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总体而言,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水平和层次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和体系。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但基本上还是属于“业余教育”,不管是创业大赛,还是创业讲座,大多是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活动,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本文结合江苏高校的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
一、引言
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普通本科院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这将是创新创业教育一次好的发展契机。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调查显示,美国90%以上的财富是由创业一代在1980年以后创造的,但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只有1.94%,国际平均水平则在10%以上。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国家已深受重视,且颇具规模,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初,清华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开始自主探索创业教育,如果以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作为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开端,那么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开展了15年。2002年4月,教育部选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确定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由高校自主探索阶段开始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发展阶段[1]。
当前,江苏各高校都在以创业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工作,成绩斐然。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课题组共调查了江苏25所本科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现状。调查结果表明[2]:被调查的高校都成立了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都十分重视并支持创业教育;90%建立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与服务的专门机构,90%以上高校都十分重视创业师资的培训;70%以上高校都制定了推动创业教育工作的系列政策;95%以上的高校都开设了创业课程,如《创业学》、《创业管理》等,但这些课程基本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被调查高校创业教育活动开展比较正常,组织过创业计划竞赛的高校有24所,其中,20所高校曾经报名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已初步建立,13所高校“设立了大学科技园”,18所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孵化器”。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创业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
有专家认为,我国有关部门推动创业教育,还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还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原动力一方面是源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希望以创业带动就业,探索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新途径。事实上,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大学生掌握创业技能,解决就业难问题,更应该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
2.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高校普遍认为创业教育是为就业服务的。学工处或就业处是毕业生就业的主管部门,创业教育一般由他们负责。也有高校的创业教育由团委负责,说明这些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重心仍在第二课堂。有的学校虽然在学校层面成立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但在实际执行中,没有专门机构来统筹安排具体工作,创业教育多头管理,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事实上,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工作应密切结合,统筹安排。
江苏大多数高校已经成立了“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来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协调和指导、服务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高校“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只是学工处或就业处下面的挂名机构,没有专职人员,很难做到对学校创业教育工作的统筹安排和系统指导。
3.创业教育偏向创业实务层面
许多高校目前仍将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热衷于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设计活动”、创业社团活动等,这说明,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重心仍在第二课堂。实践证明,这种轰轰烈烈但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创业“实务”教育致使创业学子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留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这种教育模式是难以深入持久的,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4.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备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只是在“正规教育”之外开展“业余教育”,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互不融合,基本上是两个独立的体系,没有很好地进行学科渗透,不能做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全覆盖[2]。2012年5月,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在江苏南通举行,会上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有50%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在课程内容上,基本上讲授的是创业基本知识,创业核心课程与创业专业课程开设得不多;在课程开设形式上,多以选修课程为主,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不多。
5.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问题也是制约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来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多由学工教师、行政人员或其他教师兼任,专职创业导师不多。师资队伍薄弱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瓶颈,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创业教育课程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规范统一的教材,教学方法也难以把握。创业知识实践性强,课堂教学与一般课程的教学不同,需要大量使用参与性强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非语言表达等高级授课技巧,有效使用视觉教具等,而这些教学方法和技巧,一般教师很难熟练掌握并有效运用。第二,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性强,而大多数教师缺乏创业的经历,也缺乏创业教育的训练,他们只能纸上谈兵,难以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很多高校聘请企业家充当教师,这当然是很有意义的一种举措,但因为聘请的企业家多为临时教学状态,授课随意性较大、系统性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不熟悉教育规律,所以教育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1.提高对创业教育工作的认识 创业教育不仅仅只是为就业服务。高校应该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起来,贯穿专业教育的全过程,把创业教育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走技术创业之路,不断健全运行和保障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创业有两个层次,生存型创业和发展型创业。高校要通过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掌握创业综合知识、培养创业综合能力,引导大学生由生存型创业向发展型创业转变,不仅注重创业者个人的发展,而且也把个人创业与民族创新、进步结合起来。
2.完善创业教育的管理机制
针对国内许多高校缺少创业教育专门服务机构的现状,各高校要理顺创业教育工作与就业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关系,在学校层面成立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或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制定政策,统筹安排各部门创业教育任务,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创业教育的重大问题;“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下设独立的机构“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有专员负责,负责创业教育的具体分工和创业实践的指导服务,如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实践活动和创业平台建设等任务安排;“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又下设“创业教育专家组或顾问团”,负责创业学生的具体指导和跟踪服务;“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下设“创业教育教研室”,召开例会、交流教学;“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还协调各部门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大力建设“大学生创业园”,“设立了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实践平台。
3.完善创业教育的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重心仍在第二课堂。大学生创业的理论知识不足,技能欠缺,实践不多,指导不够,后续支持不足等成为他们成功创业的瓶颈。为此,高校应构建“创业知识传授—创业技能训练—实践平台打造—创业后续支持—创业模式创新”的全方位创业教育体系。高校通过创业课程的教学,启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高校开展课外活动训练大学生创业技能,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创业模拟、创业大赛等活动,还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创办并参加创业协会、创业社团等社团活动;高校应建立校内外各种实践平台,让学生投身创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实践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托校企联盟、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创业项目孵化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创业基地等,开展学习参观、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果转化、企业创办等创业实践活动;高校成立创业指导与服务的专门机构,给予大学生创业全程指导,包括后续服务与支持,让更多的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创业计划转化创业实践;高校应寻求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鼓励大学生组建各种“学科专业团队”、“科技创新团队”,把团队的技术革新成果作为创业项目产生的源泉,把这些团队活动与创业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将这些团队的成员作为创业实践的骨干。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走“技术革新、项目转化”的专业创业、技术创业的模式,改变过去大学生创业多以服务业为主,技术含量低,与专业缺乏联系的低层次模式。
4.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
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系统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高校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含实践课程),创业教育选修课又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启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提高课供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选修,如GYB、SYB创业课程,让他们做好创业准备、掌握创业流程和技能;创业专业课程供本专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选修,课程设置应结合专业特色,让学生们在熟知领域进行创新创业,从学生自身出发,依托专业优势和特点开展创业活动。课堂教学要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举办创业讲座,邀请知名创业教育讲师和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传授创业知识和经验。另外,举办各种创业活动,打造各种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业技能,锻炼学生创业能力。
5.重视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的是基础性难题,师资和教材匮乏、理论薄弱、经验稀缺,特别是师资力量不足。如果有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不解决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创业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也难以发展成为一门系统完整、有理论基础和丰富案例的学科[3]。高校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来建立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高校要实现创业教育师资专业化,鼓励教师参加专业的创业讲师培训,取得创业讲师资格。另一方面,高校应拓宽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渠道,聘请一批具有创业经历的专家或社会知名的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相关咨询和帮助。另外,高校创业教育专业讲师缺乏创业实践经验,高校应该解放思想,鼓励教师参加创业实践,但并不是让所有的教师都去创业。有专家认为,高校教师业余创业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形式,教师的创业可以以课题项目形式进行申报,经过选拔,为适合创业和愿意为此做出尝试和探索的教师提供一个平台[3]。
五、结语
本科院校要以教育部下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为契机,高等职业院校也要未雨绸缪,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大力实施创业教育。按照其基本要求,高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4]。
参考文献:
[1]郭雷振.我国高校创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0(5):28-32.
[2]刘营军,吴彦宁,狄传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2):22-24.
[3]晏培玉.应鼓励高职教师投身创业实践,走出瓶颈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2-9-12(5).
[4]创业教育将成为高校本科必修内容[EB/OL].新华网,2012-8-17.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
一、引言
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普通本科院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这将是创新创业教育一次好的发展契机。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调查显示,美国90%以上的财富是由创业一代在1980年以后创造的,但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只有1.94%,国际平均水平则在10%以上。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国家已深受重视,且颇具规模,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初,清华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开始自主探索创业教育,如果以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作为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开端,那么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开展了15年。2002年4月,教育部选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确定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由高校自主探索阶段开始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发展阶段[1]。
当前,江苏各高校都在以创业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工作,成绩斐然。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课题组共调查了江苏25所本科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现状。调查结果表明[2]:被调查的高校都成立了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都十分重视并支持创业教育;90%建立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与服务的专门机构,90%以上高校都十分重视创业师资的培训;70%以上高校都制定了推动创业教育工作的系列政策;95%以上的高校都开设了创业课程,如《创业学》、《创业管理》等,但这些课程基本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被调查高校创业教育活动开展比较正常,组织过创业计划竞赛的高校有24所,其中,20所高校曾经报名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已初步建立,13所高校“设立了大学科技园”,18所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孵化器”。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创业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
有专家认为,我国有关部门推动创业教育,还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还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原动力一方面是源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希望以创业带动就业,探索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新途径。事实上,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大学生掌握创业技能,解决就业难问题,更应该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
2.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高校普遍认为创业教育是为就业服务的。学工处或就业处是毕业生就业的主管部门,创业教育一般由他们负责。也有高校的创业教育由团委负责,说明这些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重心仍在第二课堂。有的学校虽然在学校层面成立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但在实际执行中,没有专门机构来统筹安排具体工作,创业教育多头管理,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事实上,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工作应密切结合,统筹安排。
江苏大多数高校已经成立了“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来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协调和指导、服务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高校“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只是学工处或就业处下面的挂名机构,没有专职人员,很难做到对学校创业教育工作的统筹安排和系统指导。
3.创业教育偏向创业实务层面
许多高校目前仍将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热衷于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设计活动”、创业社团活动等,这说明,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重心仍在第二课堂。实践证明,这种轰轰烈烈但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创业“实务”教育致使创业学子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留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这种教育模式是难以深入持久的,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4.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备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只是在“正规教育”之外开展“业余教育”,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互不融合,基本上是两个独立的体系,没有很好地进行学科渗透,不能做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全覆盖[2]。2012年5月,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在江苏南通举行,会上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有50%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在课程内容上,基本上讲授的是创业基本知识,创业核心课程与创业专业课程开设得不多;在课程开设形式上,多以选修课程为主,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不多。
5.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问题也是制约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来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多由学工教师、行政人员或其他教师兼任,专职创业导师不多。师资队伍薄弱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瓶颈,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创业教育课程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规范统一的教材,教学方法也难以把握。创业知识实践性强,课堂教学与一般课程的教学不同,需要大量使用参与性强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非语言表达等高级授课技巧,有效使用视觉教具等,而这些教学方法和技巧,一般教师很难熟练掌握并有效运用。第二,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性强,而大多数教师缺乏创业的经历,也缺乏创业教育的训练,他们只能纸上谈兵,难以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很多高校聘请企业家充当教师,这当然是很有意义的一种举措,但因为聘请的企业家多为临时教学状态,授课随意性较大、系统性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不熟悉教育规律,所以教育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1.提高对创业教育工作的认识 创业教育不仅仅只是为就业服务。高校应该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起来,贯穿专业教育的全过程,把创业教育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走技术创业之路,不断健全运行和保障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创业有两个层次,生存型创业和发展型创业。高校要通过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掌握创业综合知识、培养创业综合能力,引导大学生由生存型创业向发展型创业转变,不仅注重创业者个人的发展,而且也把个人创业与民族创新、进步结合起来。
2.完善创业教育的管理机制
针对国内许多高校缺少创业教育专门服务机构的现状,各高校要理顺创业教育工作与就业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关系,在学校层面成立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或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制定政策,统筹安排各部门创业教育任务,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创业教育的重大问题;“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下设独立的机构“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有专员负责,负责创业教育的具体分工和创业实践的指导服务,如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实践活动和创业平台建设等任务安排;“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又下设“创业教育专家组或顾问团”,负责创业学生的具体指导和跟踪服务;“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下设“创业教育教研室”,召开例会、交流教学;“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还协调各部门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大力建设“大学生创业园”,“设立了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实践平台。
3.完善创业教育的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重心仍在第二课堂。大学生创业的理论知识不足,技能欠缺,实践不多,指导不够,后续支持不足等成为他们成功创业的瓶颈。为此,高校应构建“创业知识传授—创业技能训练—实践平台打造—创业后续支持—创业模式创新”的全方位创业教育体系。高校通过创业课程的教学,启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高校开展课外活动训练大学生创业技能,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创业模拟、创业大赛等活动,还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创办并参加创业协会、创业社团等社团活动;高校应建立校内外各种实践平台,让学生投身创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实践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托校企联盟、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创业项目孵化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创业基地等,开展学习参观、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果转化、企业创办等创业实践活动;高校成立创业指导与服务的专门机构,给予大学生创业全程指导,包括后续服务与支持,让更多的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创业计划转化创业实践;高校应寻求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鼓励大学生组建各种“学科专业团队”、“科技创新团队”,把团队的技术革新成果作为创业项目产生的源泉,把这些团队活动与创业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将这些团队的成员作为创业实践的骨干。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走“技术革新、项目转化”的专业创业、技术创业的模式,改变过去大学生创业多以服务业为主,技术含量低,与专业缺乏联系的低层次模式。
4.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
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系统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高校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含实践课程),创业教育选修课又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启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提高课供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选修,如GYB、SYB创业课程,让他们做好创业准备、掌握创业流程和技能;创业专业课程供本专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选修,课程设置应结合专业特色,让学生们在熟知领域进行创新创业,从学生自身出发,依托专业优势和特点开展创业活动。课堂教学要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举办创业讲座,邀请知名创业教育讲师和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传授创业知识和经验。另外,举办各种创业活动,打造各种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业技能,锻炼学生创业能力。
5.重视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的是基础性难题,师资和教材匮乏、理论薄弱、经验稀缺,特别是师资力量不足。如果有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不解决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创业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也难以发展成为一门系统完整、有理论基础和丰富案例的学科[3]。高校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来建立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高校要实现创业教育师资专业化,鼓励教师参加专业的创业讲师培训,取得创业讲师资格。另一方面,高校应拓宽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渠道,聘请一批具有创业经历的专家或社会知名的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相关咨询和帮助。另外,高校创业教育专业讲师缺乏创业实践经验,高校应该解放思想,鼓励教师参加创业实践,但并不是让所有的教师都去创业。有专家认为,高校教师业余创业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形式,教师的创业可以以课题项目形式进行申报,经过选拔,为适合创业和愿意为此做出尝试和探索的教师提供一个平台[3]。
五、结语
本科院校要以教育部下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为契机,高等职业院校也要未雨绸缪,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大力实施创业教育。按照其基本要求,高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4]。
参考文献:
[1]郭雷振.我国高校创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0(5):28-32.
[2]刘营军,吴彦宁,狄传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2):22-24.
[3]晏培玉.应鼓励高职教师投身创业实践,走出瓶颈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2-9-12(5).
[4]创业教育将成为高校本科必修内容[EB/OL].新华网,201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