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音乐教学遵循着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性,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取决于教师对音乐教学原则的理解和教学规律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育思想得到完整而系统地贯彻,并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 音乐教育 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224-01
音乐教学的原则既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实践的指导依据。音乐教学原则是指导音乐教学的原理与法则。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规律和教育目的,在教学中对教师提出的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作为教学规律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违背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就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教学原则作为教育目的的反映必然要符合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与教学目的的统一。
1 素质教育与审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素质教育的价值。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生活的、身体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积淀于个体的身心组织中。我国学者王恩大、辛克泰也认为: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公民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完善人格的全方位教育,不能偏于任何一方,只讲科学文化教育而忽视审美教育是传统教学的偏见。审美素质是指人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的总体水平,是按照时代的审美意识,借助审美媒介,形成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审美观念。音乐教育要在提高技术训练的同时,全面树立审美教育意识,使音乐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2 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音乐教学是艺术教育学科,必须按照艺术审美教育的途径实现艺术审美教育的功能。教学内容应该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学内容应该发生审美关系。因此,教师对于教材、教法、教具等各个环节,都应该进行精心的审美设计,从而启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使艺术审美心理过程实实在在地发生并发展。
艺术审美的标准和尺度,本身是在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发展演变的,总是具有一定的时代和社会的特征。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就要分析教材的思想性,使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今日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应该在体现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继承我国音乐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一切外来的、进步的音乐文化。在教学中,应充分注意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关注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艺术教育中坚持思想性和教育性,是艺术审美教育中本身理论包含的基本性质,是艺术教育内在的组成部分。
3 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充分利用范唱、范奏、播放乐曲音响等手段,通过多种感知途径,丰富学生的直接审美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音乐表象,为深化体验和提高理性认识、建立基础。这一原则是根据人类认识的客观规律提出的。教学方法应该寻求多种操作行为,使这种听觉直接感知充分发生,以使学生获得更强烈、更深刻、更丰富的听觉印象。
但是,直觉的感知不是目的,音乐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而应进一步运用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加深对音乐的理性认识,同时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与想象,尽可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广阔、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些心理活动是抽象的心理过程,需要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4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既要根据音乐教学大纲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并将统一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和切合学生的实际,即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对音乐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要歧视他们,要多鼓励、多帮助;对音乐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在基础扎实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发展。
5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音乐教育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培养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认真备课,使自己的教学富于启发性,循循善诱、生动活泼。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音乐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一教育原则的人际关系基础。
6 情感体验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音乐是擅长于表现人的情感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育中,要从情感体验出发,使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情感色彩,这是音乐教育的特点之一。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不像美术那样具有一望即知的形象。但音乐作品可以通过心理学上的“同构联觉”的作用,引起人的视觉联想,从而产生某种空间意象。在音乐艺术教育中不仅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情感外化能力,在体会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的基础上,在演唱、演奏中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在音乐创作的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用适当的音乐语言表现出来。还要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这种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音乐教学原则是音乐教育规律和认识的反映,因而成为指导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它又不是千古不变的教条,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些教学原则由于逐渐失去了对教学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更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中小学 音乐教育 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224-01
音乐教学的原则既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实践的指导依据。音乐教学原则是指导音乐教学的原理与法则。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规律和教育目的,在教学中对教师提出的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作为教学规律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违背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就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教学原则作为教育目的的反映必然要符合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与教学目的的统一。
1 素质教育与审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素质教育的价值。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生活的、身体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积淀于个体的身心组织中。我国学者王恩大、辛克泰也认为: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公民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完善人格的全方位教育,不能偏于任何一方,只讲科学文化教育而忽视审美教育是传统教学的偏见。审美素质是指人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的总体水平,是按照时代的审美意识,借助审美媒介,形成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审美观念。音乐教育要在提高技术训练的同时,全面树立审美教育意识,使音乐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2 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音乐教学是艺术教育学科,必须按照艺术审美教育的途径实现艺术审美教育的功能。教学内容应该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学内容应该发生审美关系。因此,教师对于教材、教法、教具等各个环节,都应该进行精心的审美设计,从而启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使艺术审美心理过程实实在在地发生并发展。
艺术审美的标准和尺度,本身是在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发展演变的,总是具有一定的时代和社会的特征。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就要分析教材的思想性,使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今日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应该在体现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继承我国音乐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一切外来的、进步的音乐文化。在教学中,应充分注意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关注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艺术教育中坚持思想性和教育性,是艺术审美教育中本身理论包含的基本性质,是艺术教育内在的组成部分。
3 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充分利用范唱、范奏、播放乐曲音响等手段,通过多种感知途径,丰富学生的直接审美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音乐表象,为深化体验和提高理性认识、建立基础。这一原则是根据人类认识的客观规律提出的。教学方法应该寻求多种操作行为,使这种听觉直接感知充分发生,以使学生获得更强烈、更深刻、更丰富的听觉印象。
但是,直觉的感知不是目的,音乐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而应进一步运用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加深对音乐的理性认识,同时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与想象,尽可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广阔、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些心理活动是抽象的心理过程,需要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4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既要根据音乐教学大纲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并将统一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和切合学生的实际,即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对音乐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要歧视他们,要多鼓励、多帮助;对音乐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在基础扎实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发展。
5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音乐教育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培养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认真备课,使自己的教学富于启发性,循循善诱、生动活泼。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音乐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一教育原则的人际关系基础。
6 情感体验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音乐是擅长于表现人的情感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育中,要从情感体验出发,使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情感色彩,这是音乐教育的特点之一。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不像美术那样具有一望即知的形象。但音乐作品可以通过心理学上的“同构联觉”的作用,引起人的视觉联想,从而产生某种空间意象。在音乐艺术教育中不仅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情感外化能力,在体会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的基础上,在演唱、演奏中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在音乐创作的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用适当的音乐语言表现出来。还要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这种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音乐教学原则是音乐教育规律和认识的反映,因而成为指导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它又不是千古不变的教条,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些教学原则由于逐渐失去了对教学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更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