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把握散文本身的意义,达到对散文内涵的审美感受和认识,让学生在初中语文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审美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应更具针对性、实践性和科学性,这也是教师必须秉持的教学思想。散文教学中,会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初中语文教学的意境,让学生从具体的学习中,真正的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和价值。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初中语文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
从语文版教材单元目标看,几乎每个文学作品单元都提到朗读。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范读,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情感氛围体验。在引导学生领略文章意境的情况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文章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范读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和流畅的读出文字,而是应该充满激情,关注散文朗读的情感变化。
如,教师在《济南的冬天》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语调的轻柔和舒缓。在为学生营造幽雅的朗读氛围下,为学生进行范读。这样,在教师范读之后,学生模仿教师的情感和语调,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最终升华学生内心情感,提升散文学习的效果。再如如,在学习《白杨礼赞》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朗读散文,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代入自身的情感,体会作者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时遇到白杨树的惊喜的心情,感悟白杨树在散文中的象征意义,感悟散文中对白杨的赞美之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思考,探索,感受到散文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散文,加深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对散文产生自己独特的认识,更有效地学习散文,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學生的学习质量。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
核心素养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的根和魂,能涵养学生的内在精神和品质,启发学生对真善美的思想感悟,进而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的教育内容。散文作为抒发个人情感最有利、最便利、最灵活的表达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征,是文化的主要载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给阅读所下的定义是:“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语文课本来应该是能养成阅读兴趣的,人文的、感性的、审美的内容,都会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唤起灵性和兴味;但现在连课外阅读也全都纳入考试的目标,那就容易扼杀了兴趣。
如冰心的《谈生命》,这是一篇“生命体验”散文,不仅哲思深邃、形象生动,且文字精练,像一篇“散文诗”。为了让学生体验哲理散文的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一些具有深刻内涵或不是很懂的句子标记出来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畅所欲言,必要时可开展辩论赛,让学生抒发对未来的畅想,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增强其民族责任感,这也是核心素养在散文教学中的重要体现。再如学习《昆明的雨》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立一张自主学习清单,在上面列出学习散文的要点,如散文的写作手法,散文中蕴含的情感,散文的语言特色等,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清单进行自主学习,在确保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加深对散文知识的理解,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合理的课外延伸
教材始终只是一个例子,只是广大散文界的冰山一角,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其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散文是美文,对于散文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文化积累;散文是体现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认识的一种文体,对散文的理解还需要一定的生活经历。因此,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在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课外,合理的选择教学资源,不断的对教学进行延伸,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中,教师要如实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积极地引用相关课内外课程资源,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及写作,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使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如教《春末闲谈》时,还是按照“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影响评价”这样的套路,面面俱到、一成不变地介绍下来,无疑是无的放矢,浪费生命。因为像鲁迅这样的现代文学巨匠,语文教材中的常客,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知之甚多。而《春末闲谈》寓意深广,学生较难读懂。为了让学生读懂这篇文章,必须有针对性地介绍鲁迅和背景。为此,教师应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读懂鲁迅”的角度,透视鲁迅“闲谈”之中的深刻含义,进而体悟鲁迅“闲话风”散文语言和结构的独特魅力。
四、进行审美教学
“语文教育也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本节课,教师调动学生的感情,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表现的能力。”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培养对象,二是培养方法。审美性阅读,首先,对于阅读感悟,一方面是学生与文本灵魂的对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感受到文本的生命灵性。因此,培养学生“发展素养”是基本途径,落实“立德育人”才是根本任务,怎样把这个根本任务具体化系统化,这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操作层面进行探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任务的多向性转化为指向性,其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既是新背景下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又是散文文体教学的追求,通过解读散文之美——语言美、场景美和哲思美,把握文本的内在美。
如学生从小到高中学过不少表达感情的经典散文,有歌颂母爱的老舍的《我的母亲》,有怀念故乡的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还有王充闾《碗花糕》作者用平淡的笔调写出一份美好的回忆,回忆的是一个个平凡的人,讲述的是一件件平常的事,抒发的是一种最质朴的情感。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亲情、友情和乡情。冰心的《霞》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末写到作者认为“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应该体会到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这是这篇散文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凤敏.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情境的巧妙创设分析及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02):5.
[2]代晓奎.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22):168-169.
[3]李莉.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05):51-52.
[4]卢晓阳.浅谈初中语文散文的教学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9):67-68.
[5]江锦财.浅谈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有效应用[J].读书文摘,2016,(36):145-14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审美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应更具针对性、实践性和科学性,这也是教师必须秉持的教学思想。散文教学中,会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初中语文教学的意境,让学生从具体的学习中,真正的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和价值。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初中语文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
从语文版教材单元目标看,几乎每个文学作品单元都提到朗读。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范读,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情感氛围体验。在引导学生领略文章意境的情况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文章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范读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和流畅的读出文字,而是应该充满激情,关注散文朗读的情感变化。
如,教师在《济南的冬天》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语调的轻柔和舒缓。在为学生营造幽雅的朗读氛围下,为学生进行范读。这样,在教师范读之后,学生模仿教师的情感和语调,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最终升华学生内心情感,提升散文学习的效果。再如如,在学习《白杨礼赞》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朗读散文,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代入自身的情感,体会作者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时遇到白杨树的惊喜的心情,感悟白杨树在散文中的象征意义,感悟散文中对白杨的赞美之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思考,探索,感受到散文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散文,加深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对散文产生自己独特的认识,更有效地学习散文,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學生的学习质量。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
核心素养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的根和魂,能涵养学生的内在精神和品质,启发学生对真善美的思想感悟,进而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的教育内容。散文作为抒发个人情感最有利、最便利、最灵活的表达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征,是文化的主要载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给阅读所下的定义是:“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语文课本来应该是能养成阅读兴趣的,人文的、感性的、审美的内容,都会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唤起灵性和兴味;但现在连课外阅读也全都纳入考试的目标,那就容易扼杀了兴趣。
如冰心的《谈生命》,这是一篇“生命体验”散文,不仅哲思深邃、形象生动,且文字精练,像一篇“散文诗”。为了让学生体验哲理散文的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一些具有深刻内涵或不是很懂的句子标记出来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畅所欲言,必要时可开展辩论赛,让学生抒发对未来的畅想,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增强其民族责任感,这也是核心素养在散文教学中的重要体现。再如学习《昆明的雨》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立一张自主学习清单,在上面列出学习散文的要点,如散文的写作手法,散文中蕴含的情感,散文的语言特色等,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清单进行自主学习,在确保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加深对散文知识的理解,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合理的课外延伸
教材始终只是一个例子,只是广大散文界的冰山一角,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其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散文是美文,对于散文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文化积累;散文是体现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认识的一种文体,对散文的理解还需要一定的生活经历。因此,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在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课外,合理的选择教学资源,不断的对教学进行延伸,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中,教师要如实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积极地引用相关课内外课程资源,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及写作,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使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如教《春末闲谈》时,还是按照“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影响评价”这样的套路,面面俱到、一成不变地介绍下来,无疑是无的放矢,浪费生命。因为像鲁迅这样的现代文学巨匠,语文教材中的常客,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知之甚多。而《春末闲谈》寓意深广,学生较难读懂。为了让学生读懂这篇文章,必须有针对性地介绍鲁迅和背景。为此,教师应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读懂鲁迅”的角度,透视鲁迅“闲谈”之中的深刻含义,进而体悟鲁迅“闲话风”散文语言和结构的独特魅力。
四、进行审美教学
“语文教育也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本节课,教师调动学生的感情,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表现的能力。”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培养对象,二是培养方法。审美性阅读,首先,对于阅读感悟,一方面是学生与文本灵魂的对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感受到文本的生命灵性。因此,培养学生“发展素养”是基本途径,落实“立德育人”才是根本任务,怎样把这个根本任务具体化系统化,这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操作层面进行探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任务的多向性转化为指向性,其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既是新背景下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又是散文文体教学的追求,通过解读散文之美——语言美、场景美和哲思美,把握文本的内在美。
如学生从小到高中学过不少表达感情的经典散文,有歌颂母爱的老舍的《我的母亲》,有怀念故乡的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还有王充闾《碗花糕》作者用平淡的笔调写出一份美好的回忆,回忆的是一个个平凡的人,讲述的是一件件平常的事,抒发的是一种最质朴的情感。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亲情、友情和乡情。冰心的《霞》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末写到作者认为“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应该体会到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这是这篇散文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凤敏.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情境的巧妙创设分析及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02):5.
[2]代晓奎.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22):168-169.
[3]李莉.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05):51-52.
[4]卢晓阳.浅谈初中语文散文的教学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9):67-68.
[5]江锦财.浅谈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有效应用[J].读书文摘,2016,(36):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