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好学生——实话孔子(五)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ufei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理想,孔子是怎样评价他的学生的?他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
  
  孔子的四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曾向孔子谈他们的理想:公西华的理想是在祭祀和盟会的时候,做一个主持人。实际上公西华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很会办外交,后来成为外交官,被派到齐国做大使。公西华出使齐国后,冉有跑去找孔子,向孔子申请一些小米送给公西华的母亲。
  冉有为什么去要小米?因为冉有这时是孔子的大管家,是孔子的宰。冉有很会理财,是一位理财专家。子贡是个赚钱专家,颜回是个读书专家,子路是个打仗专家。冉有后来又到季孙氏大夫那里,当季孙氏大夫的大管家。他向孔子要小米,孔子说给她一些吧。给多少?书上记载叫作“与之釜”,这个“釜”是多少,学术界有争论,有各种算法。我们打个比方说,给她一麻袋,冉有说,再给点吧。孔子说,那就再给三分之一麻袋,结果冉有给了一马车。孔子不高兴了,孔子说,“赤之适齐也。”赤就是公西华,公西华的名字叫赤,字子华。是说公西华这孩子当大使,出使齐国,“乘肥马,衣轻裘。”什么叫乘肥马?不是骑着肥马,那个时候不骑马,马是拉车子的,他坐着很膘壮的马拉的车子,高级轿车,身上穿着最高级的衣服,阔气得不得了,他母亲的钱为什么还要我给?孔子说,君子周急不济富。君子只能雪中送炭,不能锦上添花。这个故事里有问题,第一个问题,公西华出差,为什么要孔子掏钱?第二个问题,公西华出的是公差,还是私差,就是公西华出使齐国,是鲁国的国君派过去的?还是孔子派过去的?如果是国君派过去的,国君掏钱。孔子派的,该孔子掏钱。他出的是公差还是私差?公西华坐的是高级轿车,穿着高档衣服,他妈怎么会没钱用,没饭吃?为什么公西华不来要钱,冉有来要?对这些问题,学术界争论不休。我的观点是:公西华出的是公差,是鲁国国君派他去的。他的车子,他的衣服都是鲁国国君给的。用的是公款,公款不能私用。公西华享受这样待遇,一个是他作为大使的待遇,再一个是显示鲁国的体面。他用的车子,他穿的衣服,到齐国去,是给齐国人看的,不是给他享受的。他不能把这个钱拿来给他妈妈。公款私用是不忠,妈妈没钱是不孝,忠孝不能两全,忠在前,孝在后,所以公西华的妈妈还是没钱用。冉有与公西华是同学,同学不能看着同学的妈妈没钱用,他又不能向鲁国国君去要钱。公西华那么体面,他们家里穷兮兮的,不合适。这话不能跟政府讲,那跟谁讲呢?跟老师讲。老师想,也有道理,给点吧,够用就行了。这是孔子的想法。冉有的想法是什么?他想,公西华在外面那么风光体面,不能说给点就行,给得足够才行。这就是他们的分歧。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些问题来。第一,孔子应该是收入不错的,否则他哪儿有钱接济学生呢?他倒不是把教育搞成产业了,他自己有收入。
  第二,孔子的学生是可以做他管家的,冉有就是他的管家,冉有后来到季孙氏大夫那儿做管家了,孔子在学生中,又选了一个管家,就是原宪,原宪是地地道道的贫困生。孔子的学生中,最有钱的是子贡,最没钱的是原宪,于是孔子给了原宪一笔钱和一些小米。给了多少小米?九百,九百是多少?《论语》中没有量词,不知道九百是多少。但是我们知道,孔子做官的时候,他的俸禄是六万,六万是多少也没讲,粟六万,给原宪的小米是粟九百,也给得不少,原宪不要。孔子说你拿去,你自己吃不完,可以给老乡。孔子并不小气,他是有原则的,我该给就给,不该给就不给,我不能拿我的钱给学生去摆谱。
  第三,孔门之中老师和学生、同学和同学的关系像个家庭,孔子就像一个老父亲,还有大哥,二哥,小弟,公西华比孔子小四十二岁,是小弟弟。冉有大,他又是管家,他就要管这个事。所以我们就知道了孔门之中的这种人际关系。而且,做孔子的管家还有一点自主权,孔子批准了那么多,冉有实际没按照孔子批准的数量给,他动用了自主权。
  公西华、冉有、子路这三个人,孔子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呢?
  有一个叫季子然的人,问过孔子,子路和冉有这两个人是大臣吗?孔子说,是具臣。什么叫具臣?就是有工作能力的人。什么叫大臣?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就是以正义和大道来辅佐国君,如果国君不接受你的正义和大道,就辞职。意思是说冉有和子路做不到这一点,季子然紧跟着又问了一句,那他们两个就是老板的跟屁虫吗?孔子说那倒不会,如果是杀父弑君、大逆不道的事这两个人还不会跟着走。也就是说,孔子对冉有和子路的评价是有工作能力、有道德底线,但是没有达到最高境界。
  孔子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仁。实际上还有人向孔子问过这三个人。这个人问孔子:“子路仁乎?”子路这个人仁吗?孔子说不知道。他又问,孔子说,“由也”。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担任一个千乘之国的一个执政者,让他去管理这个国家的兵役和赋税,至于他是不是仁?我不知道。这个人再问,冉有怎么样?孔子说,求这个人,可以到一个县里面,或者到一个大的领地里面去当一个总管,至于他是不是仁?我不知道。这个人又问孔子说,赤呢?公西华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赤这个人可以让他穿着礼服,带着礼帽和客人们谈话,可以做司仪,可以做主持人,他是不是仁?我不知道。什么叫不知道?就是不承认,不承认他们达到了仁这个境界。因此我们要问,这么好的学生都没有达到仁的境界,谁达到了呢?恐怕一个都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孔子自己就说自己没达到。孔子对自己的评价是:“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圣和仁这两个境界太高了,我孔丘没有达到。老师都没有达到,他学生能达到吗?有人说这个例子恐怕不能算数,这是孔子谦虚。孔子是谦虚吗?我们看看在“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后面孔子说了什么?孔子说:“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就是圣和仁这两个境界,我孔丘没有达到,我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是为之不厌,就是工作起来不厌倦,我热爱工作。第二是诲人不倦,我热爱教学,我教学生不疲倦,我就这两条。他说这还不是谦虚吗?一个大圣人就这两条?你不要小看这两条,这两条做到也不容易。所以孔子说完这个话以后,他的学生公西华马上接了一句,“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说先生的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正是学生们学不来的。这是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评价,他们都有工作能力,能出去做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对曾皙他为什么说“吾与点也”?他为什么欣赏曾皙呢?
  没有材料可以证明,但只能猜测。我认为,就是因为曾皙乐。暮春三月和朋友们一起旅游、踏青,洗洗澡,吹吹风,唱着歌儿回家去,多快乐。曾皙达到了乐的境界,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境界,在孔子那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做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乐。打开论语第一条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是什么意思?关键是“时”是什么意思?“时”有两种解释:一个叫作时时,就是时时刻刻;第二个叫作按时,按时的说法可能更接近原意一些。因为学是老师教你,我学,习是学习,是练习。我从老师那儿学来,又按时去练习,那不是很快乐吗?总而言之,在孔子这里学习是种快乐的事情,所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知道知识,不如你喜欢知识。喜欢知识,你不如在知识当中获得快乐。我很赞成孔子的这个观点。我明确反对“学海无涯苦作舟”,按照孔子的教导,学习本来是快乐的事情,为什么要苦作舟呢?你看孔子的课堂多么快乐,连踏青、春游都在讨论。我的观点是,如果我们中国所有的学校和课堂都像孔子的课堂一样充满快乐,中国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
  当然,这是一方面,作为教育者你要营造快乐的氛围,作为学习者,你要以知识、以真理为快乐,谁做到这一点了呢?
  颜回,字子渊,也叫颜渊,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这是公开的秘密。颜回为什么讨老师喜欢呢?原因很多,好学。别人两次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最好学?他回答说,颜回,但是可惜颜回去世了,自从颜回去世以后我的学生没有好学的。好像其他的学生都不是他的学生。但是有一条很重要,就是颜回在学习当中快乐,孔子怎么样赞美颜回呢?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颜回太优秀了,吃着非常简单的饭,一箪食,就是一种食物,一瓢饮,渴了拿一瓢水就喝了,住在穷街陋巷里面,人不堪其忧,所有人都觉得这日子怎么能过呀?太苦了,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从始至终都是快乐的。我们要问,颜回快乐什么?颜回是觉得一箪食很快乐?一瓢饮很快乐?是在陋巷很快乐?颜回就喜欢过苦日子吗?恐怕没有这种人。颜回的快乐,是他学道的快乐。也就是说,颜回他不在乎住在哪儿,住在陋巷他这么快乐,住在星级宾馆,他也这么快乐,只要让他谋道,只要让他治学,他就快乐。所以颜回的快乐是以知识、以真理,以道义本身为乐,这是最高境界。所以孔子像咏叹调一样地赞美他。孔子喜欢颜回,而且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喜欢。他不是对着别人夸,或者当着颜回面夸,他是当着别的学生夸颜回,还拿别的学生跟颜回比。问你,你跟颜回比,你怎么样?前面我们讲过,他问子贡,你跟回比哪一个强一些?子贡乖巧,马上说,老师,我哪敢比阿回?孔子非常高兴,他说,你说得对,不如也。孔子还要替颜回打抱不平,也是拿子贡来比。他说颜回这个学生道德品质好,学习成绩又好,品学兼优,可怎么就穷得叮当响呢?阿赐不务正业,叫做“赐不授命”,本来我们读书人,读书,做学问,做官。可偏偏他做生意,不知道他赚多少钱?我觉得孔子这些话,有点问题,首先是颜回自己都不改其乐,您老人家着什么急?第二,颜回这样安贫乐道,固然很好,像子贡,冉有那样去赚钱、去做官,也不能说不好。有人说,孔子周游列国就是子贡赞助的,后来孔子回国是子贡和冉有说服鲁国的执政者,把孔子请回来。这些事情也要有学生做,如果大家都学颜回,不去做官,也不去赚钱,您老人家周游列国谁赞助啊?您老人家打道回府的时候谁张罗啊?所以孔子一个劲儿地夸颜回,有学生就不服气。子贡是真服假服,不知道,子路是明摆着不服气。
  有一回,孔子、颜回、子路三个人在一块儿,孔子对颜回说: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
  
  什么意思?别人用我们,我们就出去做官,别人不用我们,我们就当隐士,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阿回,就咱俩了。子路在旁边听着什么感觉?子路说:“子行三军,则谁与”。 他说,老师要是当了三军统帅,带兵打仗,谁跟着去啊?这意思很清楚,因为子路很勇敢,又会打仗,颜回不会,您带谁啊?孔子说,我知道有一种人,这种人空着两只手,就敢打老虎,光着两只脚,就敢过河,他死了都不知道后悔,这种人我不带他去。这谁都听得出,这是说谁的。这哪里像圣人和学生在说话,这简直就像俩小孩在斗嘴、赌气。但是我读《论语》,最喜欢这种很真实的场景。我赞成李泽厚先生,李零先生的观点,我们三个人都最喜欢子路和子贡这两个人,一个有勇,一个有谋,一个像李逵,一个像吴用,有性格。读《论语》把颜回的东西翻过来复过去看,看不出他有什么要学的。
  其实孔子也喜欢子路,也夸过子路。有一次孔子说,穿着旧棉袍和穿着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毫无羞愧之色的人,恐怕只有仲由了,这是夸仲由。孔子接着说,别人阔气他不嫉妒,自己贫困不贪求,这非常好。子路是老挨孔子骂的,难得受一回表扬,所以他每天背这两句话,别人阔气不嫉妒,自己贫困不贪求。孔子又说,就那么点德行,老念叨什么?这是敲打子路。孔子确实是因材施教,他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他掌握学生的性格,而且他知道人的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不好他要修理。子贡聪明,聪明就容易耍小聪明,卖弄聪明,所以孔子老敲打他说,你不聪明,你比人家笨。子路勇敢,勇敢的人容易鲁莽、冒失、盲目。所以孔子也老敲打他说,子路太冲了,危险。孔子甚至说过这样的话:“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就是像仲由这样的,不得好死。孔子是在一次讨论会上说的。当时有四个学生,其中有一个我们就不说名字了,是一个大孝子,还有子路,子贡,冉有。四个人在一起讨论,各有各的表情,大孝子一脸的严肃,恭恭敬敬的。冉有和子贡侃侃如也,因为他俩比较年轻,又比较聪明,谈笑风生。子路呢?子路叫行行如也,这里是一个行走的行字,在这个地方它既不读行,也不读银行的行,要读行,什么叫行行如也?就是愣头愣脑,雄纠纠气昂昂。师生之间在一起聊天,大孝子严肃,冉有和子贡年轻活泼,子路雄赳赳的在那个地方,这个时候又不打架,孔子就笑着说,你们看,像仲由这样的恐怕不得好死。孔子本是一句玩笑话,然而不幸成为事实。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孔子的这个老挨骂的老学生——子路,壮烈地牺牲在这场内乱中。当时的情况是在战斗中,有人用戈击断了子路的冠缨,冠上面有一个绳子,绳子被打断了,子路说,君子死,冠不免,就继续把绳子系起来,最后他被人砍成了肉泥。孔子有很多学生在卫国做官,孔子听说卫国内乱的消息后,叹了一口气说,“柴也其来,由也死矣。”柴是孔子的另外一个学生,叫高柴,高柴的字是子羔,羊羔的羔,高柴这个人的特点是:第一,个子矮。第二相貌不好。第三智商不高。孔子对他的评价是“柴也愚”。高柴和子路当时都在卫国做官,但是孔子的判断是高柴虽然个子矮、相貌丑、智商低,他倒是能回来,子路虽然非常勇敢,但是必死无疑。果然最后高柴回来了,子路牺牲了。孔子当时的心情非常地悲痛。子路壮烈牺牲时孔子七十二岁,一年以后,孔子也去世了。
  孔子的晚年是怎么样的呢?孔子晚年的境遇和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
  
  下期请看:
  实话孔子(六):伤心事与玩笑话。
其他文献
据媒体报道,有移动广告公司日前分析表明,我国智能上网流量在过去1年内激增将近2倍。从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这一年间仅智能手机上网流量就增加193%,手机上网总流量比重也由2009年2月的35%上升至2010年2月的48%。  其中,移动小型设备已经成为移动上网不可小觑的新势力。手机上网那些事儿,似乎也已成为手机江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日,三星电子在北京发布推出三星Galaxy银河
期刊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在蒙语中意为“弓弦”,这里的沙漠景观壮美,风光独特,700里黄河蜿蜒前行,迤逦东去的浩瀚沙漠宛如一束巨大金弓。  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户外精英,一片壮阔浩瀚的沙漠无人区,一种自我挑战的勇气和决心,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2010年4月2日晚至4月6日凌晨, 517蚂蚁军团一行84人奔赴内蒙鄂尔多斯达特拉旗库布其沙漠,开始了为期三天直线距
期刊
在中国烟草博物馆,保存着我国第一任食品工业部部长杨立三呈报给毛泽东主席的一份文件。这是关于提高纸烟质量问题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上毛主席亲笔批示,要求“所有党政人员一律不要用外国及外商的纸烟,亦最好不吸私营纸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作出这样一个批示呢(图1)?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尊权说,我们没有好一点的烟,招待外宾的烟都是洋商的烟,所以当时提出做自己的高级烟。那时我们中华烟草公司在国内很有名,于
期刊
1975年,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诞生。三十五年时光流逝,数码相机引领人类体会到迅速获取与回览高品质图像的快感,更以迅速拍摄、存储、通过无线网络迅速与别人分享等技术,风靡世界。  数码照相技术并没有走到终点,不断的推陈出新,使它有了一个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从银盐技术到数码成像,EOS出色的功能性将时间记忆保存,“才”、“色”兼备,内外俱修。    感动,来源于不断创新  EOS,感动常在。毫无疑问,
期刊
37岁的李桂俭第一次走进婆家大门,就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到底是留下照料年迈病重的婆婆和瘫痪十年的小叔子,还是回去当一名她期盼已久的正式职工。    每天清晨,因患骨髓炎瘫痪在床的宁永琦都是在嫂子李桂俭的轻声呼唤中醒来,开始一天的生活。算起来,88岁的李桂俭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料宁永琦51个年头了。他们二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今年73岁的宁永琦是李桂俭的小叔子,是她丈夫最小的弟弟。作为儿媳,
期刊
它们曾在草原上神出鬼没,并以狡猾出名。然而,过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它们还能激发出野外生存的本能吗?见了老鼠都害怕的狐狸,还能被训练成凶猛敏捷的草原猎手吗?    沈关新是宁夏固原市的狐狸养殖户。他养的狐狸种类有北极狐、赤狐,还有一些像狼一样的银黑狐。  2003年的一天,沈关新的养殖场来了几位不速之客,他们的购货要求让沈关新感到有些意外。  沈关新说,养狐狸一般都是取狐狸的皮毛,这些客人却不看狐狸
期刊
2010年3月29日清晨,俄罗斯莫斯科市卢比扬卡和文化公园两个地铁站发生连环爆炸,导致39个无辜生命罹难,近70人受伤。在爆炸发生后不久,车臣分裂分子头目便宣称对此负责。  回望近一个世纪的战争史,你会发现,大部分战争的实质都是围绕石油资源而进行的博弈。石油是黑色的金子,但有时也会成为引发灾难的魔鬼。     埃及VS以色列:燃烧的波斯湾    1909年,英国人达西在波斯湾打出了第一口油井。随后
期刊
地下的秘密    1962年夏天,舞阳县文化馆文物专干朱帜下放到贾湖村劳动。一天,他在村子东边开荒时,发现村边凹地里散落着几块陶片,陶色暗红质地古朴,他意识到可能是古代文物碎片。他在土坡和壕沟里,又发现了少量骨头碎块和类似古人用火后留下的红烧土块(图1)。       (1)图组:(1-1)陶片    (1-2)被烧烤而陶化的红烧土    朱帜认为这可能是一处原始村落遗址。限于当时条件,朱帜难以断
期刊
2008年,郑州市人民政府从城市发展和商业布局考虑,决定拆除建于上世纪80年代,郑州市最大生意也最红火的亚细亚商场,始料不及的是,这一决定竟引起了市民强烈反响。    究竟什么原因,让郑州人对它寄托着深深的眷恋?  翻开“亚细亚”不太厚的商业记录,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郑州。当时这座城市中最大的百货大楼,营业面积还不足7100平方米。郑州市提出借改革开放的大潮,向全国商贸中心的目标冲
期刊
“明心·爱”藏在北京朝阳区石门村一栋闹中取静的loft中,小小的门口只竖着一块牌子。  屋子前面有一片小花园,一架秋千在春日和煦的微风中轻轻荡漾,阳光透过树枝洒下斑驳的光影,映衬着小鸟、金鱼、仓鼠调皮的身影。这里是李明欣的私人珠宝设计工作室,也是她与朋友们分享爱与灵性的地方。    宝石是比我们更久远的生命和灵魂    对李明欣来讲,宝石“不只是一块装饰品,是比我们更久远的生命和灵魂”,也正因为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