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和干扰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更昔洛韦,7~10d为一疗程,比较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痊愈率为67.6%,总有效率为9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8%,83.3%(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2例血白细胞数下降,1例恶心呕吐,对照组出现1例血白细胞数下降,2例皮疹,更昔洛韦停用后症状自行缓解,未做任何特殊处理。结论:更昔洛韦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用更昔洛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更昔洛韦;干扰素;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全年均可发病,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有利巴韦林、干扰素、更昔洛韦等,单一用药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仍不甚理想,近年来,两种及以上药物的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已显示出独特的优势[1]。本文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并与更昔洛韦作对照,评价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均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3岁,对照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5岁。临床表现见表1。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表现
1.2方法所有患儿给予病毒性脑炎常规治疗,包括退热、镇静、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及全身支持疗法。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5 mg/(kg·次),每天2次,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l h以上,疗程7-10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重组人干扰素d一2b 10万IU/(kg·次),每天1次,肌肉注射,疗程5 d。
1.3疗效判定标准[3] 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其疗效,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脑脊液正常;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脑脊液白细胞数较人院时下降;未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脑脊液白细胞数较人院时无改变。总有效为痊愈、显效加有效。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痊愈25例,总有效36例,对照组痊愈19例,总有效30例,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出现2例血白细胞数下降,1例恶心呕吐,对照组出现1例血白细胞数下降,2例皮疹,更昔洛韦停用后症状自行缓解,未做任何特殊处理。
3讨论
小儿病毒性脑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脑脊液异常等,该病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寻找一种特异、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一直是普遍关注的热点。
更昔洛韦是广谱抗DNA病毒药,分子量小,易透过血脑屏障,不易产生耐药性,且毒副作用小,早期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减轻病毒引起的脑组织损伤,降低病死率。干扰素是一种非特异抗病毒蛋白质,小剂量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活性抑制病毒增殖,而大剂量具有较强的抑制病毒增殖作用,对各类病毒性脑炎均有一定的疗效。本文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结果显示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但用更昔洛韦治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少,表明联合用药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更昔洛韦与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患儿耐受性良好,优于单一用药,早期应用有利于阻断病情,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黄纯,梁文旺. 更昔洛韦、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35例[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5):796-797.
[2]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9.
[3] 叶国华,莫炳尧,曾伟斌.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2):15-16.
[4] 仇诗奖.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3):183.
【关键词】更昔洛韦;干扰素;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全年均可发病,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药物有利巴韦林、干扰素、更昔洛韦等,单一用药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仍不甚理想,近年来,两种及以上药物的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已显示出独特的优势[1]。本文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并与更昔洛韦作对照,评价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均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3岁,对照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5岁。临床表现见表1。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表现
1.2方法所有患儿给予病毒性脑炎常规治疗,包括退热、镇静、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及全身支持疗法。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5 mg/(kg·次),每天2次,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l h以上,疗程7-10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重组人干扰素d一2b 10万IU/(kg·次),每天1次,肌肉注射,疗程5 d。
1.3疗效判定标准[3] 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其疗效,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脑脊液正常;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脑脊液白细胞数较人院时下降;未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脑脊液白细胞数较人院时无改变。总有效为痊愈、显效加有效。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痊愈25例,总有效36例,对照组痊愈19例,总有效30例,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出现2例血白细胞数下降,1例恶心呕吐,对照组出现1例血白细胞数下降,2例皮疹,更昔洛韦停用后症状自行缓解,未做任何特殊处理。
3讨论
小儿病毒性脑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脑脊液异常等,该病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寻找一种特异、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一直是普遍关注的热点。
更昔洛韦是广谱抗DNA病毒药,分子量小,易透过血脑屏障,不易产生耐药性,且毒副作用小,早期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减轻病毒引起的脑组织损伤,降低病死率。干扰素是一种非特异抗病毒蛋白质,小剂量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活性抑制病毒增殖,而大剂量具有较强的抑制病毒增殖作用,对各类病毒性脑炎均有一定的疗效。本文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结果显示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但用更昔洛韦治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少,表明联合用药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更昔洛韦与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患儿耐受性良好,优于单一用药,早期应用有利于阻断病情,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黄纯,梁文旺. 更昔洛韦、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35例[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5):796-797.
[2]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9.
[3] 叶国华,莫炳尧,曾伟斌.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2):15-16.
[4] 仇诗奖.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