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默生及其超验主义对艾米丽·狄金森在思想上、生活上和诗歌创作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狄金森一生都在实践着超验主义,隐居家中醉心自然、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虚无的上帝产生怀疑,时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从自然中发现更加超脱外延之物,从而对超验主义进行了拓展。相对爱默生的乐观唯心主义而言,狄金森对自然的认识更清醒、更冷静,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艾米丽·狄金森;超验主义;继承与拓展
  艾米丽·伊丽莎白·狄金森(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美国诗人,她的诗歌以其凝练的风格、尖新的比喻、自由的格律成为美国诗坛的奇葩,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引起了各界评论家的广泛关注。
  19世纪中叶,吹遍了新大陆的超验主义思潮对狄金森的思想及诗歌创作影响颇深,而超验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则被普遍认为是狄金森的“文学与精神之父”。狄金森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诗歌领域都表现出她个人的超验主义风格。
  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它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相信你自己”这句爱默生的名言,成为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超验主义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超验主义对狄金森的影响
  1.隐居家中,醉心自然
  狄金森通过全身心的艺术追求与自我意识的探索终生实践着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虽然她没有像超验主义大师梭罗那样在瓦尔登湖畔建造小木屋,与大自然水乳交融,但诗人却勇敢地在自己家中选择了一种独特的隐居生活,在平凡与简单中真切感受生活的意义与趣味。
  弗吉尼亚·伍尔夫说过,一个女人要成为作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五百英镑的年金,二是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艾米丽·狄金森这两点都具备了。诗人从1958年开始隐居家中,倾心于诗歌创作,远离喧嚣的人群,秘密地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诗歌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狄金森很喜爱读爱默生的作品,甚至在她的诗歌和书信中多次引用爱默生的话。爱默生1857年来安城演讲时,曾经在狄金森哥哥家里住过一夜。在爱默生演讲后,她兴奋地写信给她的嫂子表达自己对爱默生的仰慕之情。爱默生帮助诗人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对诗人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离群索居虽然得不到世人的理解,但对狄金森而言,不用考虑任何世俗浮名,倾听自然,感受生命,随心所欲地在自己的“瓦尔登湖”丛林中生活是最快乐的。伴随隐居的生活,狄金森的诗歌开始最大限度地挖掘人们内心的隐痛与希望,描写细微处的顿悟,感悟爱情、自然、死亡、永生。诗人给出了一种生活的智慧:简单、自然、独立、自由。
  狄金森十分热衷于园艺,养花种草是她的另一主要“职业”。在其三分之一的诗歌、一半的信件中,她都热情地提及过她最喜欢的野花,从普通的花卉如雏菊和龙胆,到她温室里那些珍奇的栀子花和茉莉花,这使她能够选择适当的象征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用不同的花象征爱和恨、善与恶、死亡和永生。不仅仅花草,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狄金森酷爱的,而且她认为自然是人类思想感情的源泉。在她的笔下,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花鸟鱼虫都各具特色。她并非站在风景之外的一般游客,而是全身心地融入进去。
  在许多诗歌中,狄金森对自然的感悟充满了和谐的精神。超验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上帝的象征,上帝的精神充溢其中,人在自然万物中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自然界万物具有象征意义,外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体现。相信人与自然的统一,认为自然美无所不在,人们只要进入大自然便可领略其风采,人的灵魂便可在自然的美的熏陶下得以净化和升华。狄金森从大自然的美中感知真理,感受到大自然即天国所在,是神意的象征,甚至比天国更圣洁,比神意更容易接近。她早期的自然诗经常讴歌自然的和谐及给人类带来的愉悦。
  在《我品尝从未酿造过的酒》这首诗中,清新的空气、晶莹的露珠、湛蓝的天空,自然之美、自然之妙在诗人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把大自然比喻成酒馆,“我”在空气里陶醉,即使酩酊大醉的蜜蜂和蝴蝶都被赶出了大门,“我”却要喝得更多更凶,因为这是精神上的贪杯,是对自然的亲近。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亲近于此可见一斑。
  2.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超验主义者注重人对事物的感悟能力,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革新只能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才能实现。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观点摒弃了加尔文教派以神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人”就是上帝,解放了人性,提高了人的地位,一个人一定能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爱默生把人从过去以上帝为中心的生活带入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活,还人以尊严,人与宇宙一体,相信人具有无限的潜力。
  狄金森反复探索人的心灵、灵魂,肯定人的神性与主观能动性,表达了对爱默生的观点的认同,由此可见超验主义思想对她的影响。诗人自己对精神的独立与个性的追求表现了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狄金森无疑是赞同雨果的那句话: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但她比雨果更有胆识的地方在于,她认为人的心灵甚至可以和万能的上帝抗衡,这充分肯定人的认知能力,强调直觉,将人的精神、自我修养及人与自然融会贯通等,提到了神圣的高度。
  超验主义者认为,每个有思维能力的人都能够通过内在的自我反思获得普遍真理,能够获得关于自我的真正知识。狄金森正是在纵深的心灵中寻找自己的思想。
  3.对上帝的怀疑
  在探索中,诗人对虚无的上帝产生了怀疑。在宗教问题上,艾米丽很早就做出自己独特的选择。1840年至1862年间,基督教“复兴主义”来到安城,也席卷了整个新英格兰。以她父亲为首,她的家人全部皈依,只有她坚持抵制,认为没有必要“为基督言志”。1847年,她抵制了学校里强迫性的传教活动,从此也不再参与社区教会的活动。   她深受当时超验主义的影响,相信人的精神力量和自由意志,认为自己不必上教堂去听牧师冗长乏味的说教。既然人和自然都具有神性,那么呆在家里,置身大自然,完全可以用心与上帝进行直接的交流。有些人注重宗教的仪式,如安息日、教堂、法衣、布道,而对她来说,食米鸟就是唱诗班的歌手,果园就是教堂。她更注重精神世界,认为在大自然里就能感受天堂的精神生活,根本不必等到死后才去天堂。
  由于在浓郁的宗教气氛中耳濡目染,狄金森通晓《圣经》,能娴熟地运用其中的教义,她的诗歌自始至终充满了宗教色彩。她赞美耶稣,但对上帝始终持一种矛盾的怀疑态度。
  一方面,她相信上帝的存在,上帝是她孤独灵魂的伴侣,当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向上帝伸手。狄金森借用上帝联想一个未知世界来超渡尘世的痛苦,借助上帝来消弭人们无时无刻都在忍受死亡带来的畏惧,这也是存在于狄金森心灵深处的宗教意识使然。
  另一方面,超验主义的影响使狄金森无法在现实中建立起虔诚的基督教信仰。她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了上帝的虚无本质。在诗中,狄金森表现了对上帝的追问、戏谑、叛逆及所体验到的痛苦、孤独、迷茫等各种情感,隐含着对人与神的关系的重新认识与顿悟。虽然上帝在狄金森的思想中是一个虚无的象征,但上帝对人的精神作用却始终存在她的理性之中。
  二、狄金森对超验主义的拓展
  超验主义极大地影响了狄金森的思想及作品,但诗人并非仅限于继承爱默生的理论,而是走得更远。爱默生认为,人可以彻底与自然融为一体,在他的散文《论自然》中指出,“自然是精神的载体”“我变成一个透明的眼球;我什么也不是;我能看见宇宙的一切;那遍布宇宙中的一部分或一个颗粒。”狄金森在受到这种思想影响的同时,还不断思考摸索诠释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大自然是一个谜,人类居于自然之外,人类可以观察自然,体验自然,甚至于欣赏自然,但是人类却永远不能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Nature" is what we see这首诗中,作者对山峦、河流、雷鸣、海啸、松鼠、野蜂、蟋蟀进行描绘,全诗所用的隐喻几乎涵盖了诗人喜爱的所有自然景色和生命。前两节完全是超验主义观点的体现,然而在最后一节中,诗人却明确提出质疑:“‘自然’,是我们所知——我们却无法说明——要道出她的纯朴——我们的智慧无能”。诗人认为人们的智慧与直觉是无法引领她最终洞悉大自然的。狄金森对超验主义自然观的继承与自我拓展在这首诗中可略见一二。
  狄金森和爱默生的相象之处很多,他们都突破了新英格兰的传统,但他们突破这个传统的方式不同,而且,突破传统之后,狄金森没有找到爱默生的那种乐观、唯心主义。爱默生认为,非“我”的一切即自然,自然对人类具有抚慰心灵、疗治痛苦的作用,而狄金森认为自然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是无法打破的。自然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对人的内心世界一无所知,人自身的一切发展都依照规律进行。人只能是自然的旁观者,仅凭内心的体验是不可以认识自然和人生真理的。
  三、总结
  爱默生及其超验主义对艾米丽·狄金森在思想上、生活上和诗歌创作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艾米丽·狄金森在与自然为伍的生活中终生实践着超验主义自然观,时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从自然中发现更加超脱外延之物,从而对超验主义进行了拓展。相对爱默生的乐观唯心主义而言,狄金森对自然的认识更清醒、更冷静,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狄金森著,江枫译.暴风雨夜,暴风雨夜——狄金森诗歌精粹[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狄金森著,蒲隆译.我们无法猜出的谜——狄金森选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3]李宜燮,常耀信主编.美国文学选读(上册)[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4]李正栓,陈岩著.Studies on American Poetry[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神话,是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文明瑰宝,更是儿童阅读生涯中一朵闪亮的“奇葩”。神话故事之所以“神”,是因为它是各民族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探索、理解和幻想的结晶。神话以其离奇的情节、奇特的幻想、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以及正义的力量吸引学生去阅读。神话能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各民族文学艺术的熏陶,还有人类的追求美好。语文教学中的神话奇妙,隽永。每一篇神话故事都蕴含着它特有的“韵味”。把握好这个“神韵
期刊
随着山东省高考英语听力考试的“淡出江湖”,2013年,我市中考英语也将实行“人机对话”考试,就是将听力和口语合二为一,利用电脑进行的考试。全新的考试形式虽在意料之中,但仍让教师和学生觉得措手不及。这将是一个科学、公正、公平的测试环境,考试目的在于淡化听力,加强口语。这种考试形式对现行的英语听说教学提出了新的、更具体的要求,必将引发听说教学新方法的尝试。为此,笔者对之前所一直沿用的方法策略进行了反思
期刊
在省级教研课题分小组学案教学执行过程中,教师们一直在探索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学习基础。  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困生影响着小组合作的成败。学困生意志力薄弱,学习能力较低下,自尊、自信心容易受伤害。所以,关心他们学习的困难是特别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
期刊
今年历史的中考试卷,可谓是预料之中却又意料之外。预料之中是指考点分布、试题数量、难易程度等都没有多大变化;意料之外是指出题角度、材料甄选、答案呈现等都出乎教师的猜测。下面,就对今年的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做一简单分析。  一、试卷结构紧扣考纲,但不盲从  1.分值分布  ■  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试卷结构预料之中的是各考点分值分布基本跟考纲一致,但是预料之外的是世界古代史分量明显增加,这一点变化估计让很
期刊
一、事件回顾  咦!门角处有块窗帘掉地上!清晨,我一走进辅导教室,眼帘就映入这样一幕。“谁是罪魁祸首?!”我心里嘀咕着。  早读结束铃刚响完,初一(3)班的学生来告状了:“老师,昨晚您班的蒋成锋同学将窗帘扯下来了。还有另一位男同学,他们拉着窗帘学荡秋千。”  “哦!谢谢你!”我轻声地应着。  蒋成峰,男,13岁,初一学生,顽皮好动,喜欢追逐打闹,自我约束能力差,课堂违纪现象严重。我的大脑在飞速地掂
期刊
摘 要:“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当代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一个全新思想体系,其核心理念认为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服务而不是掌控。这一套思想体系对于我们当前的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特别是对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的转变具有极大的理论指导和启发性作用。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政府职能;教育管理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涵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登哈特夫妇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它是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
期刊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博大的科技与文明,对人类历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举例叙述中国古代史上的世界之最,让读者从中领略祖国文明发展史的迷人风彩。  一、社会发展进程方面  大约在170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生活着人类最古老的原始人群。据人类考古学家的确定,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早期旧石器遗址共有20处之多,氏族公社遗址遍及全国20多个
期刊
摘 要:由于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父母病故或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很多家庭不完整,单亲学生持续增加。很多单亲学生由于没有健康的家庭环境,性格扭曲,行为产生严重障碍,情感、意志、品德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健康危机。针对单亲学生的教育,笔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如运用赏识教育、以群治独、同伴教育、心理按摩等方法来教育单亲学生,使他们受伤的心灵得到愈合,情绪得到良性的宣泄,使他们扬起
期刊
摘 要:英语专业建设这么多年以来,教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但考试形式单一,仍然是期末闭卷笔试。因此,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英语专业的考试形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思路。  关键词:英语专业;考试改革;过程性考核  高校英语专业这么多年以来,对学生的评估方式一直是以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构成,两者比重通常为3:7,甚至是2:8。长久以来,在学生心中树立了这样一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作业应当是学生在主体实践的过程中消除困惑、解决或生成问题、满足需要以及创新知识的过程。同时高中英语作业也应当是展示和升华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本文以高中英语作业为视角,针对作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深度分析根源,积极探求理论支持,进行有意义的尝试和实践。  关键词:作业设计;开放性;差异性;趣味性;生活性  一、问题缘起  英语作业是巩固英语知识、形成英语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