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论证段落闪耀批判的光芒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是最能够体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文体,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立意、论据到论证,每个环节都是作者逻辑思维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更多学生写出更为优秀的议论文。
  把批判性思维巧妙地渗透到写作训练中,在训练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精神,实现作文的创新,应该是高中写作课程最主要的任务。遍观近年来高考中涌现的佳作,无不闪烁着“批判”的光芒。批判性思维要求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将信息搜集整理、归类提炼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加以诠释。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思辨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着思维认识水平的高低。因此,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提升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实际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在论证段落中运用辩证思维。
  一、批判性思维在辩论赛中的渗透
  批判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怀疑的、分析的和批判的思维,而辩论正是两种相反观点的碰撞,也是一种思维的两个方面进行对峙,可以说它就是批判性思维运用最集中、最典型、最广泛的方式。因此,批判性思维因辩论而存在,辩论也因为批判性思维而更精彩,辩论更能显示出辩者理性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更能让听众激动和为之共鸣。
  辩论与批判性思维的这种不解之缘,最容易开发出人的潜能。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辩论赛的环节,在论辩过程中,从辩题的提出到论题的确定,再到立与破的攻防策略的制定等一系列过程,都会有批判性思维渗透进来。因此,整个辩论赛的开展过程,也就是完成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渗透与培养的过程。
  二、辩证思维在论证段落中具体运用的三种方法
  (一)方法一:逆向思维,找反例,即“黑天鹅法”。
  逆向思维是根据事物的特点以及人们存在不同的看法而出现的一种构想方法,它建立在对材料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改变人们平常的思维角度,从材料的对立面入手,提出一种新颖而独到的观点。逆向思维属于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用得好,可以开拓出不落俗套、不同凡响的新主题。
  事实胜于雄辩,摆事实讲道理,应该说是辩论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举例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举事例反驳对方进行驳论。反驳或者修正别人的观点,必须举出反例。“拿一份证据,说一句话”。寻找“黑天鹅”是非常巧妙的一种方法,“一切天鹅都是白的”,只要有一个人看到一只天鹅是黑的,这个论点就被反驳了。相反,并不是一切天鹅都是白的,肯定是对的。虽然学生所写的论证段落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他们如果能在不知不觉间将辩证思维运用于其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有所提升。
  (二)方法二:“顺水推舟法”,即从对方入手,或叫欲擒故纵法。
  伟大的辩论者从来不是完全否定对方的观点,而是占对方观点的优势为己用。对方有的优势我方也有,对方没有的优势是我方要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论证会更有力。以法家为例,站在儒家的肩膀承认道德的规范作用,但其作用不全有效,从而提出“法治”的观点,让反驳者无从反驳。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是“顺水推舟法”的关键所在。
  (三)方法三:“以退为进法”,即从我方入手。
  众所周知,所谓辩论就是正反两种观点的碰撞,是矛盾思维的对峙,是训练参与者懂理、说理、崇尚理性的过程,要求参与者不仅要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且要对对方观点作出评价。明确阐述观点符合批判性思维所要求的“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的要求,而对对方观点的批驳则与批判性思维所要求的“察觉出那些已经明说或者未明说的偏见、立场、意图、假设以及观点”相一致。
  表面上否定我方观点,不妨先说它的缺陷,再进行转折,分析这些缺陷与观点之间正面的有机联系,从而得出我方正面的观点。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它要求思维者达到對世界的理性把握,做出理智的判断。让学生在写作中一下子具有批判精神是有难度的,只有逐渐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并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其他文献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虚词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的作用。虚词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是就古汉语而言,虚词数量更是有限,它们是: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全部在内,一共18个。然而,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却非同小可,增一字,少一字,效果都相差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文章主题突出,再现人
期刊
古代诗歌阅读的讲评课,只要能够有效变式,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1)本诗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①这首诗写一位女子摘下庭院里树上的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或“心上人”,但路远又做不到
期刊
在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历来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让所有同学都能参与课堂,都能畅所欲言,从而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听话、说话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课堂的高效性呢?  一、创设情境,“趣”在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口语交际教学要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听话、说话能力,这就需要调动学生感官和心理机能协调的统一发展,
期刊
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学在精髓,从“诗三百”到先秦诸子散文,每一篇每一节无不闪耀这先哲在精神光芒。然而生活在科技相对发达的现代的我们特别是学生对于先哲的那些精美的文辞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这一点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更为艰难。所以农村学生特别害怕学习古文、害怕文言词汇的理解、积累。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学生基础比较差,初中所选的古文涉及的面比较广泛,有写人记事的,有写景抒情的,有托物言志的
期刊
2017年高考课标卷诗歌鉴赏新增加了一个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方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我们在备考时要引导学生适应新的高考形式,注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力争在高考中获得满分。  一、句意理解题,设题障碍有:  1.意境理解有误,导致意思完全相反。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阙题①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期刊
六年时间,转瞬即到,一想到离开快乐的校园,离开培育我们的老师,离开亲如姐妹的同学,每个人心中都会涌起阵阵的惜别和留恋,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说说写毕业赠言吧。  赠言怎么写,寥寥几筆写出能唤起对方回忆的事,忌说空话,说大话,无关痛痒的话,这就是言之有物;也要写出真实的惜别、留恋的感情,这就是言之有情;语言简洁、真切暖人心灵,还要注意赠言格式。以下例说三种赠言:  一、学生给老师的赠言  亲爱的杨
期刊
复习课是一种再现教学内容,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深化基础教学的课型。上好复习课能达到整体记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的教学目的。初中语文如何上好复习课,使其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把平时上课比做“栽活一棵树”,那么单元复习或是期末复习就是“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由于多年固定的复习模式,使学生一提起复习课便没有了兴趣。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
期刊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近年来,针对日益严峻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校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1、我校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  档案资料能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那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怎样激活“情感”这一关键因素呢?方法很多,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文章是人的情感产物,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自然
期刊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是人类精神园地里的长生果。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含蓄深沉,意象丰富,是中华文化的至宝,是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古文化的窗口,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渠道。有效地进行诗歌教学,让学生沐浴经典的芬芳,感受诗意的魅力,是所有高中语文教师的梦想。  一、诵读让诗意轻舞  诗歌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学诗歌,明意境,悟情感,需诵读,诵读是开启诗歌大门的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