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苹果发布iOS7手机操作系统,平面化的设计闯入人们的视线。尽管大众对这一设计褒贬不一,但扁平化成为交互界面设计的潮流已不可动摇。扁平化设计以其高度概括的符号化图形、强烈对比的色彩和纤细清晰的文字区别于以往高度拟物化的设计也因为其高度简洁的视觉效果适应了信息时代的诉求。面对信息爆炸式地产生,大众每天都在接受高密度的信息,扁平化的设计无疑是最适用于整合信息,从而达到信息的视觉传达目的的设计风格。
关键词:扁平化;拟物化;信息;传达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87-2
2013年6月,苹果公司发布了iOS7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在这次新版的系统中,苹果公司对自己的产品做出了大刀阔斧的修改,抛弃了以往经典的拟物化设计,取而代之以全新的扁平化的视觉风格。这一重大的变化使原本就伫立于科技潮流风口浪尖的苹果公司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人们对于新系统的全新形象褒贬不一。但是苹果作为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科技公司,无疑让扁平风格的设计得到了空前的关注。抛开非黑即白的关于拟物化和扁平化设计的论战,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极简主义的视觉风潮已经在我们的身边蔓延开来。
其实扁平化的UI设计并非始于苹果公司,在此之前,同为科技公司的微软于2012年发布的Windows 8个人电脑及手机操作系统中已经采用了名为“Metro”扁平化的设计。而Google的Android系统中也早已出现了扁平化的影子。
不仅仅在科技领域,扁平化的设计作为视觉传达的一种表现风格也已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们从一些国际大公司的标志的变迁就能看出些端倪。只是在电脑、手机引入这种风格后,各种扁平的图标,界面被人为地“强制”摆在人们的眼前,大众才开始广泛地认识到扁平化的存在,并且这种风格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习惯。崇尚简洁,没有繁缛的细节设计,通过高度抽象概括的图形来传达信息是扁平化设计展现在人们面前最明显的特点。和以往拟物化设计中使用具体物象作为内容的设计不同,扁平化的设计用简洁的几何图形、鲜明的色彩、概括的符号和清晰的文字取代了阴影、羽化、渐变、高光和纹理等设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有扁平化设计着包豪斯的影子。正如包豪斯对装饰的革命性意义,扁平化的设计在交互系统中的出现也颠覆了人们对于用户界面的认识。
一、扁平化的图形
之所以会出现扁平化的设计风格,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设计上的“复古”行为,是现代主义装饰风格和当代生活的一种结合。另一方面,这是一种对信息的有效视觉处理。如今互联网空前发达,信息爆炸式地产生,人类社会早已被这股信息潮流所淹没,人们可以通过手中的终端设备快捷广泛地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信息量,如何有效地传达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拟物化的界面通过物象来传递信息,这无疑降低了人们的学习成本,用户在拿到设备后可以很快地熟练使用。但是在信息量增多的情况下,过多的拟物化则会造成效率的降低。因为对于大多数特别是年轻的用户而言,在熟悉了操作方法后,拟物化原本的功能性优势也已无法再凸显,因为对于操作方法的熟知,即使是使用抽象的图形操作界面也已不会对人们的使用造成任何影响。而在信息大规模的聚集时,过多拟物化的设计则会使界面显得凌乱,信息反而得不到很好的传达。而且拟物化的图形界面由于图形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设备的运行速率,而扁平化的图形界面则会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以提高人们接收信息的效率。
从图形的表现上看,扁平化设计采用的是极简的表现手法,原本需要的阴影、羽化、渐变、高光都被设计者消除,图像上仅用抽象化、符号化的图标来替代,在一定程度上较之拟物设计增加了人们的学习成本。图形不再那么直观,人们可能需要辅助的文字信息才能知晓其功能、用途。但是设计者在设计的同时不仅仅局限于图标上的扁平化,在交互系统的层级上也都采用了扁平化的处理。原本处于低层级的内容被上提,信息类目彼此间的界限也被逐渐消解。这无疑是使操作更加方便了,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设计者必须采用更适合的视觉表现来对应:采用识别性较强的图形符号来防止用户混淆信息类目。所以,精炼的图形和明快的色彩被采用其中。更具个性的符号和艳丽的色彩增加了本身的识别度,这也降低了去拟物化后所带来的认知困难。另外,尽管图像符号非常的简单,但设计者并不是粗暴地丢弃了拟物化设计的全部,大多数的扁平化图像符号都是经过严格的精简设计而成。苹果的设计师在图标的设计过程中对于图标的大小、形状都做了细致严谨的推敲,笔者在使用iOS7测试版的过程中,明显地发现在不同版本的系统中,图标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同。这都是设计师为了用户能更好地体验而做的努力。所以,看似简单的内容,其实大有乾坤。
二、扁平化的色彩
在拟物化设计中,因为采用了客观的物象,所以界面中的色彩往往都源于本体原有的颜色。如苹果的“iBooks”应用程序,在之前的版本中,由于在设计上采用了木质书架作为元素,所以界面整体的色调被定为了木头的黄色。但在最新版本的设计中,没有了木质书架,界面被设定为了灰白色。除了应用图标为了体现其延续性而采用了黄色外,其余的色彩都被简化为了灰、蓝两色。用户非常明显的体验就是:书的目录更加清晰明了,蓝色的字体在灰色的底色上非常的醒目,便于操作。包括程序的应用图标,也不是木质材料的黄色,而是更加鲜艳的橘黄色,这就让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锁定目标,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失误。
从这一例子可看出,在扁平化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被提升,色彩作为内容识别的重要一环被设计者所重视。在现今比较流行的操作界面中,色彩都是非常艳丽的。在苹果发布iOS7后,其艳丽的色彩曾被很多人因为太过女性化吐槽。但不可否认,鲜艳的色彩比高灰度的色彩更明亮醒目,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较高的对比度,应用间的区别被增强,这就让操作更加便捷。除了较拟物化设计更艳丽,在目录和菜单的设计中,文字与图底的对比度也增加了。在拟物化的设计中,很多界面的图底会采用肌理作为装饰,这样可以使界面更加有质感,更加有亲和力。在扁平化设计中,去除的底纹和肌理的设计则使界面更加干净清澈,把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传达得更加清晰明了。
三、扁平化的文字
当然,同样扁平化的不只是图形,文字也不可避免地被扁平化了。不过与其说是扁平化,不如说是文字的简化。在扁平化的设计中,文字的功能性要求被突出了。如果图形的传达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那就需要文字的进一步解释说明,这就对文字的易读性有了很高的要求。在以往的拟物化设计中,文字往往也会被进行一定的拟物处理,以配合图形使显示效果更整体。字体的选择也比较广泛。而在扁平化的设计中,文字的设计就相对简单了一些。在iOS7和“Metro”系统中,文字都使用了体量较纤细的黑体,并且没有了装饰。特别是iOS7使用的字体较之前版本系统所用的文字最为明显。原因是黑体因为自身笔画的特点,在电子屏幕上有着较好地显示效果,而纤细的笔画使文字的识别度更好。而且纤细的字体和扁平的图像在视觉上可以维持一种平衡,让人感到舒适。虽然字体的选择变少了,但对单个字体无论是从识别度还是美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设计或者找到一款合适的字体对于设计的整体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扁平化设计具备了拟物化设计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它比拟物化设计更简洁直白,信息传达更加精准快捷。但从视觉表现力上看,扁平化和拟物化很难说出孰好孰坏。无论是去繁从简的扁平化还是细致精美的拟物化都是一种表现风格。如果拟物化不够好,那扁平化系统的推出也不会遭到一些人的质疑。存在即有它的道理。不同的视觉风格是设计师创造出来丰富内容的产品,只要能够达到功能的目的,精确地传递信息,使操作更加便捷,就是好的风格。无论是平面还是立体,简洁还是华丽,用户自然有自己的选择。当然最重要的是界面的视觉设计能否引起用户良好的审美感受和操作体验。这一点则需要设计者去更深层次地探究和创新。
作者简介:
吴天宇,江苏张家港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平面设计研究。
关键词:扁平化;拟物化;信息;传达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87-2
2013年6月,苹果公司发布了iOS7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在这次新版的系统中,苹果公司对自己的产品做出了大刀阔斧的修改,抛弃了以往经典的拟物化设计,取而代之以全新的扁平化的视觉风格。这一重大的变化使原本就伫立于科技潮流风口浪尖的苹果公司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人们对于新系统的全新形象褒贬不一。但是苹果作为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科技公司,无疑让扁平风格的设计得到了空前的关注。抛开非黑即白的关于拟物化和扁平化设计的论战,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极简主义的视觉风潮已经在我们的身边蔓延开来。
其实扁平化的UI设计并非始于苹果公司,在此之前,同为科技公司的微软于2012年发布的Windows 8个人电脑及手机操作系统中已经采用了名为“Metro”扁平化的设计。而Google的Android系统中也早已出现了扁平化的影子。
不仅仅在科技领域,扁平化的设计作为视觉传达的一种表现风格也已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们从一些国际大公司的标志的变迁就能看出些端倪。只是在电脑、手机引入这种风格后,各种扁平的图标,界面被人为地“强制”摆在人们的眼前,大众才开始广泛地认识到扁平化的存在,并且这种风格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习惯。崇尚简洁,没有繁缛的细节设计,通过高度抽象概括的图形来传达信息是扁平化设计展现在人们面前最明显的特点。和以往拟物化设计中使用具体物象作为内容的设计不同,扁平化的设计用简洁的几何图形、鲜明的色彩、概括的符号和清晰的文字取代了阴影、羽化、渐变、高光和纹理等设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有扁平化设计着包豪斯的影子。正如包豪斯对装饰的革命性意义,扁平化的设计在交互系统中的出现也颠覆了人们对于用户界面的认识。
一、扁平化的图形
之所以会出现扁平化的设计风格,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设计上的“复古”行为,是现代主义装饰风格和当代生活的一种结合。另一方面,这是一种对信息的有效视觉处理。如今互联网空前发达,信息爆炸式地产生,人类社会早已被这股信息潮流所淹没,人们可以通过手中的终端设备快捷广泛地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信息量,如何有效地传达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拟物化的界面通过物象来传递信息,这无疑降低了人们的学习成本,用户在拿到设备后可以很快地熟练使用。但是在信息量增多的情况下,过多的拟物化则会造成效率的降低。因为对于大多数特别是年轻的用户而言,在熟悉了操作方法后,拟物化原本的功能性优势也已无法再凸显,因为对于操作方法的熟知,即使是使用抽象的图形操作界面也已不会对人们的使用造成任何影响。而在信息大规模的聚集时,过多拟物化的设计则会使界面显得凌乱,信息反而得不到很好的传达。而且拟物化的图形界面由于图形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设备的运行速率,而扁平化的图形界面则会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以提高人们接收信息的效率。
从图形的表现上看,扁平化设计采用的是极简的表现手法,原本需要的阴影、羽化、渐变、高光都被设计者消除,图像上仅用抽象化、符号化的图标来替代,在一定程度上较之拟物设计增加了人们的学习成本。图形不再那么直观,人们可能需要辅助的文字信息才能知晓其功能、用途。但是设计者在设计的同时不仅仅局限于图标上的扁平化,在交互系统的层级上也都采用了扁平化的处理。原本处于低层级的内容被上提,信息类目彼此间的界限也被逐渐消解。这无疑是使操作更加方便了,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设计者必须采用更适合的视觉表现来对应:采用识别性较强的图形符号来防止用户混淆信息类目。所以,精炼的图形和明快的色彩被采用其中。更具个性的符号和艳丽的色彩增加了本身的识别度,这也降低了去拟物化后所带来的认知困难。另外,尽管图像符号非常的简单,但设计者并不是粗暴地丢弃了拟物化设计的全部,大多数的扁平化图像符号都是经过严格的精简设计而成。苹果的设计师在图标的设计过程中对于图标的大小、形状都做了细致严谨的推敲,笔者在使用iOS7测试版的过程中,明显地发现在不同版本的系统中,图标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同。这都是设计师为了用户能更好地体验而做的努力。所以,看似简单的内容,其实大有乾坤。
二、扁平化的色彩
在拟物化设计中,因为采用了客观的物象,所以界面中的色彩往往都源于本体原有的颜色。如苹果的“iBooks”应用程序,在之前的版本中,由于在设计上采用了木质书架作为元素,所以界面整体的色调被定为了木头的黄色。但在最新版本的设计中,没有了木质书架,界面被设定为了灰白色。除了应用图标为了体现其延续性而采用了黄色外,其余的色彩都被简化为了灰、蓝两色。用户非常明显的体验就是:书的目录更加清晰明了,蓝色的字体在灰色的底色上非常的醒目,便于操作。包括程序的应用图标,也不是木质材料的黄色,而是更加鲜艳的橘黄色,这就让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锁定目标,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失误。
从这一例子可看出,在扁平化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被提升,色彩作为内容识别的重要一环被设计者所重视。在现今比较流行的操作界面中,色彩都是非常艳丽的。在苹果发布iOS7后,其艳丽的色彩曾被很多人因为太过女性化吐槽。但不可否认,鲜艳的色彩比高灰度的色彩更明亮醒目,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较高的对比度,应用间的区别被增强,这就让操作更加便捷。除了较拟物化设计更艳丽,在目录和菜单的设计中,文字与图底的对比度也增加了。在拟物化的设计中,很多界面的图底会采用肌理作为装饰,这样可以使界面更加有质感,更加有亲和力。在扁平化设计中,去除的底纹和肌理的设计则使界面更加干净清澈,把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传达得更加清晰明了。
三、扁平化的文字
当然,同样扁平化的不只是图形,文字也不可避免地被扁平化了。不过与其说是扁平化,不如说是文字的简化。在扁平化的设计中,文字的功能性要求被突出了。如果图形的传达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那就需要文字的进一步解释说明,这就对文字的易读性有了很高的要求。在以往的拟物化设计中,文字往往也会被进行一定的拟物处理,以配合图形使显示效果更整体。字体的选择也比较广泛。而在扁平化的设计中,文字的设计就相对简单了一些。在iOS7和“Metro”系统中,文字都使用了体量较纤细的黑体,并且没有了装饰。特别是iOS7使用的字体较之前版本系统所用的文字最为明显。原因是黑体因为自身笔画的特点,在电子屏幕上有着较好地显示效果,而纤细的笔画使文字的识别度更好。而且纤细的字体和扁平的图像在视觉上可以维持一种平衡,让人感到舒适。虽然字体的选择变少了,但对单个字体无论是从识别度还是美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设计或者找到一款合适的字体对于设计的整体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扁平化设计具备了拟物化设计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它比拟物化设计更简洁直白,信息传达更加精准快捷。但从视觉表现力上看,扁平化和拟物化很难说出孰好孰坏。无论是去繁从简的扁平化还是细致精美的拟物化都是一种表现风格。如果拟物化不够好,那扁平化系统的推出也不会遭到一些人的质疑。存在即有它的道理。不同的视觉风格是设计师创造出来丰富内容的产品,只要能够达到功能的目的,精确地传递信息,使操作更加便捷,就是好的风格。无论是平面还是立体,简洁还是华丽,用户自然有自己的选择。当然最重要的是界面的视觉设计能否引起用户良好的审美感受和操作体验。这一点则需要设计者去更深层次地探究和创新。
作者简介:
吴天宇,江苏张家港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平面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