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日子以来,传出了韩国将汉服作为其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提交申请的消息。一时间,国人议论纷纷,愤慨不已。
近些年来,韩国剽窃中国文化的事件层出不穷,先是将端午节作为“非遗”成功申请,而后又将“中医”改作“韩医”欲再次申遗,甚至是对甲骨文、汉字、活字印刷等等都不曾放弃过剽窃的念头。
那么在此类事件发生之后,国人又真正该做些什么呢?骂韩?批韩?以至于游行示威?有用吗?
韩国为何敢于大肆剽窃中国文化而据为己有?其本质原因是自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人虽学习到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但是全然忽视了华夏自身传承了五千余年的璀璨文明,将其批作“封建糟粕”“迷信思想”,直到今日,华夏的传统文化甚至隐隐有了断代的趋势。
反观韩、日等国,作为中国的亚文化产地,中国的传统文化反倒在此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譬如汉服之于日、韩。日、韩将汉服改良做和服、韩服之后,不仅没有在学习西方工业文明之后消亡,直至今日,反倒成了日、韩的民族象征。反观中国,如今已再难寻觅汉服的身影。
譬如阳明心学之于日本。自嘉靖年间始,阳明心学一直被批做“伪学”,受政府打压到如今。而日本在明代大儒朱舜水东渡日本以传阳明心学之后,心学在日本落地生根,成了日后明治维新的重要推动力,日本也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地兴盛而使国人感到欣慰的同时,又是否该反查自身呢?
中国,又称华夏。《左传》有云:“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如今服章何在?礼仪何在?
一个民族的传承绝不仅仅是血脉的延续,其实质是文化的代代相承。倘若传统文化真的在中国没落以至于消亡,那中国是否又该算作“文化亡国”呢?
近些年来,国内兴起的“汉服复兴运动”,提出了“华夏复兴,始于衣冠”与“始于衣冠,至于博远”的口号,旨在以汉服及其相关礼仪的复兴为契机及切入点,来达到传统文化的复兴。
自然,这是一个好兆头。但是,笔者在此也有些许鄙陋之见。
礼仪和衣冠是华夏文明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其依于文化所存。
孔子在与其弟子论学之中所提出的“礼后乎”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礼后于仁,礼依于仁为之。礼的实质,于心而不于形。
即是先以传统文化筑国人之内在,而后礼仪及服章自兴。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国人内在为质,礼仪服章为文。先传以质,后必以礼和之,从而文质彬彬。此也暗和华夏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达到外在礼仪的复兴,整个国人的内在思想都可以达到质的提升,传统文化也自然全面复兴。此便和汉服运动的“始于衣冠,至于博远”的口号相合。
同样,如此一来对社会道德素质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此点可以与《论语》相印证。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作为中国的亚文化产地,一旦华夏文明复兴,韩国的此类“申遗”行为,也只会成为一场闹剧,诸如韩国之类的剽窃行为也再难发生。
端午节被韩国成功“申遗”已经足以给国人敲响一记警钟。
中国是该真正的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了!
当然,传统的复兴绝不能仅仅依靠少数的国学学者、汉服同袍等人来实现,这应该是一项全民族的运动。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又该如何宣传以及复兴传统文化呢?
空喊口号无济于事,言传不如身教,自可友于兄弟,孝以父母,敬以其师,又何尝不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宣传与传承?
传统文化绝不是空中楼阁,晦涩难懂,他本就是古人五千余年总结而来的智慧结晶。为人处世又如何不可用它?在使用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何尝不是最好的宣传?
呜呼!吾等为华夏儿郎,愿复服章之美为华,愿兴礼仪之大为夏。兴如今之中国重为“华夏”!
是谓“兴中为华”!
作者简介:望天羽(笔名),高中在读,爱好国学、汉服。从师于千愚叟先生,学习儒家心学。少时喜好小说创作,著有短篇小说《天阑城下》。
近些年来,韩国剽窃中国文化的事件层出不穷,先是将端午节作为“非遗”成功申请,而后又将“中医”改作“韩医”欲再次申遗,甚至是对甲骨文、汉字、活字印刷等等都不曾放弃过剽窃的念头。
那么在此类事件发生之后,国人又真正该做些什么呢?骂韩?批韩?以至于游行示威?有用吗?
韩国为何敢于大肆剽窃中国文化而据为己有?其本质原因是自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人虽学习到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但是全然忽视了华夏自身传承了五千余年的璀璨文明,将其批作“封建糟粕”“迷信思想”,直到今日,华夏的传统文化甚至隐隐有了断代的趋势。
反观韩、日等国,作为中国的亚文化产地,中国的传统文化反倒在此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譬如汉服之于日、韩。日、韩将汉服改良做和服、韩服之后,不仅没有在学习西方工业文明之后消亡,直至今日,反倒成了日、韩的民族象征。反观中国,如今已再难寻觅汉服的身影。
譬如阳明心学之于日本。自嘉靖年间始,阳明心学一直被批做“伪学”,受政府打压到如今。而日本在明代大儒朱舜水东渡日本以传阳明心学之后,心学在日本落地生根,成了日后明治维新的重要推动力,日本也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地兴盛而使国人感到欣慰的同时,又是否该反查自身呢?
中国,又称华夏。《左传》有云:“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如今服章何在?礼仪何在?
一个民族的传承绝不仅仅是血脉的延续,其实质是文化的代代相承。倘若传统文化真的在中国没落以至于消亡,那中国是否又该算作“文化亡国”呢?
近些年来,国内兴起的“汉服复兴运动”,提出了“华夏复兴,始于衣冠”与“始于衣冠,至于博远”的口号,旨在以汉服及其相关礼仪的复兴为契机及切入点,来达到传统文化的复兴。
自然,这是一个好兆头。但是,笔者在此也有些许鄙陋之见。
礼仪和衣冠是华夏文明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其依于文化所存。
孔子在与其弟子论学之中所提出的“礼后乎”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礼后于仁,礼依于仁为之。礼的实质,于心而不于形。
即是先以传统文化筑国人之内在,而后礼仪及服章自兴。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国人内在为质,礼仪服章为文。先传以质,后必以礼和之,从而文质彬彬。此也暗和华夏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达到外在礼仪的复兴,整个国人的内在思想都可以达到质的提升,传统文化也自然全面复兴。此便和汉服运动的“始于衣冠,至于博远”的口号相合。
同样,如此一来对社会道德素质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此点可以与《论语》相印证。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作为中国的亚文化产地,一旦华夏文明复兴,韩国的此类“申遗”行为,也只会成为一场闹剧,诸如韩国之类的剽窃行为也再难发生。
端午节被韩国成功“申遗”已经足以给国人敲响一记警钟。
中国是该真正的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了!
当然,传统的复兴绝不能仅仅依靠少数的国学学者、汉服同袍等人来实现,这应该是一项全民族的运动。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又该如何宣传以及复兴传统文化呢?
空喊口号无济于事,言传不如身教,自可友于兄弟,孝以父母,敬以其师,又何尝不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宣传与传承?
传统文化绝不是空中楼阁,晦涩难懂,他本就是古人五千余年总结而来的智慧结晶。为人处世又如何不可用它?在使用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何尝不是最好的宣传?
呜呼!吾等为华夏儿郎,愿复服章之美为华,愿兴礼仪之大为夏。兴如今之中国重为“华夏”!
是谓“兴中为华”!
作者简介:望天羽(笔名),高中在读,爱好国学、汉服。从师于千愚叟先生,学习儒家心学。少时喜好小说创作,著有短篇小说《天阑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