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随带来的信息、技术、观念对于现行的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编辑出版行业在这个时代受到的挑战与面临的机遇都将为这个传统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概念所提出的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合作,并不仅仅值得技术层面。本文从“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出发,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变革对编辑出版提出的要求以及作为传统行业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毕竟现在编辑出版已经从原来的手写稿件发展到了电子稿件,出版形式不断数字化,出版物也在多样化,大数据不断为编辑出版领域提供可靠地数据支持,因此编辑出版必须要从技术到理念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
关键词:编辑出版 互联网+ 编辑能力 出版流程
实体书店不断关闭,传统的纸质出版在互联网技术时代不断在向数字出版转换。数字出版对出版业的贡献进一步加大。美国出版商协会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电子书销售额逐年不断增长。国外某著名电商的销售数据也显示出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电子书销量己经超越纸质图书,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对传统编辑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同时也呈现的前所未有的难度。传统的编辑出版行业在这种趋势下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张积玉先生在《编辑出版现代化综论》一文中对编辑出版现代化这个概念有一段较为全面的阐述,本文无意于讨论编辑出版的现代化问题,但是张积玉先生清晰地界定了编辑出版行业在适应社会变化过程中的主客体。他认为“编辑出版现代化以社会的现代化为基础,以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为支撑和前提,以编辑出版主体——人的现代化为关键,以编辑出版管理的现代化为保证,以编辑出版物的具有现代化特征为结果它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全面、系统、长期、复杂的变革过程从技术到管理,从主体到客体,从思想到物质,无一不包含在现代化变迁的大框架之内,无一不互相牵动、扭结、交织、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纳入到统一的世界现代化运动之中,经受其洗礼和塑造而显现出现代性色彩。”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要适应互联网技术时代的新变化,编辑出版技术的更新应该涉及四个方面:
一、编辑出版需要对“互联网+时代”的社会需求保持极高的敏锐度
“互联网+”强调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充分发展。今天各类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高新技术、智能设备等等一系列高精尖技术的普及,不仅仅是加快了整个出版业的节奏,也为编辑出版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APP这些新的阅读方式不断在与传统的纸质图书争夺市场,新书单品种的盈利大幅度下滑,民营书店的关闭都需要编辑出版行业的从业者对新时代的社会现象保持敏锐的观察做出积极地响应。因此编辑出版工作必须顺势而为、精益求精,观察、了解、掌握“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技术与手段。“互联网+”时代电子智能产品较高的普及率——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Kindle——为电子书的生产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此时的编辑出版从业者若只是自己不断更新智能设备却不能意识到电子书生产前景,就会错失良机。因此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有步骤的开发电子商务系统,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2016年4月公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1.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2.63分钟;传统媒介中,纸质图书阅读时长略有增加,报纸和期刊阅读时长有不同程度下降。2015年国民数字媒介接触时长远远超过传统媒介的接触时长,各类数字媒体的阅读时长也超过传统媒体的阅读时长(见表1)。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平板电脑)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2015年有51.3%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 60.0%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见表2)。数字阅读特别是手机阅读持续快速发展,移动阅读、社交阅读正在成为国民新的阅读趋势。
2.国成年国民接受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的平均价格为14.39元,比2014年的16.01元减少了1.62元;接受一本期刊的价格为6.93元,比2014年的7.42元下降了0.49元。 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50.2%的国民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电子书,比2014年的44.3%上升了5.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接触者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1.64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14年的1.58元略有上升。从2016年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电子阅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阅读方式,而且还有上升趋势,这其中手机阅读率越来越高,而手机阅读中目前的信息显示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占了绝大部分,对于这些信息的掌握会直接影响编辑出版的选题策划、图书形式、发行等等。但是编辑出版数字化并不应该仅仅是表现形式的数字化,而应该深入思考,未能够将行业特征与时代特征相互结合。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不断在提升,编辑出版从业者需要及時观察到这样的事实,并从选题、策划、排版、形式设计、专题设计等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下功夫深入思考做出积极应对。
二、编辑出版主体与“互联网+”时代适应关系 人与互联网的关系主动被动
编辑出版的主体不仅涉及编辑从业者还有包括行业实体,因此面对新时代的呼声,编辑出版领域的实体图书公司、出版社,编辑出版行业的从业者——策划者、文字编辑、管理人员、发行人员等等,都需要开阔思路应对性的形式。而“互联网+”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工具,不是简单地解决“如何使用工具的问题”,而是要通过互联网形成新的思维方式,构建一种“互联网未来思维”方式。例如:通过对互联网各类大数据分析,作出前瞻性的预测,设计、组织更加符合读者口味与社会需求的选题。而不是一味地跟随他人,比如今天有人组织策划养生类的图书销量最高,那么紧接着会有大批的追随者组织策划相似相同的选题,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无法适应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一定要对各类数据的进行深入分析,反复论证,最终才能做出好的策划;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各类信息综合整理发掘更有新意的作者。目前的微信公众号中阅读量大的文章的原作者、微博大V都可以作为遴选作者,并可依据此建立相应的、分门别类的作者数据库,完全可以随着各种信息量的变化更新作者数据库信息。这样才是具有互联网未来思维的工作方式,如《周易—系辞》中所言:“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然互联网能够影响的不仅仅是编辑出版的前期工作,同样互联网也可以提供更好的营销平台,现在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方式的电子商务几年前还遭各方质疑,因此编辑出版主体的前瞻性,完全会导向编辑出版的发展。目前品种多样的网络营销方式、众筹等等都已逐渐被大多数人认可,并且让那些有前瞻性编辑出版主体已经开始收益,因此,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营销手段中捕捉到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便是编辑出版主体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三、互联网技术时代编辑出版管理的新理念
编辑出版管理既涉及到国家政策层面的内容也涉及编辑出版实体的管理理念。本文主要讨论编辑出版实体包括图书公司、出版社等机构的管理概念。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保障出版物的质量措施都是不容置疑。而且随着出版物的多样化、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出版物的质量保障措施应该越来越细化,否则就成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本文重点要分析的是作为编辑出版实体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因此,新时代的编辑出版管理新理念就不得不涉及:数据意识、战略意识、虚拟意识、服务意识、支撑能力、跨界意识。
数据意识:要求管理者以及管理制度的决策者都要通过数据分析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并且在管理过程中时刻存有数据意识,不以个人喜好作为管理的条例与参照,以数据变更为导向,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战略意识:要求编辑出版结构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能够全面准确地判断企业的价值与定位,既不设定不可完成的宏大目标,免得消耗企业的凝聚力。也不能制定过小的目标耽误发展的良好时机。编辑出版实体的战略意识还应该包括质量意识,不以质量求生存的企业是会被浩瀚商海吞没的。虚拟意识:要求企业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意识到虚拟工作方式、虚拟向现实的转化,只有这样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浪潮。服务意识:要求编辑出版实体明确管理的本质是在为高效的生产、推广、营销服务,而不是设定一个高高在上的阶层,影响限制生产、推广、营销之间的畅通。支撑能力:要求编辑出版实体能够以科技的手段提供生产的支撑,提高必要的办公设备以保证效能和效率。同时支持产品的多元化、市场化,既可以为纸介质和图文声像关联起来的产品生产提供支撑,也可以纯粹的数字化形态产品提供支撑。同时保障足够的数据支撑,例如:出版物对应的元数据、交易数据、消费数据等,即应该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系统的数据体系。跨界意识:要求编辑出版机构能够多元的看待生产流程、多角度的考察出版物,做到内部向外部的跨界,生产向发行的跨界,让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处于开放体系之中。
四、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的出版物
互联网技术对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同样对各行各业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改变。因为互联网技术不仅仅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还创造了更多资源平台。因此,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编辑出版物不論从形式、审美、语言,还是生产、营销方式都开始体现出多样化。互联网技术让资源共享的范围和效率变得更高,也让信息更加多样化更具时效性。因此把握这些特征将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与目前的电子出版物相互结合,利用多元的审美,多样的形式才能创造出更加适应时代的出版物。
五、结语
综观“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意识到变化带来的机遇并且随之做出相应的改变,科学管理与服务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建立完整科学的数据平台将出版、发行作为整体,适应时代要求设计不同的数据库,结合互联网特征与传统图书的优势实现科技与传统的深度合作。
作者简介:张梁(1980.12—)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编辑,本科,研究方向:图书编辑与发行。李慧娜(1983.01—),女,汉族,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籍贯),现职称:中级,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编辑学。
关键词:编辑出版 互联网+ 编辑能力 出版流程
实体书店不断关闭,传统的纸质出版在互联网技术时代不断在向数字出版转换。数字出版对出版业的贡献进一步加大。美国出版商协会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电子书销售额逐年不断增长。国外某著名电商的销售数据也显示出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电子书销量己经超越纸质图书,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对传统编辑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同时也呈现的前所未有的难度。传统的编辑出版行业在这种趋势下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张积玉先生在《编辑出版现代化综论》一文中对编辑出版现代化这个概念有一段较为全面的阐述,本文无意于讨论编辑出版的现代化问题,但是张积玉先生清晰地界定了编辑出版行业在适应社会变化过程中的主客体。他认为“编辑出版现代化以社会的现代化为基础,以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为支撑和前提,以编辑出版主体——人的现代化为关键,以编辑出版管理的现代化为保证,以编辑出版物的具有现代化特征为结果它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全面、系统、长期、复杂的变革过程从技术到管理,从主体到客体,从思想到物质,无一不包含在现代化变迁的大框架之内,无一不互相牵动、扭结、交织、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纳入到统一的世界现代化运动之中,经受其洗礼和塑造而显现出现代性色彩。”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要适应互联网技术时代的新变化,编辑出版技术的更新应该涉及四个方面:
一、编辑出版需要对“互联网+时代”的社会需求保持极高的敏锐度
“互联网+”强调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充分发展。今天各类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高新技术、智能设备等等一系列高精尖技术的普及,不仅仅是加快了整个出版业的节奏,也为编辑出版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APP这些新的阅读方式不断在与传统的纸质图书争夺市场,新书单品种的盈利大幅度下滑,民营书店的关闭都需要编辑出版行业的从业者对新时代的社会现象保持敏锐的观察做出积极地响应。因此编辑出版工作必须顺势而为、精益求精,观察、了解、掌握“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技术与手段。“互联网+”时代电子智能产品较高的普及率——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Kindle——为电子书的生产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此时的编辑出版从业者若只是自己不断更新智能设备却不能意识到电子书生产前景,就会错失良机。因此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有步骤的开发电子商务系统,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2016年4月公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1.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2.63分钟;传统媒介中,纸质图书阅读时长略有增加,报纸和期刊阅读时长有不同程度下降。2015年国民数字媒介接触时长远远超过传统媒介的接触时长,各类数字媒体的阅读时长也超过传统媒体的阅读时长(见表1)。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平板电脑)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2015年有51.3%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 60.0%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见表2)。数字阅读特别是手机阅读持续快速发展,移动阅读、社交阅读正在成为国民新的阅读趋势。
2.国成年国民接受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的平均价格为14.39元,比2014年的16.01元减少了1.62元;接受一本期刊的价格为6.93元,比2014年的7.42元下降了0.49元。 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50.2%的国民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电子书,比2014年的44.3%上升了5.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接触者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1.64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14年的1.58元略有上升。从2016年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电子阅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阅读方式,而且还有上升趋势,这其中手机阅读率越来越高,而手机阅读中目前的信息显示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占了绝大部分,对于这些信息的掌握会直接影响编辑出版的选题策划、图书形式、发行等等。但是编辑出版数字化并不应该仅仅是表现形式的数字化,而应该深入思考,未能够将行业特征与时代特征相互结合。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不断在提升,编辑出版从业者需要及時观察到这样的事实,并从选题、策划、排版、形式设计、专题设计等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下功夫深入思考做出积极应对。
二、编辑出版主体与“互联网+”时代适应关系 人与互联网的关系主动被动
编辑出版的主体不仅涉及编辑从业者还有包括行业实体,因此面对新时代的呼声,编辑出版领域的实体图书公司、出版社,编辑出版行业的从业者——策划者、文字编辑、管理人员、发行人员等等,都需要开阔思路应对性的形式。而“互联网+”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工具,不是简单地解决“如何使用工具的问题”,而是要通过互联网形成新的思维方式,构建一种“互联网未来思维”方式。例如:通过对互联网各类大数据分析,作出前瞻性的预测,设计、组织更加符合读者口味与社会需求的选题。而不是一味地跟随他人,比如今天有人组织策划养生类的图书销量最高,那么紧接着会有大批的追随者组织策划相似相同的选题,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无法适应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一定要对各类数据的进行深入分析,反复论证,最终才能做出好的策划;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各类信息综合整理发掘更有新意的作者。目前的微信公众号中阅读量大的文章的原作者、微博大V都可以作为遴选作者,并可依据此建立相应的、分门别类的作者数据库,完全可以随着各种信息量的变化更新作者数据库信息。这样才是具有互联网未来思维的工作方式,如《周易—系辞》中所言:“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然互联网能够影响的不仅仅是编辑出版的前期工作,同样互联网也可以提供更好的营销平台,现在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方式的电子商务几年前还遭各方质疑,因此编辑出版主体的前瞻性,完全会导向编辑出版的发展。目前品种多样的网络营销方式、众筹等等都已逐渐被大多数人认可,并且让那些有前瞻性编辑出版主体已经开始收益,因此,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营销手段中捕捉到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便是编辑出版主体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三、互联网技术时代编辑出版管理的新理念
编辑出版管理既涉及到国家政策层面的内容也涉及编辑出版实体的管理理念。本文主要讨论编辑出版实体包括图书公司、出版社等机构的管理概念。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保障出版物的质量措施都是不容置疑。而且随着出版物的多样化、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出版物的质量保障措施应该越来越细化,否则就成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本文重点要分析的是作为编辑出版实体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因此,新时代的编辑出版管理新理念就不得不涉及:数据意识、战略意识、虚拟意识、服务意识、支撑能力、跨界意识。
数据意识:要求管理者以及管理制度的决策者都要通过数据分析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并且在管理过程中时刻存有数据意识,不以个人喜好作为管理的条例与参照,以数据变更为导向,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战略意识:要求编辑出版结构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能够全面准确地判断企业的价值与定位,既不设定不可完成的宏大目标,免得消耗企业的凝聚力。也不能制定过小的目标耽误发展的良好时机。编辑出版实体的战略意识还应该包括质量意识,不以质量求生存的企业是会被浩瀚商海吞没的。虚拟意识:要求企业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意识到虚拟工作方式、虚拟向现实的转化,只有这样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浪潮。服务意识:要求编辑出版实体明确管理的本质是在为高效的生产、推广、营销服务,而不是设定一个高高在上的阶层,影响限制生产、推广、营销之间的畅通。支撑能力:要求编辑出版实体能够以科技的手段提供生产的支撑,提高必要的办公设备以保证效能和效率。同时支持产品的多元化、市场化,既可以为纸介质和图文声像关联起来的产品生产提供支撑,也可以纯粹的数字化形态产品提供支撑。同时保障足够的数据支撑,例如:出版物对应的元数据、交易数据、消费数据等,即应该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系统的数据体系。跨界意识:要求编辑出版机构能够多元的看待生产流程、多角度的考察出版物,做到内部向外部的跨界,生产向发行的跨界,让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处于开放体系之中。
四、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的出版物
互联网技术对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同样对各行各业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改变。因为互联网技术不仅仅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还创造了更多资源平台。因此,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编辑出版物不論从形式、审美、语言,还是生产、营销方式都开始体现出多样化。互联网技术让资源共享的范围和效率变得更高,也让信息更加多样化更具时效性。因此把握这些特征将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与目前的电子出版物相互结合,利用多元的审美,多样的形式才能创造出更加适应时代的出版物。
五、结语
综观“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意识到变化带来的机遇并且随之做出相应的改变,科学管理与服务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建立完整科学的数据平台将出版、发行作为整体,适应时代要求设计不同的数据库,结合互联网特征与传统图书的优势实现科技与传统的深度合作。
作者简介:张梁(1980.12—)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编辑,本科,研究方向:图书编辑与发行。李慧娜(1983.01—),女,汉族,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籍贯),现职称:中级,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编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