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有效性认识。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所以,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也主要停留在掌握知识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也以落实知识点为根本。
关键词: 人的发展 时效性的探索 引导学生的思维
有效教学是指实现教学的理想状态,受特定的教学观支配,所以,教学观的改变会引发教学理念的革新。
1.有效教学关注人的发展。
对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有效性认识。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所以,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也主要停留在掌握知识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也以落实知识点为根本。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判断教学有效性不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依据。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将教学关注点转移到人的发展方面。
2.有效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有效教学是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高效的学组成的一种活动,其目的是师生共同享受教学成功的喜悦。也就是说,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获得的,判断教学的有效性要看学生学习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实现有效教学。
3.有效教学的行为特征。
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由封闭式教学转向开放式教学。与此同时,有效教学的行为特征也应发生根本变化,形成开放性、个体适应性、反思性特征。教师要把握全局,注重细枝末节,实现目标与过程的有效结合。
二、初中历史时效性的探索
1.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只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才能实施有效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中。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使自己的认识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通过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寻找历史知识与学生兴趣爱好的结合点进行教学,使历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体性。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由于学生都是“90后”,因此,结合他们这一代人的特点,以学生比较喜欢的动漫形式进行呈现。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所认识和体会。
2.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历史教师只是历史知识的“搬运工”,千辛万苦地将知识“搬运”到学生面前,却“吃力不讨好”,学生并不心甘情愿地接受,甚至心生厌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方式。由知识的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转变为现代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设计科学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
首先,提问要紧扣课本,紧贴重、难点。教师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处,将基本知识点设计成条理化、系统化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侵略与反抗”时,从第二节开始,就提出了“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探讨,引导学生剖析。在这样一些提纲挈领的大问题之下,再设计每一课的小问题。通过问题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又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分析,加深学生记忆。
其次,注重提问的多样性,把握恰当的提问时机。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受教育的基础与生理心理特征也存在差异。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因材而异,因人而异,注重提问的多样性。另外,提问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只有把握了恰当的时机,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知识。
最后,设计问题要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对难度大的问题要体现梯度。如在教学“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时,我针对故宫和长城两座历史文化遗址,设计问题,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猜想、总结。让学生感受故宫建筑的庄严伟岸,认识封建专制时期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三、注重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教学同样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法指导,力求教给学生能够使其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
1.列表归纳,条分缕析。
比如对于中国近代史上侵略者发动的一系列对华战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侵略战争的名称、经过,每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造成的影响,通过列表的方式进行梳理,既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又能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图文结合,激趣化难。
地图是学习历史最重要的工具。课堂上,教师应恰当运用地图教学,指导学生识图,将课文内容落实到图上,培养学生的用图技能,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得力助手。
3.科学阅读,细化记忆。
有些同学读书抓不住要领,收获不大。怎样阅读才能收获更多呢?首先,要着重阅读正文。正文是每课的重点,是精读部分;其次,阅读时要做到动口、动手、动脑,勾画写记,理清线索;再次,要学会圈注。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关键字处做上标记;最后,教师要教会学生科学记忆的方法。
关键词: 人的发展 时效性的探索 引导学生的思维
有效教学是指实现教学的理想状态,受特定的教学观支配,所以,教学观的改变会引发教学理念的革新。
1.有效教学关注人的发展。
对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有效性认识。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所以,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也主要停留在掌握知识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也以落实知识点为根本。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判断教学有效性不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依据。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将教学关注点转移到人的发展方面。
2.有效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有效教学是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高效的学组成的一种活动,其目的是师生共同享受教学成功的喜悦。也就是说,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获得的,判断教学的有效性要看学生学习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实现有效教学。
3.有效教学的行为特征。
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由封闭式教学转向开放式教学。与此同时,有效教学的行为特征也应发生根本变化,形成开放性、个体适应性、反思性特征。教师要把握全局,注重细枝末节,实现目标与过程的有效结合。
二、初中历史时效性的探索
1.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只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才能实施有效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中。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使自己的认识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通过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寻找历史知识与学生兴趣爱好的结合点进行教学,使历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体性。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由于学生都是“90后”,因此,结合他们这一代人的特点,以学生比较喜欢的动漫形式进行呈现。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所认识和体会。
2.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历史教师只是历史知识的“搬运工”,千辛万苦地将知识“搬运”到学生面前,却“吃力不讨好”,学生并不心甘情愿地接受,甚至心生厌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方式。由知识的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转变为现代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设计科学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
首先,提问要紧扣课本,紧贴重、难点。教师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处,将基本知识点设计成条理化、系统化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侵略与反抗”时,从第二节开始,就提出了“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探讨,引导学生剖析。在这样一些提纲挈领的大问题之下,再设计每一课的小问题。通过问题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又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分析,加深学生记忆。
其次,注重提问的多样性,把握恰当的提问时机。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受教育的基础与生理心理特征也存在差异。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因材而异,因人而异,注重提问的多样性。另外,提问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只有把握了恰当的时机,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知识。
最后,设计问题要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对难度大的问题要体现梯度。如在教学“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时,我针对故宫和长城两座历史文化遗址,设计问题,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猜想、总结。让学生感受故宫建筑的庄严伟岸,认识封建专制时期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三、注重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教学同样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法指导,力求教给学生能够使其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
1.列表归纳,条分缕析。
比如对于中国近代史上侵略者发动的一系列对华战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侵略战争的名称、经过,每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造成的影响,通过列表的方式进行梳理,既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又能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图文结合,激趣化难。
地图是学习历史最重要的工具。课堂上,教师应恰当运用地图教学,指导学生识图,将课文内容落实到图上,培养学生的用图技能,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得力助手。
3.科学阅读,细化记忆。
有些同学读书抓不住要领,收获不大。怎样阅读才能收获更多呢?首先,要着重阅读正文。正文是每课的重点,是精读部分;其次,阅读时要做到动口、动手、动脑,勾画写记,理清线索;再次,要学会圈注。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关键字处做上标记;最后,教师要教会学生科学记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