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日至4日,笔者有幸赴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学习。学习期间,笔者听了多位专家及一线教师的讲座和介绍,全方位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及课堂展示,对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下面笔者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我们必须重新定位学生,教育不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
学生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这种天性既是一种人类的生存逻辑,也可以从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种种未确定性中找到信息。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教材作为资源,把教师作为资源,把多媒体作为教育的资源,唯独没有把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作为教育的资源。“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学,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的教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所在。例如,我在上八年级地理(晋教版)下册最后一节《河西走廊》时,“积极参与”第3题要求以陕西省为例归纳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我让各小组提前准备,下一节课让学生自己讲,但并没有规定学生必须要讲哪些。结果有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很差、上课从不发言的学生要求代表自己所在组讲。这个学生说他老家是陕西的,他把陕西省讲的头头是道,尤其在讲“陕西十八怪”时,神采飞扬,同学们听得认真,有质疑,也有解答,课堂气氛很活跃,知识拓展得也很丰富。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中,他脸上有了久违的自信。我很惊讶这个学生的表现,因为他很早就是师生公认的“差生”。面对这一情况,我不得不思考:每个学生的资源是否都是沉寂的,未被激活的?怎样开发激活这些资源和潜能?学生的能力只能靠作业和分数来衡量吗?
二、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师,切实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师唯恐遗漏了哪个知识点,对知识的点、线、面进行处处分析,将本来源于生活的知识化成逻辑谨严的知识体系,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使知识脱离了生活实际,变成了枯燥的、难以与学生生命相结合的条文公式。教师辛辛苦苦地一点儿一点儿教,学生辛辛苦苦地一点儿一点儿学,教师用尽心机换来的却是大多数学生的怕学、厌学。反思自己的课堂,本来初中地理就不被学生重视,再加上大部分地理课都在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课堂上睡觉的、走神的大有人在。若尝试让学生来讲呢?效果肯定大不一样。有时我们老师太“自作多情”,过多的帮助是对学生的伤害。“大树底下草都不长”,给机会让学生当老师。
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所以,我们应该试着放手,相信学生,避免细致和琐碎的讲解,引导学生自己感悟、深思、提升。
三、我们必须重新定位学习小组的作用
目前,在大部分初中教学中,几乎都有学习小组,可是学习小组真正发挥作用了吗?就我自己的地理课堂而言,学习小组的作用最多就体现在小组讨论上。但是由于缺乏有效地组织,小组讨论难以形成集体讨论的结果,往往是一两个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发言,其他成员很少参与。学习小组的作用没有真正体现,课堂自主学习并没有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而生本教育认为学习小组是生本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小组是最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它上连班级,下接个体。个体学习可以通过小组的活动得到展示机会,得到肯定或修正,得到表现、过滤、强化、优化以及调节。所以课堂小组的建立和调控很关键,不能流于形式。从成立小组、培养组长、组内分工到健全小组奖励机制、抓好常规、树立榜样,教师都要科学、细致,否则,生本教育无从实现。小组一旦形成,教师就要尊重小组,发挥小组的作用,一般不能越俎代庖。
学习小组的建立和调控,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生成。笔者认为不管是否实施生本教育,有效的学习小组依然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力法宝。
一、我们必须重新定位学生,教育不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
学生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这种天性既是一种人类的生存逻辑,也可以从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种种未确定性中找到信息。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教材作为资源,把教师作为资源,把多媒体作为教育的资源,唯独没有把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作为教育的资源。“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学,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的教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所在。例如,我在上八年级地理(晋教版)下册最后一节《河西走廊》时,“积极参与”第3题要求以陕西省为例归纳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我让各小组提前准备,下一节课让学生自己讲,但并没有规定学生必须要讲哪些。结果有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很差、上课从不发言的学生要求代表自己所在组讲。这个学生说他老家是陕西的,他把陕西省讲的头头是道,尤其在讲“陕西十八怪”时,神采飞扬,同学们听得认真,有质疑,也有解答,课堂气氛很活跃,知识拓展得也很丰富。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中,他脸上有了久违的自信。我很惊讶这个学生的表现,因为他很早就是师生公认的“差生”。面对这一情况,我不得不思考:每个学生的资源是否都是沉寂的,未被激活的?怎样开发激活这些资源和潜能?学生的能力只能靠作业和分数来衡量吗?
二、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师,切实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师唯恐遗漏了哪个知识点,对知识的点、线、面进行处处分析,将本来源于生活的知识化成逻辑谨严的知识体系,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使知识脱离了生活实际,变成了枯燥的、难以与学生生命相结合的条文公式。教师辛辛苦苦地一点儿一点儿教,学生辛辛苦苦地一点儿一点儿学,教师用尽心机换来的却是大多数学生的怕学、厌学。反思自己的课堂,本来初中地理就不被学生重视,再加上大部分地理课都在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课堂上睡觉的、走神的大有人在。若尝试让学生来讲呢?效果肯定大不一样。有时我们老师太“自作多情”,过多的帮助是对学生的伤害。“大树底下草都不长”,给机会让学生当老师。
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所以,我们应该试着放手,相信学生,避免细致和琐碎的讲解,引导学生自己感悟、深思、提升。
三、我们必须重新定位学习小组的作用
目前,在大部分初中教学中,几乎都有学习小组,可是学习小组真正发挥作用了吗?就我自己的地理课堂而言,学习小组的作用最多就体现在小组讨论上。但是由于缺乏有效地组织,小组讨论难以形成集体讨论的结果,往往是一两个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发言,其他成员很少参与。学习小组的作用没有真正体现,课堂自主学习并没有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而生本教育认为学习小组是生本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小组是最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它上连班级,下接个体。个体学习可以通过小组的活动得到展示机会,得到肯定或修正,得到表现、过滤、强化、优化以及调节。所以课堂小组的建立和调控很关键,不能流于形式。从成立小组、培养组长、组内分工到健全小组奖励机制、抓好常规、树立榜样,教师都要科学、细致,否则,生本教育无从实现。小组一旦形成,教师就要尊重小组,发挥小组的作用,一般不能越俎代庖。
学习小组的建立和调控,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生成。笔者认为不管是否实施生本教育,有效的学习小组依然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力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