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指能够运用数学思维看待问题,能够逻辑严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应当教给学生的,也是学生最应当掌握的素质。在传统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不足,更多重视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掌握程度,重视小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锻炼和培养,不利于他们的未来成长。本文从数学核心素养本身入手,分析并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模式和方法,希望可以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概念最早被提出是在2014年,是由我国教育部正式提出的,这为新课程标准改革指明了方向。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肩负着锻炼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十分有必要,符合小学生未来成长和综合发展的需求。也正因如此,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的适用性下降,需要教师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主动革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具体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可知,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逻辑思维、数据分析、直观现象六个部分。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模式和方法
(1)培养数学抽象素养
数学抽象素养是数学核心素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其他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数学抽象是指将具体的事物、数学现象抽象成为数学本质的思维过程,是一个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思维过程,是学好数学知识、用好数学技能的基础。数学抽象素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跳过这一过程直接教给小学生数学知识,导致小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时不灵活,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扎实。因此,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对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数学现象,剥离开表象去看见数学问题的本质。例如: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不要直接向学生灌输轴对称的概念,也不要直接提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式,先向学生展示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去发现图形的特点和统一性,最后归纳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概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2)培养数学建模素养
数学建模素养是指在数学问题和数学概念之间构建起桥梁,应用常见的数学概念、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素养不仅可以用来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新学到的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还不够多,教师要更多地将数学知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起与生活相关的数学模型。例如:十以内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引导小学生应用生活中的购物、分东西场景,10-3=7可以被构建为“10元钱,给妈妈3元,给爸爸7元”,也可以构建为“10个苹果,一家三口每人一个,还剩7个”。这样的数学建模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待小学生升入高年级后,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积累了一定的量,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用旧有的数学模型去解决新遇到的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教学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割补法,而是要引导小学生为平行四边形面积求解寻找途径,引导小学生自己去发现平行四边形与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数学逻辑推理素养
逻辑推理素养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备的素养,逻辑推理素养的具备能够帮助小学生更有效地看穿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帮助小学生构建起有关数学知识的思维体系。逻辑推理的基础在于大胆猜想,很多时候内在逻辑的发现就在于最初的印象和感觉,在于第一眼的“哪里不对劲”、“看不顺眼”和“看得顺眼”,因此,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将自己察觉到的问题和猜想大胆说出来,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最终培养出小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例如,一个盒子中有N多个颜色的小球,每种颜色小球的数量不同,教师在课堂上随机选两名同学上讲台来抽小球,随着小球抽取数量的增多,有的小学生就会提出颜色数量越多的小球被抽取的可能性越大的猜想,那么这个抽小球的过程就成为验证这一猜想的过程,最终的抽取结果能够有效加深小学生对于该数学概念、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应用更符合核心素养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建模思想能力,使小学生掌握数学思维,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問题,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综合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华顺. 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63-64.
[2]谢佛党.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探究[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C].:,2018:2.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概念最早被提出是在2014年,是由我国教育部正式提出的,这为新课程标准改革指明了方向。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肩负着锻炼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十分有必要,符合小学生未来成长和综合发展的需求。也正因如此,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的适用性下降,需要教师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主动革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具体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可知,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逻辑思维、数据分析、直观现象六个部分。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模式和方法
(1)培养数学抽象素养
数学抽象素养是数学核心素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其他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数学抽象是指将具体的事物、数学现象抽象成为数学本质的思维过程,是一个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思维过程,是学好数学知识、用好数学技能的基础。数学抽象素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跳过这一过程直接教给小学生数学知识,导致小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时不灵活,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扎实。因此,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对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数学现象,剥离开表象去看见数学问题的本质。例如: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不要直接向学生灌输轴对称的概念,也不要直接提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式,先向学生展示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去发现图形的特点和统一性,最后归纳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概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2)培养数学建模素养
数学建模素养是指在数学问题和数学概念之间构建起桥梁,应用常见的数学概念、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素养不仅可以用来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新学到的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还不够多,教师要更多地将数学知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起与生活相关的数学模型。例如:十以内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引导小学生应用生活中的购物、分东西场景,10-3=7可以被构建为“10元钱,给妈妈3元,给爸爸7元”,也可以构建为“10个苹果,一家三口每人一个,还剩7个”。这样的数学建模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待小学生升入高年级后,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积累了一定的量,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用旧有的数学模型去解决新遇到的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教学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割补法,而是要引导小学生为平行四边形面积求解寻找途径,引导小学生自己去发现平行四边形与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数学逻辑推理素养
逻辑推理素养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备的素养,逻辑推理素养的具备能够帮助小学生更有效地看穿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帮助小学生构建起有关数学知识的思维体系。逻辑推理的基础在于大胆猜想,很多时候内在逻辑的发现就在于最初的印象和感觉,在于第一眼的“哪里不对劲”、“看不顺眼”和“看得顺眼”,因此,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将自己察觉到的问题和猜想大胆说出来,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最终培养出小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例如,一个盒子中有N多个颜色的小球,每种颜色小球的数量不同,教师在课堂上随机选两名同学上讲台来抽小球,随着小球抽取数量的增多,有的小学生就会提出颜色数量越多的小球被抽取的可能性越大的猜想,那么这个抽小球的过程就成为验证这一猜想的过程,最终的抽取结果能够有效加深小学生对于该数学概念、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应用更符合核心素养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建模思想能力,使小学生掌握数学思维,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問题,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综合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华顺. 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63-64.
[2]谢佛党.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探究[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C].:,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