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老家是冀中的深泽县,这个县每年阴历九月二十七至十月初二都会举办庙会,云集四方客商,会聚八方宾朋,煞是热闹。我的母亲常在庙会上给人看自行车,收入颇为可观。
1978年庙会期间的一个晚上,忙碌了一天的母亲刚刚睡下,就听到一阵急促的打门声,母亲开开门,闪进来一个瘸腿的汉子,“姑,”他说,“俺是山东菏泽的,要饭来到这里,今天瞎吃吃坏了肚子,你有治拉稀的药吗?”母亲忙找出几片黄连素,倒了一茶缸子热水,让那汉子服下,汉子吃了药,说道:“姑,俺想在你家那柴棚子里借宿一晚,行不?”
母亲痛快地答应了。
不想那汉子在柴棚子里住出好来了,整个庙会期间都不肯挪窝。母亲跟家人说:“叫他住着吧,拉拉着个腿,怪可怜的,再说,他不算不懂事,年龄比我还大,却叫我姑。”我们一起笑起来,奚落母亲被一个称谓给甜乎得晕了头。
转年庙会的时候,那汉子居然带着五六个人来我家柴棚借宿。好客的母亲像接待亲戚一样接待了他们。“那个拉拉着腿的,好像是这个丐帮的帮主哩!”母亲神秘地告诉我们说。
1992年入秋,我家翻盖住房,连那个柴棚子一起拆了。那天,父亲和弟弟正顶着个大日头在废墟堆里挑拣整砖,“帮主”又带着他的队伍来了。他啥话也没说,一摆手,乞丐们就拥上了废墟,帮着父亲和弟弟挑拣起整砖来。乡邻们路过,好奇地看着那壮观的劳动场面,问弟弟说:“嘿,是你家亲戚?怎么都穿得……这么朴素哇?”弟弟白他们一眼,不说话。下一个庙会到来的时候,我家的新房已经矗立起来了。原来柴棚子的位置上起了两间厢房,帮主看着那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厢房,有些犯怵地跟母亲说:“姑,要不,俺们另找地方去?”母亲说:“别,塌心住吧,不碍事。”
于是他们又住了下来。
有一天,丐帮中有个女丐跟人讨要了一个苹果。一进门,就热切地唤我弟弟的孩子。孩子跑过来,接了苹果,送到嘴边就要咬。我的弟媳大叫着扑过来,“啪’的一下打掉了孩子手中的苹果。苹果骨碌碌滚到了女丐的脚下。孩子、弟媳、女丐以及闻讯赶来的母亲一起呆在了那里。
那天晚上,母亲打开了午餐肉罐头,执意让弟媳送到厢房去。
自打发生了这件事情以后,帮主他们便不再轻易给小侄食物吃了。他们送给他的东西只剩下了一样——易拉罐饮料。
时间一年年飞过。县城的庙会总是那么热闹,卖“扒糕”的日复一日地喊着“好吃不贵的扒糕嘞!”卖烧饼襄肉的一刻不停地往烧饼里襄肉。人们摩肩接踵,在阳光和尘土中行走,在这样的日子里,讨要钱物成功的机会自然会多些。但绝大多数人都尽量躲避着那些乞丐,努力防范着那些乞丐。乞丐们遭白眼,受唾骂,用尊严换取些微钱物,母亲也曾问他们:“你们那里日子就那么不好过吗?”他们只说:“习惯了这样住外跑。”
尽管那些乞丐总是早出晚归,极力避开人们的视线,但县城里的许多人,还是都知道了我家有一群丐帮亲戚。
一天,在保定工作的妹妹打来电话,说:“姐,你猜我碰上谁了?——我碰上帮主了!今天中午我跟客户一起去吃饭,在饭店门口,我看见帮主了!他坐在台阶上,把手伸进脖领子里,好像在拿虱子!我走过他身边时,他正好抬起头,天哪!他好像认出我来了,吓得我撒腿就往饭店里跑。——妈呀,吓死我了!”
我说:“哼哼,我要是帮主,就一把拖住你,跟你们客户说:这是俺老妹子!这还不算,等你吃完了饭,还要死跟着你,跟到你家,睡到你的席梦思床上,把浑身的‘自留畜’全抖搂到你的被卧里!”
妹妹尖叫起来:“啊——恶心死我了!”
放下电话,我呆呆地想,如果我在自己工作的城市里冷不丁遇到帮主他们,我大概也会避之惟恐不及的吧?
2003年夏天,我家再次翻盖房子,将原先的平房拆掉,盖成了四层楼房。
庙会又来了。
刚巧我出差路过家门,便下车到母亲那里蹭顿午饭吃。还不等我坐稳,弟弟和弟媳就抢着向我汇报母亲和那帮乞丐的事。
原来,庙会开始两天了,还不见我家丐帮亲戚的踪影。母亲急得一趟趟出门到马路上去望,嘴里叨咕着“他们今年是不是不来了?”庙会的第三天,小侄放学回来,跟母亲说:“我看见我要饭的爷爷了!”——孩子不会论辈儿,坚持管帮主叫爷爷——母亲忙问:“你跟他说话了没?”小侄说:“一大帮同学一起走,我没法跟他说话。”
母亲听了直叹气。
傍晚的时候,帮主居然自己来了!他从挎包里摸出两筒可乐,说:“给孩子喝吧,”母亲问:“你们在哪住呢?”帮主说:“俺们有地方住,前天俺们从这门前过,俺就跟弟兄们说了,看这新楼,多气派!咱不能来这儿住了——不合适。”
母亲跟帮主说:“你来——”
母亲带着他上到三楼,打开一间朝阳的56平方米的房间说:“这间房,够住不?”……
我很想见见久违的帮主。母亲告诉我说,帮主他们忙“业务”去了。母亲带我上到三楼,走进那间向阳的房子。我看见7个行李卷,整整齐齐地一字排开,阳光照着它们,看得人心里生出暖来。
突然想逗逗妹妹,便给她发了个短信:“咱妈正带我参观丐帮的卧室。我看见有个虱子,美美地晒太阳。我问它:在这里还住得惯吗?它说:凑合吧,过些天,俺们打算去保定,那儿更舒服些。”
责编/范 园
1978年庙会期间的一个晚上,忙碌了一天的母亲刚刚睡下,就听到一阵急促的打门声,母亲开开门,闪进来一个瘸腿的汉子,“姑,”他说,“俺是山东菏泽的,要饭来到这里,今天瞎吃吃坏了肚子,你有治拉稀的药吗?”母亲忙找出几片黄连素,倒了一茶缸子热水,让那汉子服下,汉子吃了药,说道:“姑,俺想在你家那柴棚子里借宿一晚,行不?”
母亲痛快地答应了。
不想那汉子在柴棚子里住出好来了,整个庙会期间都不肯挪窝。母亲跟家人说:“叫他住着吧,拉拉着个腿,怪可怜的,再说,他不算不懂事,年龄比我还大,却叫我姑。”我们一起笑起来,奚落母亲被一个称谓给甜乎得晕了头。
转年庙会的时候,那汉子居然带着五六个人来我家柴棚借宿。好客的母亲像接待亲戚一样接待了他们。“那个拉拉着腿的,好像是这个丐帮的帮主哩!”母亲神秘地告诉我们说。
1992年入秋,我家翻盖住房,连那个柴棚子一起拆了。那天,父亲和弟弟正顶着个大日头在废墟堆里挑拣整砖,“帮主”又带着他的队伍来了。他啥话也没说,一摆手,乞丐们就拥上了废墟,帮着父亲和弟弟挑拣起整砖来。乡邻们路过,好奇地看着那壮观的劳动场面,问弟弟说:“嘿,是你家亲戚?怎么都穿得……这么朴素哇?”弟弟白他们一眼,不说话。下一个庙会到来的时候,我家的新房已经矗立起来了。原来柴棚子的位置上起了两间厢房,帮主看着那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厢房,有些犯怵地跟母亲说:“姑,要不,俺们另找地方去?”母亲说:“别,塌心住吧,不碍事。”
于是他们又住了下来。
有一天,丐帮中有个女丐跟人讨要了一个苹果。一进门,就热切地唤我弟弟的孩子。孩子跑过来,接了苹果,送到嘴边就要咬。我的弟媳大叫着扑过来,“啪’的一下打掉了孩子手中的苹果。苹果骨碌碌滚到了女丐的脚下。孩子、弟媳、女丐以及闻讯赶来的母亲一起呆在了那里。
那天晚上,母亲打开了午餐肉罐头,执意让弟媳送到厢房去。
自打发生了这件事情以后,帮主他们便不再轻易给小侄食物吃了。他们送给他的东西只剩下了一样——易拉罐饮料。
时间一年年飞过。县城的庙会总是那么热闹,卖“扒糕”的日复一日地喊着“好吃不贵的扒糕嘞!”卖烧饼襄肉的一刻不停地往烧饼里襄肉。人们摩肩接踵,在阳光和尘土中行走,在这样的日子里,讨要钱物成功的机会自然会多些。但绝大多数人都尽量躲避着那些乞丐,努力防范着那些乞丐。乞丐们遭白眼,受唾骂,用尊严换取些微钱物,母亲也曾问他们:“你们那里日子就那么不好过吗?”他们只说:“习惯了这样住外跑。”
尽管那些乞丐总是早出晚归,极力避开人们的视线,但县城里的许多人,还是都知道了我家有一群丐帮亲戚。
一天,在保定工作的妹妹打来电话,说:“姐,你猜我碰上谁了?——我碰上帮主了!今天中午我跟客户一起去吃饭,在饭店门口,我看见帮主了!他坐在台阶上,把手伸进脖领子里,好像在拿虱子!我走过他身边时,他正好抬起头,天哪!他好像认出我来了,吓得我撒腿就往饭店里跑。——妈呀,吓死我了!”
我说:“哼哼,我要是帮主,就一把拖住你,跟你们客户说:这是俺老妹子!这还不算,等你吃完了饭,还要死跟着你,跟到你家,睡到你的席梦思床上,把浑身的‘自留畜’全抖搂到你的被卧里!”
妹妹尖叫起来:“啊——恶心死我了!”
放下电话,我呆呆地想,如果我在自己工作的城市里冷不丁遇到帮主他们,我大概也会避之惟恐不及的吧?
2003年夏天,我家再次翻盖房子,将原先的平房拆掉,盖成了四层楼房。
庙会又来了。
刚巧我出差路过家门,便下车到母亲那里蹭顿午饭吃。还不等我坐稳,弟弟和弟媳就抢着向我汇报母亲和那帮乞丐的事。
原来,庙会开始两天了,还不见我家丐帮亲戚的踪影。母亲急得一趟趟出门到马路上去望,嘴里叨咕着“他们今年是不是不来了?”庙会的第三天,小侄放学回来,跟母亲说:“我看见我要饭的爷爷了!”——孩子不会论辈儿,坚持管帮主叫爷爷——母亲忙问:“你跟他说话了没?”小侄说:“一大帮同学一起走,我没法跟他说话。”
母亲听了直叹气。
傍晚的时候,帮主居然自己来了!他从挎包里摸出两筒可乐,说:“给孩子喝吧,”母亲问:“你们在哪住呢?”帮主说:“俺们有地方住,前天俺们从这门前过,俺就跟弟兄们说了,看这新楼,多气派!咱不能来这儿住了——不合适。”
母亲跟帮主说:“你来——”
母亲带着他上到三楼,打开一间朝阳的56平方米的房间说:“这间房,够住不?”……
我很想见见久违的帮主。母亲告诉我说,帮主他们忙“业务”去了。母亲带我上到三楼,走进那间向阳的房子。我看见7个行李卷,整整齐齐地一字排开,阳光照着它们,看得人心里生出暖来。
突然想逗逗妹妹,便给她发了个短信:“咱妈正带我参观丐帮的卧室。我看见有个虱子,美美地晒太阳。我问它:在这里还住得惯吗?它说:凑合吧,过些天,俺们打算去保定,那儿更舒服些。”
责编/范 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