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是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发展的核心阶段,这一时期所开展的活动对于其表达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能够培养出幼儿在谈话过程中的表达能力,是当前幼师教育所开展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幼儿教育;谈话活动;表达能力
以角色游戏中的谈话为载体促进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分别从游戏前的谈话,让儿童聚焦谈话的主题;游戏中的谈话,游戏情境促进儿童间随机谈话的实效性;游戏后的谈话,开放式提问激发儿童的谈话等几个策略,帮助儿童谈话核心经验的达成与掌握,从而达到提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保证谈话时间,满足幼儿需要
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游戏总长在30—50之间。那么,相对地我们应该保证至少5—10分钟谈话时间。唯有保证谈话时间,才能引导幼儿抒发游戏中的情绪体验,在相互的对话、讨论中将零散经验得以系统化。谈话时间要相对固定,但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如果上次游戏结束后设有疑问,那可以利用下次游戏前谈话的时间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特别有新的游戏项目引入时,游戏前谈话时间变显得格外重要了,时间的把握上教师须自己把握分寸。在遇到一个问题比较复杂、麻烦时,教师可以分层、拆开解决,不能因为时间的限制草草了事。
满足幼儿表达的需要简单地来说就是放手让幼儿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将谈话时间交给幼儿。在平时活动中,教师常常习惯急于求成,将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矛盾自己说了出来,甚至将后续如何操作、解决的办法直接教给幼儿。其实,大部分教师在理念上是知道这样做的弊端的,却不知如何实际操作,引导幼儿自主表达。现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帮助满足幼儿表达的需要。
首先是提前预约法 由于受年龄特点局限,孩子常常不知道如何表达,我们可以在谈话前事先和幼儿沟通,帮助孩子理清思路,也可请他做好准备在谈话时会请他来发言。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特别适用于小班幼儿,帮助孩子简单梳理了谈话内容并且增加了他们继续游戏的信心。其次照片描述法 这个方法要求教师在观察记录幼儿游戏时有选择地拍照并在谈话时进行展示。这给幼儿提供了情景再现,通过生动具象的事物引发幼儿对自己行为的思考并发现其中问题。这个方法非常利于孩子自主发现游戏时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引导谈话发现问题,共同讨论迁移经验
幼儿游戏中有交往就会有冲突,在谈话时间先鼓励幼儿把发生的问题说出来,然后分析原因。比如,两个人下棋还没正式开始下呢,就闹得很不愉快,两个人甚至扭打在了一起抢骰子。当幼儿在进行表述时,只会说“他打我!”之类地呈现他们结果的语句。那么,教师要继续刨根问底“你们为什么会扭打在一起?为什么要抢骰子呢?”鼓励幼儿说出真正最初的原因,也就是问题的根源——两个人都想先出棋,先投骰子。至此,问题就变得清晰了,如何规定谁先出棋成为了这次谈话的重点。 当问题发现后,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幼儿讨论时需要注意,不要一开始就请能力很强的幼儿直接回答,而要鼓励当事人和旁听者积极动脑,先思考再讨论。当出现一个解决办法时,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给幼儿们尝试的空间和机会,可以请他们游戏时试一试,看看行不行。在角色游戏中,可以引导幼儿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看看真实社会中这些角色是如何做的,从而建立起更符合生活经验的游戏规则。
围绕问题深度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往往谈话时间过去了,幼儿七嘴八舌说了很多,但没有一件事情是说清的,看似面面俱到,实质毫无意义。不妨可以围绕一个针对性强的问题展开深度讨论,这种讨论方式能帮助幼儿将游戏中的错误经验及违反常规的行为纠正过来,能有效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幼儿思维的无目的性和涣散性可能导致无法自主地找到针对性问题并围绕其问题挖深讨论,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将观察到的游戏现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引导幼儿进入情境,展开讨论。
比如教師在观察幼儿进行医院游戏后说“今天我看到一位病人刚把病历卡递给医生,医生什么都没做,就给病人配药了,你们觉得怎么样?”幼儿马上开始对该现象进行讨论,有的幼儿会将自己看病的经验进行分享,教师可进一步挖深“胡乱配药的害处”、“医生的职责”、“病人的权利”等。
综上所述,幼儿是谈话的主人。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谈话时,应以幼儿为主,帮助幼儿将外在经验内化为自身的经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不要急于将答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幼儿。利用谈话时间,促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培养幼儿的表达与倾听能力。
参考文献:
[1]唐罗敏. 幼儿园晨间谈话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D].喀什大学,2021.
[2]蔡咏梅,许靖.以角色游戏中的谈话促进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师,2021,{4}(04):104-105.
[3]陈欢欢.巧用“谈话教育”,促进幼儿德育发展——以大班活动“巧用压岁钱,勤俭献爱心”谈话活动为例[J].好家长,2020,{4}(76):5-6.
【关键词】幼儿教育;谈话活动;表达能力
以角色游戏中的谈话为载体促进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分别从游戏前的谈话,让儿童聚焦谈话的主题;游戏中的谈话,游戏情境促进儿童间随机谈话的实效性;游戏后的谈话,开放式提问激发儿童的谈话等几个策略,帮助儿童谈话核心经验的达成与掌握,从而达到提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保证谈话时间,满足幼儿需要
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游戏总长在30—50之间。那么,相对地我们应该保证至少5—10分钟谈话时间。唯有保证谈话时间,才能引导幼儿抒发游戏中的情绪体验,在相互的对话、讨论中将零散经验得以系统化。谈话时间要相对固定,但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如果上次游戏结束后设有疑问,那可以利用下次游戏前谈话的时间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特别有新的游戏项目引入时,游戏前谈话时间变显得格外重要了,时间的把握上教师须自己把握分寸。在遇到一个问题比较复杂、麻烦时,教师可以分层、拆开解决,不能因为时间的限制草草了事。
满足幼儿表达的需要简单地来说就是放手让幼儿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将谈话时间交给幼儿。在平时活动中,教师常常习惯急于求成,将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矛盾自己说了出来,甚至将后续如何操作、解决的办法直接教给幼儿。其实,大部分教师在理念上是知道这样做的弊端的,却不知如何实际操作,引导幼儿自主表达。现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帮助满足幼儿表达的需要。
首先是提前预约法 由于受年龄特点局限,孩子常常不知道如何表达,我们可以在谈话前事先和幼儿沟通,帮助孩子理清思路,也可请他做好准备在谈话时会请他来发言。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特别适用于小班幼儿,帮助孩子简单梳理了谈话内容并且增加了他们继续游戏的信心。其次照片描述法 这个方法要求教师在观察记录幼儿游戏时有选择地拍照并在谈话时进行展示。这给幼儿提供了情景再现,通过生动具象的事物引发幼儿对自己行为的思考并发现其中问题。这个方法非常利于孩子自主发现游戏时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引导谈话发现问题,共同讨论迁移经验
幼儿游戏中有交往就会有冲突,在谈话时间先鼓励幼儿把发生的问题说出来,然后分析原因。比如,两个人下棋还没正式开始下呢,就闹得很不愉快,两个人甚至扭打在了一起抢骰子。当幼儿在进行表述时,只会说“他打我!”之类地呈现他们结果的语句。那么,教师要继续刨根问底“你们为什么会扭打在一起?为什么要抢骰子呢?”鼓励幼儿说出真正最初的原因,也就是问题的根源——两个人都想先出棋,先投骰子。至此,问题就变得清晰了,如何规定谁先出棋成为了这次谈话的重点。 当问题发现后,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幼儿讨论时需要注意,不要一开始就请能力很强的幼儿直接回答,而要鼓励当事人和旁听者积极动脑,先思考再讨论。当出现一个解决办法时,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给幼儿们尝试的空间和机会,可以请他们游戏时试一试,看看行不行。在角色游戏中,可以引导幼儿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看看真实社会中这些角色是如何做的,从而建立起更符合生活经验的游戏规则。
围绕问题深度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往往谈话时间过去了,幼儿七嘴八舌说了很多,但没有一件事情是说清的,看似面面俱到,实质毫无意义。不妨可以围绕一个针对性强的问题展开深度讨论,这种讨论方式能帮助幼儿将游戏中的错误经验及违反常规的行为纠正过来,能有效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幼儿思维的无目的性和涣散性可能导致无法自主地找到针对性问题并围绕其问题挖深讨论,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将观察到的游戏现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引导幼儿进入情境,展开讨论。
比如教師在观察幼儿进行医院游戏后说“今天我看到一位病人刚把病历卡递给医生,医生什么都没做,就给病人配药了,你们觉得怎么样?”幼儿马上开始对该现象进行讨论,有的幼儿会将自己看病的经验进行分享,教师可进一步挖深“胡乱配药的害处”、“医生的职责”、“病人的权利”等。
综上所述,幼儿是谈话的主人。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谈话时,应以幼儿为主,帮助幼儿将外在经验内化为自身的经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不要急于将答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幼儿。利用谈话时间,促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培养幼儿的表达与倾听能力。
参考文献:
[1]唐罗敏. 幼儿园晨间谈话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D].喀什大学,2021.
[2]蔡咏梅,许靖.以角色游戏中的谈话促进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师,2021,{4}(04):104-105.
[3]陈欢欢.巧用“谈话教育”,促进幼儿德育发展——以大班活动“巧用压岁钱,勤俭献爱心”谈话活动为例[J].好家长,2020,{4}(7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