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说:“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而创新意识的建立、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形成更需要创新型教育工作者为学生创设平台,营造氛围和环境,更需要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下面结合我教学实践谈谈对参与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尝试。
一、对传统语文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记得小学时曾学过一篇短文:“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联系传统的语文课堂,似有异曲同工之处。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太阳”,学生是“地球”,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支粉笔一张嘴”,尽管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解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内在激励来自学习的趣味、意义和挑战性,学生便能克服困难,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也使外在激励加强。在这种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都得到加强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显著提高。
三、本人进行参与式教学的主要形式及效果
(一)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参与”环境。
学生学习本来是个能动的过程,可是,旧的传统看法以及某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都使得学生学习很被动。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顺利的获取新知识。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有效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的确,自己发现的东西印象最深刻,也最易弄懂其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参与式理念下的教师,要精心的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练法;教师由过去的“讲演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以前的“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氛围中情绪高涨,自己吸收消化知识,慢慢的形成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参与学习。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保证学生从容参与。
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要让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那么就要切切实实的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最大限度的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不能只流于形式,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要注重效果。
(二)课外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加强课外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应从读、写、说等方面体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博览群书,对增长学生知识无疑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班上放置图书柜,要求同学们定期交换阅读课外读物。学生的信心积极性很高,乐于多读书,从书中汲取知识,锻炼阅读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要有目的地读书,将其中优秀的词、句、段摘记。
学生把所学知识体现出来的根本途径是写。学生在练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则增强学生的信心,在不断学习写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牢记于心。在这方面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是这样操作的:
首先是三本。即“优秀词、句、段摘抄”,“读书笔记”和“优秀文章剪贴”。其中“优秀词、句、段摘抄”是要求学生把丛书中学到或看到的好的词语、句子或一段文字摘抄下来,学生在读书时间便可完成。“读书笔记”即“读后感”,要求学生把读过文章后心中的感想写出来,既锻炼理解能力,又练习写作能力。其次是日记。把一天中感触最深的事情或自己心中的想法写下来便是日记。我们把最广阔的空间交给学生,在日记里自由发挥。日记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动听的语句,但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学生在日记里可以倾谈心里话,这最能体现学生的心理状况,利于师生的沟通,也是最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还用黑板报、手抄报对学生进行训练。
参与式的教学是一种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也是素质教育中人文关怀的进一步体现,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它需要一线的教师创新的运用,才能更好的更好更高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
一、对传统语文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记得小学时曾学过一篇短文:“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联系传统的语文课堂,似有异曲同工之处。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太阳”,学生是“地球”,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支粉笔一张嘴”,尽管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解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内在激励来自学习的趣味、意义和挑战性,学生便能克服困难,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也使外在激励加强。在这种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都得到加强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显著提高。
三、本人进行参与式教学的主要形式及效果
(一)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参与”环境。
学生学习本来是个能动的过程,可是,旧的传统看法以及某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都使得学生学习很被动。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顺利的获取新知识。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有效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的确,自己发现的东西印象最深刻,也最易弄懂其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参与式理念下的教师,要精心的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练法;教师由过去的“讲演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以前的“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氛围中情绪高涨,自己吸收消化知识,慢慢的形成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参与学习。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保证学生从容参与。
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要让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那么就要切切实实的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最大限度的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不能只流于形式,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要注重效果。
(二)课外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加强课外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应从读、写、说等方面体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博览群书,对增长学生知识无疑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班上放置图书柜,要求同学们定期交换阅读课外读物。学生的信心积极性很高,乐于多读书,从书中汲取知识,锻炼阅读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要有目的地读书,将其中优秀的词、句、段摘记。
学生把所学知识体现出来的根本途径是写。学生在练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则增强学生的信心,在不断学习写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牢记于心。在这方面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是这样操作的:
首先是三本。即“优秀词、句、段摘抄”,“读书笔记”和“优秀文章剪贴”。其中“优秀词、句、段摘抄”是要求学生把丛书中学到或看到的好的词语、句子或一段文字摘抄下来,学生在读书时间便可完成。“读书笔记”即“读后感”,要求学生把读过文章后心中的感想写出来,既锻炼理解能力,又练习写作能力。其次是日记。把一天中感触最深的事情或自己心中的想法写下来便是日记。我们把最广阔的空间交给学生,在日记里自由发挥。日记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动听的语句,但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学生在日记里可以倾谈心里话,这最能体现学生的心理状况,利于师生的沟通,也是最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还用黑板报、手抄报对学生进行训练。
参与式的教学是一种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也是素质教育中人文关怀的进一步体现,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它需要一线的教师创新的运用,才能更好的更好更高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