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伦理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探寻的课题。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伦理内容与追求。社会伦理道德观具有多重属性:它不是超历史的,具有历史性;它不是超地域的,具有地域性;它不是超民族的,具有民族性;它不是超阶级的,具有阶级性。认清社会伦理道德观的多重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伦理;社会伦理;道德观;价值;意义
而无论从中国的孔孟,还是从古希腊的色诺芬和亚里士多德开始,经济伦理思想可谓是源远流长。然而,假若单纯地追溯“经济伦理”这一名词的历史,则会发现它首次出现在20世纪初德国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
韦伯书中的资产阶级经济伦理与我们现代所言的市场经济伦理并非同一个概念,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渊源。市场经济伦理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最初是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周中之教授在他与高惠珠合著的《经济伦理学》中就认为:“现代经济伦理学思想的发端可追溯到18世纪著名思想家亚当·斯密。”斯密“充分肯定人对正当自利的追求”,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下互利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道德准则和应有的伦理秩序”。而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实际出现在韦伯的“经济伦理”概念提出之前大约200年。那正是西方市场经济开始发展时期。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伦理概念则是建立在西方经济伦理的基础之上。所以此文就从道德,经济和政治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道德观念是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思想源泉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各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他揭示了社会系统发展的复杂性。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各方面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16、17世纪新教改革在英国、荷兰、法国等经济发达地区兴起而后几乎传遍整个西欧。
宗教改革对政治、市场经济及其经济伦理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潜在的影响。他不仅为市场经济伦理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宗教环境,有利于市场经济伦理的形成。更加重要的是宗教改革扫清了以上帝一直代替人类普遍道德评判的藩篱,让人的自由意志获得了足够的空间。首先,新教宣称只信仰上帝,认为上帝与教会不是等同的概念。新教将上帝与教会分开,虽然仍要人们信仰上帝,但已摆脱了中世纪欧洲宗教神权统治时期教会对政治、经济生活的严格控制。其次,新教肯定了从事物质生产的世俗活动的道德意义。“一项职业有用与否,因而它受上帝的青睐与否,主要从道德角度衡量,因而也就是从这项职业所产生的物品对社会的重要性如何的角度衡量。”第三,新教并不排斥对财富的追求。在中世纪的欧洲,对商业的反感则主要是通过基督教表现出来。新教改革肯定了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并为市场经济的萌芽提供了道德合法性的空间。
社会伦理道德观不是超历史的,它具有历史性。人们的道德观念是形成一种思想的基本源泉,但是现实的经济原因则是一个新兴思想形成的直接动力。在中国对封建道德和小农意识以及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的重要原因。因为旧有的社会道德和经济伦理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了,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才会应运而生。
二、市场需求是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直接动力
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伦理孕育与发展的土壤。在欧洲,市场经济从萌芽到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经历了几个世纪。欧洲社会从封建时代到资本主义时代,经历了庄园式的自然经济,之后由于剩余劳动的增加,出现了手工业者和小工商业者。而随着国际间交流增多,以及贸易往来日渐频繁,以城市为中心的新经济模式开始诞生。为实现贸易自由,城市力量支持王权夺权成功,国内统一市场形成,商品生产、商品贸易得到较大的发展。
l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主要工业相继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以工厂制取代作坊工厂制和手工工厂制,使商品生产在西欧逐渐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到了18世纪整个欧洲已进人商业的世纪,商品市场在各国形成。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自由、平等、互利的经济交换关系决定了自由、平等、互利的市场经济伦理关系的产生,这种市场经济伦理关系反射到人的意识中便形成了以自由、平等、互利等为内容的市场经济伦理观念。
三、政治力量是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强大支撑
新兴城市力量支持王权消灭了封建主割据之后形成了以国王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于是在中世纪末期的欧洲民族国家相继诞生。“一个前所未知的新社会集团,即市民阶级或资产阶级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财富的方式开始流行。”新兴起的专制主义的国王们既需要资产阶级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又要建立自己在国内的专制统治,要求资产阶级对自己俯首帖耳,任自己拿走很大比例的财富。所以,此时国内市场虽然统一了,但城市的自治权不复存在。城市为斗争的需要而凝聚市民力量已不再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中有权势的富人与上层人物不再有意模糊市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资产阶级从一般市民中分离出来,他们不满足王权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不愿再忍受国王政权凌驾于自己之上,对自己诸多限制、诸多干预,要谋求政治上的充分权利。16世纪后期荷兰资产阶级通过武力斗争的方式推翻了西班牙国王在荷兰境内的封建专制的统治,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7世纪后期、l8世纪后期,英国、法国先后成立资产阶级政权。到了19世纪,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之后,理所当然地要保障商品经济关系的运转,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扫清道路,建立起市场经济伦理体系。
社会伦理秩序的形成和演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伦理秩序本身不是有形独立实存的,它在本质上属于以思想精神维系的关系体系,为其他一切具体社会领域的秩序,诸如法律秩序、政治秩序、经济秩序以及日常生活秩序等提供合理性、应然性基础。伦理秩序自身亦有合理性根据问题。当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伦理秩序就会在这变化过程中经历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运动。这个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化解了自由与必然的对立,使自由和必然达致了统一。这种不断完善的辩证过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提供了思维进路和价值选择。所以说政治基础,就是使一中思想和观念得以成为社会主导观念和核心思想的强大支撑,只有有了政治力量的支持,一个思想观念才能得以存在,得以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一样存在着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多样化。然而,在多样化的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主导性,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秩序的根本,它影响着社会的伦理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和社会生活价值观等各个层次,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理念的树立、和谐精神的培育、和谐心态的塑造、和谐舆论氛围的营造,具有理论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如何让一众价值观念成为社会的主导,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之下的一种经济形态。如何处理市场经济与政治制度之间的龃龉以及西方思想的中国化问题,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也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约翰·布鲁姆.伦理的经济学诠释[M].王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M].任立,孟庆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编.伦理学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经济伦理;社会伦理;道德观;价值;意义
而无论从中国的孔孟,还是从古希腊的色诺芬和亚里士多德开始,经济伦理思想可谓是源远流长。然而,假若单纯地追溯“经济伦理”这一名词的历史,则会发现它首次出现在20世纪初德国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
韦伯书中的资产阶级经济伦理与我们现代所言的市场经济伦理并非同一个概念,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渊源。市场经济伦理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最初是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周中之教授在他与高惠珠合著的《经济伦理学》中就认为:“现代经济伦理学思想的发端可追溯到18世纪著名思想家亚当·斯密。”斯密“充分肯定人对正当自利的追求”,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下互利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道德准则和应有的伦理秩序”。而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实际出现在韦伯的“经济伦理”概念提出之前大约200年。那正是西方市场经济开始发展时期。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伦理概念则是建立在西方经济伦理的基础之上。所以此文就从道德,经济和政治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道德观念是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思想源泉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各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他揭示了社会系统发展的复杂性。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各方面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16、17世纪新教改革在英国、荷兰、法国等经济发达地区兴起而后几乎传遍整个西欧。
宗教改革对政治、市场经济及其经济伦理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潜在的影响。他不仅为市场经济伦理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宗教环境,有利于市场经济伦理的形成。更加重要的是宗教改革扫清了以上帝一直代替人类普遍道德评判的藩篱,让人的自由意志获得了足够的空间。首先,新教宣称只信仰上帝,认为上帝与教会不是等同的概念。新教将上帝与教会分开,虽然仍要人们信仰上帝,但已摆脱了中世纪欧洲宗教神权统治时期教会对政治、经济生活的严格控制。其次,新教肯定了从事物质生产的世俗活动的道德意义。“一项职业有用与否,因而它受上帝的青睐与否,主要从道德角度衡量,因而也就是从这项职业所产生的物品对社会的重要性如何的角度衡量。”第三,新教并不排斥对财富的追求。在中世纪的欧洲,对商业的反感则主要是通过基督教表现出来。新教改革肯定了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并为市场经济的萌芽提供了道德合法性的空间。
社会伦理道德观不是超历史的,它具有历史性。人们的道德观念是形成一种思想的基本源泉,但是现实的经济原因则是一个新兴思想形成的直接动力。在中国对封建道德和小农意识以及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的重要原因。因为旧有的社会道德和经济伦理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了,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才会应运而生。
二、市场需求是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直接动力
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伦理孕育与发展的土壤。在欧洲,市场经济从萌芽到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经历了几个世纪。欧洲社会从封建时代到资本主义时代,经历了庄园式的自然经济,之后由于剩余劳动的增加,出现了手工业者和小工商业者。而随着国际间交流增多,以及贸易往来日渐频繁,以城市为中心的新经济模式开始诞生。为实现贸易自由,城市力量支持王权夺权成功,国内统一市场形成,商品生产、商品贸易得到较大的发展。
l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主要工业相继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以工厂制取代作坊工厂制和手工工厂制,使商品生产在西欧逐渐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到了18世纪整个欧洲已进人商业的世纪,商品市场在各国形成。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自由、平等、互利的经济交换关系决定了自由、平等、互利的市场经济伦理关系的产生,这种市场经济伦理关系反射到人的意识中便形成了以自由、平等、互利等为内容的市场经济伦理观念。
三、政治力量是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强大支撑
新兴城市力量支持王权消灭了封建主割据之后形成了以国王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于是在中世纪末期的欧洲民族国家相继诞生。“一个前所未知的新社会集团,即市民阶级或资产阶级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财富的方式开始流行。”新兴起的专制主义的国王们既需要资产阶级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又要建立自己在国内的专制统治,要求资产阶级对自己俯首帖耳,任自己拿走很大比例的财富。所以,此时国内市场虽然统一了,但城市的自治权不复存在。城市为斗争的需要而凝聚市民力量已不再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中有权势的富人与上层人物不再有意模糊市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资产阶级从一般市民中分离出来,他们不满足王权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不愿再忍受国王政权凌驾于自己之上,对自己诸多限制、诸多干预,要谋求政治上的充分权利。16世纪后期荷兰资产阶级通过武力斗争的方式推翻了西班牙国王在荷兰境内的封建专制的统治,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7世纪后期、l8世纪后期,英国、法国先后成立资产阶级政权。到了19世纪,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之后,理所当然地要保障商品经济关系的运转,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扫清道路,建立起市场经济伦理体系。
社会伦理秩序的形成和演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伦理秩序本身不是有形独立实存的,它在本质上属于以思想精神维系的关系体系,为其他一切具体社会领域的秩序,诸如法律秩序、政治秩序、经济秩序以及日常生活秩序等提供合理性、应然性基础。伦理秩序自身亦有合理性根据问题。当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伦理秩序就会在这变化过程中经历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运动。这个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化解了自由与必然的对立,使自由和必然达致了统一。这种不断完善的辩证过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提供了思维进路和价值选择。所以说政治基础,就是使一中思想和观念得以成为社会主导观念和核心思想的强大支撑,只有有了政治力量的支持,一个思想观念才能得以存在,得以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一样存在着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多样化。然而,在多样化的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主导性,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秩序的根本,它影响着社会的伦理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和社会生活价值观等各个层次,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理念的树立、和谐精神的培育、和谐心态的塑造、和谐舆论氛围的营造,具有理论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如何让一众价值观念成为社会的主导,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之下的一种经济形态。如何处理市场经济与政治制度之间的龃龉以及西方思想的中国化问题,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也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约翰·布鲁姆.伦理的经济学诠释[M].王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M].任立,孟庆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编.伦理学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