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五率”不放松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403379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由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断得到落实,我国教育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进展,呈现出新的气象,作出了新的贡献。以加强和发展农村教育为重点,义务教育进入了历史新阶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现代化建设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主题,实施素质教育取得新的进展;把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促进了人民更好地共享教育发展的成果;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更加充满活力。
  与此同时,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比如教育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协调,素质教育推进仍然面临困难和阻力,公共教育投入不足,等等。从本质上说,这些问题还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对良好教育需求与良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
  因此,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本着对科学发展观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明确提出,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紧紧抓住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职业教育的就业率、高等教育的贡献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不放松,把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放在突出位置,使全省教育事业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紧紧抓住“五率”不放松,就抓住了影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到了协调和统筹发展教育的切入点和具体工作的“抓手”,这是对我省从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基本经验的理性把握,也是按照教育规律发展教育的正确途径。
  紧紧抓住“五率”不放松,既要冷静面对、着力解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自的问题,又要解决各级各类教育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问题,促使我们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教育发展的全局来思考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问题,这样就能使我们在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伟大工程中既视野开阔,又把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巩固率,这是涉及教育公平在起点上是否公平的重大问题。我们应当认识到,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不可能一蹴而就,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不能忽视一些农村中小学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辍学现象,应当说目前义务教育普及率虽然很高,但只是低水平的普及和就学阶段不完整的普及。我们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要作深入分析,要全面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建设,要实施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工程建设,要保障特殊群体的平等教育权,下大力气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镇居民子女平等就读以及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的教育工作,使他们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义务教育阶段的巩固率切实得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这就要求积极发展高中教育,以适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人民群众对于高中阶段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创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环境。我们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规划,做好师资以及校舍等硬件的准备工作;要精心组织高中新课改的试验工作;要充分发挥重点高中的辐射功能,使高中阶段教育完成好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输送有较高素质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
  提高职业教育的就业率,这是衡量职业教育是否得到社会认可、市场欢迎的硬指标。就全社会来讲,就业是关注民生的前提,就职业教育来讲,就业率关乎职业教育的公信力、影响力,关乎家长能否转变观念,主动让自己的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一定要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上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就业率,使职业教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
  提高高等教育的贡献率,这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转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一方面要多出人才,进一步明确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加快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要;一方面要多出成果,要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创建国家创新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这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贯穿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全过程中的一条主线。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群众为本,积极发展和改革教育,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竭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教育需要。同时,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法治教,规范管理,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批评,不断净化教育环境,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咬定“五率”不放松,发展教育建新功。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周密规划,扎实工作,推进教育事业更加科学、协调发展,向时代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本栏责任编辑 吕江虹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2007年11月,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围绕十七大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个长远目标,开展调查研究,立足江西教育实际,提出了坚持以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职业教育就业率、高等教育贡献率、人民群众满意率“五率”的具体目标。  两年多来,围绕提高“五率”目标,全省教育系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为欠发达省份,江西率先“四个同步”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科书
期刊
作为一名家长,深感教育子女的极端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又深感当前中国教育的困惑和无奈。  应该说,我们的党和政府对教育是高度重视的,我们的国民教育体系也是比较完备的。但是,有着扎实的基础教育的中国,为什么只能大批培养“匠”而很少能培养出“家”?为什么几十年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什么从地方政府、学校到家长、学生都最关心分数和升学率,却很少关心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究竟怎样?这些都是困
期刊
素有“钢城”之称的新余已迈开了向“世界硅都”进军的步伐。从2005年起步,经过三年的发展,新余市已基本形成了“多晶硅料——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片——配辅料——应用产品”产业链条,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  新余光伏产业的崛起,对新余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支持光伏产业做大做强的进程中大有作为?面对记者的提问,新余市教育局局长胡建华回答得铿锵有力:“快速对接,优质服务,充分发挥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
期刊
一、深刻认识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意义    高中新课程改革比起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专业性更强,情况更复杂,社会更关注,难度也更大。因此,尤其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它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顺应国际潮流的必然选择。在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竞争中,决定胜负的不再是土地、能源、资金等生产资料,而是人的素质,是人的资源配置能力,是一个国家与地区的基础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支持性水
期刊
窗明几净,笑意盈盈,亲切的话语,真诚的沟通,这里成了师生们温暖心灵、放飞梦想的港湾。这就是萍乡中学投资3万余元建立起来的多功能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畅心轩”。该中心占地400平方米,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设有独立的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宣泄室等,是按有关标准建立起来的心理教育工作场所。  作为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江西省重点中学,一直以来,萍乡中学都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期刊
在江西省樟树市最偏僻、海拔1100多米的玉华山脚下的店下镇芦岭村教学点,年近六旬的陈云根孤身一人,坚守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40载,帮助一个又一个山里娃实现了成才梦想。  而他,面对人生中三次更好的发展机遇,却毅然选择了孩子,选择了清贫,选择了大山。“江西省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是党和政府给予他的崇高评价。     继续求学还是留在山里教书,他选择了后者    1968年6月,陈云根初中毕业。时
期刊
姚思华是新余市姚圩中学七年级(1)班学生,吃住都在廖兵老师家里,尽管父母远在深圳打工,家的温暖和爱的阳光同样紧紧包围着他。  “能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真高兴。”黄娇娇同学与父母通话后说。每到周末,广丰县鹄山中学免费为留守儿童提供的11台包月亲情电话总是忙个不停。为了让孩子多与外出务工父母沟通联系,感受亲情,广丰县搭建多座亲情沟通桥梁:在学校计算机房开辟了留守儿童与父母视频对话;教师们代孩子给父母发问
期刊
在江西省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长文耀挺办公室墙上,挂着一位退休老师送给他的条幅:真爱学生,启迪至上。40年来,文耀挺正是凭着矢志教坛的信念,凭着深爱学生的情感,凭着对中国基础教育的责任,在教育的征途中留下了一串坚实的、闪光的足迹。    一    2008年12月14日,文耀挺校长带着26名师生踏上了前往四川绵阳市的火车。他带着南师附小全校师生新近捐赠的3万多元,购买了1000个崭新的书包及过冬的
期刊
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是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一项军事人才培养战略工程。外电报道:这是中国军队改善军官素质结构、走精兵之路的一项重大举措。  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军队干部,已经走过10年历程。如今,全国依托培养高校已发展到116所,在校国防生近7万人。“80后”“90后”的国防生,怎样才能实现素质转变?能否肩负军队建设的历史使命?军地双方关注,部队上下瞩目,其素质如何,将直接决定中国军队的建设水平。  
期刊
思路决定出路    塘洲初中离泰和县城只有五六公里的路程,因而学生都喜欢往县城里的学校跑,生源极不稳定,加上教师大都住县城,部分教师不能“安居乐业”,因而一段时间以来,教学质量曾一度低位徘徊,学校的人气不旺,群众怨言较多。  2004年,县委、县政府做出一项造福全县人民的重大决策——全面推进初中建设工程,全县确定16所初中为建设的重点。这一消息在乡村田头成为百姓的美谈。  塘洲初中也列入重点建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