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教育当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小学数学虽然属于理科类的学科,但是其也具有隐形的德育教育功能。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要充分的挖掘数学学科当中德育教育内容,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灵活的渗透德育教育,进而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0.引言
教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当注重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而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育人”的重要场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以此来更好的实现“育人”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将小学数学教学和德育教育相融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品格。
1.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那么就应当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品德。例如:在对《统计》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统计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对于废弃电池的处理情况,以此来提升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1]。例如:在对《圆》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完圆的性质之后,就可以顺势告诉学生“做事要方,做人要圆”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今后能够以一种宽厚、通融和周全的心态面对各种挫折,并能够做到心中有尺,行事有度,做事做人能够问心无愧就好。在对《比例尺》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为学生讲解完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后,告诉学生比例尺在建筑、科研和军事等领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将数学信息情景化和数学问题故事化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可以将数学德育教育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但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不能够只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不能够光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而创设教学情景,所开展的情景教学必须要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四则运算》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讲述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是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夺得数学桂冠的故事;在对《平均数》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偏远山区的儿童上学艰难的视频,以此来渲染课堂教学的氛围,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讲述“爱心捐款”的故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以下数学问题:如果组织全班40位学生一起为偏远山区的儿童进行捐款,总共筹得爱心捐款600元,那么平均每位学生捐款多少?通过这样的方式即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进而将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3.在数学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在数学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当学生在进行算式计算时出现了失误,这时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学生做事要仔细。当学生在面对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任何事情都是从小事做起的,只需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这些简单的问题处理好之后,那么再复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领悟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让学生今后在面对困难时都能够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2]。
4.在应用题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当中的应用题大多都是由数量和具体的事项构成的,而这些数量和事项之间往往会蕴含着比较丰富的德育教育的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点,找准应用题当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点,并抓准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植树问题”这一数学广角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出示这样的应用题:现在学校有一条200米的小路,为了增加学校的绿化面积,学校决定在这条小路上,每隔4米栽种一棵小树(在道路的两端都需要栽种小树),那么一共需要多少颗树苗呢?学生在经过思考之后,能够快速的得出该问题的答案,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继续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哪一天吗?”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每年的3月12日。”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继续引导:“同学们,植树造林对于学生的生活有哪些好处呢?”这时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很多植树造林的好处,有的同学会说:“植树造林可以净化我们生存的环境。”有的同学则会说:“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减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还有的同学会说:“植树造林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对学生进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5.结合时代要求渗透德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将德育教育和时代要求相结合。随着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要求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的内容,渗透该课题的德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这样几条信息: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以及高达65%,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4%;2008年北京在举办奥运会时,北京市的绿化率高达43%。通过这些例子,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时代信息相结合,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百分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基础的數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当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采取科学的策略,将德育教育和课堂教学相融合,确保德育教育渗透的可行性、自觉性和反复性,这样才能够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进而将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包玉华.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青年时代,2016(23):232-232.
[2] 陈再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群文天地,2012,05(3):216-216.
作者简介:
李月嫦(1978.11)女,汉族,广西贺州市人,广西贺州学院,小学数学教育专业专科毕业。一级教师,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里松镇龙湾小学,数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班主任管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0.引言
教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当注重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而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育人”的重要场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以此来更好的实现“育人”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将小学数学教学和德育教育相融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品格。
1.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那么就应当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品德。例如:在对《统计》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统计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对于废弃电池的处理情况,以此来提升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1]。例如:在对《圆》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完圆的性质之后,就可以顺势告诉学生“做事要方,做人要圆”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今后能够以一种宽厚、通融和周全的心态面对各种挫折,并能够做到心中有尺,行事有度,做事做人能够问心无愧就好。在对《比例尺》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为学生讲解完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后,告诉学生比例尺在建筑、科研和军事等领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将数学信息情景化和数学问题故事化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可以将数学德育教育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但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不能够只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不能够光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而创设教学情景,所开展的情景教学必须要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四则运算》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讲述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是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夺得数学桂冠的故事;在对《平均数》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偏远山区的儿童上学艰难的视频,以此来渲染课堂教学的氛围,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讲述“爱心捐款”的故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以下数学问题:如果组织全班40位学生一起为偏远山区的儿童进行捐款,总共筹得爱心捐款600元,那么平均每位学生捐款多少?通过这样的方式即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进而将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3.在数学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在数学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当学生在进行算式计算时出现了失误,这时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学生做事要仔细。当学生在面对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任何事情都是从小事做起的,只需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这些简单的问题处理好之后,那么再复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领悟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让学生今后在面对困难时都能够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2]。
4.在应用题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当中的应用题大多都是由数量和具体的事项构成的,而这些数量和事项之间往往会蕴含着比较丰富的德育教育的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点,找准应用题当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点,并抓准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植树问题”这一数学广角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出示这样的应用题:现在学校有一条200米的小路,为了增加学校的绿化面积,学校决定在这条小路上,每隔4米栽种一棵小树(在道路的两端都需要栽种小树),那么一共需要多少颗树苗呢?学生在经过思考之后,能够快速的得出该问题的答案,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继续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哪一天吗?”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每年的3月12日。”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继续引导:“同学们,植树造林对于学生的生活有哪些好处呢?”这时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很多植树造林的好处,有的同学会说:“植树造林可以净化我们生存的环境。”有的同学则会说:“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减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还有的同学会说:“植树造林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对学生进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5.结合时代要求渗透德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将德育教育和时代要求相结合。随着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要求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的内容,渗透该课题的德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这样几条信息: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以及高达65%,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4%;2008年北京在举办奥运会时,北京市的绿化率高达43%。通过这些例子,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时代信息相结合,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百分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基础的數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当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采取科学的策略,将德育教育和课堂教学相融合,确保德育教育渗透的可行性、自觉性和反复性,这样才能够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进而将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包玉华.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青年时代,2016(23):232-232.
[2] 陈再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群文天地,2012,05(3):216-216.
作者简介:
李月嫦(1978.11)女,汉族,广西贺州市人,广西贺州学院,小学数学教育专业专科毕业。一级教师,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里松镇龙湾小学,数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班主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