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举办的第25期全省高完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上,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的62位校长、副校长就“如何当好副校长”这一话题举行了学员论坛。
主持人(培训班班主任朱晓颖老师):在任何一个机构中,副职都是一个比较微妙的职位。处于这个位置上的人既是机构的领导者又是机构中的被领导者。有些人经过在副职岗位的历练,最终走上了正职岗位,而有的人却止步于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不可回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在副职这个位置上干得怎样。通过和一些副校长的接触,我把副校长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消极懈怠型。这类副校长普遍认为自己是“丫环拿钥匙,当家不做主”,在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领导说干啥就干啥,领导说咋干就咋干,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干群交往中扮演“和事佬”的角色。
第二类,激进冒头型。这类副校长多为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对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认为既然领导让我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我就要对这方面的工作全面做主,否则就是对我的不信任,忽视了与其他班子成员的相处艺术,这类副校长在工作中也常常陷入被动。
第三类,睿智进取型。这类副校长既能在工作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又能处理好干群关系,他们的工作得心应手,校长肯定,教师认同。
显然,第三种类型的副校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座的各位校长大多是处在副校长的这个职位上,就是正职校长,也是由副职提升上来的,对于其中的“苦与乐”想必有许多话可以说,我们之所以在培训中安排这个专题,印发相关的材料给大家,就是想给大家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可以在这里充分地、毫无保留地交流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现在就请校长们自由发言。
李桐生(宁都中学副校长):我认为,副校长在学校中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既唱主角又唱配角,要干好副校长这项工作,首先,应找准坐标,做好配角。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是权威,副校长应甘当配角,坚决执行校长的决策,行动要与校长保持一致,如果校长的决策不太妥当,副校长应主动补台而不是拆台。同时,副校长应利用自己有更多与教师接触的机会,充分了解教师的需求,然后私下与校长沟通,以便校长调整决策。决议没有形成之前,千万不能在教师面前乱表态。其次,副校长在工作中应保持一贯的务实作风。副校长大多数是从优秀的中层中提拔起来的,他们一般在业务上能力比较强,作风上踏实肯干,走上领导岗位后仍应保持原来的作风。
周平礼(瑞昌二中副校长):要做称职的副校长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职能——副职是正职的助手和参谋。副职要为学校的发展多建言献策,尤其在自己分管的工作领域,要多出主意,提出工作思路;学校发展中的良好决策要靠副职去落实,副职要把校长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对待具体的工作要有执行力,多想想怎样才能做好。
第二,要做到“两个有度”。一是强弱要有度。弱是指作为副校长应该肯听、善听、耐心地听。不论是在上级安排工作时还是在下级发泄抱怨时,副职都要听得清、听得懂,不时还要对话语背后的意思加以琢磨。强,就是说虽然是副职,该强的地方一定要强,保证执行过程中的有力。二是内外要有度。在班子内部,为了工作,班子成员之间可以有争论、有分歧,毕竟校长也不是圣人,需要副校长出谋划策时,副校长就不应推诿。但是对外,任何副职都应努力维护班子的团结,维护校长的权威。
傅建湘(九江实验中学副校长):我有7年的副职经历,我认为做好副校长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全面掌握分管工作的各方面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2.在自己职责范围内把事情处理好,不把困难上交;3.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在校长的领导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4.在工作中尽量避免感情用事;5.各项工作应在理解中服从,在实践中主动适应;6.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与校长及时保持沟通;7.精通业务,成为教学骨干,因为如果不这样就没有能力和资格去管理别人,就没有话语权;8、勇于承担责任,为校长排忧解难。
胡小萍(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系党总支书记,教授):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副职作为助手,作为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桥梁,是学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每位成功的校长身边都有一位甚至几位高素质的副校长。教育管理学界对如何当好校长有很多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校长的成长、成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实际上,副校长的队伍更为庞大,副校长的职业角色、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实践行为、素质要求等都与校长有很大的不同,但就如何当好副校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系统的研究,对副校长的工作缺少理论指导。今天开设这个论坛,就是想请校长们就此做些探讨。刚才大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了很多很好的经验。我想再补充谈三个问题:
第一,副校长是“桥梁”还是“夹心饼”?这实质是副校长如何摆正位置的问题。副校长在学校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他(她)处于校长和学校中层、教师之间,相对学校中层和老师来说,副校长是领导者,相对校长来说,他又是被领导者。副校长是校长与教师、学生、家长有效沟通的桥梁。人们常说,“一个人心里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内心的认识和态度可以左右人的外部行为。副校长如果把自己看作是“夹心饼”,工作中就会感到上下为难,左右不是人,甚至对老师说“这事你跟我说没有用,我又没有权,其实我的想法也跟你一样,可校长就是不同意”。如此,既影响班子团结,更影响班子的整体威信。
副校长对自己的位置有了正确的认识,工作中才能更好地争取校长的重视、理解和支持,要善于总结、汇报,让自己的意见被校长采纳,用智慧处理好与校长、与下属的关系。
第二,刚才大家谈到了很多做好副校长的经验、技巧,我想追问一下,怎样才能具备这样的技巧?怎样才能做到这些?这背后的基础是什么?如果我们把这些经验、技巧看做是“术”的话,这里就有个“术”与“道”的关系问题。古人讲“术于外,而道于内”,“道”为心智,“术”为方法,“道”是“术”的基础,“术”是“道”的表现,“有道无术不兴,有术无道不长”。《孙子兵法》认为,决定胜负的有“道、天、地、将、法”五大因素,“道”排第一。当副校长,方法、技巧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思想境界,要有大智、大气、大雅,即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博大的胸怀,凡事出于公心,有全局观念,服从学校整体利益。人们常说,有大境界才有大发展。有了这种胸怀,才能正确对待和运用权力,把权力看作是尽责的保障,而不是地位和利益的象征,也就不会总感到自己没有权力,是“夹心饼”。否则,没有这个前提,所谓的“技巧”和“技术”就可能变成“玩弄权术”,给人的印象是“圆滑”。
第三,副校长不要仅仅依靠“法理权威”,重在要建立自己的“专业权威”。以下两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美国有一份对100位副校长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效能的副校长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人际关系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领导理论知识、改善课程与教学的技能、团队合作能力、与社区和市政机关及企业领导人共同工作的能力、了解学校的非正式组织的领导和人际网络、时间管理能力等等。
二是良好的专业素养。副校长所需要的专业素养首先是作为一名教师的素养,这是基础。另外,在所分管的工作领域要成为“行家里手”,如分管教学的,对教学管理、课程领导要成为行家,进入课堂听课评课,要能说出个一二三,给教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本职工作,在分管的工作领域主动创新,做出工作成绩,得到校长的肯定、教师的认可,推动学校工作上台阶,促进学校发展。
怎样才能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呢?很简单,两方面——勤学、善悟。勤学就是要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要记住“会充电才能放电”。善悟就是要做有心人,多反思,多总结。因为能力尤其是人际关系能力属于隐性知识,它的获得很难靠语言传达,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体悟。
□本栏责任编辑王海仔
E-mail:[email protected]
主持人(培训班班主任朱晓颖老师):在任何一个机构中,副职都是一个比较微妙的职位。处于这个位置上的人既是机构的领导者又是机构中的被领导者。有些人经过在副职岗位的历练,最终走上了正职岗位,而有的人却止步于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不可回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在副职这个位置上干得怎样。通过和一些副校长的接触,我把副校长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消极懈怠型。这类副校长普遍认为自己是“丫环拿钥匙,当家不做主”,在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领导说干啥就干啥,领导说咋干就咋干,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干群交往中扮演“和事佬”的角色。
第二类,激进冒头型。这类副校长多为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对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认为既然领导让我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我就要对这方面的工作全面做主,否则就是对我的不信任,忽视了与其他班子成员的相处艺术,这类副校长在工作中也常常陷入被动。
第三类,睿智进取型。这类副校长既能在工作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又能处理好干群关系,他们的工作得心应手,校长肯定,教师认同。
显然,第三种类型的副校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座的各位校长大多是处在副校长的这个职位上,就是正职校长,也是由副职提升上来的,对于其中的“苦与乐”想必有许多话可以说,我们之所以在培训中安排这个专题,印发相关的材料给大家,就是想给大家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可以在这里充分地、毫无保留地交流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现在就请校长们自由发言。
李桐生(宁都中学副校长):我认为,副校长在学校中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既唱主角又唱配角,要干好副校长这项工作,首先,应找准坐标,做好配角。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是权威,副校长应甘当配角,坚决执行校长的决策,行动要与校长保持一致,如果校长的决策不太妥当,副校长应主动补台而不是拆台。同时,副校长应利用自己有更多与教师接触的机会,充分了解教师的需求,然后私下与校长沟通,以便校长调整决策。决议没有形成之前,千万不能在教师面前乱表态。其次,副校长在工作中应保持一贯的务实作风。副校长大多数是从优秀的中层中提拔起来的,他们一般在业务上能力比较强,作风上踏实肯干,走上领导岗位后仍应保持原来的作风。
周平礼(瑞昌二中副校长):要做称职的副校长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职能——副职是正职的助手和参谋。副职要为学校的发展多建言献策,尤其在自己分管的工作领域,要多出主意,提出工作思路;学校发展中的良好决策要靠副职去落实,副职要把校长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对待具体的工作要有执行力,多想想怎样才能做好。
第二,要做到“两个有度”。一是强弱要有度。弱是指作为副校长应该肯听、善听、耐心地听。不论是在上级安排工作时还是在下级发泄抱怨时,副职都要听得清、听得懂,不时还要对话语背后的意思加以琢磨。强,就是说虽然是副职,该强的地方一定要强,保证执行过程中的有力。二是内外要有度。在班子内部,为了工作,班子成员之间可以有争论、有分歧,毕竟校长也不是圣人,需要副校长出谋划策时,副校长就不应推诿。但是对外,任何副职都应努力维护班子的团结,维护校长的权威。
傅建湘(九江实验中学副校长):我有7年的副职经历,我认为做好副校长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全面掌握分管工作的各方面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2.在自己职责范围内把事情处理好,不把困难上交;3.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在校长的领导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4.在工作中尽量避免感情用事;5.各项工作应在理解中服从,在实践中主动适应;6.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与校长及时保持沟通;7.精通业务,成为教学骨干,因为如果不这样就没有能力和资格去管理别人,就没有话语权;8、勇于承担责任,为校长排忧解难。
胡小萍(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系党总支书记,教授):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副职作为助手,作为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桥梁,是学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每位成功的校长身边都有一位甚至几位高素质的副校长。教育管理学界对如何当好校长有很多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校长的成长、成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实际上,副校长的队伍更为庞大,副校长的职业角色、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实践行为、素质要求等都与校长有很大的不同,但就如何当好副校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系统的研究,对副校长的工作缺少理论指导。今天开设这个论坛,就是想请校长们就此做些探讨。刚才大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了很多很好的经验。我想再补充谈三个问题:
第一,副校长是“桥梁”还是“夹心饼”?这实质是副校长如何摆正位置的问题。副校长在学校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他(她)处于校长和学校中层、教师之间,相对学校中层和老师来说,副校长是领导者,相对校长来说,他又是被领导者。副校长是校长与教师、学生、家长有效沟通的桥梁。人们常说,“一个人心里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内心的认识和态度可以左右人的外部行为。副校长如果把自己看作是“夹心饼”,工作中就会感到上下为难,左右不是人,甚至对老师说“这事你跟我说没有用,我又没有权,其实我的想法也跟你一样,可校长就是不同意”。如此,既影响班子团结,更影响班子的整体威信。
副校长对自己的位置有了正确的认识,工作中才能更好地争取校长的重视、理解和支持,要善于总结、汇报,让自己的意见被校长采纳,用智慧处理好与校长、与下属的关系。
第二,刚才大家谈到了很多做好副校长的经验、技巧,我想追问一下,怎样才能具备这样的技巧?怎样才能做到这些?这背后的基础是什么?如果我们把这些经验、技巧看做是“术”的话,这里就有个“术”与“道”的关系问题。古人讲“术于外,而道于内”,“道”为心智,“术”为方法,“道”是“术”的基础,“术”是“道”的表现,“有道无术不兴,有术无道不长”。《孙子兵法》认为,决定胜负的有“道、天、地、将、法”五大因素,“道”排第一。当副校长,方法、技巧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思想境界,要有大智、大气、大雅,即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博大的胸怀,凡事出于公心,有全局观念,服从学校整体利益。人们常说,有大境界才有大发展。有了这种胸怀,才能正确对待和运用权力,把权力看作是尽责的保障,而不是地位和利益的象征,也就不会总感到自己没有权力,是“夹心饼”。否则,没有这个前提,所谓的“技巧”和“技术”就可能变成“玩弄权术”,给人的印象是“圆滑”。
第三,副校长不要仅仅依靠“法理权威”,重在要建立自己的“专业权威”。以下两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美国有一份对100位副校长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效能的副校长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人际关系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领导理论知识、改善课程与教学的技能、团队合作能力、与社区和市政机关及企业领导人共同工作的能力、了解学校的非正式组织的领导和人际网络、时间管理能力等等。
二是良好的专业素养。副校长所需要的专业素养首先是作为一名教师的素养,这是基础。另外,在所分管的工作领域要成为“行家里手”,如分管教学的,对教学管理、课程领导要成为行家,进入课堂听课评课,要能说出个一二三,给教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本职工作,在分管的工作领域主动创新,做出工作成绩,得到校长的肯定、教师的认可,推动学校工作上台阶,促进学校发展。
怎样才能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呢?很简单,两方面——勤学、善悟。勤学就是要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要记住“会充电才能放电”。善悟就是要做有心人,多反思,多总结。因为能力尤其是人际关系能力属于隐性知识,它的获得很难靠语言传达,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体悟。
□本栏责任编辑王海仔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