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糖尿病类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择取2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为研究样本。对其用药资料加以分析和整理。并将有关数据输入到EXCEl表格之中。应用SPSS20.0软件内的X 2法计算各类降糖制剂品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对比结果,研究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磺酰脲类,其次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再次为双胍类。就各类降糖制剂品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相较于其他类别而言,磺酰脲类降糖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两两对比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X 2磺酰脲类VS非磺酰脲类=19.635;X 2磺酰脲类VS双胍类=18.526,X 2磺酰脲类VS噻唑烷二酮=21.154,X 2磺酰脲类VS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5.264; X 2磺酰脲类VS胰岛素类=18.526,X 2磺酰脲类VSDPP-IV=21.154]用药物以后消化道不良反应、低血糖、心脑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和皮肤过敏。共计112例病患仅仅发生了一类不良反应;144例病患出现了多类不良反应。结论: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心血管系统受累以及低血糖。又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药物以及磺酰脲类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关键词】2型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统计
【中图分类号】R977.15 【文献标识码】A 【DOI】
2型糖尿病在临床中极为常见。该疾病指的是一类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疾病。疾病的发生和人体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异常或者其他生物作用受损有关。一旦罹患此疾病,患者需终身接受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对病患的眼部、神经系统、肾脏以及其他器官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当前,临床中针对于2型糖尿病主要以药物法加以干预,以控制受试者病情。做好患者的科学用药工作意义重大。医务工作者应当利用有效方式积极提高针对于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研究力度,以方便指导患者科学用药,提高医生警惕性,强化患者治疗效果[1]。尽可能降低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为了全面探讨糖尿病类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合实际,本试验择取2019年4月22日-2020年4月22日我院内分泌科所收治的2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为研究样本。对上述命题加以分析,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现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试验择取2019年4月22日-2020年4月22日我院内分泌科所收治的2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为研究样本。受试者病程时间均值为1.36-12.45年,病程时间均值为6.19±1.99年。女120例、男136例。年龄区间为35.19-73.68岁,年龄均值为55.72±6.47岁。
1.2 研究方法
针对于抽调病历,对其用药资料加以分析和整理。并将有关数据输入到EXCEl表格之中。录入患者用药名称、住院天数、药不良反应等等资料。对其开展回顾性分析工作。
1.3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计数资料开展X 2检验分析,应用该法计算各类降糖制剂品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对比结果,倘若P<0.05.代表有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各种降糖制剂不良反应发生详情
对患者病历资料加以分析,结果证实:应用降糖制剂之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藥物类别为磺酰脲类,占总数的36.7%;在此其中格列奇特占10.2%;格列吡嗪占12.5%;格列本脲占14.1%。应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应用双胍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就各类降糖制剂品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相较于其他类别而言,磺酰脲类降糖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两两对比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X 2磺酰脲类VS非磺酰脲类=19.635;X 2磺酰脲类VS双胍类=18.526,X 2磺酰脲类VS噻唑烷二酮=21.154,X 2磺酰脲类VS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5.264;X 2磺酰脲类VS胰岛素类=18.526,X 2磺酰脲类VSDPP-IV=21.154]详情参照表1。
2.2 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分析情况
对相关病例加以统计可发现:当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药物以后消化道不良反应共计152例,占总数的59.4%;低血糖64例,占25.0%;心脑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共计54例,占总数的21.1%;肝肾功能损伤共计42例,占16.4%;皮肤过敏共计32例,占12.5%。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之中,共计112例病患仅仅发生了一类不良反应;144例病患出现了多类不良反应。在此其中有82例患者表现出两类不良反应,62例病患表现出三类以上(包含三类)不良反应。
2.3 各类降糖制剂不良反应具体情况
在本组内,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磺酰脲类制剂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具体包含神经系统受损、精神紊乱、代谢营养障碍。在此其中营养以及代谢障碍具体为低血糖;神经系统受损具体为偏瘫、低血糖性昏迷、直立性头晕等等;精神紊乱则表现为情感活动异常、意识障碍等等。应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就具体而言,详细为食欲下降、口内异味、便秘、腹部疼痛、腹泻、腹胀等等。应用双胍类药品所体现出的不良反应为乳酸中毒与胃肠道不良反应。应用胰岛素不良反应主要为双腿水肿、颜面水肿、严重者全身性水肿。以上相关不良反应与停药之后对症处理,患者得以缓解。
3 讨论
相较于以往,当前我国民众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在此背景之下,2型糖尿病的发生概率表现出了逐年上升的势态。机体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会导致肾脏神经系统、眼部以及心血管等等器官以及系统受到损害。患者在发生疾病之后,需要面临非常大的经济压力与心理负担。由此能够看出,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择取用药方案过程中有必要考虑具体的药物成效以及不良反应。在对受试者实施实际治疗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贸然增加药物剂量会加大患者出现代谢障碍、消化不良、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如果未能及时处理,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将会引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患者的中枢神经就此受损,导致体内其他器官发生连带性损伤,严重者死亡。由此能够看出,有必要通过有效方式积极提升医务工作者针对于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水平。在对患者开展临床治疗时,倘若出现了不良情况,工作人员要利用有效方式对其加以预防。例如对患者强调服药时间、出现不良反应之后积极观察、应用正确的举措加以治疗、有效维护患者身心健康等等。 磺脲类降糖制剂为一种促胰岛素分泌药物。该品类制剂可经过刺激人体肥大细胞,用以分泌胰岛素。在此之后全面结合机体内胰岛β细胞中的特异性受体,作用在细胞膜表面ATP高敏感钾离子通道之内,推进钙离子内流,提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水平,加速胰岛素释放度,取得降低血糖值的效果。有文献表明:应用磺酰脲类药物之后。有1%-2%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够降低。这种药品适合于机体内β细胞尚未完全丧失生理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磺酰脲类药物之后,患者可能出现代谢营养障碍的情况。有一些患者发生低血糖不良反应。若情况严重还会导致低血糖性昏迷,有很大危险。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程度水平和几率比其余类别降糖制剂高,在此其中又以格列本脲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制剂主要经刺激人体胰岛素早时相分泌的方式,就此减少患者餐后血糖水平。格列奈类药品有着作用时间快、吸收程度好、耐受性优等等特点,特别适合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早期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患者治療疾病。本品既可单独应用,也可同时和噻唑烷二酮类制剂以及二甲双胍同时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常见不良反应包含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及胃肠道不良反应。有非常少的患者会表现出关节疼痛与背部疼痛的情况。迄今为止,尚未有研究表明这种药物存在显著肝肾功能损害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度以及重度肝脏功能不全者有必要禁用此类药物治疗疾病。
从二甲双胍类药品具体药物理作用来看,主要为:二甲双胍主要经抑制人体肝糖原输出量,积极改善人体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度。就此加大针对于葡萄糖利用度。同时也可达到延缓和抑制葡萄糖吸收的效果用以降糖。此类制剂适合于超重以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不良反应的角度来讲,主要为消化道不适。乳酸性酸中毒较为少见。另外,肝脏、肾脏、心脏以及肺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适合使用此类药物治疗疾病。
α-葡萄糖苷酶类药品具体的作用机制为:其能够有效抑制人体小肠黏膜刷状缘α-葡萄糖苷酶吸收效用。同时也延缓了人体对于果糖以及葡萄糖吸收度。通过此项机制,全面减少患者餐后血糖值。同时也能够令糖化血红蛋白降低5%-1%左右。本品经口服用之后,可于肠道内实现降解或者以原药的方式排出体外,鲜有人体吸收。用药之后,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含排气量增多、腹胀、腹泻等等胃肠功能异常者不适合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疾病。
噻唑烷二酮类药品能够有效强化内源性胰岛素与外周组织敏感度。同时也可降低胰岛素抵抗程度,能够直接强化肝脏、肌肉与脂肪内胰岛素利用度。在使用这类药品之后,有可能会出现血容量提高、水钠潴留的不良情况,就此引发水肿。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前务必要检查自身肝脏功能,用以判定是否适合使用此类药物治疗疾病[2]。
DPP-IV抑制药物进入到人体之后,能够令DPP-IV活性位置的250位与260位谷氨酸生成连桥,就此达到减少DPP-IV活性的效果。应用本品之后,能够升高人体血清内胰高血糖样肽-1含量水平。就此令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量,加大取得控制血糖的成效。一些患者在使用本品之后,可能会出现中度致轻度便秘、关节疼痛、肌肉疼痛、血压上升、头部晕眩等等情况。
经皮下注射胰岛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含血糖值过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和高剂量应用胰岛素以及贸然更改不同类别胰岛素所引致。另外有一些患者在使用胰岛素之后机体出现了变态反应。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和胰岛素内含有杂质有关,一般并不严重[3]。
本组实验研究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出:针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应用降糖药物治疗时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种情况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一定影响,极易令其生活品质下降或者引发巨大经济损失。由此能够看出:医务工作者在对患者开展用药治疗过程之中,不单单要侧重降糖,另外也必须重视各类不良反应。为了在根本上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之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建议患者在饭后或者饭中服用二甲双胍类药品。通过此法,全面削减胃肠道不适感,若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贫血,建议不要使用双胍类药物治疗疾病。在通常情况下,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物需要与每餐第一口食物一并嚼服,以取得最佳疗效。
本组学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之后所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低血糖、消化道反应、心脑血管系统受累等等。在此其中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物以及磺脲类制剂之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其中磺脲类制剂不良反应主要包含神经系统受累、精神紊乱、营养及代谢障碍。其具体表现形式为低血糖性昏迷、直立性头晕、偏瘫、意识障碍、低血糖等等。在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药物之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食欲下降、口内存在特殊气味、便秘、腹部疼痛、腹泻次数增加、腹胀等等。而使用双胍类药物之后,其不良反应主要为乳酸中毒和胃肠道不良反应。使用胰岛素之后不良反应为双腿水肿、颜面水肿。严重者全身水肿。
总的来讲,在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类药物之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心血管系统受累以及低血糖。在此其中又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药物以及磺酰脲类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最具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疾病,以促进疾病转归,延缓2型糖尿病进展。
参考文献:
[1]张数红.阿卡波糖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9):73+75.
[2]李维,陈悦,朱倩雯.探讨阿卡波糖片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4):172-173.
[3]黄宇新,谭雯,蒋翠萍,陶晓明,邱婕萸真,冯强,保志军,汪海东,顾芹,孙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9,28(04):316-320.
作者简介:闫红(1989.2—),女,汉族,北京市延庆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
【关键词】2型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统计
【中图分类号】R977.15 【文献标识码】A 【DOI】
2型糖尿病在临床中极为常见。该疾病指的是一类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疾病。疾病的发生和人体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异常或者其他生物作用受损有关。一旦罹患此疾病,患者需终身接受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对病患的眼部、神经系统、肾脏以及其他器官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当前,临床中针对于2型糖尿病主要以药物法加以干预,以控制受试者病情。做好患者的科学用药工作意义重大。医务工作者应当利用有效方式积极提高针对于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研究力度,以方便指导患者科学用药,提高医生警惕性,强化患者治疗效果[1]。尽可能降低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为了全面探讨糖尿病类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合实际,本试验择取2019年4月22日-2020年4月22日我院内分泌科所收治的2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为研究样本。对上述命题加以分析,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现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试验择取2019年4月22日-2020年4月22日我院内分泌科所收治的2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为研究样本。受试者病程时间均值为1.36-12.45年,病程时间均值为6.19±1.99年。女120例、男136例。年龄区间为35.19-73.68岁,年龄均值为55.72±6.47岁。
1.2 研究方法
针对于抽调病历,对其用药资料加以分析和整理。并将有关数据输入到EXCEl表格之中。录入患者用药名称、住院天数、药不良反应等等资料。对其开展回顾性分析工作。
1.3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计数资料开展X 2检验分析,应用该法计算各类降糖制剂品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对比结果,倘若P<0.05.代表有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各种降糖制剂不良反应发生详情
对患者病历资料加以分析,结果证实:应用降糖制剂之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藥物类别为磺酰脲类,占总数的36.7%;在此其中格列奇特占10.2%;格列吡嗪占12.5%;格列本脲占14.1%。应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应用双胍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就各类降糖制剂品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相较于其他类别而言,磺酰脲类降糖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两两对比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X 2磺酰脲类VS非磺酰脲类=19.635;X 2磺酰脲类VS双胍类=18.526,X 2磺酰脲类VS噻唑烷二酮=21.154,X 2磺酰脲类VS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5.264;X 2磺酰脲类VS胰岛素类=18.526,X 2磺酰脲类VSDPP-IV=21.154]详情参照表1。
2.2 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分析情况
对相关病例加以统计可发现:当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药物以后消化道不良反应共计152例,占总数的59.4%;低血糖64例,占25.0%;心脑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共计54例,占总数的21.1%;肝肾功能损伤共计42例,占16.4%;皮肤过敏共计32例,占12.5%。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之中,共计112例病患仅仅发生了一类不良反应;144例病患出现了多类不良反应。在此其中有82例患者表现出两类不良反应,62例病患表现出三类以上(包含三类)不良反应。
2.3 各类降糖制剂不良反应具体情况
在本组内,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磺酰脲类制剂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具体包含神经系统受损、精神紊乱、代谢营养障碍。在此其中营养以及代谢障碍具体为低血糖;神经系统受损具体为偏瘫、低血糖性昏迷、直立性头晕等等;精神紊乱则表现为情感活动异常、意识障碍等等。应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就具体而言,详细为食欲下降、口内异味、便秘、腹部疼痛、腹泻、腹胀等等。应用双胍类药品所体现出的不良反应为乳酸中毒与胃肠道不良反应。应用胰岛素不良反应主要为双腿水肿、颜面水肿、严重者全身性水肿。以上相关不良反应与停药之后对症处理,患者得以缓解。
3 讨论
相较于以往,当前我国民众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在此背景之下,2型糖尿病的发生概率表现出了逐年上升的势态。机体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会导致肾脏神经系统、眼部以及心血管等等器官以及系统受到损害。患者在发生疾病之后,需要面临非常大的经济压力与心理负担。由此能够看出,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择取用药方案过程中有必要考虑具体的药物成效以及不良反应。在对受试者实施实际治疗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贸然增加药物剂量会加大患者出现代谢障碍、消化不良、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如果未能及时处理,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将会引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患者的中枢神经就此受损,导致体内其他器官发生连带性损伤,严重者死亡。由此能够看出,有必要通过有效方式积极提升医务工作者针对于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水平。在对患者开展临床治疗时,倘若出现了不良情况,工作人员要利用有效方式对其加以预防。例如对患者强调服药时间、出现不良反应之后积极观察、应用正确的举措加以治疗、有效维护患者身心健康等等。 磺脲类降糖制剂为一种促胰岛素分泌药物。该品类制剂可经过刺激人体肥大细胞,用以分泌胰岛素。在此之后全面结合机体内胰岛β细胞中的特异性受体,作用在细胞膜表面ATP高敏感钾离子通道之内,推进钙离子内流,提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水平,加速胰岛素释放度,取得降低血糖值的效果。有文献表明:应用磺酰脲类药物之后。有1%-2%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够降低。这种药品适合于机体内β细胞尚未完全丧失生理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磺酰脲类药物之后,患者可能出现代谢营养障碍的情况。有一些患者发生低血糖不良反应。若情况严重还会导致低血糖性昏迷,有很大危险。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程度水平和几率比其余类别降糖制剂高,在此其中又以格列本脲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制剂主要经刺激人体胰岛素早时相分泌的方式,就此减少患者餐后血糖水平。格列奈类药品有着作用时间快、吸收程度好、耐受性优等等特点,特别适合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早期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患者治療疾病。本品既可单独应用,也可同时和噻唑烷二酮类制剂以及二甲双胍同时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常见不良反应包含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及胃肠道不良反应。有非常少的患者会表现出关节疼痛与背部疼痛的情况。迄今为止,尚未有研究表明这种药物存在显著肝肾功能损害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度以及重度肝脏功能不全者有必要禁用此类药物治疗疾病。
从二甲双胍类药品具体药物理作用来看,主要为:二甲双胍主要经抑制人体肝糖原输出量,积极改善人体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度。就此加大针对于葡萄糖利用度。同时也可达到延缓和抑制葡萄糖吸收的效果用以降糖。此类制剂适合于超重以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不良反应的角度来讲,主要为消化道不适。乳酸性酸中毒较为少见。另外,肝脏、肾脏、心脏以及肺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适合使用此类药物治疗疾病。
α-葡萄糖苷酶类药品具体的作用机制为:其能够有效抑制人体小肠黏膜刷状缘α-葡萄糖苷酶吸收效用。同时也延缓了人体对于果糖以及葡萄糖吸收度。通过此项机制,全面减少患者餐后血糖值。同时也能够令糖化血红蛋白降低5%-1%左右。本品经口服用之后,可于肠道内实现降解或者以原药的方式排出体外,鲜有人体吸收。用药之后,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含排气量增多、腹胀、腹泻等等胃肠功能异常者不适合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疾病。
噻唑烷二酮类药品能够有效强化内源性胰岛素与外周组织敏感度。同时也可降低胰岛素抵抗程度,能够直接强化肝脏、肌肉与脂肪内胰岛素利用度。在使用这类药品之后,有可能会出现血容量提高、水钠潴留的不良情况,就此引发水肿。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前务必要检查自身肝脏功能,用以判定是否适合使用此类药物治疗疾病[2]。
DPP-IV抑制药物进入到人体之后,能够令DPP-IV活性位置的250位与260位谷氨酸生成连桥,就此达到减少DPP-IV活性的效果。应用本品之后,能够升高人体血清内胰高血糖样肽-1含量水平。就此令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量,加大取得控制血糖的成效。一些患者在使用本品之后,可能会出现中度致轻度便秘、关节疼痛、肌肉疼痛、血压上升、头部晕眩等等情况。
经皮下注射胰岛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含血糖值过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和高剂量应用胰岛素以及贸然更改不同类别胰岛素所引致。另外有一些患者在使用胰岛素之后机体出现了变态反应。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和胰岛素内含有杂质有关,一般并不严重[3]。
本组实验研究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出:针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应用降糖药物治疗时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种情况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一定影响,极易令其生活品质下降或者引发巨大经济损失。由此能够看出:医务工作者在对患者开展用药治疗过程之中,不单单要侧重降糖,另外也必须重视各类不良反应。为了在根本上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之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建议患者在饭后或者饭中服用二甲双胍类药品。通过此法,全面削减胃肠道不适感,若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贫血,建议不要使用双胍类药物治疗疾病。在通常情况下,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物需要与每餐第一口食物一并嚼服,以取得最佳疗效。
本组学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之后所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低血糖、消化道反应、心脑血管系统受累等等。在此其中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物以及磺脲类制剂之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其中磺脲类制剂不良反应主要包含神经系统受累、精神紊乱、营养及代谢障碍。其具体表现形式为低血糖性昏迷、直立性头晕、偏瘫、意识障碍、低血糖等等。在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药物之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食欲下降、口内存在特殊气味、便秘、腹部疼痛、腹泻次数增加、腹胀等等。而使用双胍类药物之后,其不良反应主要为乳酸中毒和胃肠道不良反应。使用胰岛素之后不良反应为双腿水肿、颜面水肿。严重者全身水肿。
总的来讲,在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类药物之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心血管系统受累以及低血糖。在此其中又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药物以及磺酰脲类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最具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疾病,以促进疾病转归,延缓2型糖尿病进展。
参考文献:
[1]张数红.阿卡波糖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9):73+75.
[2]李维,陈悦,朱倩雯.探讨阿卡波糖片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4):172-173.
[3]黄宇新,谭雯,蒋翠萍,陶晓明,邱婕萸真,冯强,保志军,汪海东,顾芹,孙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9,28(04):316-320.
作者简介:闫红(1989.2—),女,汉族,北京市延庆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