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具有以下特点:课程内容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是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正是因为这样的课程体系,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以课的内容确立教育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各科配合,突出主题思想。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几年来,我做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 灵活实施活动化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学习强调主体的亲身体验,即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内化的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心理上的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驾驭好教材,并懂得创造性地充实教材。例如:小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是品德教学活动化的极好素材,充实教材内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朋友多快乐多》(义务教育课程《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这一课时,我以“明明”和“华华”两个小朋友扮演了正反两个角色。课前拍下了两段生活录像,一段是在课堂中借文具的情景,一段是在课间做游戏的情景。明明处处表现得很自私,而且孤僻、不合群;华华却活泼开朗,乐于助人。这两段录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通过看录像、小组讨论等活动,很快明白了“交朋友要主动,要互帮互助”等道理。最后我让学生在课堂内与同学交朋友,与听课老师交朋友,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积极主动,很快结交了许多朋友。
二、 科学运用活动化教学方法,内化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
品德课的教学宗旨,是通过“教”和“学”的活动,把道德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需要,从而形成稳定的健康的道德素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模式上大胆创新,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选择最佳活动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如教学《爱护花草树木》(义务教育课程《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一课时,我让学生广泛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认识绿化的好处和有关知识;还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外实地考察调查,了解绿化现状;引导学生发现某些不良行为,如随意采花、在树上刻字等,让学生明白其害处,并讨论如何爱护花草树木等。课后我又动员班干部组织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手来,亲自栽一些花草树木,设立“爱绿”公益标牌等。这些教法都比在课堂上的空洞说教要有效得多,“后劲”更足,更利于学生认知、明理,并内化为行为习惯。再如教学《一分钟能做些什么》(义务教育课程《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下册)这一课,课前我与学生共同搜集大量生活素材来说明一分钟的价值,如一分钟工人叔叔可以生产多少产品,医生可以拯救多少条生命,火车可以跑多少公里路程等等。课堂中我和学生们一同进行计时一分钟的活动,我和他们比赛做手工活,和他们比赛写字、跳绳等活动。这些素材和活动基本上是教材上没有的,正因为充实了这些内容,使得原来的“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由“纸上谈兵”走向“实际演练”,使原本“纯而又纯”的书本教学“鲜活”起来,教师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学生用从课堂上获得的生活、社会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具体的活动践行中去感悟、升华学到的知识技能,从而使品德课教学更生动、更有效、更具生活化。
一、 灵活实施活动化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学习强调主体的亲身体验,即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内化的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心理上的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驾驭好教材,并懂得创造性地充实教材。例如:小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是品德教学活动化的极好素材,充实教材内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朋友多快乐多》(义务教育课程《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这一课时,我以“明明”和“华华”两个小朋友扮演了正反两个角色。课前拍下了两段生活录像,一段是在课堂中借文具的情景,一段是在课间做游戏的情景。明明处处表现得很自私,而且孤僻、不合群;华华却活泼开朗,乐于助人。这两段录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通过看录像、小组讨论等活动,很快明白了“交朋友要主动,要互帮互助”等道理。最后我让学生在课堂内与同学交朋友,与听课老师交朋友,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积极主动,很快结交了许多朋友。
二、 科学运用活动化教学方法,内化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
品德课的教学宗旨,是通过“教”和“学”的活动,把道德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需要,从而形成稳定的健康的道德素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模式上大胆创新,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选择最佳活动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如教学《爱护花草树木》(义务教育课程《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一课时,我让学生广泛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认识绿化的好处和有关知识;还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外实地考察调查,了解绿化现状;引导学生发现某些不良行为,如随意采花、在树上刻字等,让学生明白其害处,并讨论如何爱护花草树木等。课后我又动员班干部组织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手来,亲自栽一些花草树木,设立“爱绿”公益标牌等。这些教法都比在课堂上的空洞说教要有效得多,“后劲”更足,更利于学生认知、明理,并内化为行为习惯。再如教学《一分钟能做些什么》(义务教育课程《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下册)这一课,课前我与学生共同搜集大量生活素材来说明一分钟的价值,如一分钟工人叔叔可以生产多少产品,医生可以拯救多少条生命,火车可以跑多少公里路程等等。课堂中我和学生们一同进行计时一分钟的活动,我和他们比赛做手工活,和他们比赛写字、跳绳等活动。这些素材和活动基本上是教材上没有的,正因为充实了这些内容,使得原来的“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由“纸上谈兵”走向“实际演练”,使原本“纯而又纯”的书本教学“鲜活”起来,教师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学生用从课堂上获得的生活、社会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具体的活动践行中去感悟、升华学到的知识技能,从而使品德课教学更生动、更有效、更具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