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专业建设这么多年以来,教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但考试形式单一,仍然是期末闭卷笔试。因此,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英语专业的考试形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思路。
关键词:英语专业;考试改革;过程性考核
高校英语专业这么多年以来,对学生的评估方式一直是以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构成,两者比重通常为3:7,甚至是2:8。长久以来,在学生心中树立了这样一个概念:期末考试是唯一需要重视的,因而忽视了平时的学习。而英语专业本身不同于其他专业,它需要更多平时的锻炼和积累。因此,从期末结果性考察转向平时过程性考察成为了本次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探索过程中,英语写作、英语泛读、英美文学、英汉翻译、汉英翻译、英美概况、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这几门课程被选定为考试改革的试点课程。
一、加大过程性考核
英语写作、英语泛读、英美文学、英汉翻译、汉英翻译这几门课程的考核,在我校历年来都是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它们在期末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为3:7。改革后,增加了过程性考核,则总成绩构成变为:平时成绩×30%+(过程性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80%)×70%。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即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考勤占三分之一,主要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虽然最终只占总成绩的10%,但如果学生无故旷课三次以上,将没有资格参加期末考试。作业占三分之一,主要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课堂表现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是否认真投入地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也占三分之一。
2.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的设计初衷在于,将本学期的所学的内容进行分解,让学生们在平时完成,以加强学生平时学习的积累。
英语写作课。本课程在我校英语专业的第三、第四和第五个学期开设,每学期共写五篇。要求任课教师收取全班作业,并批阅反馈给学生。
英语泛读课。本课程在我校英语专业的第一至第四个学期开设,前两学期写摘要,后两学期写读书报告,每学期五篇。要求任课教师收取全班作业,并批阅反馈给学生。
英美文学课的过程性考核形式是写一部英、美文学作品的读书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每学期一次。本课程的考核偏重文学赏析和评论。要求任课教师收取全班作业,并批阅反馈给学生。
英汉翻译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形式是长篇翻译。每学期一次,译文字数至少为1500字。要求任课教师收取全班作业,批阅并集中反馈给学生。
3.期末考试
以上课程均有期末闭卷考试。过程性考核偏向于综合能力的考察,而期末考试则偏向于细节能力的考察。课程内所学的所有知识内容都在考察范围之内。试卷的设计有机结合课内外知识内容,并融合主客观题型,全面地考察学生。
二、改革考试形式
英美概况、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这三门课程的改革形式有所不同,结合课程的特点,在期末总成绩构成上仍然是由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并各占30%和70%。
英美概况课。旧有的期末考试以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但知识量过大,很难掌握,学生也很难有积极性。改革后,每个学生在学期中,根据课本所学内容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并写成书面材料。在期末时,进行脱稿自述,然后回答教师的提问。书面材料成绩+自述成绩+回答问题成绩,一起构成期末考试成绩。
英语口语和英语语音课。传统方式是由每位代课教师测试自己的学生,这样会使学生不重视考试。改革后,由口语考官在学期末进行统一组织测试,口语考官是由其他两至三名教师构成。
三、执行情况和效果分析
所有任课教师都统一思想,认真执行考试改革方案,并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学生的所有考核、考试材料也都一一备案。改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仅能更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更加清楚英语学习的理念,不再只重视期末考试,也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积累。
在改革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首先,改革后的考试考核方式虽然更全面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工作负担,因此也需要学校提供多方面的保障和支持。其次,对过程的监管力度倍增,加大了过程性考核比重,丰富了考试形式,也对教学监管人员及教学辅助人员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要全院系统地同步推进考试改革。
参考文献:
[1]张翠芳,腾志军.浅析普通高校考试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
[2]姚勇.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1).
[3]付慧宇.多元评价:考试改革的创新机制[J].教学与管理,2012,(1).
关键词:英语专业;考试改革;过程性考核
高校英语专业这么多年以来,对学生的评估方式一直是以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构成,两者比重通常为3:7,甚至是2:8。长久以来,在学生心中树立了这样一个概念:期末考试是唯一需要重视的,因而忽视了平时的学习。而英语专业本身不同于其他专业,它需要更多平时的锻炼和积累。因此,从期末结果性考察转向平时过程性考察成为了本次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探索过程中,英语写作、英语泛读、英美文学、英汉翻译、汉英翻译、英美概况、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这几门课程被选定为考试改革的试点课程。
一、加大过程性考核
英语写作、英语泛读、英美文学、英汉翻译、汉英翻译这几门课程的考核,在我校历年来都是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它们在期末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为3:7。改革后,增加了过程性考核,则总成绩构成变为:平时成绩×30%+(过程性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80%)×70%。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即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考勤占三分之一,主要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虽然最终只占总成绩的10%,但如果学生无故旷课三次以上,将没有资格参加期末考试。作业占三分之一,主要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课堂表现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是否认真投入地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也占三分之一。
2.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的设计初衷在于,将本学期的所学的内容进行分解,让学生们在平时完成,以加强学生平时学习的积累。
英语写作课。本课程在我校英语专业的第三、第四和第五个学期开设,每学期共写五篇。要求任课教师收取全班作业,并批阅反馈给学生。
英语泛读课。本课程在我校英语专业的第一至第四个学期开设,前两学期写摘要,后两学期写读书报告,每学期五篇。要求任课教师收取全班作业,并批阅反馈给学生。
英美文学课的过程性考核形式是写一部英、美文学作品的读书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每学期一次。本课程的考核偏重文学赏析和评论。要求任课教师收取全班作业,并批阅反馈给学生。
英汉翻译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形式是长篇翻译。每学期一次,译文字数至少为1500字。要求任课教师收取全班作业,批阅并集中反馈给学生。
3.期末考试
以上课程均有期末闭卷考试。过程性考核偏向于综合能力的考察,而期末考试则偏向于细节能力的考察。课程内所学的所有知识内容都在考察范围之内。试卷的设计有机结合课内外知识内容,并融合主客观题型,全面地考察学生。
二、改革考试形式
英美概况、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这三门课程的改革形式有所不同,结合课程的特点,在期末总成绩构成上仍然是由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并各占30%和70%。
英美概况课。旧有的期末考试以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但知识量过大,很难掌握,学生也很难有积极性。改革后,每个学生在学期中,根据课本所学内容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并写成书面材料。在期末时,进行脱稿自述,然后回答教师的提问。书面材料成绩+自述成绩+回答问题成绩,一起构成期末考试成绩。
英语口语和英语语音课。传统方式是由每位代课教师测试自己的学生,这样会使学生不重视考试。改革后,由口语考官在学期末进行统一组织测试,口语考官是由其他两至三名教师构成。
三、执行情况和效果分析
所有任课教师都统一思想,认真执行考试改革方案,并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学生的所有考核、考试材料也都一一备案。改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仅能更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更加清楚英语学习的理念,不再只重视期末考试,也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积累。
在改革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首先,改革后的考试考核方式虽然更全面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工作负担,因此也需要学校提供多方面的保障和支持。其次,对过程的监管力度倍增,加大了过程性考核比重,丰富了考试形式,也对教学监管人员及教学辅助人员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要全院系统地同步推进考试改革。
参考文献:
[1]张翠芳,腾志军.浅析普通高校考试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
[2]姚勇.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1).
[3]付慧宇.多元评价:考试改革的创新机制[J].教学与管理,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