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关系中,或者说在教学行为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喜欢至关重要。只有喜欢,才会亲近;只有亲近,方会相信,教、学行为方会更好地发生。
关键词:喜欢 吸引 读懂 涵养 温暖
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关系中,或者说在教学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喜欢至关重要。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在调查中我发现,虽然学生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回答主要表现在知识丰富、教学有法,面带微笑、令人安全,与生为友、上课有趣等方面,我将它们归结为四点:
一、锻造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教学艺术的核心要义就在于吸引学生的艺术。学生喜欢的老师自然是能吸引他的老师。有人说,一个教师打扮得最漂亮、精神面貌最好的时候就是在学校里。如果你在校园里、在课堂上,神采奕奕、精神抖擞,让学生感到充满希望,学生就会被你吸引、被你感染。同时,如果能有一技之长,让自己在学生面前充满自信,更是征服学生的魅力所在。丁榕老师说,作为老师,要学会把优势展现在学生面前,正如歌中所唱“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我字写得不好,但我的普通话最棒;我没有艺术天赋,但我的文学底子厚……也可能以上这些都不是你所擅长的,那怎么办?那就主动出击,还自己一份自信。在我校,教师坚持每周写反思,沉下心来思考教学中的得与失;坚持假期同读一本书,与文字交流、与作者对话,让我们看见另一片天;评选“教育教学小成果”,积极组织、参加有助于教师成长发展的培训和评选,让教师在主动成长中拥有自信,学习从容。如果这些你也做不到,那就学会微笑吧,正如西方谚语所说: “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真诚的微笑就是展现自己人格魅力的名片。无论是形象设计,还是一技之长,或者是真诚的微笑,相信自己总会有一样做得好,只要有一样可以拿得出手,你就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学生的魅力。
二、站在儿童的立场——读懂学生
法国女革命家、思想家卢森堡曾经批评那些革命家,在急急忙忙赶往伟大事业的路上常常没心没肺地撞倒孩子。而我们也常常在赶往教育这一太阳下最崇高事业的路上,撞倒了孩子,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我们应该学会站在儿童立场上勇敢地进行自我發现与自我批判。
儿童立场既是教师的教育法则,又应成为教师的人格特征。实践与理论、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优秀的教师首先是坚定地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出色的儿童研究专家。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研究孩子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学会用眼睛倾听,才能真正读懂孩子、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教育才可能做到孩子心里去,教育才会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学生才会从心灵深处喜欢老师。
在我们学校,我们同读《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把对学生的期望传递给学生,见证着学生“自我实现”的愉悦;开展赏识教育,给每颗心灵注满阳光,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在作业中设立“与老师的悄悄话”,搭建起师生心灵交流的桥梁;引导学生写暮省日记,让学生学会发现美好,享受愉悦……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学习包容、欣赏、呵护,努力站在儿童的立场唤醒、引导、鼓励。
三、创造有文化的课堂——涵养学生
有文化的课堂首先是没有恐瞑的课堂。“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一种东西——害怕”。利用假期我校教师同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被56号教室这样一个“温暖的家”、“安全的天堂”所感染。爱德华.T.霍尔提出人际距离四个圈(私密圈、常态圈、社交圈、公共圈),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距离的远近,折射着人际关系的亲疏。同样,作为教师,懂得解读人际密码,是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我们从搬走讲桌做起,让教师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一起享受愉快的学习生活。同时,让低年级孩子有机会进入教师的“私密圈”,让孩子感受老师的抚摸或拥抱;课堂上,学生可以毫无芥蒂地畅所欲言,全然放松地投入,兴致勃勃地讨论问题,让课堂生活“穿越恐惧回归爱”。
有文化的课堂,更应该是“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的课堂。我们知道文化是一种价值取向。我们不一定在乎学生是否有高分,但一定在乎学生是否有教养;不一定在乎教师是否有高学历,但一定在乎教师是否有高学养。有人说:好教师就是在课堂上显得比平时更漂亮的人。有文化的教师成就有文化的课堂,有文化的课堂涵养有文化的学生。
四、与家长适时沟通——温暖学生
“让每位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者”这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我们也坚信这一点。与家长适时沟通,让家长理解教育、理解教师和他的孩子,并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就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和温暖。我们要求家长会中不能有批评和指责,有的是表扬、鼓励和引导,让家长向往家长会。这样做的效果很好。
同时,我特别推崇家访。如果你听过全国优秀班主任桂贤娣老师的报告的话,你会从她的家访中受到启发。她的家访,专到优秀学生或有优秀表现的学生家里,在家长眼里“桂老师到谁家家访,谁家的孩子就是最近表现非常好的孩子”,所以家长、孩子都期盼老师的家访,家访所带来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
另外,指导家长做家长。家长是一个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的职业,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期间自是险象环生,让看着的人揪心。为此,我校专门为家长定制家庭教育课程,每月至少一次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专家的讲座比我们的苦口婆心管事多了。另外带领家长开展小活动,如“亲子读书”、“21天美丽行动”等,让家长在参与中有了更多理解和信任。
《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教师就应是这样,让自己的柔和、美丽、温暖沁人心脾。无论是真诚的微笑,还是一技之长;无论是站在儿童的立场,还是创造有文化的课堂;或者与家长的有效沟通,都是为了吸引学生、读懂学生、涵养学生、温暖学生,让学生在安心愉悦中学习和成长。
老师的美丽就是从内而外的,我们知道,“只有幸福才能传递幸福,只有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只有如此美丽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才能实现教、学行为地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孙慧娜.怎样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J].新课程,2010(05).
[2]王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J].山东教育,2012(34)。
关键词:喜欢 吸引 读懂 涵养 温暖
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关系中,或者说在教学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喜欢至关重要。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在调查中我发现,虽然学生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回答主要表现在知识丰富、教学有法,面带微笑、令人安全,与生为友、上课有趣等方面,我将它们归结为四点:
一、锻造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教学艺术的核心要义就在于吸引学生的艺术。学生喜欢的老师自然是能吸引他的老师。有人说,一个教师打扮得最漂亮、精神面貌最好的时候就是在学校里。如果你在校园里、在课堂上,神采奕奕、精神抖擞,让学生感到充满希望,学生就会被你吸引、被你感染。同时,如果能有一技之长,让自己在学生面前充满自信,更是征服学生的魅力所在。丁榕老师说,作为老师,要学会把优势展现在学生面前,正如歌中所唱“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我字写得不好,但我的普通话最棒;我没有艺术天赋,但我的文学底子厚……也可能以上这些都不是你所擅长的,那怎么办?那就主动出击,还自己一份自信。在我校,教师坚持每周写反思,沉下心来思考教学中的得与失;坚持假期同读一本书,与文字交流、与作者对话,让我们看见另一片天;评选“教育教学小成果”,积极组织、参加有助于教师成长发展的培训和评选,让教师在主动成长中拥有自信,学习从容。如果这些你也做不到,那就学会微笑吧,正如西方谚语所说: “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真诚的微笑就是展现自己人格魅力的名片。无论是形象设计,还是一技之长,或者是真诚的微笑,相信自己总会有一样做得好,只要有一样可以拿得出手,你就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学生的魅力。
二、站在儿童的立场——读懂学生
法国女革命家、思想家卢森堡曾经批评那些革命家,在急急忙忙赶往伟大事业的路上常常没心没肺地撞倒孩子。而我们也常常在赶往教育这一太阳下最崇高事业的路上,撞倒了孩子,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我们应该学会站在儿童立场上勇敢地进行自我發现与自我批判。
儿童立场既是教师的教育法则,又应成为教师的人格特征。实践与理论、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优秀的教师首先是坚定地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出色的儿童研究专家。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研究孩子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学会用眼睛倾听,才能真正读懂孩子、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教育才可能做到孩子心里去,教育才会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学生才会从心灵深处喜欢老师。
在我们学校,我们同读《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把对学生的期望传递给学生,见证着学生“自我实现”的愉悦;开展赏识教育,给每颗心灵注满阳光,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在作业中设立“与老师的悄悄话”,搭建起师生心灵交流的桥梁;引导学生写暮省日记,让学生学会发现美好,享受愉悦……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学习包容、欣赏、呵护,努力站在儿童的立场唤醒、引导、鼓励。
三、创造有文化的课堂——涵养学生
有文化的课堂首先是没有恐瞑的课堂。“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一种东西——害怕”。利用假期我校教师同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被56号教室这样一个“温暖的家”、“安全的天堂”所感染。爱德华.T.霍尔提出人际距离四个圈(私密圈、常态圈、社交圈、公共圈),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距离的远近,折射着人际关系的亲疏。同样,作为教师,懂得解读人际密码,是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我们从搬走讲桌做起,让教师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一起享受愉快的学习生活。同时,让低年级孩子有机会进入教师的“私密圈”,让孩子感受老师的抚摸或拥抱;课堂上,学生可以毫无芥蒂地畅所欲言,全然放松地投入,兴致勃勃地讨论问题,让课堂生活“穿越恐惧回归爱”。
有文化的课堂,更应该是“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的课堂。我们知道文化是一种价值取向。我们不一定在乎学生是否有高分,但一定在乎学生是否有教养;不一定在乎教师是否有高学历,但一定在乎教师是否有高学养。有人说:好教师就是在课堂上显得比平时更漂亮的人。有文化的教师成就有文化的课堂,有文化的课堂涵养有文化的学生。
四、与家长适时沟通——温暖学生
“让每位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者”这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我们也坚信这一点。与家长适时沟通,让家长理解教育、理解教师和他的孩子,并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就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和温暖。我们要求家长会中不能有批评和指责,有的是表扬、鼓励和引导,让家长向往家长会。这样做的效果很好。
同时,我特别推崇家访。如果你听过全国优秀班主任桂贤娣老师的报告的话,你会从她的家访中受到启发。她的家访,专到优秀学生或有优秀表现的学生家里,在家长眼里“桂老师到谁家家访,谁家的孩子就是最近表现非常好的孩子”,所以家长、孩子都期盼老师的家访,家访所带来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
另外,指导家长做家长。家长是一个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的职业,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期间自是险象环生,让看着的人揪心。为此,我校专门为家长定制家庭教育课程,每月至少一次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专家的讲座比我们的苦口婆心管事多了。另外带领家长开展小活动,如“亲子读书”、“21天美丽行动”等,让家长在参与中有了更多理解和信任。
《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教师就应是这样,让自己的柔和、美丽、温暖沁人心脾。无论是真诚的微笑,还是一技之长;无论是站在儿童的立场,还是创造有文化的课堂;或者与家长的有效沟通,都是为了吸引学生、读懂学生、涵养学生、温暖学生,让学生在安心愉悦中学习和成长。
老师的美丽就是从内而外的,我们知道,“只有幸福才能传递幸福,只有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只有如此美丽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才能实现教、学行为地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孙慧娜.怎样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J].新课程,2010(05).
[2]王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J].山东教育,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