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思考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ming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完整地描述了观赏一场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腰鼓表演的见闻和感受,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震撼力的以艺术欣赏为内容的散文。学习这篇文章,应致力于引领学生进入艺术的世界,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语文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如何把学习教材与感悟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阅读水平,又增进艺术欣赏能力呢?下面谈谈我们对学习这篇文章一般步骤的探索,以期能对学习此类文章有所帮助。
  一、由整体到局部,解读课文内容
  阅读文章离不开整体把握。《安塞腰鼓》从描写参加表演的年轻人和表演的场所、场景着笔,写了表演者的生龙活虎和表演有素,以静发端,为动蓄势。接下来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赞叹,作为观赏的阶段性标志,先写总印象,再写声音、写表演者、写舞姿,最后是人的舞、鼓之声交织融合成茫茫一片的大印象。
  在腰鼓表演进入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由动转静。出奇的寂静,反衬出表演的热烈奔放。全篇首尾照应,正文层次清晰,每个层次里先描述表演情状,再引学习者感悟与联想,多方面展示了安塞腰鼓的雄壮美。在局部精读时可通过朗读文章的语句,感受表演的气势之雄伟、气氛之热烈,感受声音的震撼力、表演者的生命力和舞姿的感染力,感受本文语言简洁、明快和生动以及给人的无穷回味。掩卷沉思,不由得对作者描述之真切、比喻之恰当和联想之丰富,击节赞叹。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而读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则是“看景不如听景”。因为读这篇文章既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又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也就找到了学习的方向。
  二、由现象到本质,欣赏腰鼓表演
  欣赏表演艺术,有个说法叫“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门道”就是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艺术魅力,以及给人的感官带来的冲击。对于腰鼓表演,刘成章可以说是一个精通其门道的人。读了《安塞腰鼓》一文,即使是一个从来没见过那类表演的人,也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课文描写了陕北农民一场自娱自乐的表演。场地不在音乐大厅,不在礼堂剧院,而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大片高粱地是这大舞台的背景。表演者不是音乐殿堂的学子,也不是文艺团体的专业演员,而是百十个穿农民衣吃农家饭的朴实后生。可就是他们,演出了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表演开始了,没有序曲,没有过渡,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地敲击与忘情地狂舞、表演正是要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力。当那舞步与鼓点骤停的时候,表演者与观众、作者与读者有谁不陷入深深的思索。
  这一场安塞腰鼓表演给人的视听震撼是表面的,是现象,而引起人們的思索则是深层次的,是本质。这一本质通过动与静的对比的凸现,通过每一个观赏者的联想得到强化。走进课文,走进演出,我们受到这场表演的艺术熏陶,得到奋发向上的人生启迪。
  三、由个别到一般,领略艺术规律
  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但艺术欣赏的基本方面是相通的。依照事情发展的先后,由整体到局部,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根据艺术形式的具体特点有重点地领略,要尽可能多地调动各种感官。如果是欣赏书法、美术、雕塑、建筑,主要靠视觉,同时也要变换角度,边看边想,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歌曲与器乐演奏,主要调动听觉,边听边想,进人声音的世界,去发现音乐中的高山流水,感受演奏者的喜怒哀乐。
  《安塞腰鼓》描写的那场表演,展示的是视听综合艺术。百十个后生,百十个腰鼓,宏大的场面,有节奏的韵律和舞步,表演者用他们的腰身和四肢,用他们火花般闪射的目光,为观众营造出力与美结合的氛围,给人以鼓舞,激起追求生活的欢乐的强烈渴望。这就是艺术,由劳动者创造的自娱自乐、自我教育的艺术。
  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这种艺术,就要触摸文字的温度。透过语言文字,去想象这一震撼人心的动人画面。通过朗读语言文字,欣赏视听画面,学生就可以被这具有浑厚力度的艺术所感染。
  从欣赏本篇课文到欣赏腰鼓艺术,再从领略此种艺术形式,推广到欣赏其他艺术形式,归根结底离不开两个字:用心。用心读书,懂其意,悟其情,解其理,赏其美,学其巧用心欣赏艺术,从中领会“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的真谛,我们就会少一分沉迷,多一些清醒的感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敬安镇中心小学(221636)
其他文献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活教材。”大自然蕴藏着语文教学的丰富元素。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通过观察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从而更加亲近大自然。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大自然,将大自然观察贯穿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始终。  一、观察大自然,拓展语文教育空間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树立“大教育观”“大教材观”“大课程观”。语文教学不能囿于课堂,
通过名阁果场8.7hm^2的3500多株荔枝微试验探索了南方干旱地推广微喷灌技术。发展亚热带水果生产,提高荔枝的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途径。荔权实施微喷灌,使水的利用率提高80%-90%提高工效20-30倍,每株荔可增
灌水方法与灌区技术改造──记京密引水灌区的变迁徐福(北京市顺义县水利局101300)1突出的水资源矛盾京密引水工程是北京市赖以生存的大型水利工程,联合官厅、密云两大水库,通过引水渠联
根据山丘坡地的特点和各种单一灌溉方式存在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适合该类地区灌溉的新模式-多种灌溉技术联合运用。同时提出了兴建实施这种模式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及数学计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它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归宿。而在学生的诸多语文素养中,说写能力算得上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需要長期不懈的训练。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凭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暂时搁浅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积极努力地寻找切入点,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说写训练,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彰显语文教学独有的魅力。  一、 课前交流,营造和谐氛围 
刚刚颁布使用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昭示着学习语文的规则和方法在课内,语文的功底和底蕴的功力在课外,因此,加强小学课外阅读指导和训练显得尤为必要。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教读课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学生课业的减负,而是意味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自由和广阔。结合教学实践,在对部编版语文教材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小学课外阅读进行浅析,以供参考。  一、如何上好“和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诸多方面,是学生认知感悟积累和综合运用的重要标识。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诸多方面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则是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基石,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利用語言表达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说读感,升华顿悟  说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的重
本文介绍了苹果需求水量的测定方法以及试验结果,分析了陇东旱塬区苹果各生育期的耗水规律,推算出了苹果树在降水保证率50%时幼龄树和盛果期树的灌水次数及每次的灌水定额,对推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