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既增加了对学生多感官的刺激,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也是多媒体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对多媒体教学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的诸多优势感同身受。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日益深刻的认识到,要真正使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科学的态度、恰当地运用至关重要,下面我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与误区谈几点看法:
误区一:课件制作过分追求形式,华而不实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新生事物,其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进步性与优越性无可置疑。然而,现在有不少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注重花俏的表现形式,注重大容量,注重课件中内容的全面性,课件中修饰的动画太多、图标太多、声音太多、显示窗口太多,最终导致课件的内容太多、太杂、太乱而主次不分,这样既谈化了主题,又分散了学生的精力。有一次听一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他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他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制成了课件,从复习、引入、新授到练习,全部通过课件一层一层、一环一环地显示,学生本应逐步讨论、逐步思考的知识点问题,都被一次性展示出来。虽然课件的界面制作的很漂亮,交互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容量也很大,但由于在课件中没有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加之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巩固,最后必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一般的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尽量做到简洁、自然、返璞归真。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切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而不是过分追求教学媒体使用的形式,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导学情绪,恰到好处地化解难点、消除疑点,对个别的重点、难点知识以特殊的方式、特殊效果来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
误区二:课堂教学盲目依赖课件,教师主导作用弱化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为教学而准备的课件,必须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成为教师当好导演的有力工具。因此,课堂上使用什么样的课件、如何使用,都应由教师根据课堂需要灵活控制。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盲目地依赖课件,充当了课件放映员,甚至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再如在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时候,有的教师播放大量的图片或其他视频文件,但却缺乏必要的点拨和讲解,学生看的虽有滋有味却一知半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严重缺失。此外,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这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究竟是利还是弊呢?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越来越稀少,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组织好学生去读?答案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适度的、恰当的运用课件,并且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设计应该要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为老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
误区三:用多媒体完全取代传统教育媒体
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卡片等,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也非常突出。可是由于电教媒体的引入,个别的传统媒体便受到了许多教师的冷落,出现了影音代替范读、鼠标代替教鞭、幻灯代替粉笔的现象。实践证明,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必须与运用传统的教学媒体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小黑板、小卡片等工具简便易做,更形象、更直观,它们的穿插使用,可以使两种教学手段取长补短,从而使课堂结构更丰满、更完整。传统的教学媒体,如教科书、粉笔、黑板等沿用已久,在教学中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而且教师对这些教学媒体的使用都很熟悉,所以绝不能放弃。课件和板书虽然都能够展示教学内容,但在具体操作中,两者表现出来的特点又决定了两者不能相互代替,课件是以幻灯片形式将系统知识拆分成部分予以体现,虽然内容直观充实,但在知识结构的展示上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关系。与之相比较,黑板虽然无法用其有限的空间来展示材料,但其特有的空间特点却能很好的展示一节课的知识框架,令学生一目了然。授课教师可以借助黑板进行多媒体知识的整合以及课程回顾。
电教手段和传统教学媒体只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如果顾此失彼,就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一切合理的、行之有效的东西,使它们继续为现代课堂提供应用的帮助,发挥应有的作用。
误区四:“人灌”变“电灌”,学生主体地位严重缺失
“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装知识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播撒火种,让知识的火把熊熊燃烧。然而,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掩盖下,过去的那种“满堂灌”的教学在一些课堂上又重新上演。有的教师便利用多媒体容量大的特点,将大量的信息一股脑倒给学生,不给学生思考回味的机会,或者把演示屏当做黑板,充斥大量的板书,学生两眼死盯着屏幕,全神贯注的做笔记,没有交流,没有互动,教师机械的播放课件,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新瓶装旧酒”,“人灌”变“电灌”,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这种“电灌”与过去的“人灌”相比,容量更大,危害更深。
最后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多媒体教学只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发展,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应当树立多媒体技术是仅是教学平台的观念,善于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编制、创作逻辑性强、富有启发性的多媒体电子课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忽视对传统教学手段中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和锻炼,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是做好一切教学工作的根本。
误区一:课件制作过分追求形式,华而不实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新生事物,其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进步性与优越性无可置疑。然而,现在有不少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注重花俏的表现形式,注重大容量,注重课件中内容的全面性,课件中修饰的动画太多、图标太多、声音太多、显示窗口太多,最终导致课件的内容太多、太杂、太乱而主次不分,这样既谈化了主题,又分散了学生的精力。有一次听一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他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他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制成了课件,从复习、引入、新授到练习,全部通过课件一层一层、一环一环地显示,学生本应逐步讨论、逐步思考的知识点问题,都被一次性展示出来。虽然课件的界面制作的很漂亮,交互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容量也很大,但由于在课件中没有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加之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巩固,最后必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一般的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尽量做到简洁、自然、返璞归真。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切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而不是过分追求教学媒体使用的形式,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导学情绪,恰到好处地化解难点、消除疑点,对个别的重点、难点知识以特殊的方式、特殊效果来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
误区二:课堂教学盲目依赖课件,教师主导作用弱化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为教学而准备的课件,必须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成为教师当好导演的有力工具。因此,课堂上使用什么样的课件、如何使用,都应由教师根据课堂需要灵活控制。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盲目地依赖课件,充当了课件放映员,甚至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再如在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时候,有的教师播放大量的图片或其他视频文件,但却缺乏必要的点拨和讲解,学生看的虽有滋有味却一知半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严重缺失。此外,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这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究竟是利还是弊呢?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越来越稀少,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组织好学生去读?答案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适度的、恰当的运用课件,并且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设计应该要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为老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
误区三:用多媒体完全取代传统教育媒体
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卡片等,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也非常突出。可是由于电教媒体的引入,个别的传统媒体便受到了许多教师的冷落,出现了影音代替范读、鼠标代替教鞭、幻灯代替粉笔的现象。实践证明,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必须与运用传统的教学媒体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小黑板、小卡片等工具简便易做,更形象、更直观,它们的穿插使用,可以使两种教学手段取长补短,从而使课堂结构更丰满、更完整。传统的教学媒体,如教科书、粉笔、黑板等沿用已久,在教学中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而且教师对这些教学媒体的使用都很熟悉,所以绝不能放弃。课件和板书虽然都能够展示教学内容,但在具体操作中,两者表现出来的特点又决定了两者不能相互代替,课件是以幻灯片形式将系统知识拆分成部分予以体现,虽然内容直观充实,但在知识结构的展示上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关系。与之相比较,黑板虽然无法用其有限的空间来展示材料,但其特有的空间特点却能很好的展示一节课的知识框架,令学生一目了然。授课教师可以借助黑板进行多媒体知识的整合以及课程回顾。
电教手段和传统教学媒体只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如果顾此失彼,就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一切合理的、行之有效的东西,使它们继续为现代课堂提供应用的帮助,发挥应有的作用。
误区四:“人灌”变“电灌”,学生主体地位严重缺失
“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装知识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播撒火种,让知识的火把熊熊燃烧。然而,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掩盖下,过去的那种“满堂灌”的教学在一些课堂上又重新上演。有的教师便利用多媒体容量大的特点,将大量的信息一股脑倒给学生,不给学生思考回味的机会,或者把演示屏当做黑板,充斥大量的板书,学生两眼死盯着屏幕,全神贯注的做笔记,没有交流,没有互动,教师机械的播放课件,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新瓶装旧酒”,“人灌”变“电灌”,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这种“电灌”与过去的“人灌”相比,容量更大,危害更深。
最后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多媒体教学只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发展,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应当树立多媒体技术是仅是教学平台的观念,善于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编制、创作逻辑性强、富有启发性的多媒体电子课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忽视对传统教学手段中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和锻炼,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是做好一切教学工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