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成长史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ni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2日,华为CFO孟晚舟在俄罗斯莫斯科出席论坛活动。

  去人们谈论华为,话题中心永远是任正非,他的远见,他的领导力,他的军人性情。任正非共有兄弟姐妹6人,育有两女一子。公众视线中,大女儿孟晚舟是个格外低调的人。
  如今,一场持续了700多天的“软禁”让孟晚舟逐渐成为华为另一个焦点。人们关注她的每一次出庭,也好奇她身上的一切故事。
  孟晚舟的成长和华为的壮大几乎是同步。从接线员到副董事长,从站在父亲身后到站在父亲身旁,这条路,她一步一个脚印,默默走了20多年。在遭遇无端扣留和莫须有指控之后,正是过往的蛰伏和磨炼,馈赠了她如今的勇气和底气。

一家人住漏雨的房子,见证父亲最难的日子


  都匀中学老校长任摩逊的孙女,喜欢戴一副金边眼镜,穿着有格调,为人很和气,也很大度,平时学习认真努力,成绩在班上稳居中游。
  这是学生时期孟晚舟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
  由于父亲是基建工程兵,孟晚舟的少年时代总是在多地辗转。她先是在四川成都和姥爷姥姥生活,接着又被奶奶接到了贵州都匀读小学。
  贵州山区的经济条件稍差。“记得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因为饭桌上没有肉,我一下就钻到桌子底下,把饭桌掀翻,不僅自己不吃,还不让别人吃。”孟晚舟曾写文章回忆儿时趣事。
  如今人们很难想象,执掌华为财务系统的孟晚舟,小时候最痛苦的事情是每天晚上的数学作业。“那时候奶奶常常笑我:‘非非怎么养了这么一个笨女儿!’”
  后来,孟晚舟被接到山东济南,继续小学学业。1984年,任正非转业去深圳工作。这期间,孟晚舟又被接到深圳生活了一段时间,也因此见证了父亲最难的一段日子。她在一篇题为《风筝》的文章里回忆,当时一家人住在漏雨的房子里。“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四面透风的屋子里,隔壁邻居说话都能听见。”
  中学时代,父母在深圳忙于工作,孟晚舟又回到了贵州都匀。由于在济南读的是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相对落后,孟晚舟整天在田地里抓蚱蜢、挖野菜。快乐童年的代价是,转读都匀一中后的第一次考试,孟晚舟拿了个倒数第一。
  “那个时候爷爷是都匀一中的校长,奶奶是都匀一中的数学高级教师,我真不知道我的倒数第一给爷爷奶奶带去了怎样的‘荣誉’,现在想想真的很惭愧。”多年后孟晚舟写道。“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想读博士,我一直都希望爷爷奶奶终有一天能以我为傲,就像爸爸1999年在爷爷坟前说的,等我拿到博士毕业证后,一定要记得烧一份给爷爷。”

“我是华为早年仅有的三个秘书之一”


  如果你在1993年拨通华为的客服电话,接电话的人很有可能就是21岁的孟晚舟。
  1987年,任正非创立华为。父亲创业初期,孟晚舟正在深圳读高中。“他办公室有个复印机,我老去那儿复印试卷。现在很多同事,我当年都叫他们叔叔。”孟晚舟后来接受采访时说。
  1992年,孟晚舟大学毕业。她先在建设银行工作了一年时间,后来银行整合撤销了她所在的网点。她计划出国留学,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后来被拒签了。
  计划出国前,任正非建议孟晚舟先学点谋生技能,让她进了华为。这是一个“特混”办公室——文秘、前台、《华为人》编印都在这里。孟晚舟的工作就是打杂,负责文件打印、转接电话、安排展览会务等。
  “我是华为早年仅有的三个秘书之一。”孟晚舟说。当时父亲告诉她,社会阅历第一条就是对人要有认识,打杂有助于积累这些经验。
  很多年后,孟晚舟对总机电话的繁忙仍记忆犹新。一张办公桌大的平板上排列着密密麻麻的键盘,每当有电话进来,红红绿绿的信号灯就会不停闪烁。“手忙脚乱的我,不知道曾经转错过多少电话。”
  华为前副总裁刘平对那会儿的孟晚舟有印象,他在《华为往事》中回忆:“任总的女儿孟晚舟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我去华为的时候,中学毕业(有误,应是大学毕业)的她在公司前台当接待员。我一看到她,就知道她是任总的女儿,因为她长得酷似任总。她待人随和,毫无老板女儿的架子。没事时,我们经常在前台和她聊天。”
  年轻的孟晚舟亲历了华为的草创岁月。那时公司只有两三百人,销售额刚刚过亿。1996年,她去北京参加通信展,手里提着几大袋子资料,纸袋上有华为的商标。出租车司机热情地说:“哦,华为,我知道,就是做纸袋子的嘛!”
  也是这一年,华为第一次参加国际通信展,孟晚舟随团去了莫斯科。兑换外币是她的任务之一。当几十捆卢布从窗口里塞出来时,孟晚舟第一次感受到汇率的放大效应。她和另一个女同事根本不敢在街边停留,抱起钱就往宾馆狂奔。回到房间,锁好门,仔细点数后才发现少了100美元的卢布。
  后来,孟晚舟在回忆当时的工作时,笔触自带温情:“二十多年来,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与公司共同成长,华为包容了我们的懵懂、稚嫩、固执甚至失误。在无数将士沙场鏖战毫不退缩的背后,包容始终是抹不掉的底色。”
  1997年,经过打杂历练的孟晚舟进入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攻读会计硕士学位,毕业后任职于华为财务部门,由此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提着一杆汉阳枪,把巡航导弹打下来了”


  在深圳坂田,曾有一栋“华电楼”,是华为电气的旧址。再次翻新后,孟晚舟领导的财务部门就在这里办公。
  2013年,孟晚舟一头披肩长发,首次以华为CFO(首席财务官)的身份面对媒体。“我爸说,讲一句谎话就要用十句来掩盖它,平凡人的能力就是讲真话。”她回复了媒体关于华为现金流、持股比例等追问,随后留下金句:“华为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在此之前,有媒体称她是华为“藏了20多年的秘密”。   曾经因为兑换外币而手忙脚乱的少女,此时已成长为自信、坚毅的职业女性。她说:“不拼爹,不拼妈,一切看贡献和能力。”
  2003年,孟晚舟开始负责建立全球统一的华为财务组织,改革范围覆盖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财务制度和IT平台等各方面。她先后担任过公司国际会计部总监、香港华为财务总监、账务管理部总裁、销售融资与资金管理部总裁等职。
  做华为的财务工作,不是件容易的差事。家大业大,收支两条线,颗粒要归仓。任正非曾经用“一杆汉阳枪”来比喻华为的财务:“一大批青年人,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提着一杆汉阳枪就上戰场。”
  2005年起,孟晚舟主导建立了5个账务共享中心,覆盖和支撑全球的会计核算工作,并推动华为全球集中支付中心在深圳落成。
  2007年起,孟晚舟负责实施了与IBM合作的、长达8年的华为IFS(集成财经服务)变革,在资源配置、运营效率、流程优化和内控建设等方面建立规则,使华为开启了精细化管理之路。此后,IFS为华为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财务总监。
  对于是否该让IBM像服务其他本土公司那样,为华为配置中国顾问,孟晚舟果断地行使了一票否决权。她的理由是用专业的外籍顾问直接指导华为的员工,才能让财务管理更加顺利。华为需要的是“原汁原味”的跨国公司经验。
  “提着一杆汉阳枪就把巡航导弹打下来了,这就是华为的财务。”2009年,任正非与财务体系员工座谈,将公司业务的飞速发展归功于财务体系的有力支持,“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公司,在几百亿以后还有这么大的高速的跳跃。”
  不过,孟晚舟也有挨批评的时候。2015年,华为内刊《管理优化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一次付款的艰难旅程》的文章,反映向客户预付款时审批多、流程复杂等问题。随后任正非签发了一封带着怒气的总裁办电子邮件:“据我所知,这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不知从何时起,财务忘了自己的本职是为业务服务、为作战服务,什么时候变成了颐指气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面对父亲的批评,孟晚舟选择用成绩说话。2017年,在题为《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新年致辞中,孟晚舟说:“账务核算已经实现了全球7×24小时循环结账机制,共享中心‘日不落’循环结账,以最快速度支撑着130多个代表处经营数据的及时获取。”她借用舒婷的《致橡树》比喻财经组织与业务组织的关系,两者如同橡树与木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偎。“我相信,我们不会是攀援的凌霄花,也不是痴情的鸟儿,我们是高昂挺拔的木棉!”
  也是这一年,北大管理学教授陈春花问任正非:“华为成功的真正核心点是什么?”任正非答,是财务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这无疑是对孟晚舟工作的认可。
  随着父女二人共事多年,在一些关键时刻,孟晚舟身上越来越有“乃父之风”。2011年,日本福岛地震,华为工程师穿上防护服逆行抢修通信设备。地震后一周,孟晚舟飞往日本,当时机舱里只有两名乘客,机组人员反复向她确认是否登错航班。
  身先士卒,这很“任正非”。2017年,任正非与尼泊尔代表处员工座谈时说:“我承诺,只要我还飞得动,就会到艰苦地区来看你们,到战乱、瘟疫地区陪你们。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
  曾有一位华为工作人员这样评价孟晚舟的工作:“她往管理上加入了温情的因素。”也有华为前员工在网上留言:“记得孟晚舟在IFS一次年终晚会上说,今晚大家不要叫我孟总,请叫我晚舟。当时她很可爱,像个小女生,然后走下台和大家一一拥抱。”
左图:2016年,孟晚舟在清华大学演讲。右图:孟晚舟和任正非。
保释期间,人们常会看到一个全身穿着搭配得体、面带自信笑容的孟晚舟。

  有感于财务体系员工辛苦但是收入不高,孟晚舟还曾请求公司给财务员工普遍提薪,希望可以“照亮阴影地带”。
  2018年3月,经持股员工代表会投票选举,孟晚舟出任华为副董事长,她的职务再次受到媒体关注。

“她就像二战中的伊尔-2飞机,千疮百孔,还在飞行”


  在被加拿大方面扣留前,孟晚舟过的是“好几年没有好好读上一本小说”的忙碌人生。
  “从前的深圳,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每天的日程都是排得满满的,从一个目的地奔向另一个目的地,从一场会赶往另一场会。‘早餐会’、‘午餐会’、夜里总开的‘夜总会’,已是华为人的标配。”被扣留后,她在公开信中这样写道。
  现在,对孟晚舟来说,时间总是过得很慢,慢得让她有足够的时间去读完一本书,去跟同事们讨论一件小小的事情,去细致地完成一幅油画。
  疫情蔓延到加拿大前,她出门听过一场音乐会。保释期间,只要是外出活动(包括出庭),人们都会看到一个全身穿着搭配得体、面带自信笑容的孟晚舟。关于她的衣品,网络博主们已经有过不少分析。
  任正非常常和孟晚舟通话。他说:“我们通话,她有时候说在吃火锅,有时候做饺子或者下面条,她说忙了十几年,从没有像现在一样放松。”
  这场磨难让父女俩变得更亲近了。“过去,孟晚舟可能一整年都不给我打个电话,不会问我怎么样,甚至不会给我发短信。但现在我们的联系密切了许多。”除了打电话,有时任正非还会把在网上看到的趣闻随手分享给孟晚舟。
  2019年10月25日,任正非75岁生日,孟晚舟分享了一封手写信:“今年女儿无法陪在你的身边,尝你的饭菜,听你的唠叨,摸你的皱纹,亲你的笑脸,还有接受你的批评!这些都请你先欠着哈,等我回来,你再慢慢地还哈!”落款是孟晚舟的小名,猪儿。
  女儿的好心态让任正非欣慰。他曾用二战中的伊尔-2飞机形容孟晚舟,哪怕被炮火打得破破烂烂、千疮百孔,还在飞行。事实上,在加拿大700多天的生活,孟晚舟就是这样过的。
  希望她早日平安回到中国。
其他文献
玛丽斯·佩恩  《玛丽斯·佩恩,对中国是鹰、鸽还是鹦鹉?》,这是2018年佩恩刚当上澳大利亚外交部长之际,一家英文媒体一篇报道的标题。3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有了答案。  2021年4月21日,佩恩发出声明,称澳联邦政府取消了维多利亚州(以下简称维州)与中方签署的“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和框架协议。针对澳方这一挑衅,中方于5月6日宣布:自即日起无限期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总是“
2018年,为纪念皮尔·卡丹品牌进入中国40周年,皮尔·卡丹选择再次回归长城上演时装大秀。  1978年的一天,一个老外身穿黑色毛料大衣、脖子上搭条围巾,双手插兜,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周围人纷纷向他投去新奇的目光。这是皮尔·卡丹第一次来中国。皮尔· 卡丹称自己是另一个马可· 波罗,在中国时尚界缔造了不少的“第一”。1979年, 皮尔· 卡丹在北京举办第一个国外品牌时装展示会;1981年,挑选组建了第
一份珍贵的资料    冯梦龙是我国著名的明朝末年的文学家,他的生平及作品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他的《寿宁待志》一书,却尚未见详细介绍。  冯梦龙天启中曾任丹徒训导,崇祯七年以贡授寿宁知县,同年八月十一日到任。这本《寿宁待志》作于崇祯十年(公元一六三七年)春季。其中大量篇幅记载了他在寿宁县的活动和思想情况,是一份宝贵的资料。  《待志》奇在“待”字,它不同于一般县志。在“小引”里他写道:“曷言
喝茶的时候所有人共用一个碗,表示同甘共苦,这就是日本人最讲究的“和”的境界。  说起日本传统文化,外国人都能说出几样,比如茶道、花道、書道、剑道、歌舞伎等。我在日本参加过很多次茶道会,但仍一听到“茶道”二字腿就哆嗦。  参加茶道会全程要“正坐”:跪下后脚尖立起,臀部轻触脚后跟,腰板挺直,目视前方,右手压左手放在膝上。一场茶道会下来整个人就像一尊跪坐兵马俑了,小腿要很久才恢复知觉。而且,茶道会常在低
假期回家,邻居家的几个十几岁的小孩正在做作业。他们忽然为了解释好一个词争论起来。我给他们解释了一下后,忽然想起我假期前刚买来的一本《现代汉语小词典》,信手拿来,查到那个词,以证明我并非望文生义。他们一见到这本词典,一双双小眼睛变成了小核桃,无不惊奇地叫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书,我要有一本多好啊!”  照我看,在我国有一些穷乡僻壤,如果把偶尔从头上响起的飞机声和屋里有线广播的喇叭声也抹去的话,离现代化
近读袁行霈等编的《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大版),虽然厚厚一大本,读来却有兴味,因为它为我们勾划出了一个古老的、沉睡的小说林的轮廓。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辛勤爬梳钩沉,列举了二千七百多部小说的书名,并一一注明卷数、年代、版本、著录情况,作了必要的考订。这也是文物发掘工作的一种,有功于学术。  各类书目我都喜欢浏览,因为费时无多,即可过眼繁花千树。这好比登高望远,山川风物,尽收眼底,心理上便感到一种
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生,乔治六世之女。1947年与菲利普结婚,1952年即位为英国女王,1953年加冕,2015年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94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目前世界上最年长的国家元首,她的丈夫、99岁的菲利普亲王则是最年长的“第一先生”。当新冠疫情袭向英国时,很多人都很关心这对老夫妇是否平安。有人给了她建议  3月3日,伊丽莎白在白金汉宫出席了一场授勋仪式。内行人立刻
谈李箕永的短篇小说    中国读者对李箕永并不陌生,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就翻译出版了他的著名长篇小说《故乡》和《土地》。  李箕永是朝鲜当代杰出的作家,是朝鲜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先驱,朝鲜现代革命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作品在朝鲜人民中广为流传。他是位多产的作家,以“农民作家”蜚声文坛。  李箕永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七岁入私垫,启蒙老师长于汉文和古典文学,受其影响,他自幼就酷爱文学,喜好民间故事。十
刘诗诗  1月15日,《流金岁月》大结局。晚上8点,刘诗诗在微博上更新了一则视频,以剧中女主角蒋南孙的视角,悉数她的经历与成长。镜头从她自小长大的复兴路老宅、妈妈为她租的房子、闺蜜朱锁锁收留她的老屋,再到自己买下的家,一路走来,生活起落,时光辗转。  这段视频里剪进了奶奶,蒋南孙介绍她:“和我一样刀子嘴豆腐心”;扫过因为炒股亏空家底、负债累累的爸爸,蒋南孙说:“我很想他”;画外音里,妈妈是“最隐忍
笔者是河南开封人,在开封本地的朋友相对多一些,其中有一哥们儿,搞房地产发了财,热心公益,想在开封搞一个宋词主题公园,还想在主题公园里搞一个李清照纪念馆。  读者诸君可能会提出质疑:李清照不是生在山东济南吗?不是嫁在山东潍坊吗?晚年不是定居在浙江金华吗?济南章丘搞李清照故居,潍坊青州搞李清照故居,金华市区搞李清照纪念堂,这都说得过去,你们开封算怎么回事,凭什么跟李清照攀扯关系?  其实,李清照在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