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所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利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学情,确定合理教学目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学也是一样,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全体学生在层次性的任务中“因材施教”,从而完成有意义的学习。
1、确定分层次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
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一个班集里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一视同仁”将导致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于是出现了“会的学生玩游戏,不会的学生也玩游戏”的局面。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低层次学生面对自己的作品感觉很有成就感,而高层次的学生面对自己在班集里脱颖而出的成果,充满自豪,激发了他进一步探索的激情和信心。
2、了解学生和教材实际情况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情况。教师要了解全班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还要掌握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目中有人,心中有数。
其次,要熟悉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学开展起来教师就胸有成竹,能够融会贯通教授相关知识技能。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时,老师首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事先已经设计了好的“电子报”,由于版面设计非常独特,文字、插图、背景非常漂亮,学生观看后赞不绝口,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们这种求知欲的心情,让学生自己练习制作贺卡、专题报刊等。这样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审美、文才等才能,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这就是老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环境的导引下,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和使用创作能力,最终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教学有效性就得到充分体现。
三、采用适当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提高教学有效性。
1、适时单独或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演示、讲授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指出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在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变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向教师请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教无定法,学法更加不是单一的,平时我们熟悉的讲授法、演示法都可以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课堂教学有效性将会更加明显。
2、合理采用组内协作、组间竞争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也就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3、建立合理的教学平台,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建立一个功能强大集教学指导、作品发布、教学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更有助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设置创设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栏目可以设置为:锦囊妙计、星级任务、教学指导、作品发表、资源素材、学习体会等。总之,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学习更加方便,学习兴致高涨。教学平台的建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时间上延伸到了课堂以外,在空间上延伸到了家庭,学习内容增加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在学习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增进了交流。总之,网络教学平台的创设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合理评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节课结束,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信息素养、各方面能力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做及时的反思、总结,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在当前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己不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所以在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时,我们更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话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
所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利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学情,确定合理教学目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学也是一样,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全体学生在层次性的任务中“因材施教”,从而完成有意义的学习。
1、确定分层次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
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一个班集里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一视同仁”将导致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于是出现了“会的学生玩游戏,不会的学生也玩游戏”的局面。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低层次学生面对自己的作品感觉很有成就感,而高层次的学生面对自己在班集里脱颖而出的成果,充满自豪,激发了他进一步探索的激情和信心。
2、了解学生和教材实际情况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情况。教师要了解全班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还要掌握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目中有人,心中有数。
其次,要熟悉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学开展起来教师就胸有成竹,能够融会贯通教授相关知识技能。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时,老师首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事先已经设计了好的“电子报”,由于版面设计非常独特,文字、插图、背景非常漂亮,学生观看后赞不绝口,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们这种求知欲的心情,让学生自己练习制作贺卡、专题报刊等。这样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审美、文才等才能,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这就是老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环境的导引下,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和使用创作能力,最终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教学有效性就得到充分体现。
三、采用适当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提高教学有效性。
1、适时单独或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演示、讲授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指出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在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变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向教师请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教无定法,学法更加不是单一的,平时我们熟悉的讲授法、演示法都可以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课堂教学有效性将会更加明显。
2、合理采用组内协作、组间竞争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也就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3、建立合理的教学平台,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建立一个功能强大集教学指导、作品发布、教学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更有助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设置创设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栏目可以设置为:锦囊妙计、星级任务、教学指导、作品发表、资源素材、学习体会等。总之,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学习更加方便,学习兴致高涨。教学平台的建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时间上延伸到了课堂以外,在空间上延伸到了家庭,学习内容增加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在学习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增进了交流。总之,网络教学平台的创设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合理评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节课结束,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信息素养、各方面能力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做及时的反思、总结,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在当前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己不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所以在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时,我们更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话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