富的见闻离不开生活这个源头,而生活经验又分为直接与间接两个方面。学会以直接的生活经历作为习作素材是十分重要的,但小学生的直接生活经历毕竟范围有限,因此决不能忽视间接的生活经验对丰富学生见闻的重要性。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从何而来?以往我们主要通过培养学生课外看书报的途径来获得,现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更为便捷、更为广阔的渠道,可以让你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各种信息,获得各种知识。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便利条件,老师就要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扩大视野、丰富见闻、积累素材、拓展写作资源。
一方面,我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如指导写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文章时,我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上网查询资料,学生通过网络阅读了大量有关奥运会的信息,并获得了大量的有关奥运会的直观信息。学生写的作文视野开阔,资料详实,能够对一些事情给予关心和思考,一些为北京奥运会所出的点子更使文章增光添彩。既锻炼了学生利用电脑获取信息、合作学习的能力,又锻炼了对于丰富的素材合理取舍的功夫,使其有感而发,还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另一方面,我还根据作文的题材或要求搜集与之有关的网上信息,建立专题教学信息网,供学生作文时使用。如指导学生写一篇以“纸”为题材的作文,课前我通过网络下载了大量有关“纸”的科技知识、新闻报道和图片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制作成了一个“纸”的专题学习网页。课上,学生首先打开了这个专题网页,从网上获得了有关纸的大量生动有趣的知识与材料。在满足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的同时,我要求他们围绕“纸”的话题说说自己想说的话,也可以与同学开展网上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充分讨论、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开展自主性写作活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未来新型纸的用途;有的对纸的发明感兴趣,描写了纸的发明经过;有的对滥砍滥伐、造纸污染的报道发表感想,表达了保护环境的愿望……
快速、便捷的信息网络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功能,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合作探究、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不仅注重学生写作方面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实现,而且重视学生获取、整理、应用信息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开放交流,提高写作水平
鲁迅先生曾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评改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能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找出作文的优缺点,来不断提高作文的质量与水平。而师生共同交流,集思广益,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加强,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比教师批改更为显著。当今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此提供了广阔空间。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调阅学生有代表性的习作,并以屏幕广播的方式向大家展示,由师生共同评议作品的优劣,并对作文的修改提出个人不同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在网上进行相互评改,被点评者在吸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立刻在电脑上进行修改,从而也使点评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加深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例如,我时常把学生的一些习作发布在博客上,每位学生都可以上网阅读,并写下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修改意见,如指出作文中的错别字、不通顺的语句,赞扬同学写得精彩的片段等,我也作为交流评论的一员参与其中。这种新颖的作文评改形式,学生感到特别的新鲜。他们不仅写出了生动的习作,而且交流了情感,写下了许多简短精彩的评语,更在相互交流与评改中懂得了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了写作水平。
借助网络,师生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交流。学生随时把习作发给教师,教师及时将意见或建议发给学生,共同探讨。这样,学生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教师也可动态地掌握学生写作的情况,及时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好语言,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写作。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优化了课堂环境,也改变了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发展的需要,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情景交融,激发写作欲望
有许多学生在谈及写作文的难处时,都认为最大困难是“没有什么东西好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现实生活观察不够,不能细致地观察,分不清主次,往往忽略了各种事物有意义的特征,导致生活积累贫乏。
信息技术可使作文教学环境更加形象、生动、逼真,做到情景交融。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的重点处还能将有关的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推进、放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
如在指导学生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时,我先让学生看画面:伴随着春天的音乐,冰雪刚刚融化,大地铺上了翠绿的地毯,山河穿上了碧绿的衣衫,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图像展示情境,音乐渲染意境,朗诵描述场景,学生很快沉浸在对春天的向往中,兴致盎然地谈论起春天。
如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或植物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先对动物的头、脸、身子、脚等部位,植物的叶、枝、干、根等部位分别放大显示,学生在进行细致观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懂得观察要按一定顺序。接着还可以分别展示动物在吃食、玩耍、睡觉等不同时候的动作及生活习性,植物一年四季不同的变化等的动画或声像资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全面了解它们。这样一来,学生写起来既生动形象,有条有理,又得心应手。
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能随时随地地再现多各种画面,直观、新颖、感染力强、它克服了小学生观察的局限性,挖掘出他们平时视而不见的生活内容,加以有序化后再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感情信息,它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收集写作素材,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拓展资源,引导自主写作
丰富的见闻离不开生活这个源头,而生活经验又分为直接与间接两个方面。学会以直接的生活经历作为习作素材是十分重要的,但小学生的直接生活经历毕竟范围有限,因此决不能忽视间接的生活经验对丰富学生见闻的重要性。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从何而来?以往我们主要通过培养学生课外看书报的途径来获得,现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更为便捷、更为广阔的渠道,可以让你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各种信息,获得各种知识。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便利条件,老师就要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扩大视野、丰富见闻、积累素材、拓展写作资源。
一方面,我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如指导写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文章时,我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上网查询资料,学生通过网络阅读了大量有关奥运会的信息,并获得了大量的有关奥运会的直观信息。学生写的作文视野开阔,资料详实,能够对一些事情给予关心和思考,一些为北京奥运会所出的点子更使文章增光添彩。既锻炼了学生利用电脑获取信息、合作学习的能力,又锻炼了对于丰富的素材合理取舍的功夫,使其有感而发,还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另一方面,我还根据作文的题材或要求搜集与之有关的网上信息,建立专题教学信息网,供学生作文时使用。如指导学生写一篇以“纸”为题材的作文,课前我通过网络下载了大量有关“纸”的科技知识、新闻报道和图片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制作成了一个“纸”的专题学习网页。课上,学生首先打开了这个专题网页,从网上获得了有关纸的大量生动有趣的知识与材料。在满足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的同时,我要求他们围绕“纸”的话题说说自己想说的话,也可以与同学开展网上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充分讨论、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开展自主性写作活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未来新型纸的用途;有的对纸的发明感兴趣,描写了纸的发明经过;有的对滥砍滥伐、造纸污染的报道发表感想,表达了保护环境的愿望……
快速、便捷的信息网络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功能,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合作探究、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不仅注重学生写作方面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实现,而且重视学生获取、整理、应用信息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开放交流,提高写作水平
鲁迅先生曾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评改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能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找出作文的优缺点,来不断提高作文的质量与水平。而师生共同交流,集思广益,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加强,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比教师批改更为显著。当今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此提供了广阔空间。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调阅学生有代表性的习作,并以屏幕广播的方式向大家展示,由师生共同评议作品的优劣,并对作文的修改提出个人不同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在网上进行相互评改,被点评者在吸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立刻在电脑上进行修改,从而也使点评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加深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例如,我时常把学生的一些习作发布在博客上,每位学生都可以上网阅读,并写下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修改意见,如指出作文中的错别字、不通顺的语句,赞扬同学写得精彩的片段等,我也作为交流评论的一员参与其中。这种新颖的作文评改形式,学生感到特别的新鲜。他们不仅写出了生动的习作,而且交流了情感,写下了许多简短精彩的评语,更在相互交流与评改中懂得了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了写作水平。
借助网络,师生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交流。学生随时把习作发给教师,教师及时将意见或建议发给学生,共同探讨。这样,学生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教师也可动态地掌握学生写作的情况,及时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好语言,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写作。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优化了课堂环境,也改变了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发展的需要,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