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通过教学过程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多教师都在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诸多家庭的、社会的、时代的因素在有意无意之中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通过教学过程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培养 良好的 行为习惯
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任务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都需要有积极自觉的态度和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作保证。教学过程的这种客观要求,使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过程。
例如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制作幻灯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学会制作幻灯片的相关操作技能外,还需要在网上去查阅很多文本资料和图片。而网上的东西就很复杂,以致于很多家长、老师害怕学生上网。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网络当作一个学习工具,而不是娱乐工具,更不是游戏机。因此在布置下载任务的时候应注意挑选与教学同步的和其它学科有关联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又加强了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和学习习惯。如果一味地禁止不允学生上网,强调不允玩游戏,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和学习习惯,显然是无法达到目的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将文明、礼仪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都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在班级集体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是学生集体生活的“大家庭”,不仅知识技能的学习需要通过班级组织形式来完成,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个性修养也是在班级集体生活中逐步养成的。
班级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有益的集体活动,正面的舆论导向,严格的纪律约束,都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班级集体具有极大的凝聚力,能够团结全班同学为争取班级荣誉而努力奋斗。这种凝聚力不是在凭空的说教中形成的,而是在一个个可望而且可及的目标指引下,在共同的学习、生活、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可以说,良好的班级集体要求她的成员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又要靠班级集体来养成。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集体氛围,比如根据班级情况及时开展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行习习惯等小组评比,来规范学生的个人卫生,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及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在一些活动中及时发现学生的爱好特长,并提供其展示才艺的集体舞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如艺术节、运动会、踏青秋游等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规守纪、礼貌待人等行为习惯。集体活动中的训练,集体舆论的激励,集体纪律的约束与保证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因此即使出现个别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必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因其损害集体荣誉而不被大家接受。这种班级集体的教育力量是经常性的也是最有效的。
三、在教师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任何人的行为习惯都有一个养成的过程,教师以师长的身份天天与学生交往,必然要在行为习惯上给学生做出榜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也必须自觉提高行为修养,努力克服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去影响学生。比如要求学生不穿奇装异服,教师必定要正装执教;要求学生语言文明,教师绝对不能随口辱骂他人……当然,教师在学生中的光辉形象,绝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有意识的情况临时做到并不难,难的是经常做到,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做到。要求学生如此,教师理所当然就应该首先做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榜样是其它教育要素无法取代的。
当然,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家庭环境、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玩伴朋友等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社会及家庭更多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虽然是有限的,但也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尽力协调好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共同关爱学生的成长,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出一代代有着良好行为习惯和远大报负的时代青年。
【关键词】培养 良好的 行为习惯
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任务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都需要有积极自觉的态度和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作保证。教学过程的这种客观要求,使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过程。
例如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制作幻灯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学会制作幻灯片的相关操作技能外,还需要在网上去查阅很多文本资料和图片。而网上的东西就很复杂,以致于很多家长、老师害怕学生上网。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网络当作一个学习工具,而不是娱乐工具,更不是游戏机。因此在布置下载任务的时候应注意挑选与教学同步的和其它学科有关联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又加强了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和学习习惯。如果一味地禁止不允学生上网,强调不允玩游戏,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和学习习惯,显然是无法达到目的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将文明、礼仪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都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在班级集体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是学生集体生活的“大家庭”,不仅知识技能的学习需要通过班级组织形式来完成,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个性修养也是在班级集体生活中逐步养成的。
班级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有益的集体活动,正面的舆论导向,严格的纪律约束,都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班级集体具有极大的凝聚力,能够团结全班同学为争取班级荣誉而努力奋斗。这种凝聚力不是在凭空的说教中形成的,而是在一个个可望而且可及的目标指引下,在共同的学习、生活、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可以说,良好的班级集体要求她的成员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又要靠班级集体来养成。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集体氛围,比如根据班级情况及时开展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行习习惯等小组评比,来规范学生的个人卫生,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及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在一些活动中及时发现学生的爱好特长,并提供其展示才艺的集体舞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如艺术节、运动会、踏青秋游等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规守纪、礼貌待人等行为习惯。集体活动中的训练,集体舆论的激励,集体纪律的约束与保证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因此即使出现个别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必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因其损害集体荣誉而不被大家接受。这种班级集体的教育力量是经常性的也是最有效的。
三、在教师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任何人的行为习惯都有一个养成的过程,教师以师长的身份天天与学生交往,必然要在行为习惯上给学生做出榜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也必须自觉提高行为修养,努力克服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去影响学生。比如要求学生不穿奇装异服,教师必定要正装执教;要求学生语言文明,教师绝对不能随口辱骂他人……当然,教师在学生中的光辉形象,绝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有意识的情况临时做到并不难,难的是经常做到,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做到。要求学生如此,教师理所当然就应该首先做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榜样是其它教育要素无法取代的。
当然,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家庭环境、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玩伴朋友等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社会及家庭更多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虽然是有限的,但也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尽力协调好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共同关爱学生的成长,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出一代代有着良好行为习惯和远大报负的时代青年。