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小学部分对实践活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新课标”强化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质就是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反对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行数学“再创造”。小学数学中,实践活动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实践活动;空间观念;探索;创新能力;信心
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在实践中求知学习,在实践中获得发展,便成为教育教学所必须遵循的法则。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空间有关,小学阶段的空间观念,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来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用两个长方形靠观察重叠很难看出哪个大——从而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间接比较方法。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一步步自然引出面积单位。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每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图形,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体会到了所学各种多边图形的特征,还体验了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使空间观念得到提升。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做石头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感受体积的含义。在教学“圆柱、圆锥和球”时,注重了学生实践操作。如,揭开罐头盒的商标纸,把圆锥的侧面展开,用硬纸制作圆柱和圆锥等。这样,学生不仅对所学的形体特征加深了认识,对周围一些表面具有各种曲面的形体也提高了认识。
二、安排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高年级时,随着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增长与提高,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如“掷一掷”的设计,展示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采取各种策略解决问题。即在活动中(列出组合数——判断事件的确定性和可能性——探索可能性的大小),将可能性、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知识和方法综合运用,结合在一起。又如,在“认识时间”教学时,“填一填、认一认”不仅让学生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而且启发学生自己试着通过各种方式查资料,找出小学生充足睡眠的时间数。又如“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 “粉刷围墙”和“打电话”,这些数学实践活动,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能体现探索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测量、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出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厘米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黑板的长度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长度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米”。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四、加强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设计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探索,自己进行设计和制作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如“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完成校园示意图。在各种图形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多种图案。“年、月、日”的教学加强了探索性。再如,数学应用活动“1亿有多大”,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出标准,感受1亿的大小。“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自己制作莫比乌斯带,体会它的神奇。教学“数字编码”时,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讨论交流,设计方案,自己探索数字编码的具体方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采用这些方法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主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阶段实践活动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小学数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例精编》袁中学等编著.沈阳:白山出版社.
关键词:实践活动;空间观念;探索;创新能力;信心
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在实践中求知学习,在实践中获得发展,便成为教育教学所必须遵循的法则。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空间有关,小学阶段的空间观念,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来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用两个长方形靠观察重叠很难看出哪个大——从而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间接比较方法。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一步步自然引出面积单位。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每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图形,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体会到了所学各种多边图形的特征,还体验了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使空间观念得到提升。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做石头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感受体积的含义。在教学“圆柱、圆锥和球”时,注重了学生实践操作。如,揭开罐头盒的商标纸,把圆锥的侧面展开,用硬纸制作圆柱和圆锥等。这样,学生不仅对所学的形体特征加深了认识,对周围一些表面具有各种曲面的形体也提高了认识。
二、安排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高年级时,随着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增长与提高,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如“掷一掷”的设计,展示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采取各种策略解决问题。即在活动中(列出组合数——判断事件的确定性和可能性——探索可能性的大小),将可能性、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知识和方法综合运用,结合在一起。又如,在“认识时间”教学时,“填一填、认一认”不仅让学生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而且启发学生自己试着通过各种方式查资料,找出小学生充足睡眠的时间数。又如“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 “粉刷围墙”和“打电话”,这些数学实践活动,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能体现探索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测量、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出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厘米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黑板的长度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长度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米”。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四、加强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设计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探索,自己进行设计和制作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如“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完成校园示意图。在各种图形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多种图案。“年、月、日”的教学加强了探索性。再如,数学应用活动“1亿有多大”,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出标准,感受1亿的大小。“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自己制作莫比乌斯带,体会它的神奇。教学“数字编码”时,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讨论交流,设计方案,自己探索数字编码的具体方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采用这些方法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主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阶段实践活动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小学数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例精编》袁中学等编著.沈阳:白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