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完整地描述了观赏一场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腰鼓表演的见闻和感受,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震撼力的以艺术欣赏为内容的散文。学习这篇文章,应致力于引领学生进入艺术的世界,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语文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如何把学习教材与感悟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阅读水平,又增进艺术欣赏能力呢?下面谈谈我们对学习这篇文章一般步骤的探索,以期能对学习此类文章有所帮助。
一、由整体到局部,解读课文内容
阅读文章离不开整体把握。《安塞腰鼓》从描写参加表演的年轻人和表演的场所、场景着笔,写了表演者的生龙活虎和表演有素,以静发端,为动蓄势。接下来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赞叹,作为观赏的阶段性标志,先写总印象,再写声音、写表演者、写舞姿,最后是人的舞、鼓之声交织融合成茫茫一片的大印象。
在腰鼓表演进入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由动转静。出奇的寂静,反衬出表演的热烈奔放。全篇首尾照应,正文层次清晰,每个层次里先描述表演情状,再引学习者感悟与联想,多方面展示了安塞腰鼓的雄壮美。在局部精读时可通过朗读文章的语句,感受表演的气势之雄伟、气氛之热烈,感受声音的震撼力、表演者的生命力和舞姿的感染力,感受本文语言简洁、明快和生动以及给人的无穷回味。掩卷沉思,不由得对作者描述之真切、比喻之恰当和联想之丰富,击节赞叹。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而读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则是“看景不如听景”。因为读这篇文章既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又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也就找到了学习的方向。
二、由现象到本质,欣赏腰鼓表演
欣赏表演艺术,有个说法叫“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门道”就是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艺术魅力,以及给人的感官带来的冲击。对于腰鼓表演,刘成章可以说是一个精通其门道的人。读了《安塞腰鼓》一文,即使是一个从来没见过那类表演的人,也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课文描写了陕北农民一场自娱自乐的表演。场地不在音乐大厅,不在礼堂剧院,而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大片高粱地是这大舞台的背景。表演者不是音乐殿堂的学子,也不是文艺团体的专业演员,而是百十个穿农民衣吃农家饭的朴实后生。可就是他们,演出了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表演开始了,没有序曲,没有过渡,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地敲击与忘情地狂舞、表演正是要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力。当那舞步与鼓点骤停的时候,表演者与观众、作者与读者有谁不陷入深深的思索。
这一场安塞腰鼓表演给人的视听震撼是表面的,是现象,而引起人們的思索则是深层次的,是本质。这一本质通过动与静的对比的凸现,通过每一个观赏者的联想得到强化。走进课文,走进演出,我们受到这场表演的艺术熏陶,得到奋发向上的人生启迪。
三、由个别到一般,领略艺术规律
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但艺术欣赏的基本方面是相通的。依照事情发展的先后,由整体到局部,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根据艺术形式的具体特点有重点地领略,要尽可能多地调动各种感官。如果是欣赏书法、美术、雕塑、建筑,主要靠视觉,同时也要变换角度,边看边想,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歌曲与器乐演奏,主要调动听觉,边听边想,进人声音的世界,去发现音乐中的高山流水,感受演奏者的喜怒哀乐。
《安塞腰鼓》描写的那场表演,展示的是视听综合艺术。百十个后生,百十个腰鼓,宏大的场面,有节奏的韵律和舞步,表演者用他们的腰身和四肢,用他们火花般闪射的目光,为观众营造出力与美结合的氛围,给人以鼓舞,激起追求生活的欢乐的强烈渴望。这就是艺术,由劳动者创造的自娱自乐、自我教育的艺术。
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这种艺术,就要触摸文字的温度。透过语言文字,去想象这一震撼人心的动人画面。通过朗读语言文字,欣赏视听画面,学生就可以被这具有浑厚力度的艺术所感染。
从欣赏本篇课文到欣赏腰鼓艺术,再从领略此种艺术形式,推广到欣赏其他艺术形式,归根结底离不开两个字:用心。用心读书,懂其意,悟其情,解其理,赏其美,学其巧用心欣赏艺术,从中领会“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的真谛,我们就会少一分沉迷,多一些清醒的感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敬安镇中心小学(221636)
一、由整体到局部,解读课文内容
阅读文章离不开整体把握。《安塞腰鼓》从描写参加表演的年轻人和表演的场所、场景着笔,写了表演者的生龙活虎和表演有素,以静发端,为动蓄势。接下来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赞叹,作为观赏的阶段性标志,先写总印象,再写声音、写表演者、写舞姿,最后是人的舞、鼓之声交织融合成茫茫一片的大印象。
在腰鼓表演进入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由动转静。出奇的寂静,反衬出表演的热烈奔放。全篇首尾照应,正文层次清晰,每个层次里先描述表演情状,再引学习者感悟与联想,多方面展示了安塞腰鼓的雄壮美。在局部精读时可通过朗读文章的语句,感受表演的气势之雄伟、气氛之热烈,感受声音的震撼力、表演者的生命力和舞姿的感染力,感受本文语言简洁、明快和生动以及给人的无穷回味。掩卷沉思,不由得对作者描述之真切、比喻之恰当和联想之丰富,击节赞叹。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而读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则是“看景不如听景”。因为读这篇文章既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又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也就找到了学习的方向。
二、由现象到本质,欣赏腰鼓表演
欣赏表演艺术,有个说法叫“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门道”就是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艺术魅力,以及给人的感官带来的冲击。对于腰鼓表演,刘成章可以说是一个精通其门道的人。读了《安塞腰鼓》一文,即使是一个从来没见过那类表演的人,也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课文描写了陕北农民一场自娱自乐的表演。场地不在音乐大厅,不在礼堂剧院,而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大片高粱地是这大舞台的背景。表演者不是音乐殿堂的学子,也不是文艺团体的专业演员,而是百十个穿农民衣吃农家饭的朴实后生。可就是他们,演出了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表演开始了,没有序曲,没有过渡,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地敲击与忘情地狂舞、表演正是要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力。当那舞步与鼓点骤停的时候,表演者与观众、作者与读者有谁不陷入深深的思索。
这一场安塞腰鼓表演给人的视听震撼是表面的,是现象,而引起人們的思索则是深层次的,是本质。这一本质通过动与静的对比的凸现,通过每一个观赏者的联想得到强化。走进课文,走进演出,我们受到这场表演的艺术熏陶,得到奋发向上的人生启迪。
三、由个别到一般,领略艺术规律
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但艺术欣赏的基本方面是相通的。依照事情发展的先后,由整体到局部,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根据艺术形式的具体特点有重点地领略,要尽可能多地调动各种感官。如果是欣赏书法、美术、雕塑、建筑,主要靠视觉,同时也要变换角度,边看边想,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歌曲与器乐演奏,主要调动听觉,边听边想,进人声音的世界,去发现音乐中的高山流水,感受演奏者的喜怒哀乐。
《安塞腰鼓》描写的那场表演,展示的是视听综合艺术。百十个后生,百十个腰鼓,宏大的场面,有节奏的韵律和舞步,表演者用他们的腰身和四肢,用他们火花般闪射的目光,为观众营造出力与美结合的氛围,给人以鼓舞,激起追求生活的欢乐的强烈渴望。这就是艺术,由劳动者创造的自娱自乐、自我教育的艺术。
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这种艺术,就要触摸文字的温度。透过语言文字,去想象这一震撼人心的动人画面。通过朗读语言文字,欣赏视听画面,学生就可以被这具有浑厚力度的艺术所感染。
从欣赏本篇课文到欣赏腰鼓艺术,再从领略此种艺术形式,推广到欣赏其他艺术形式,归根结底离不开两个字:用心。用心读书,懂其意,悟其情,解其理,赏其美,学其巧用心欣赏艺术,从中领会“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的真谛,我们就会少一分沉迷,多一些清醒的感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敬安镇中心小学(22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